詩教
- 孔子與詩教
【摘要】中華古代詩教理論是我們民族文化的寶貴遺產,探討中華詩教理論的形成、發(fā)展及其特征,發(fā)掘孔子從理論上對詩教社會功能的貢獻,對繼承和發(fā)揚詩教傳統(tǒng)、推動當代詩教發(fā)展,必將發(fā)揮出更為巨大的詩教效應,從而實現(xiàn)中華詩教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娟P鍵詞】孔子;詩教;形成;發(fā)展【中圖分類號】I71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3)47-0057-03【DOI】10.20024/j.cnki.CN
今古文創(chuàng) 2023年47期2023-12-26
- “詩教”在高職思政理論課教學中的應用芻論
萬若冰摘要:“詩教”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古代思想文化教育中起著重要作用,對我國民族思想文化的形成和發(fā)展具有較為深遠的影響。將“詩教”應用于高職思政理論課教學中,可以起到銘史、明志、育美和寓理的教學作用。文章闡釋“詩教”的含義、功能,分析“詩教”在高職思政理論課教學中應用的不足,并結合高職思政理論課教學實踐提出針對性、現(xiàn)實性、新穎性等“詩教”的運用策略和原則,以期有效利用“詩教”提高高職思政理論課教學的親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關鍵詞:“詩教”;高
成才之路 2023年31期2023-12-02
- 詩教與勞動教育融合的實踐探索
【摘要】本文論述詩教融入勞動教育的意義,探究詩教與勞動教育相關資源的挖掘,分別從主題、內容對勞動教育詩詞進行挖掘,提出詩教與勞動教育融合的實踐路徑:借助勞動詩詞開展勞動常識教育、珍惜勞動成果教育、塑造勞動品質教育等?!娟P鍵詞】詩教 古詩詞 勞動教育 勞動品質【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450-9889(2023)23-0129-03隨著黨和國家對勞動教育的重視,各種政策紛紛出臺,對大、中、小學的勞動教育提出了新時代的新要求,為落實勞
廣西教育·B版 2023年8期2023-10-08
- “詩教”課堂,豈能無“詩心”?
歌教學應著眼于“詩教”,而非簡單地教詩。文章立足核心素養(yǎng),結合“詩教”課堂案例,論述教師應引導學生借助詩歌的語言,多角度解讀詩人的真實情感與價值取向,并提出“詩教”課堂中應有三種“詩心”,即教師的“詩心”、詩人的“詩心”、學生的“詩心”。[關鍵詞]“詩教”課堂;詩心;探析[中圖分類號] ? ?G633.3 ? ?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 ?[文章編號] ? ?1674-6058(2023)18-0007-03《義務教育語文課
中學教學參考·文綜版 2023年6期2023-09-21
- “雙減”背景下師范生“詩教”素養(yǎng)提升的策略與模式
海燕【摘 要】“詩教”歷史悠久,《禮記·經解》:“入其國,其教可知也,溫柔敦厚者,詩教也?!薄?span id="s0kq0ew" class="hl">詩教”給人以豐富、厚重、多樣的生命陶冶,對于師范生健全人格、詩性空間的延伸與拓展,意義深遠?!?span id="mgeoac0" class="hl">詩教”符合當今語文教育改革發(fā)展的理念,教師采取“詩教”方式對學生進行“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既培養(yǎng)師生的“詩心”,又提升師生“詩教”素養(yǎng)。尤其是在“雙減”背景下,“詩教”為師范生健全人格的形成與完善起到積極的作用。傳承與創(chuàng)新相結合,加強指導、立足教材、師生共讀,“詩教”讓教
中國民族博覽 2023年10期2023-09-15
- 核心素養(yǎng)視域高中語文“詩教”課程開發(fā)的建設與思考
保證?;诖耍?span id="gyqkume" class="hl">詩教”課程開發(fā)的建設應采取以學生為中心的建設思想,突出對學生文化涵養(yǎng)的培育。本文從打造課程文化基地、注重深化交流互動、重視校本課程開發(fā)、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運用等四個方面,探究核心素養(yǎng)視域高中語文“詩教”課程開發(fā)的建設與思考。關鍵詞 核心素養(yǎng) 高中語文 “詩教”課程“詩教”課程是指以詩詞教學的形式開展語文課程,引導學生從詩詞學習中提升自己的文化涵養(yǎng)的一門課程。在“詩教”課程中,學生應重視詩詞的教育價值。因此,“詩教”課程的建設勢在必行,需要在立足提
中學語文·大語文論壇 2023年6期2023-07-24
- 探尋失落的禮樂詩教
;美教化;禮樂;詩教【中圖分類號】I207?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3)13-0026-04【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13.008一、失落的禮樂詩教《詩經》是千古流傳的經典,是中華民族最為珍貴的文化遺產。在人們的印象中,《詩經》是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其與生俱來的禮樂教化意義卻被忽視?!对娊洝返那吧頌椤对姟?,是西周禮樂制度的結晶,禮樂制
今古文創(chuàng) 2023年13期2023-05-31
- “詩教”傳統(tǒng)的當代轉化
問題。一、先秦“詩教”經驗與理論探索“詩教”專指《詩經》的教育功能,源于《禮記·經解》中孔子所說的“其為人也,溫柔敦厚,詩教也”(1)陳澔注.禮記[M].上海:山海古籍出版社,1987:273.。先秦“詩教”,可分為兩大階段:一是西周的禮樂教化,二是春秋時孔子的《詩經》教育。二者蘊含著不同的教育內涵,對當代《詩經》教育及人文素質培養(yǎng),提供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和理論啟示。(一)禮樂教化的藝術教育經驗西周禮樂教化雖然年代久遠,但典籍中論述頗多,其內涵不難把握。這一
集美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2023年2期2023-05-19
- 百煉成“剛” 灼灼其“華”
——“四川‘以詩教’詩歌教育科研團隊”的詩教追求、理念與行動
何實現(xiàn)和推進傳統(tǒng)詩教的時代轉型,不斷探索和創(chuàng)新當代詩教的時空路徑?這已經成為中小學詩歌教育教學研究面臨的現(xiàn)實問題。2019 年,《四川教育》首席記者余小剛、四川師范大學“國培計劃”小學語文學科首席專家張華教授,先后以課題立項為契機,聯(lián)合成立“以詩教”研究團隊,2021 年共同創(chuàng)建“中小學詩歌教育研究中心”。兩位對中華詩詞文化充滿摯愛的領銜之人,對詩歌教育教學揮灑思辨的莫逆之交,借力課題、期刊厚植詩教土壤,助力教學、培訓廣種詩教花樹,共同開啟四川省“以詩教”
小學語文教學·人物版 2022年10期2022-11-28
- 新課標背景下中職語文體驗式“詩教”模式構建
——以工藝美術專業(yè)為例
題,中職古詩詞“詩教”模式亟待改革創(chuàng)新,當以“為天地立心”之擔當,引導學生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樹民族自信精神。一、中職古詩詞教學存在的問題(一)窄化詩詞的審美路徑傳統(tǒng)古詩詞的品讀賞鑒是一段學習者沉浸在情感體驗中的美的歷程。品讀者需要沿著“疏言—觀象—探意—悟情”的審美路徑進行“言、象、意”的多維度、多層次生發(fā)和探尋。中職教學的課堂上,不少教師將古典詩詞中的意象硬性拆分、機械解讀,組織各種花樣誦讀,表面看似熱鬧、豐富,實際上并沒有真正引導學生打開聯(lián)想的空間,致使
江蘇教育 2022年68期2022-10-24
- “雙減”背景下“詩教”課堂的建設審思
身心健康發(fā)展?!?span id="0w000ia" class="hl">詩教”是我國悠久的教育傳統(tǒng),它更加關注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半p減”政策的落地,為中學語文“詩教”課堂的建設孕育了成長的環(huán)境。關鍵詞“雙減”課堂教學“詩教”一、“雙減”背景下語文課堂的理性審視自“雙減”政策落地以來,中學生的作業(yè)負擔明顯減輕,盲目的校外培訓得到有效遏制,家長和學生對學習的焦慮感有效釋放,學校在教育教學中的主陣營地位得到鞏固和彰顯。可以說,“雙減”政策的出臺體現(xiàn)了國家對基礎教育改革發(fā)展的重視,也是對長期以來基礎教育非
中學語文·教師版 2022年9期2022-10-22
- 詩韻育心 花開有聲
邢天鈺摘要:“詩教”,是著名教育學家徐特立的感化教育思想中,一個重要內容,力求使學生在一種愉悅和美好的藝術享受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將“詩教”融入班級管理中,為德育注入詩意,在潤物細無聲中對學生進行感化教育,錘煉品格、陶冶情操。具體做法很多,其中包括詩歌主題班會、創(chuàng)作詩歌周邊產品、結合時事讀詩、打造“詩韻班級”課程等。關鍵詞:德育;班級管理;詩教“沒有一條富有詩意的、感情的和審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學生全面的智力發(fā)展?!敝逃姨K霍姆林斯基的名言驗證了我的帶
中原商報·科教研究 2022年2期2022-06-09
- 詩意育人 積善立品
造中升華,通過新詩教立品行動,達成詩意育人、積善立品的愿景,培育遠志、仁愛、臻美、明禮的新時代積余學子?!娟P鍵詞】詩教;以詩導行;以行悟道;以美養(yǎng)善【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2)79-0020-03【作者簡介】1.練成,江蘇省無錫市積余實驗學校(江蘇無錫,214000)運河分校德育副主任,無錫市德育工作能手,無錫市優(yōu)秀班主任;2.鄭蓓蓓,江蘇省無錫市積余實驗學校(江蘇無錫,214000)德育副主任,無
江蘇教育·班主任 2022年10期2022-05-30
- 高等學校傳統(tǒng) “詩教”的現(xiàn)代轉化
[摘 要]傳統(tǒng)“詩教”的現(xiàn)代轉化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首先,梳理傳統(tǒng)“詩教”理論,對傳統(tǒng)“詩教”性質、目的、原則、方法等問題進行研究,為傳統(tǒng)“詩教”的現(xiàn)代轉化研究做好理論上的準備。其次,選擇“詩教”經典文本,建構當代“詩教”文本體系。最后,探索當代“詩教”的實踐路徑。要在高等教育實踐中,以培養(yǎng)時代新人為目標,從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汲取營養(yǎng),取傳統(tǒng)“詩教”之精華,去其糟粕,將批判性傳承與創(chuàng)造性轉化相結合,建構當代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關鍵詞]高等學校;“詩教
教書育人·高教論壇 2022年2期2022-03-22
- 孔子以“詩教” 為核心的詩學觀述評
手,探究孔子以“詩教”為核心的詩學思想,并對其進行分析與評述?!娟P鍵詞】 孔子;道德修養(yǎng);政治外交;思無邪;文質彬彬【中圖分類號】I206?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2)10-0025-03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人??v觀孔子一生,從小勤奮好學,51-54歲曾經周游列國,晚年授徒講學,整理文化遺產,為中國古代的文化事業(yè)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孔子愛“詩”,讀“詩”,授“詩”。此“詩”
今古文創(chuàng) 2022年10期2022-03-22
- 從《詩經》中的鄉(xiāng)愁詩看鄉(xiāng)愁意識的形成
詩經;鄉(xiāng)愁詩;“詩教”文化;鄉(xiāng)愁意識故國、故鄉(xiāng)、故人,人之所戀,古今相似。余光中的一首《鄉(xiāng)愁》,使“鄉(xiāng)愁”一詞被廣為熟知。其實,“鄉(xiāng)愁”一詞雖出現(xiàn)得較晚,但懷鄉(xiāng)思親的“鄉(xiāng)愁”情感早已存在于中國古代社會,相關的文字表達可以追溯至《詩經》。一、《詩經》中鄉(xiāng)愁詩的類別《詩經》內容豐富,有戰(zhàn)爭詩、農事詩、征役詩、婚戀詩、鄉(xiāng)愁詩等等。其中包含的鄉(xiāng)愁詩主要涉及因故國破滅、遠出久役、出嫁離家、流落異鄉(xiāng)等原因而思念家鄉(xiāng)和親人。(一)故國破滅而懷鄉(xiāng)思親《國風》中的《王風·黍
文史雜志 2022年2期2022-03-09
- 堅守與創(chuàng)新:基于“詩教”的高中古詩詞教學研究
決,更好地提高"詩教"在高中的課堂效率。關鍵詞:堅守與創(chuàng)新;詩教;高中古詩詞一、高中學生學習古詩詞的現(xiàn)狀有一部分的學生認為古詩詞學起來很費勁,要通過相關的歷史文化知識,這樣才能夠全面理解這篇詩詞所體現(xiàn)的意義。有不少的高中學生只是為了應付一次考試,從而不完全理解這篇文章和詩詞的基本意思,只是把它背下來,沒有任何理解去做到或者說它沒有去充分理解其中所蘊含的一種人文歷史情感,這樣一來學習古代文詩詞幾乎是完全沒有任何意義的,只是說它能充分說明就是為了應付一次考試而
啟迪·中 2021年9期2021-12-19
- 基于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吟誦選修課教學策略實踐探索
鍵詞】核心素養(yǎng);詩教;吟誦;教學策略【中圖分類號】G622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1)30-096-03【本文著錄格式】張玲玲.基于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吟誦選修課教學策略實踐探索[J].課外語文,2021,20(30):96-98.中華有瑰寶,名之曰詩教。育人深且遠,光焰萬丈長。統(tǒng)編教材主編溫儒敏先生把語文核心素養(yǎng)歸為四點,其中第四點就是“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與理解”。由此可見,國家把傳
課外語文·下 2021年10期2021-11-08
- 詩性課堂構建中的幾個功能性抓手
摘要:繼承和發(fā)揚詩教傳統(tǒng),對倡導詩性教育、建設詩性課程及構建詩性課堂有重要意義。詩性課堂以富含文化意蘊的課堂特質,以詩意的課堂元素與詩性的教學操作,成為落實“五育”并舉的主渠道。在中小學詩性課堂的建構中,詩教的基本功能包括:詩教體驗激發(fā)創(chuàng)造靈感、詩教情境豐富人文熏陶、審美育德塑造完美人格、厚重底色再繪家國情懷、詩教傳統(tǒng)助推文化再構。關鍵詞:詩教 詩性課堂 功能抓手課堂是實施課程的主渠道,是發(fā)生教育教學活動的主要平臺。詩性課堂,不僅是充滿教學藝術、激發(fā)思想火
文學教育 2021年10期2021-11-05
- 略論先秦時期詩教的發(fā)生與發(fā)展
學思想史的始終。詩教不能簡單地從字面意義上理解為通過詩歌進行教育,它有著更豐富的內涵。關鍵詞:詩教;先秦;樂教;禮樂1.從樂教中產生詩歌的初始形態(tài)是祭祀儀式中的一種表演形式,因其歌樂舞一體的綜合形態(tài)可以斷定:此時的詩是一種“聲詩”。在那個時期,舞、樂的重要性是超過詩的,那么其教化功能自然是以“聲教”或者說以“樂教”為主。這些詩歌在內容上以歌功頌德和記錄本部族的重大歷史事件為主。在遠古時代巫術盛行和圖騰崇拜的社會背景下,樂教因此具有了十分重要的政治和文化作用
學習與科普 2021年16期2021-10-10
- 詩可以興:古代兒童詩教的發(fā)生邏輯和啟示
[摘 要] 兒童詩教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文化現(xiàn)象和廣泛存在的教育現(xiàn)實。就教育層面而言,詩教包括了《詩經》及其他以精粹的文字表現(xiàn)美感,有聲韻可以歌詠的藝術性作品的教育和學習。基于父子兄弟之愛的親情和對所處自然的自然之情構成了兒童成長的本源性情感。詩作為情的反映,詩教是儒家教化邏輯中的重要一環(huán)。詩借助興的表現(xiàn)手法、吟誦的外在形式、意象的積累與感通,可以激發(fā)并豐富兒童的情感體驗,促進兒童對事物的認識與意義世界的建構,由此構成兒童詩教發(fā)生的完整邏輯過程。古代兒童詩教的
學前教育研究 2021年9期2021-09-26
- 詩教促進兒童精神成長的作用機制與實踐策略
[摘 要]詩教作為一種促進兒童精神成長的可行方式,其作用機制主要體現(xiàn)在詩教為兒童創(chuàng)設詩意的精神空間、保全兒童純真品性、涵養(yǎng)兒童生命情感等方面。可以通過引導兒童進入詩境和感受詩心,觀照兒童的審美體驗,彰顯兒童的價值生命等途徑,來完成詩教促進兒童精神的成長。[關鍵詞]詩教;兒童精神;詩性邏輯;審美體驗[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4634(2021)05-0075-051 詩教促進兒童精神成長:可行、有效與必要兒童精神成長是兒
教學研究 2021年5期2021-09-17
- “樂得淑女以配君子”
夫婦,而正夫婦的詩教始于《關雎》?!熬訕返檬缗嗯洹笔侨藗愔肌!蛾P雎》以飲食男女的求偶表象教化社會婚姻的道德理念,奠定了中國社會夫婦之德的倫理基礎。關鍵詞:《詩經·關雎》 詩教 思無邪《關雎》的地位非常特殊,不僅是十五國風的第一篇——古人稱之為“《風》之始也”a,還是整個《詩經》的第一篇,而《詩經》又是中國詩歌總集的第一部,所以《關雎》是名副其實的天下第一詩篇,而且也是古今被論述最多、最重要的詩篇??鬃釉凇墩撜Z》中多次提到《詩經》,但做出具體評價的作品
名作欣賞·學術版 2021年6期2021-08-03
- 基于兒童視角的小學詩教校本化實施探究
楊香朵摘要:詩教可傳承文化、美化言辭、陶冶性情、啟發(fā)心智?;趦和暯堑?span id="qkwu0ia" class="hl">詩教,堅守兒童立場,探索出小學詩教校本化實施的路徑:創(chuàng)設詩化環(huán)境,創(chuàng)編教材,學科融合,活動并舉。用古典文化為兒童涵養(yǎng)精神的元氣,為兒童點亮人生的底色,讓兒童擁有自由高飛的靈魂。關鍵詞:兒童視角;詩教;校本化實施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21)06A-0066-05中國是詩歌大國,是詩教發(fā)達的文明禮儀之邦。五千年的中國歷史,也是一部詩教的
江蘇教育研究 2021年16期2021-07-29
- 詩教的雙線組織功能及發(fā)揮
湯建英摘要:詩教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精髓,從詩教出發(fā)解決語文課程教學中人文主題與單元要素割裂的現(xiàn)實,是語文課程深化的必然要求。詩教傳統(tǒng)自身的發(fā)展表明,它的本質在于“人”,這是理解詩教以及雙線組織設計的根本。詩教在立德樹人、潤物無聲、突出雙線組織的“契合性”方面具有重要意義。詩教功能的發(fā)揮、雙線組織功能的實現(xiàn)需要教師樹立文化育人理念、完善專業(yè)結構、探索具體的方式方法。關鍵詞:詩教;雙線組織功能;人文主題;語文要素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
江蘇教育研究 2021年16期2021-07-29
- 戰(zhàn)國中山遺址出土文獻與子夏“詩教”
政治思想,頗具“詩教”的實踐品格。其詩學格局漸趨闊大,且與禮法相配合,呈現(xiàn)出經世致用的面貌。20世紀70年代在河北平山戰(zhàn)國中山王墓葬及靈壽中山都城遺址群中,發(fā)掘出帶有長篇銘文的青銅器及其他文字圖像材料多件,其中尤以“平山三器”最為重要。這些出土文獻為研究子夏對孔門“詩教”的實踐,以及戰(zhàn)國時代儒學“西進”“北上”提供了新材料。雖然這個問題已有多位學者進行討論,但對子夏學派對儒學的傳授方式、子夏與魏文侯及中山國的關系,以及處于華夏邊緣的中山國對華夏文化的認同等
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21年4期2021-07-24
- 孔子的文學觀
學觀即是工具主義詩教?!絷P鍵詞:《詩經》;孔子;《論語》;工具;詩教從《論語》部分選節(jié)中,可以看出,孔子言詩,其意不在詩經本義??鬃訉τ谠娊浀囊煤驮u價似乎有很大一部分并沒有遵從詩經的本義,而是根據(jù)自己的思想和意愿將詩經的意思進行重新闡釋,使詩經成為自己教化的工具。所謂工具,可以理解為輔助使用者達到目的的東西,詩經有時候就像現(xiàn)代所說的“工具人”,失去了部分屬于自己的內涵,變得過于功利,以至于只是為了實現(xiàn)使用者的目的。但是孔子在《論語》中對《詩》的引用和評價
速讀·中旬 2021年4期2021-07-23
- 《詩經》與先秦時期的教育
時期官學的樂教、詩教仍與西周時期一樣,仍由樂官執(zhí)掌,而在私學教育中的詩教則是由孔子及其弟子們來完成。先秦時期的《詩經》教育主要是伴隨著禮樂而進行。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其禮樂功能逐漸衰弱。盡管孔子一直倡導“克己復禮”,詩教卻出現(xiàn)了個人倫理化的傾向,走向了文本教化。這一轉變,證明了詩教在先秦時期就已發(fā)生變化,且教育內容和相關闡釋一直是以教育目的和教育對象為中心而發(fā)生變化。[關鍵詞] 《詩經》;詩教;教育[基金項目] 2018年度黑龍江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規(guī)劃項目
教育教學論壇 2021年14期2021-06-21
- 部編版初中語文現(xiàn)當代詩歌“詩教”策略探討
國的歷史長河中,詩教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教育手段。隨著時代發(fā)展,出現(xiàn)了越來越多的當代詩歌,順應時代發(fā)展的要求,詩教的教學范圍也從傳統(tǒng)詩歌拓展到現(xiàn)當代詩歌,通過目前部編版初中語文教學的教學評價及選編等可以發(fā)現(xiàn)當代詩教并不完善,存在一些問題。本文將探討研究部編版初中語文現(xiàn)當代詩歌詩教的策略,提出其在教育價值及內容方面所存在的問題,并嘗試提出解決策略,希望部編版初中語文當代詩歌詩教能充分發(fā)揮自身作用?!娟P鍵詞】部編版;初中語文;現(xiàn)當代詩教【中圖分類號】G633? ?
課外語文·下 2021年4期2021-06-15
- 從“詩教”到“教詩”
摘? 要:詩教是我國獨有的詩詞文化傳統(tǒng),它在傳承中華民族精神方面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國系統(tǒng)的詩教傳是從孔子開始建立統(tǒng)的,經過歷代的變革,逐漸從“《詩》教”演變?yōu)椤?span id="w8iakmi" class="hl">詩教”。本文將古代詩教文化以時代精神來進行創(chuàng)造性轉化,探索如何將傳統(tǒng)“詩教”變?yōu)楝F(xiàn)代“教詩”。關鍵詞:孔子;詩教;教詩;當代啟示作者簡介:謝曉謙(1996-),女,漢族,廣東惠州人,研究生,湖南理工學院中國語言文學學院助教,研究方向為學科教學(語文)。[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
青年文學家 2021年6期2021-04-28
- 熊希齡的“詩教”
秦燕春一湘人被視為國土疆域中性格甚為鮮明的一類。錢基博先生直以“地氣剛堅,民風強悍”擬之。但誠如深知湘人根底的沈從文所言,此地于激進與保守兩路常各趨其極。我的理解則是,激進或守舊,取舍并不第一重要,一旦取舍則一定要“趨極”,或者才是此地人最有風格的選擇。也正因此,某類于“趨極”之風中極力“守中”且同樣是用“吃得苦,耐得煩,霸得蠻”的“趨極”的力道來“守中”的人物,湘省就尤其難得。這種心性特別又典型的湘人,湘西名城鳳凰第一個中進士點翰林之人、之后更成為民國第
書屋 2021年4期2021-04-21
- 基于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小學高年段群詩閱讀的學習設計初探
:學科核心素養(yǎng);詩教;群詩閱讀一、小學詩教背景孔子曾說:“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边@句話是對古代詩教思想的凝練概括,飽含對詩歌效用的高度贊頌,深刻揭示了詩歌對于個人生命成長和社會發(fā)展進步的重要作用。當下的小學詩歌教學是與古代詩教思想一脈相承的。教師應讓兒童在學詩、誦詩的過程中感受到中華民族獨有的語言之美、音韻之美,培養(yǎng)兒童的審美情趣,從而使學生從小就具備較高的文化素養(yǎng)。新修訂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中,反復強
教育信息化論壇 2021年12期2021-03-05
- 淺談詩詞教學與思政教育的融合
我國的詩歌一直有詩教的傳統(tǒng)和功用,其目的是通過對詩歌的學習起到立德、立身、立言的作用。這種傳統(tǒng)與當今高校教育提倡將思政元素融入各類課程中以達到“立德樹人”的目的高度契合。關鍵詞:“詩教”? ?思政教育? ?立德樹人在各類課程教學中,“立德樹人”已成為取得共識的綜合教育理念??鬃友裕骸霸娍梢耘d,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痹娫~作為中國美學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詩教”與當今時代的價值取向緊密關聯(lián),其內核是將人格的塑造與審美聯(lián)系起來,以達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育人
江西教育C 2021年2期2021-03-02
- 詩教對促進小學生品質成長的意義
:新時代背景下的詩教,把立德樹人放在首位,有助于學生道德素養(yǎng)的提升,使之成為有理想信念、有文化水平、敢于擔當社會責任的人;有助于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提升,使之具有豐厚的傳統(tǒng)文化底蘊;有助于學生學習素養(yǎng)的提升,使之養(yǎng)成終身學習的習慣;有助于學生心理素養(yǎng)的提升,使之具有積極的幸福的生活狀態(tài)。當下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小學生可從詩教中汲取營養(yǎng)。詩教為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打開了一條可行的光明的通道。關鍵詞:詩教;大詩教觀;品質成長本文系江蘇省2019年小學特色文
教育研究與評論 2021年6期2021-02-13
- 中小學詩教的價值、內容與方式初探
【摘 要】中小學詩教在培養(yǎng)學生人文底蘊等核心素養(yǎng)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在中小學教學中,教師應在充分借鑒傳統(tǒng)詩教理念和方法的基礎上,努力做好詩詞課程的建設與實施,主要包括語文學科內的詩詞教學、詩詞專題課程、古詩詞主題實踐活動三種形式。在進行課程建設的同時,教師還要從語言、思維、審美、文化四個維度綜合設計教學目標,按“誦讀、想象、聯(lián)想、表達、體悟”來組織教學環(huán)節(jié),以意象、意境、典故為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領悟詩詞意蘊,做到“以詩會人”與“知人論世”相結合,鏈接生命體
中國教師 2021年1期2021-01-19
- 論葉嘉瑩“興發(fā)感動”說的創(chuàng)新
“興發(fā)感動”說;詩教葉嘉瑩是中國詩詞研究學者兼詩人,“興發(fā)感動”說是她最重要的詩詞理論。本文將重點發(fā)掘“興發(fā)感動”說的創(chuàng)新性,探討該理論如何將詩歌生命化,并結合具體的詩詞評析看葉嘉瑩運用該理論時的特點,從而對今天讀詩帶來啟發(fā)。1“興發(fā)感動”說的含義及淵源1.1“興發(fā)感動”說的含義對于“興發(fā)感動”說,葉嘉瑩沒有具體下過定義,但這一理論在她的論述中隨處可見,她說:“詩歌之所以為詩歌,在本質方面原是一直有著某些永恒不變之質素的緣故”[1],這種質素,就是“詩歌中
成長 2021年1期2021-01-03
- 《笠翁對韻》對兒童古詩學習的積極作用研究
?文學素養(yǎng)? ?詩教一、研究背景在中華民族的文化復興的大背景下,針對兒童的國學教育蔚然成風,國學教育的基礎大多是從浩如煙海的傳統(tǒng)典籍里遴選出的古詩文。自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以來,“國學熱”如火如荼,除了雨后春筍般涌現(xiàn)的“經史子集”“詩詞歌賦”以外,一大批蒙學教材在教育者們的發(fā)掘與編訂后走入大眾的視野。童蒙讀物逐漸回歸原始功用,即作為兒童學習詩文前的基礎訓練(即“開蒙”“發(fā)蒙”)。這股“蒙學熱”形成的客觀原因,便是蒙學著作對兒童古詩文學習具有高度的積極啟蒙作用
文教資料 2020年24期2020-12-14
- 泛娛樂化時代高中語文詩教的價值向度
勢,借鑒中國先秦詩教觀念育人的方法,積極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認知模式、積極、健康的價值觀與高雅的審美情趣,在求真、向善、趨美的價值向度引導下,把學生培養(yǎng)成為能夠自覺抵御泛娛樂化不良影響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關鍵詞?泛娛樂化 ?高中語文 ?詩教 ?價值向度隨著消費文化的日益盛行和新興媒體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網(wǎng)絡信息傳播過程中的泛娛樂化現(xiàn)象逐漸顯現(xiàn)。網(wǎng)絡信息傳播的泛娛樂化固然對信息傳播的容易實現(xiàn)、接受群體的擴大等方面有所裨益,但同樣帶來了信息接受粗淺化、碎片化,
教學與管理(理論版) 2020年9期2020-11-11
- 論清初廣東天然和尚詩教法門之開啟
鍵詞]天然和尚;詩教; 似詩; 唱和; 文集編刻[中圖分類號]I222.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1763(2020)05—0029—06Abstract:At the late Ming and early Qing dynasties, Lingnan(嶺南) Confucian scholars were in the wind of the Escape zen, and the Haiyun faction was a grea
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0年5期2020-10-15
- 論中華傳統(tǒng)詩教內涵之演進
摘 要:中華詩教意蘊豐厚,歷久彌新,其內涵意義可大致分為三個方面的內容。首先是站在“用詩”的角度,以《詩三百》作為言志、抒情、教化的手段,產生了孔子“興觀群怨”的詩教和漢儒“溫柔敦厚”的詩教觀念;其次則是站在作詩與評詩的角度,無論《詩經》、《楚辭》、樂府、古詩、近體詩、詞、曲乃至于現(xiàn)代詩,都可作為學詩及評詩的對象;最后,即將“詩教”理解為詩歌的教育,是一種實用教育的概念。關鍵詞:詩教;內涵;演進一、上古詩教內涵中國是詩的國度,詩歌的文化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占有
錦繡·上旬刊 2020年5期2020-10-12
- 論“詩教”與作文教學的融合
張幫進摘要:“詩教”與作文教學兩者應該做到有益融合,相得益彰。詩詞是中華人文文化的薈萃,“詩教”活動意義深遠。詩詞可以豐富寫作素材;詩詞可以助力學生寫作“立意”;詩詞可以助力學生提高寫作技巧;詩詞可以助力學生作文的“升華”。另一方面,以優(yōu)秀作文為藍本進行詩詞創(chuàng)作,可以使“詩教”活動有堅實根基。優(yōu)美作文意境可凝練成詩句;作文的修辭可以增加詩詞張力;以作文為藍本的詩詞創(chuàng)作傳承傳統(tǒng)文化。關鍵詞:“詩教”;作文教學;寫作素材創(chuàng)建書香校園,弘揚傳統(tǒng)文化,很多學校舉辦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0年6期2020-09-16
- 初中語文古詩教學改進與優(yōu)化探究
虎摘要:本文基于詩教主題,通過吸收借鑒傳統(tǒng)經驗,以傳承與創(chuàng)新相結合的方式來對當前的初中語文古典詩歌教學提出幾點改進建議關鍵詞:初中語文;古詩;詩教;策略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0-52-178)詩教一說,源于商周,經孔門發(fā)展成型,是我國古代最為重要且影響力最為深遠的一個教育思想之一。當前初中語文詩歌教學應在傳統(tǒng)詩教經驗基礎上,深化和更新對初中語文古典詩歌教學的認識,探討詩歌教學中的詩教應用理念,結合當前存在的教學困境來
小作家報·教研博覽 2020年52期2020-09-10
- “詩教”傳統(tǒng)與文學啟蒙
本是鄭煥釗的《“詩教”傳統(tǒng)的歷史中介——梁啟超與中國現(xiàn)代文學啟蒙話語的發(fā)生》。這本書所探討的問題,比較契合當下文化熱點。過去的一年(2019年),注定會是文化界的一個重要年份。100年前的1919年,有五四運動這樣的歷史事件;70年前的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2019年要回顧和紀念的,可以說是過去一個世紀里最重要的事件和問題。五四運動是我國歷史上最耀眼的一次民主革命運動,它通過社會運動的方式,宣揚民主、科學思想,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響應,可以說對現(xiàn)代中
粵海風 2020年2期2020-08-28
- 學白沙精神,育家國情懷,做白沙君子
造,其中包含了“詩教”特色德育的探索與實踐。本文將這些探索放置在多維的、動態(tài)的德育教育場中,構建傳承陳白沙文化的三大德育體系,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發(fā)展,社會參與”的核心素養(yǎng)。關鍵詞:陳白沙;詩教;教育場;文化1082年建校的江門市環(huán)市中學曾經是郊區(qū)一所農村學校,教學設備落后,教職工觀念陳舊,教學成績長期處于末位。在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學校于2013年7月正式更名為陳白沙中學,2017年新教學樓和新綜合樓落成。這為學校帶來空前的發(fā)展機遇。抓住機遇,以白沙文化為
新教育時代·學生版 2020年14期2020-08-10
- 何謂“詩教”:一種綱領性的探索與界定
當前學界關于何謂詩教的問題尚未達成統(tǒng)一共識。通過對現(xiàn)有文獻中有關詩教概念內涵的描述研究,可以歸納出:“溫柔敦厚”的《詩》教說、中華詩教傳統(tǒng)說、詩歌講授傳播說、詩歌教育教化說等4 種比較有代表性的觀點??v觀近幾十年的研究成果,詩教研究始終在嘗試著以不同的研究視角,以及采用不同的理論方法將詩教的相關問題進一步分化與深入。盡管取得了較為豐富的理論研究成果,但是也存在著對何謂詩教、詩教為何以及如何詩教等根本性問題缺乏系統(tǒng)考究的問題。至少在回答“何謂詩教”這個問題上
教學研究 2020年3期2020-08-03
- 從“詩教”走向“忠孝”
上的“溫柔敦厚”詩教觀,一掃以往傳統(tǒng)士大夫所認為的“歌詩合為事而作”,更不可能是“不拘格套,獨抒性靈”或“信口信腕”“我手寫我口”等等。引發(fā)乾隆帝發(fā)表這次訓話的導火索就是沈德潛所編選之《國朝詩別裁集》(又曰《清詩別裁集》)一書。此書編選始于乾隆十年(1745),至乾隆二十三年(1758)編選才結束,次年九月由其弟子蔣重光初刻面世,然而由于各種原因,沈德潛即刻進行修訂,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又命其子沈種松重刻,費時又近一年,至乾隆二十六年二月《增訂國朝詩
古典文學知識 2020年4期2020-07-30
- 議朗誦詩對“詩教”傳統(tǒng)的繼承與實踐
,為朗誦詩傳承“詩教”傳統(tǒng)的當下實踐提供了有益啟示。關鍵詞:疫情;朗誦詩;詩教;繼承與實踐2020年剛剛到來的時候,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侵襲中國大地,各行各業(yè),聞令而動,打響了疫情防控的阻擊戰(zhàn)。“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崩收b詩作為詩歌朗誦活動或文藝節(jié)目所作的一種新詩文體,憑借其抒情性與音樂性、大眾化審美特性,朗誦藝術視聽性與舞臺性的綜合特征,借助全媒體時代便捷的傳播方式,將詩歌與天下安危緊密聯(lián)系起來,賡續(xù)了中國的“詩教”傳統(tǒng)。一、朗誦詩文體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20年4期2020-06-11
- 詩教為何與何為
持人董卿更火了,詩教也再一次被點燃,被憶及。詩教之所以在當今火起來,是因為它像俗不可耐的世俗中的一股清流,它像著急著慌的世界中的一份從容,它像濃厚的霧霾中的一縷清新的空氣。自有詩歌以來,詩教就原生態(tài)地存在著。一部《詩經》,照亮了炎黃春秋!半部《論語》,治了多少代的天下!唐詩宋詞,被尊為中華子民的宗親!中華文化在詩教中繁衍生息,哺育了無數(shù)具有詩情的中華兒女!詩教之功,功不可沒!詩教,用豐富的意象豐滿人生,用詩情畫意描繪人生,“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勾起了人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7年4期2017-06-06
- “溫柔敦厚”與中國詩學
——《溫柔敦厚與中國詩學》前言(附目錄)
“溫柔敦厚”視為詩教的全部,而是把詩教視為一個類似“多媒體”的系列工程,著眼于詩教與《詩大序》的融合?!皽厝岫睾瘛钡?span id="0qq0waq" class="hl">詩教與《詩大序》的融合過程,正是詩教的發(fā)展、演變的過程,這個過程是逐漸完成的。歷代的詩論家可以說為詩教不斷地注入了新的血液,這種注入物就像“添加劑”,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每個詩論家在詩教論上為詩教添加了什么,通過共時性與歷時性的對比,比較準確地對每家的詩教論做出客觀的評價。這樣就大大地豐富了詩教的內涵,從而建構了自己的體系。通過對詩教察其源流、
中國文論 2015年0期2015-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