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與法治
- 社會主義法治精神融入“思想道德與法治”教學的路徑
務?!?span id="0sc0sim" class="hl">思想道德與法治”作為思政課的首課、入校新生的第一課,承擔著培育大學生法治觀念、法治思維、塑造大學生法治人格的基礎性任務。圍繞大學生對法治知識學深、法治能力學透、法治思維學活、實現(xiàn)“思想道德與法治”課對大學生法治精神“知識建構(gòu)-能力培養(yǎng)-精神塑造”的進階式培育目標,需要重視教學原則、目標、路徑的探討。本文重點從教學原則、目標、路徑等方面探究將社會主義法治精神融入本課程的教學范式,以回應時代需求,推進法治中國建設。一、社會主義法治精神融入“思想道德與法治
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23年12期2024-01-20
- 全媒體視域下英雄精神融入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的實施策略探究
神融入思想道德與法治課有利于增強教學實效性。在依法行使權利與履行義務的教學設計中,教師按照“精選案例—設置問題—組織線上討論—點評歸納總結(jié)”的思路來組織教學,凸顯一例到底、問題導向和學習通貫穿全程的特點,在增強學生依法行使權利、自覺履行義務的法治素養(yǎng)的同時,培育大學生敬畏英雄、崇尚英雄、爭做英雄的主體意識。關鍵詞:全媒體;思想道德與法治;實施策略;法治素養(yǎng);超星學習通中圖分類號:G641?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
高教學刊 2024年1期2024-01-14
- OBE理念視角下的高職思政課混合式教學探究
——以《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為例
需求《思想道德與法治》是全國高校大學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論課之一,是高等職業(yè)院校進行素質(zhì)教育的核心課程[2]。本課程作為大一新生入學后的第一門思政課,兼具政治性和學理性、價值性和知識性、理論性和實踐性等特征,涵蓋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法治觀等,幫助大學生成長為自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緊跟時代步伐,在青年學子的“拔節(jié)育穗期”,積極應對新時期的新挑戰(zhàn),需不斷開拓高校思政課建設新局面。筆者積極參與探索在線課程的開發(fā)、建設,自2017
佳木斯職業(yè)學院學報 2023年9期2024-01-02
- 應用型本科院?!?span id="ec0s0cg" class="hl">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改革探討*
推進“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改革,努力提高“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一、教學目標、學情分析、要解決的關鍵問題(一)教學目標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diào)指出:“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1]。這為新時代全面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建設提出了基本遵循?!?span id="cs00gk0" class="hl">思想道德與法治”作為一門與大學生成長成才密切關聯(lián)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要緊緊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針對大學生成長過程中面臨的現(xiàn)實問題,以線上線下課堂
教書育人 2023年30期2023-11-30
- 從仁者愛人到天人合一:仁的內(nèi)涵辨析
——以大學“思想道德與法治”課教學為落點
大學“思想道德與法治”課教材歷經(jīng)多次修訂,仁始終是廣布全書各章的重要概念。仁作為中華民族最核心的文化精神、傳統(tǒng)美德最重要的德目,牽涉人生、理想、中國精神、核心價值觀、道德等諸多重要命題,是課程教學中繞不開的核心價值理念。在古代典籍中,論仁的篇章十分豐富,其中不乏生動鮮活的生命情感體驗,但卻找不到邏輯嚴密的定義。一方面,仁、義、禮、智、信合稱“五?!?,而仁居首[1],有學者稱之為“元德”或“殊德”;另一方面,仁又有“全德”之稱。程顥說過,“義、禮、智、信皆仁
深圳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 2023年4期2023-11-21
- 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想道德與法治”課教學探析
中,“思想道德與法治”課(以下簡稱“德法”課)普遍在大學一年級開設,是大學生接觸的第一門思政課,并且與大學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教師能否上好“德法”課,學生在“德法”課上是否有收獲,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后續(xù)幾門思政課的教學效果。對于剛剛成年的大學生而言,只有在“德法”課上形成良好的“第一印象”,才能從心理上認同高校思政課,也才能自覺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熏陶與滋養(yǎng)。研究如何把二十大精神融入“德法”課教學,是一項更加基礎和更為優(yōu)先的教研課題,不僅關系到高校思政課的建
牡丹江大學學報 2023年9期2023-11-18
- 情景教學模式下藝術類高校思政課教學創(chuàng)新初探*
——以“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為例
式。“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涉及哲學、教育學、倫理學、法學、歷史學等不同學科理論知識,在思政課的教學創(chuàng)新上,有一定的融合性,對藝術類高校來說,可以充分發(fā)揮藝術類專業(yè)的特色。[4]因此,本文以“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為例,在情景教學模式下,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chuàng)設特定的一些藝術思政元素的場景或氛圍,從而引起學生一定的情感體驗,進而幫助學生達到在情境中獲取知識、培養(yǎng)能力、激發(fā)情感。[5]一、情景教學模式下藝術類高?!?span id="cmks000" class="hl">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創(chuàng)新的現(xiàn)實困境(一)師生比
大眾文藝 2023年18期2023-11-15
- 偉大建黨精神融入“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實踐進路
融入“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引導青年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一、涵養(yǎng)“堅持真理、堅守理想”的真理精神,引導青年學生樹立正確世界觀“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是我們黨的靈魂和旗幟?!盵1]12堅持真理就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思想地位,將馬克思主義作為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是中國共產(chǎn)黨人勇于求真求實的精神表征,是近代中國歷史發(fā)展的必然和中國人民主動選擇的結(jié)果。回顧百年黨史,我們看到,舊中國形形色色的社會主義思潮在馬克思主義
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23年8期2023-10-19
- 英雄事跡融入思想道德與法治課教學研究
神融入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對改善教學效果、突出育人目的、增添思政課堂感染力和說服力、推進思政課教學都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拉齊尼·巴依卡;英雄精神;思想道德與法治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23)09-0092-04 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發(fā)表重要講話后,全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和科研工作都進入了一個嶄新階段。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紛紛以飽滿的熱情探討“立德樹人”這個根本目標遵循的
赤峰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23年9期2023-10-18
- 校地合作視野下的“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實踐教學模式研究
——以晉中學院為例
9)“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實踐教學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的重要內(nèi)容,是“大思政”背景下高校培養(yǎng)高水平應用型人才的有力舉措。基于校地合作的課程實踐教學有利于加深學生對課程目標的理解,在產(chǎn)教合一模式下強化實踐功效。本研究旨在立足晉中學院校情進行課程實踐模式探索,深化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構(gòu)建兼具校、地特色的“思想道德與法治”實踐教學體系。一、校地合作視野下實踐教學探索的價值意蘊(一)創(chuàng)新實踐教學理論“思想道德與法治”作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之一,是“落實
晉中學院學報 2023年5期2023-10-17
- “四史”教育與高職思想道德與法治課教學深度融合探索
與高職思想道德與法治課教學深度融合的學理基礎,總結(jié)當前“四史”教育與高職思想道德法治教學深度融合的現(xiàn)實困境,并從提升“四史”教育融入實體課堂的感染力、打造“四史”教育融入實踐教學的地域品牌、構(gòu)建“四史”教育融入線上教學的新型格局、增強高職思政課師資隊伍的史學素養(yǎng)等方面,提出二者深度融合的多元路徑?!娟P鍵詞】“四史”教育 思想道德與法治 時代新人 紅色資源【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450-9889(2023)21-0049-04在思
廣西教育·C版 2023年7期2023-10-16
- “思想道德與法治”課“慕課+翻轉(zhuǎn)課堂”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探索與實踐*
雙好“思想道德與法治”課作為主要教學資源。教師結(jié)合優(yōu)選的網(wǎng)絡慕課課程內(nèi)容,提前做好慕課內(nèi)容的學習規(guī)劃,提煉出慕課視頻學習的重難點問題,再結(jié)合本校本門課程的教學重點,提前布置給學生,以問題為導向,全面學習把握本節(jié)課程的基本知識。學生學習完慕課課程內(nèi)容以后,運用慕課平臺本環(huán)節(jié)的測試問題,對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進行系統(tǒng)測試。教師通過對學生系統(tǒng)測試結(jié)果的分析,就能夠較為全面地掌握學生學習慕課內(nèi)容的真實情況,對學生在自學慕課的過程中出現(xiàn)的知識誤區(qū)和知識漏洞進行針
教書育人 2023年9期2023-10-15
- 思想道德與法治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與反思
要:思想道德與法治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核心課程,引導廣大青年學生勇?lián)褡鍙团d重任、成就出彩人生,是課程的核心目標。課程按照“八個相統(tǒng)一”的要求,在“專題理論性和社會實踐性相統(tǒng)一”“內(nèi)容統(tǒng)一性和手段多樣性相統(tǒng)一”“課程顯性教育和‘大思政隱性教育相統(tǒng)一”上進行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在課程教學實踐過程中起到了不錯的效果。關鍵詞:思想道德與法治;八個相統(tǒng)一;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反思中圖分類號:G641?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
高教學刊 2023年26期2023-09-16
- 高職院校學生法治思維培育的必要性和實現(xiàn)路徑
——基于《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實踐
此,《思想道德與法治》等與職業(yè)發(fā)展無直接聯(lián)系的課程,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二)法治思維培育效果不佳1.課程設置中對法治教育的重視程度不足近年來,大學生法治教育發(fā)展也經(jīng)歷了從分到合的歷程。2006 年9 月前,高等教育中關于法治教育有獨立的《法律基礎》課程,但隨著課程改革的進行,課程變更為《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法治部分的教學內(nèi)容和課時量也因此大大縮減[1]。2021 年,課程名稱改為《思想道德與法治》,法治部分內(nèi)容進一步縮減,幾乎沒有涉及具體的法律問題
法制博覽 2023年23期2023-09-07
- 基于教育賦權的高校“思想道德與法治”課分眾教學模式探析
高?!?span id="8uausew" class="hl">思想道德與法治”課分眾教學價值旨趣在高校思政課課程體系中,“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是一門基礎性課程。依據(jù)2020 年中央宣傳部、教育部制定的《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chuàng)新實施方案》,新時代學校思政課課程教材改革創(chuàng)新的基本要求為:把握新時代、推進一體化、突出創(chuàng)新性、增強針對性、注重統(tǒng)籌性。高?!?span id="2o0iqsw" class="hl">思想道德與法治”課肩負著幫助學生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中華傳統(tǒng)美德、弘揚中國精神、尊重和維護憲法法律權威、提升思想道德素質(zhì)和法治
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3年2期2023-08-08
- 基于布魯姆認知理論的高職院校思想道德與法治課教學改革探索
職院校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目標進行深度分析整合,是開展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改革的基礎。通過廓清課程教學目標、打造線上線下混合教學的高效課堂、建立課程多維評價體系等途徑,開展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改革實踐。關鍵詞:布魯姆認知理論;思想道德與法治;教學改革一、布魯姆認知理論的主要觀點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本杰明·布魯姆(Ben?jamin Bloom) 首創(chuàng)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法。該理論自創(chuàng)建以來在學校教學中被廣泛運用,成為現(xiàn)當代教育學的基礎理論之一。
河南農(nóng)業(yè)·教育版 2023年3期2023-08-02
- 《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中“愛國主義”情感教育教學案例分析
。而《思想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更是思政課中的入門課程,是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課程和重要課程。這門課程的一個極其重要的作用就是為學生健康成長提供精神指引,從而把學生培養(yǎng)成為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敢于承擔歷史責任的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可靠的接班人。它的具體作用,可以從三個方面來概括,首先,從思想引領層面來看,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和探索,能夠促進學生在思想上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未來個人的事業(yè)和發(fā)展指明方向。其次,從道德層面來看,學習《思
智庫時代 2023年13期2023-07-28
- 大中小學一體化背景下大學生憲法教育的側(cè)重點及實現(xiàn)路徑
路徑;思想道德與法治2016 年,在教育部、司法部、國家普法辦聯(lián)合頒布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中,明確規(guī)定法治教育要“以憲法教育為核心,以權利義務教育為本位”,形成“層次遞進、結(jié)構(gòu)合理、螺旋上升的法治教育體系”,并且強調(diào)要將“憲法教育貫穿始終”“將權利義務教育貫穿始終”。 2020 年 5 月,教育部出臺《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強調(diào)要深入開展憲法法治教育??梢姡鳛榉ㄖ谓逃暮诵暮突A,憲法教育始終貫穿在大中小學各階段的全過程。學校憲法教育不僅僅
中國大學教學 2023年5期2023-07-23
- “四史”融入高?!?span id="0c0uac0" class="hl">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實踐探索
高?!?span id="uc0o0ym" class="hl">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的融入,有助于增強課程理論深度、提升課程育人實效。應在對“四史”和“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內(nèi)容體系深刻把握的基礎上,明確融入的整體思路與具體內(nèi)容,在方法路徑上以“問題鏈”搭建學生個體與“四史”的深度聯(lián)結(jié)、以立體式人物群像彰顯高尚的精神品質(zhì)、精彩的故事敘事與深刻的理論敘事相銜接,最終在國內(nèi)外縱向、橫向?qū)Ρ戎猩羁趟枷敫形?。關鍵詞:“四史”;高?!?span id="000ag0i" class="hl">思想道德與法治”;實踐探索中圖分類號:G416?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
大學·教學與教育 2023年3期2023-07-04
- 隆平精神引領下的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研究
精神;思想道德與法治;實踐育人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3)12-0181-04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而“思想道德與法治”是青年步入大學后的第一門思政必修課,是高校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的重要課程。對大學生進行思政教育,不僅需要深刻的理論闡述,更需要生動事跡和高尚人格的熏陶感染?!半s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共和國勛章
大學·課外閱讀 2023年4期2023-06-28
- 孔繁森精神融入“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價值意蘊及路徑探討
融入“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可以幫助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錘煉道德品格,鑄就艱苦奮斗、知難而上的拼搏精神,增強社會責任感,強化使命擔當意識??追鄙袢谌搿?span id="oscykg0" class="hl">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應堅持政治性與學理性相統(tǒng)一,培育師資隊伍、創(chuàng)新融學課堂、重視社會實踐。2019年3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發(fā)表重要講話:“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我們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就是要理直氣壯開好思政課,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
新西部 2023年2期2023-06-15
- 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視角下的大學生法治教育實踐
渠道是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文章分析鄭州經(jīng)貿(mào)學院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視角下的大學生法治教育的現(xiàn)狀和困境,提出通過完善高?,F(xiàn)有教學體系、豐富法治教育內(nèi)容、創(chuàng)新課堂形式、發(fā)揮大學生法治意識自我教育功能等途徑,達到增強大學生法治教育實效,提高大學生法治素養(yǎng)的目的。關鍵詞:思想道德與法治;大學生法治教育;法治素養(yǎng)一、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是大學生法治教育的主陣地大學生是未來法治中國建設的參與者與見證者,其法治意識水平?jīng)Q定著法治中國建設程度。因此,高校不僅要向大學生傳授
知識窗·教師版 2023年4期2023-06-04
- “思想道德與法治”課“慕課+翻轉(zhuǎn)課堂”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探索與實踐
提高“思想道德與法治”課教學質(zhì)量。[關鍵詞]思想道德與法治;慕課;翻轉(zhuǎn)課堂;混合式教學模式[中圖分類號] G642 ? ? ? ? ?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8-2549(2023) 03-0100-032016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diào)指出: “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tǒng)優(yōu)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薄暗路ā闭n(“思想道德與法制”課簡稱)要與時俱進,不斷探索教學模式
教書育人·高教論壇 2023年3期2023-05-31
- 案例教學法在“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應用途徑探索
強調(diào)了思想道德與法治在高校思政課程中的重要性,在分析高校思政課授課過程中存在教師理念有待提高、內(nèi)容本身缺乏趣味性、原有案例陳舊或不合理、學生不積極參與等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了案例教學法在思想道德與法治課實施的必要性,認為案例教學法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引發(fā)學生思考,活躍課堂氛圍,還可以提升課堂授課效果。為了達到國家育才的目標,文章提出可通過課前教師認真準備、精心策劃;課中教師正確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案例實踐;課后畫龍點睛、中肯精準評價等途徑,旨在提高思想道德
大學·教學與教育 2023年2期2023-05-30
- “思想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體系管理的優(yōu)化路徑探析
路徑“思想道德與法治”(以下簡稱“思法”)的課堂教學體系建設需要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創(chuàng)意融新,帶動知識集成,階段運行基本流暢,以達成教學目標。優(yōu)質(zhì)的課堂教學具有信息充沛、融入實踐、氣氛活潑理性友善、學生能主動探究和自由思考等豐富的內(nèi)涵特質(zhì),這是教學設計與施教的成功,也是師生共同創(chuàng)建學習空間的成果。課堂教學體系以個體有效學習、關鍵知識內(nèi)化、大學生活的合作互促為導向,其整體建設的科學性與時代契合,大略由五個層面構(gòu)成課堂教學體系。(一)課堂教學目標的管理“思法課”為國
大學·課外閱讀 2023年3期2023-05-30
- 黨史學習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策略
課;《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2021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講話中強調(diào),黨史是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教科書。中國共產(chǎn)黨歷來注重用黨的奮斗歷程和偉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確方向,用黨的光榮傳統(tǒng)和優(yōu)良作風堅定信念、凝聚力量,用黨的實踐創(chuàng)造和歷史經(jīng)驗啟迪智慧、砥礪品格。青年教育相關者要著力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愛黨愛國愛社會的情感,讓紅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傳承。 [1]大學生是祖國未來建設的生力軍,也是思想創(chuàng)新和知識創(chuàng)造的主力軍,同時還是
廣東教育(高校思想教育探索) 2023年2期2023-05-30
- 融媒體時代中勞動教育融入高職院?!?span id="kywiio0" class="hl">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的路徑研究
院校“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在教學目標、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方式三個方面都得到新的發(fā)展,呈現(xiàn)出新的特點,同時從此三個方面分析來看,勞動教育和“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具有融合的契合性。因此,在教學中,應通過強化教學實效、精準對接教學內(nèi)容和采用多樣化教學途徑三條路徑,使勞動教育真正融入到“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目標、內(nèi)容體系、課堂理論與實踐教學中,實現(xiàn)勞動教育與“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育人效力的同向聚合。關鍵詞:融媒體;勞動教育;“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黨的十八
廣東教育(高校思想教育探索) 2023年1期2023-05-30
- 家國天下情懷融入“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探析
要:“思想道德與法治”課是大學生在高校的必修課程,也是厚植大學生家國天下情懷的關鍵課程。家國天下情懷與“思想道德與法治”課二者在教學目標、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方法上具有耦合性,將家國天下情懷融入“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有利于推動大學生將家國天下情懷根植于心、外化于行。發(fā)揮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以德樹人作用、校園文化建設的以文化人作用、黨史學習教育的以史育人作用,并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協(xié)同發(fā)力、同頻共振,更能夠促使青年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勇?lián)?/div>
廣東教育(高校思想教育探索) 2023年1期2023-05-30
- 《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說課設計
:在《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教材首輪投入使用的背景下,通過研讀新教材,以新版教材“中國精神是興國強國之魂”一節(jié)為例,開展教學說課設計,積極推動新版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的轉(zhuǎn)化。關鍵詞:思想道德與法治;說課設計;中國精神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07.081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馬克思主義為人類社會發(fā)展進步指明了方向,是我們認識世界、把握規(guī)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現(xiàn)代商貿(mào)工業(yè) 2023年7期2023-04-27
- “多元互動,協(xié)同創(chuàng)新”構(gòu)建思政課育人新模式 ——以《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為例
下,《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也應該積極采取多元互動的教學模式,進一步打造優(yōu)質(zhì)課堂,活躍課堂教學氛圍,促進教學質(zhì)量的有效提升。一、使用肢體語言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在教學的過程中,肢體語言屬于非語言因素,主要包括眼神、表情、動作和姿勢,是教師為了達到教學目的而做出的各種行為。在肢體語言的幫助下,教師能夠更長時間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更加順利的完成教學任務[1]。肢體語言能夠?qū)W生起到有效的感染和鼓舞,能夠讓學生感受到教師所展現(xiàn)出來的親和力,從而讓學生與教師實現(xiàn)更近公關世界 2023年4期2023-04-15
-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的五個維度*
點。“思想道德與法治”(以下簡稱為“德法”)課,作為高校五門思政課必修課程之一,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價值取向,以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法治觀教育為主要內(nèi)容,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教學的全過程,旨在培養(yǎng)時代新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德法”課,可從以下五個維度進行。一、融入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是“德法”課立德樹人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旨在指導學生確立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共同理想和堅定信念,明吉林教育(黨建與思政版) 2023年1期2023-03-23
- 基于SPOC教學模式的高職混合式教學改革探究 ——以《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為例
學下《思想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難點與短板1.學生主體性發(fā)揮不足學生作為課程教學的主體,要能夠在課堂中充分發(fā)揮出自身的主觀作用,積極與教師、同學進行互動,從而提升對課程知識的掌握能力。SPOC教學模式下,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作用,將“課堂”還給學生,引導學生積極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并依托自身的自主學習和自主思考,獲得課堂教學中的知識[1]。但是,從當前來看,部分高職院校在《思想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仍舊采用著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方法,課堂教學的主公關世界 2023年2期2023-03-18
- 勞動教育融入高?!?span id="omwg80w" class="hl">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的探索
融入“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有利于充分發(fā)掘其中的勞動教育資源,發(fā)揮思政課立德樹人的作用,有利于大學生更加了解馬克思主義勞動觀,為大學生參加勞動實踐打好思想基礎,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從目前教學實施狀況來看,仍存在勞動教育內(nèi)容挖掘不足、大學生自身主觀能動性不足、教育形式單一等問題。高校應著力從專題教學系統(tǒng)融入、開展多種形式實踐活動、構(gòu)建評價考核體系等路徑入手,實現(xiàn)二者深入融合,有效發(fā)揮育人合力作用。關鍵詞:勞動教育;思想道德與法治;高校;意義;成才之路 2023年5期2023-03-06
- 高職思政課教學中學生法治觀念培養(yǎng)研究
院?!?span id="2smuma0" class="hl">思想道德與法治”課作為我國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核心課程,是培養(yǎng)學生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和法治觀的主渠道。文章從高職院校培養(yǎng)大學生法治觀念的重要意義、高職“思想道德與法治”課培養(yǎng)大學生法治觀念現(xiàn)狀、高職“思想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法治觀念的內(nèi)容、高職“思想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法治觀念的措施等方面進行探討,以提高學生的法治觀念。關鍵詞:高職;思想道德與法治;法治觀念;立德樹人中圖分類號:G71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成才之路 2023年6期2023-03-03
- 醫(yī)學院?!?span id="geco00g" class="hl">思想道德與法治”課問題式專題教學探索與實踐 ——兼論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yè)教育有機融合的創(chuàng)新模式
成。“思想道德與法治”課是大學生入校后學習的第一門思想政治理論課,主要開展馬克思主義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和法治觀的教育,幫助大學生筑牢理想信念之基,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質(zhì)和法治素養(yǎng),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形成良好的行為規(guī)范??梢?,為了提高“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從大學生關心的問題切入,結(jié)合教材內(nèi)容,構(gòu)建問題式專題教學是“思想道德與法治”課教學改革的一個有效途徑。目前,學術界對于大學生問題式專題教學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探索方面,取得了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 2023年2期2023-02-17
- 齊魯文化中誠信思想融入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的思考
例為“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提供了豐富資源,將其融入“思想道德與法治”課,可提高這門課的教育教學質(zhì)量,同時為大學生帶來深刻啟迪。關鍵詞:齊魯文化;誠信思想;“思想道德與法治”課;融入中圖分類號:D9?????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02.053“思想道德與法治”課是對大學生進行道德與法治教育的主渠道和基本環(huán)節(jié),而誠信教育又是“思想道德與法治”課道德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在“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現(xiàn)代商貿(mào)工業(yè) 2023年2期2023-02-17
- 內(nèi)地西藏班《思想道德與法治》教學改革 ——以安徽國際商務職業(yè)學院為例
。在《思想道德與法治》課教育教學方法上進行創(chuàng)新,可以快速解決文化障礙,促進文化矛盾的化解,避免錯誤思想對其的影響,幫助其樹立正確的觀念和理念,讓西藏學生的素質(zhì)得到全面的提高,為西藏的繁榮發(fā)展培養(yǎng)合格的人才。1 內(nèi)地西藏班德育教育存在問題1.1 西藏班學生對教學過程的不適應教學過程中沒有充分融入德法教育的因素主要體現(xiàn)在內(nèi)地西藏班學生不能夠很快適應當?shù)厣鐓^(qū)環(huán)境和學習環(huán)境。通過調(diào)查,由于生源地的差異,內(nèi)地西藏班學生和內(nèi)地學生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同時也存在不適應學成長 2023年1期2023-02-10
- 全面推進黨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原則、要點與路徑
任?!?span id="um0sq0g" class="hl">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以下簡稱“‘道法’課”)是本科階段五門必修思政課之一,也是大學生入學后接觸到的第一門思政課,肩負著扣好大學生人生“第一粒扣子”的重要任務。如何將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系統(tǒng)、深入地融入課程教學,是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內(nèi)思政課教師的主責、主線和主業(yè)。要實現(xiàn)上述目標,就需要從理解、體會黨的二十大精神的根本宗旨出發(fā),從整體上厘清黨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道法”課的基本原則、核心要點與實施路徑。一、立足問題導向:黨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道法”課的基本原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3年1期2023-02-10
- “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法治精神培育教學研究
。”“思想道德與法治”作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核心課程之一,是大學生法治素養(yǎng)提升的主渠道和主陣地,應引領大學生自覺成為法治精神的傳播者和踐行者。一、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的話語轉(zhuǎn)化中宣部、教育部于2020年12月發(fā)布的《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chuàng)新實施方案》將“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程更名為“思想道德與法治”,并明確了課程教學目標是幫助學生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中華傳統(tǒng)美德,弘揚中國精神,尊重和維護法律權威,提升思想道德素辦公室業(yè)務 2022年24期2023-01-21
- 基于信息技術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精準施教模式探析 ——以清華大學“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為例
大學“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實踐中,教學團隊主動探索基于“雨課堂”信息技術的混合式教學模式,以“雨課件”連接課前、課上和課后的教學活動,將專題教學、小班研討、線上交流和課外學習實踐有機銜接,優(yōu)化課程教學的內(nèi)容與形式,加強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不斷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育人的實效性①筆者帶領團隊開展的清華大學教學改革項目“信息技術融入思政課教學的探索與實踐——基于雨課件的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混合式教學模式”獲得清華大學2021年度教學成果一等獎。課程雨課件先后中國青年社會科學 2022年1期2023-01-09
- 高校“思想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改革創(chuàng)新探索
一,“思想道德與法治”課能“幫助學生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中華傳統(tǒng)美德,弘揚中國精神,尊重和維護憲法法律權威,提升思想道德素質(zhì)和法治素養(yǎng)”[3],為培育時代新人奠定良好的素質(zhì)基礎。由此,上好“思想道德與法治”課,提升課堂教學實效,夯實育人陣地,具有很強的現(xiàn)實意義。一、課堂教學要遵循“三個相統(tǒng)一”“思想道德與法治”課堂需要教師時刻牢記立德樹人初心、為黨育人使命,開展高質(zhì)量的教育教學,幫助青年學生扣好“人生第一??圩印?,為學生的成貴州開放大學學報 2022年4期2023-01-05
- 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專題式教學模式探究 ——以《思想道德與法治》為例
,對《思想道德與法治》凝煉出課程專題,如:《時代青年要擔當起民族復興大任》《時代青年要堅定理想信念》《時代青年要遵守道德規(guī)范》《時代青年要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實踐》等多個專題,將教材知識體系轉(zhuǎn)化為課程知識體系,打造成學生喜愛的“金課”,從讓學生學思政課,變?yōu)閷W生要學思政課,提高課程的教學效率,凸顯成果導向,從而達到提高思想政治課教學有效性的作用。2.2發(fā)揮專業(yè)特長,優(yōu)化教學管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辦好思政課,教師是關鍵。一支高水平的教師隊伍是課程建設發(fā)展的基本華東紙業(yè) 2022年3期2023-01-04
- 高職大學生“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改革研究
”學《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與此同時,把學生的工作做好,讓學生多一點探究,少一點消極,讓學生在輕松活潑的氛圍中學習,實現(xiàn)從理論到實踐、從實踐到理論的升華[1]。1.2 啟迪思維,在“動”中求知──強化技能訓練,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研究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思想道德與法治》在高職教育中的應用教學模式為:學習目的、自主學習、交互溝通。情緒經(jīng)驗是思維的總結(jié),是讓學生動耳朵,動腦子,用嘴,用手。以“內(nèi)化于心,外化于行”為目標,構(gòu)建課程的教學內(nèi)容,注重技能培養(yǎng),加強實習,讓科教導刊·電子版 2022年31期2022-12-31
-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創(chuàng)新探索與實踐 ——以甘肅農(nóng)業(yè)大學“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為例
0)“思想道德與法治”作為面向大學生入學開設的第一門思想政治理論公共必修課程,在立德樹人中處于重要地位。課程教學內(nèi)容主要分為思想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兩大部分。前者涉及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yǎng),后者涉及提高法律素養(yǎng)。內(nèi)容豐富,既包括宏觀層面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法治觀的教育,又包括與大學生生活緊密相關的生活理想、職業(yè)理想、婚戀觀、社會行為準則等,是一門能夠解決學生實際問題、大幅度提升其思想認識的課程。大學階段,相比其他課程,“思想太原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 2022年10期2022-12-30
- 德法兼修:“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目標的廓清與實現(xiàn)
名為“思想道德與法治”。具體論及“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內(nèi)容時,《方案》指出要通過此課程“幫助學生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中華傳統(tǒng)美德,弘揚中國精神,尊重和維護憲法法律權威,提升思想道德素質(zhì)和法治素養(yǎng)”。這是當前理解“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目標的重要依據(jù)。在推動“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改革創(chuàng)新的過程中,首要的任務是完整廓清課程目標,著力提升該課程育人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一、以“德法兼修”廓清“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目標的重要意義(一)有利黑龍江教育·高校研究與評估 2022年9期2022-12-28
- 在高校思政課中融入勞動教育的教學探究 ——以“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為例
措。“思想道德與法治”是本科階段大學生接觸的第一門思想政治理論課,將勞動教育融入該門課程的教育教學中,對于幫助青年大學生加深對勞動的正確認識、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培養(yǎng)勞動情感、增長勞動知識、提升勞動技能、塑造吃苦耐勞的勞動品質(zhì)、增強勞動合作意識等具有重要意義。一、勞動教育對高校完成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意義馬克思主義勞動觀和教育觀均強調(diào),“教育必須與生產(chǎn)勞動結(jié)合起來”[2](P534)。作為教育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勞動具備著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的皖西學院學報 2022年3期2022-12-28
- 偉大建黨精神融入“思想道德與法治”課教學探究
源?!?span id="cyws000" class="hl">思想道德與法治”作為一門人生基礎課,是大學生入學后開設的第一門思想政治理論課程,致力于幫助大學生在新時代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提高道德素質(zhì)和法治素養(yǎng)。將偉大建黨精神融入“思想道德與法治”課教學有利于落實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神圣使命,對重溫銘記革命歷史、傳承弘揚革命精神,永葆青年志氣、鍛造青年骨氣、夯實青年底氣具有重要現(xiàn)實意義。一、偉大建黨精神的深刻內(nèi)涵與育人價值偉大建黨精神是中國共產(chǎn)黨團結(jié)全體人民進行一切奮斗實踐、取得一切偉大成就的精神動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22年6期2022-12-26
- 高職院校思政課融入黨史教育對策研究 ——以“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為例
中?!?span id="qakwe00" class="hl">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以下簡稱為“德法課”)是重要的思政課,課程發(fā)揮著引導青年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法治觀的重要作用,將黨史教育融入“德法課”有助于提高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樹立正確的黨史觀、歷史觀,引導青年學生跟黨走。但是當下黨史教育融入“德法課”在諸多方面存在現(xiàn)實問題,因而推動黨史教育融入“德法課”必須做好對策研究,結(jié)合課程性質(zhì)、內(nèi)容、授課形式、目標要求等進行全方位的細化安排。一、黨史教育融入“德法課”存在的現(xiàn)實問題(一)對黨天津職業(yè)院校聯(lián)合學報 2022年7期2022-12-22
- 紅色文化融入“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的原則與路徑探析
。?!?span id="qgckiko" class="hl">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以下簡稱“德法”課)是高校四門思想政治理論課之一,是立德樹人的關鍵課程。將紅色文化融入“德法”課程既能提升“德法”課教學實效,又能煥發(fā)紅色文化活力,既是“德法”課應承擔的歷史使命,又是培養(yǎng)擔負民族復興大任時代新人的必然要求。一、紅色文化融入“德法”課教學的必然性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chǎn)黨人引領中國人民在中國革命和建設實踐中共同創(chuàng)造的文化遺產(chǎn),其以行為行動為紐帶,表現(xiàn)為物質(zhì)文化、精神文化、行為文化和制度文化的統(tǒng)一。2021 年版《思想道新疆財經(jīng)大學學報 2022年3期2022-12-22
- 基于OBE 理念的“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 ——以武昌首義學院為例
式,“思想道德與法治”(以下簡稱“德法”)是面向大學一年級開設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必修課程,其教學目標主要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回答大學生成長成才所關心和遇到的實際問題”為切入點,著力培養(yǎng)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shù)臅r代新人。為高質(zhì)量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本課程組基于OBE 理念進行課程教學模式重塑,提出依據(jù)培養(yǎng)目標與學生能力反向設計課程教學體系,通過定量測評與教學反饋進行持續(xù)改進措施,形成一個周密的“閉合回路”,有利于從整體視域合力推動該課鄂州大學學報 2022年4期2022-12-21
- 以問題鏈教學為導向提升高校思政課集體備課質(zhì)量 ——以“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為例
對在“思想道德與法治”(以下簡稱“德法課”)這門課中探討的許多問題,例如價值觀、金錢觀、道德觀等,隨時都在發(fā)生的變化,某一爆發(fā)性事件可能突然沖擊以前傳統(tǒng)觀念。在集體備課中,包括了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等,其中備教法就是如何進行課堂教學的問題,集體備課以問題鏈進行教學不能流于形式,只是給教材知識賦予案例,顯得課堂教學不那么枯燥無聊,喪失充分發(fā)揮解決問題的作用。高校思政課不僅是知識教育,更是德育、意識形態(tài)教育,思政課集體備課應注重回應現(xiàn)實關切、引導學生樹立正確樂山師范學院學報 2022年9期2022-12-04
- 大數(shù)據(jù)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探析 ——以“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為例
三、“思想道德與法治”課混合式教學模式混合式教學是將師生面對面的傳統(tǒng)教學與數(shù)字化的網(wǎng)絡教學相結(jié)合的新型教學方式[2]。這種教學模式能夠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發(fā)揮教師在教學過程和教學活動中的引導、啟發(fā)等作用,也有利于發(fā)揮大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作用?!?span id="cwq0wkc" class="hl">思想道德與法治”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干課程之一,也是高等院校各專業(yè)的公共基礎課和必修課,是大學生進入大學校園以后的第一門思想政治理論課。該課程以落實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培養(yǎng)合格建設者和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 2022年9期2022-12-04
- 基于學習動機的公安思政課改革與實踐 ——以《思想道德與法治》為例
概況《思想道德與法治》是在大一上學期面向一年級本科生開設的思想政治理論必修課,共計48 個學時,主要針對大學生成長過程中面臨的一系列思想道德與法治等問題開展馬克思主義教育,幫助大學生提升思想道德素質(zhì)和法治素養(yǎng),成長為自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本課程是學生入校學習的第一門思政課,要幫助學生正確認知自我、定位自我,實現(xiàn)從普通學生到預備警察的思想轉(zhuǎn)化,更要發(fā)揮好思政課在鑄牢忠誠警魂中的關鍵作用。從課程特征來看,本課程具有銜接性、融合性、貼近性等特點。它銜接貴州警察學院學報 2022年6期2022-11-30
- 新時代高職思政課的育人功能、影響因素與策略研究 ——以“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為例
4以“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2021版教材)為例,該課程著重講述馬克思主義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法治觀,以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關系。作為高職院校大一新生入校后接觸到的第一門思政課,該課程的育人價值在于幫助學生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中華傳統(tǒng)美德,弘揚中國精神,尊重和維護憲法法律權威,提升思想道德素質(zhì)和法治素養(yǎng)。(一)用科學的人生觀引領青年學生成人成才當今世界變化深刻復雜,社會現(xiàn)象紛繁多樣,各種思潮相互激蕩廣東開放大學學報 2022年3期2022-11-30
- 大學“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愛國主義教育的進階策略 ——基于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視角
大學“思想道德與法治”任課教師如何發(fā)揮教師的主體作用,根據(jù)大學生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去實現(xiàn)在教育內(nèi)容研讀、教學方式創(chuàng)新和教學評價改進等層面的進階。一、一體化背景下大中小學思政課愛國主義教育教材體系的進階分析愛國主義教育的目標是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弘揚公民層面“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yǎng)新時代忠誠的愛國者和接班人。愛國主義的基本內(nèi)涵是愛祖國的大好河山、愛自己的骨肉同胞、愛祖國的燦爛文化和愛自己的國家。這四個基本內(nèi)涵依照“知、江蘇第二師范學院學報 2022年5期2022-11-29
- 王陽明心學融入“思想道德與法治”課教學探索
,在“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實踐中,筆者對兩者的融合進行了初步探索:在人生觀教育中,融入了王陽明創(chuàng)立心學的艱難人生經(jīng)歷,用其歷經(jīng)百死千難、最終悟道的人生經(jīng)歷完美地詮釋了高尚的人生追求和積極進取的人生觀;在道德觀教育中,融入了王陽明“致良知”的方法論,為當代大學生如何提高自身道德修養(yǎng)提供了基本方法;在實踐觀教育中,融入了王陽明“知行合一”的實踐觀,強調(diào)當代大學生要實現(xiàn)道德認知與道德實踐之間的統(tǒng)一。二、王陽明心學融入“思想道德與法治”課教學探索(一)王陽明創(chuàng)貴州開放大學學報 2022年2期2022-11-29
- 學生榜樣進“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的實踐探索 ——以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優(yōu)標進課堂”活動為例
能?!?span id="gkue00w" class="hl">思想道德與法治”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體系中的一門課程,是一門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學性、理論性、實踐性于一體的思想政治理論課[2]。辦好“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直接影響著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和精神風貌,在人才培養(yǎng)體系中居于基礎性地位[3]。運用榜樣教育講好“思想道德與法治”課,有助于唱響新時代思政課“立德樹人、培根鑄魂”的主旋律。二、榜樣教育和“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的耦合性榜樣教育是伴隨著人類教育活動而產(chǎn)生的一種教育手段。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高教論壇 2022年8期2022-11-21
- 中國共產(chǎn)黨革命精神融入“思想道德與法治”課教學探析
環(huán),“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應積極探索與中國共產(chǎn)黨革命精神教育的契合點,實現(xiàn)中國共產(chǎn)黨革命精神的有效融入。一、在“領悟人生真諦、把握人生方向”教學中展現(xiàn)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人生追求、人生態(tài)度和人生價值實現(xiàn)“領悟人生真諦、把握人生方向”是“思想道德與法治”課教學的首要內(nèi)容,其目標旨在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創(chuàng)造有意義的人生路徑。具體來說,就是樹立服務人民、奉獻社會的人生追求,形成認真、務實、樂觀、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明白評價一個人的人生價值是以其思想言行是否合乎綿陽師范學院學報 2022年7期2022-11-21
- 高職院校“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案例教學三部曲
劉海志(河南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河南 南陽)國內(nèi)學者傾向認為,案例教學法由美國哈佛大學法學院院長蘭德爾教授(Christopher Columbus Langdell)于1870年首創(chuàng)提出。20世紀70年代末,我國一些高等院校法學院系開始嘗試采用這一教學方法,并在法學教學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所謂案例教學法,是教師根據(jù)教學目標來選取案例并設定問題,然后引導學生對案例進行討論分析,教師適時進行總結(jié)和評價,以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將所學應用到實踐中教育現(xiàn)代化 2022年18期2022-11-21
- “思想道德與法治”課混合式教學理論與實踐*
一、“思想道德與法治”混合式教學特點與意義(一)混合式教學的一般特點混合式教學的雛形是美國哈佛大學艾瑞克·馬茲爾1991年提出的“同伴教學法”。之后隨著“翻轉(zhuǎn)課堂教學”(即學生在課前或課外觀看教師的視頻講解,自主學習,教師不再占用課堂時間來講授知識,課堂變成了老師學生之間和學生與學生之間互動的場所)的誕生,加之互聯(lián)網(wǎng)的廣泛應用、MOOC(大型開放式網(wǎng)絡課程)的興起,有學者將重在師生互動的“翻轉(zhuǎn)課堂教學”和突出學生自學的MOOC融合在一起,形成混合式教學模式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2年3期2022-11-21
- 《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說課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