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幫進
摘要:“詩教”與作文教學兩者應該做到有益融合,相得益彰。詩詞是中華人文文化的薈萃,“詩教”活動意義深遠。詩詞可以豐富寫作素材;詩詞可以助力學生寫作“立意”;詩詞可以助力學生提高寫作技巧;詩詞可以助力學生作文的“升華”。另一方面,以優(yōu)秀作文為藍本進行詩詞創(chuàng)作,可以使“詩教”活動有堅實根基。優(yōu)美作文意境可凝練成詩句;作文的修辭可以增加詩詞張力;以作文為藍本的詩詞創(chuàng)作傳承傳統(tǒng)文化。
關鍵詞:“詩教”;作文教學;寫作素材
創(chuàng)建書香校園,弘揚傳統(tǒng)文化,很多學校舉辦了“詩詞進校園”的活動。“詩教”對提高青少年的人文素養(yǎng)有著不可小覷的作用,可以陶冶學生情操。詩詞具有意境美、形式美、韻律美等特點;“詩教”活動的詩詞內容還對語文的作文教學有很大幫助。
一、詩詞給作文教學助力
(一)用詩詞豐富寫作素材
1.詩詞是中華人文文化的薈萃,“詩教”活動意義深遠。正所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詩詞中的佳句精煉雋永,給作文寫作這座“大廈”添加了“磚瓦”。唐詩、宋詞、元曲……佳句無數(shù),皆可作為人文素材融入學生日常的作文寫作。學生在寫作文時依據(jù)創(chuàng)作的情境,只要將詩詞佳句用在合適的地方,就會給作文增色不少,或者成為點睛之筆。
2.詩因于事緣于情,有些古詩詞蘊含較強的故事性,完全可以成為學生寫作的素材。例如王維的《渭城曲》,可以用作離別主題方面的素材;秦觀的《鵲橋仙》,可用作愛情主題的素材;劉皂的《渡桑干》,可用作思鄉(xiāng)主題素材……例如,有一位學生寫《父親》。父親離開鄉(xiāng)村將要去城市打工。當她寫到送父親坐上班車的一瞬間,她滿懷惜別深情,不由聯(lián)想到《渭城曲》里大詩人王維送別至交好友的故事,寫道:父親此別,到過年才能回來了。不知為何,我忽然想起千年前那個黃沙侵襲的邊關小鎮(zhèn),小雨洗濯過的瓦楞旅社,楊柳隨風飄拂,“詩佛”與好友那場注定打動無數(shù)文人墨客的餞別酒宴……他的心情有沒有我此刻的淡淡憂傷呢?她將古詩詞的經典故事融入作文中,寫來感人至深。
(二)用詩詞助力學生寫作“立意”
文貴立意。上千年流傳下來的好詩詞,在情感表達和意境的創(chuàng)建的藝術效果來說,是有比較高的高度的?!霸娊獭被顒?,學生用心品讀詩詞,體會詩詞韻味,精神層面則會得到拓展。學生借助對詩詞的情感和意境的領悟,提高確立作文主旨的能力。
平時學生寫作文多是寫關于同學間或家庭間相處的事情,雖有正確的立意,但不外乎關心同學、團結互助、父愛母愛之類,還是屬于比較“清淡”的。在“詩教”活動中,學生熟讀優(yōu)美詩詞,耳濡目染之下,寫作文時的立意明顯會高上一層。例如學習岳飛《滿江紅》的報國熱忱,心懷激烈;曹植《贈白馬王彪》的立志高遠;文天祥《正氣歌》的愛國忠烈;王維《相思》的深切思念;孟郊《游子吟》的母愛偉大……這些瑰寶無不給人以啟迪。學生只要對詩詞細讀慢品,就會打開眼界,思想境界得到提升,最后再將共鳴、體會融人到作文寫作的立意中去,立意自然較好,不再是平淡無奇了。
(三)詩詞助力學生提高寫作技巧
詩詞文化里積淀下許多公認的優(yōu)秀寫作藝術和技巧。學生在傳承傳統(tǒng)文化的同時,也提高了自己的技巧,從而妙筆生花?!霸娊獭被顒雍?,學生在寫作文時,結構上完全可以借鑒詩詞里“起、承、轉、合”(元代范德璣《詩格》),以及“鳳頭、豬肚、豹尾”(元代陶宗儀《南村輟耕錄》);表達方法上可以借鑒詩詞里“賦、比、興”,以及“意象”“白描”等手法。讓作文創(chuàng)作行文縝密,連貫呼應,有力地表達作文主旨。
例如劉皂的《渡桑干》:客舍并州數(shù)十霜,歸心日夜憶咸陽。無端又渡桑干水,卻望并州是故鄉(xiāng)?!霸娊獭敝袑W生學習了此詩,起句點明事情發(fā)生的原委,詩人旅居并州超過十年了。第二句承接上文,因久別故鄉(xiāng),詩人歸心似箭,思念家鄉(xiāng)咸陽,行文接得自然動情。第三句是“轉”,這是關鍵點。一般要更深入或者有所轉折。“無端又渡桑干水”,命運似乎和詩人開了個玩笑,使他離家鄉(xiāng)更遠了,內心惆悵無奈。最后是“合”,此處應該是要把主旨進行最終呈現(xiàn),盡量做到言有盡而意無窮?!皡s望并州是故鄉(xiāng)”,結句給人有些意料之外的感覺,詩人此時已經對并州產生感情,并州也是他的故鄉(xiāng)了?!昂稀碧幖仁惆l(fā)了詩人的真摯情感,又令人遐想,人生何處為故鄉(xiāng)?“起承轉合”的寫法值得學生在寫作中好好借鑒。古詩詞對學生來說是比較容易掌握的。在作文教學中,教師結合詩詞名篇來指導學生在作文寫作中正確使用方法。當學生融會貫通后,學生的作文創(chuàng)作能力將大幅度提高。
(四)詩詞助力學生作文的“升華”
對于文章的升華,學生對這一塊不容易領悟和掌握。假如和“詩教”結合起來,學生理解起來就會事半功倍,因為古詩詞的行文較為嚴格、比較講究詩文結尾的升華,學生可以從中借鑒一二。
升華主旨的方法一是由表及里,揭示本質。例如“詩教”中陸游的《冬夜讀書示子聿》的“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此詩從生活寫起,最后以哲理歸結,成為名句。這樣啟發(fā)可以讓學生觸類旁通。升華主旨的方法二是由點到面,揭示普遍性問題。例如“詩教”中朱熹的《觀書有感》的“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詩從“方塘…‘云影”講起,最后揭示規(guī)律,升華。學生有了熟悉的詩文為依托,恍然大悟。升華主旨的方法三是由此及彼,同類聯(lián)通。例如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的“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前、后詩文的道理有相似聯(lián)通之處,讓人明了。升華主旨的方法四是從具體人事到為人處世,以小見大。例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前句寫詩人和杜少府的個人友誼,后句為千古名句,上升到反映世間所有人的友誼純真。學生可以結合具體的詩文來領悟作文教學中的作文“升華”問題。
二、優(yōu)秀作文為詩詞的創(chuàng)作張本
(一)優(yōu)美作文意境可凝練成詩句
詩的第一重要性是詩中的“情”“意”是否感人、恰當,然后再來看韻律、形式等問題。當我們學生作文里的“情”“意”優(yōu)美感人時,恰是作為提煉詩句的極佳藍本。例如馮慧儀同學寫的《梅》的作文:“寒風凜冽之季,豐腴的牡丹、熱情的玫瑰、火焰般的紫薇……凋謝了,都抵擋不住來自北方的冷刀;家里院子的邊角種有三棵梅花樹,此時花朵點點,紅艷秀美……”在教師的引導下,全班同學一起提煉:將梅和其他花進行對比,突出梅那頑強的精神和高潔傲岸的情操。學生反復琢磨,找韻、煉詞、錘意,終于成詩。學生優(yōu)秀作文的優(yōu)美意境,經濃縮、提煉、升華后,創(chuàng)作成朗朗上口且頗有藝術韻律的詩句。
(二)作文的修辭可以增加詩詞張力
學生優(yōu)秀作文,離不開修辭手法的恰當運用。修辭用得好,作文內容會更真實可感、生動形象。學生在詩詞的創(chuàng)作中,也可以借鑒作文的修辭手法,展開豐富的想象去表達。例如羅彩芳同學寫的《影子》:“密友相隨著黑裳,行走天涯伴久長。莫言物影多灰暗,路旁茂葉透亮光?!痹偃珀慃惲嵬瑢W寫的《仙人掌》:“身披綠衣舞花針,長在荒漠少人聞。不懼黃色死寂海,昂首挺立對沙塵。”兩首詩都將所寫物體用擬人、比喻手法寫來,“影子…‘仙人掌”特征鮮明、具體可感,比平鋪直敘更具張力,讀之頗有余韻。
(三)以作文為藍本的詩詞創(chuàng)作傳承傳統(tǒng)文化
有學者分析得很好,中外古代詩歌,各自都與本民族語言文字特征相契合。比如古希臘與羅馬,因古希臘語存在重讀跟非重讀音節(jié)組合的特殊性,所以把音步作為其聲律的基礎?!逗神R史詩》可以“不立文字”,靠傳唱而流傳千年,就是因為“揚抑格六音步”便于記誦。俄國詩歌則隨其語音的強弱與語調的輕重,形成節(jié)奏感用以表達。所以詩應當是由本民族的語言文字特征進行發(fā)揮來實現(xiàn)才有現(xiàn)實意義。如果學生在詩詞創(chuàng)作中能夠以自己的優(yōu)秀作文為藍本,再下點功夫煉詞、錘意,緊接文化土壤,那么學生的詩詞是言而有物的,同時也傳承了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