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達默爾
- 論讀者在接受活動中的地位
【摘要】伽達默爾與貝蒂都對讀者在接受活動中所處的地位進行了討論,伽達默爾認為讀者在接受活動中居于主要地位,貝蒂認為讀者處于次要位置。但雙方都認同需要以文本約束讀者的地位,伽達默爾對“事情本身”的強調(diào)與貝蒂“對象自主性規(guī)則”的提出都展現(xiàn)出了對文本的重視,讀者的地位在闡釋活動中不能無限提升??偟膩碚f,讀者應該發(fā)揮自己的主動性,同時尊重具有客觀性的文本?!娟P鍵詞】伽達默爾;貝蒂;讀者地位;接受活動;闡釋學【中圖分類號】I0? ? ? ? ? ?【文獻標識碼】A?
今古文創(chuàng) 2023年44期2023-11-20
- 以伽達默爾釋義學理論探究未來藝術發(fā)展趨勢
穆飛摘 要:伽達默爾,德國哲學家,他將釋義學的重心從藝術作品客體轉(zhuǎn)向了審美理解主體,大大提升了審美主體在藝術欣賞活動中的地位與價值。時至今日,藝術因時間的滋養(yǎng)而迸發(fā)出新的氣息。沉浸式裝置藝術、沉浸式戲劇等藝術形式層出不窮,這些新興藝術雖與20世紀伽達默爾所接觸到的藝術形式迥然不同,但當今藝術形式的演變,仿佛呼應著伽達默爾的理論觀點,開始朝以審美理解主體為重心的方向轉(zhuǎn)移,為未來藝術發(fā)展提供了廣闊空間。關鍵詞:伽達默爾;釋義學理論;藝術作品;裝置藝術1997年
大觀 2023年2期2023-05-30
- “應用解釋學”之“應用”*
——以伽達默爾的“大學理念”為例
何衛(wèi)平伽達默爾是當代西方解釋學大師,他一生的學術活動與其豐富的教育實踐活動密不可分。其代表作《真理與方法》實際上是他花費十多年對自己課堂教學內(nèi)容的一個總結(jié)。①參見Jürgen Habermas,“After Historicism, Is Metaphysics Still Possible?”In Gadamer’s Repercussions, Reconsidering Philosophical Hermeneutics, ed. by Bruce
社會科學 2022年7期2022-11-24
- 關于解釋學的普遍性問題
——圍繞伽達默爾一個比喻或意象的分析
1960年,伽達默爾完成了他的世紀經(jīng)典之作《真理與方法》,從而確立了自己在西方哲學史上的重要地位。這部著作最后一節(jié)的標題是“解釋學的普遍性的觀點”。6年后,他發(fā)表了一篇重要論文《解釋學問題的普遍性》,對這個問題作了進一步的闡述(1)此外,他還有不少論文都直接或間接涉及這個問題,如收入他的《全集》第2卷中的論文《事情的本質(zhì)和事物的語言》《人和語言》《語言能在多大程度上規(guī)定思維》《語言和理解》《修辭學、解釋學與意識形態(tài)批判》等。,它構(gòu)成了后來同哈貝馬斯之爭的重
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2年1期2022-03-18
- 阿佩爾與伽達默爾詮釋學之爭初探
過大致如下。伽達默爾(1900-2002年)在1960年出版了代表作《真理與方法》,宣布要建立一種哲學詮釋學,它將以“理解”為立足點,在人文科學領域抵制自然科學方法論的過分要求。這種獨特的理論主張和思維模式,在西方哲學界逐漸掀起了一陣浪潮,一時間喝彩聲無數(shù)。但也不乏有人提出質(zhì)疑,比如同為詮釋學領域的阿佩爾(1922-2017年)。此后30多年,阿佩爾針對詮釋學的“理解”問題,包括理解中的意識形態(tài)疑難、理解要“不同”還是要“更好”等問題,與伽達默爾展開了一系
今古文創(chuàng) 2022年6期2022-02-25
- 伽達默爾與布爾特曼*
-格奧爾格·伽達默爾(1)H.-G.Gadamer,Philosophische Lehrjahre, 1977, 14.——原注(另參見伽達默爾《哲學生涯》,1977年,第14頁(中譯文引自陳春文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年,第8頁)——中譯補注。一、一個謎:一個相對沒有記錄的遭遇眾所周知,伽達默爾最初打算將他的代表作《真理與方法》命名為“理解與事件”[Verstehen und Geschehen(Understanding and Event)]
云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2年6期2022-02-17
- 他者的聲音與激進的詮釋學
實性詮釋學、伽達默爾哲學詮釋學、利科的現(xiàn)象學詮釋學和德里達的解構(gòu)詮釋學這一歷史發(fā)展展開,伽達默爾則是這一發(fā)展的核心思想家。而卡普托的《激進詮釋學》非但沒有講施萊爾馬赫和狄爾泰,伽達默爾在該書的論述中也只具有次要的作用并發(fā)出微小的聲音。因為卡普托認為伽達默爾的哲學詮釋學是一種保守的詮釋學,不具有他的“激進詮釋學”的特征,甚至認為伽達默爾的哲學詮釋學體現(xiàn)了一種反動的姿態(tài),力圖阻止詮釋學的激進化,要回到形而上學的懷抱;伽達默爾追求一種更加舒適的視域融合、時代融合
書城 2021年10期2021-10-09
- 2010—2020年伽達默爾詮釋學、實踐哲學及其應用研究綜述
我國學界有關伽達默爾詮釋學、實踐哲學及其應用研究,力圖構(gòu)建研究總體脈絡、總結(jié)學者觀點、歸納已有研究經(jīng)驗。從研究維度看,學界對于伽達默爾的理論研究主要包括實踐哲學視域、詮釋學及其內(nèi)部概念、相互關系等內(nèi)容;從應用領域看,學界將伽達默爾的詮釋學用于以翻譯學為主要對象的研究領域;從比較研究的角度看,學界擅長將伽達默爾詮釋學觀點置于中西話語體系的場域內(nèi)進行比較研究。關鍵詞:伽達默爾;詮釋學;實踐哲學;綜述中圖分類號:B089.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9
西部學刊 2021年17期2021-10-08
- 淺論伽達默爾對“傳統(tǒng)”的修正
現(xiàn)狀。本文以伽達默爾的傳統(tǒng)觀為著力點,重點分析了伽達默爾為“傳統(tǒng)”正名的思想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他將傳統(tǒng)與理性之間的對立化轉(zhuǎn)為內(nèi)驅(qū)力相互作用,從而也使得傳統(tǒng)與歷史不再對立,回到了融為一體的關系,并且以“視域融合”的方法指導人們學會與傳統(tǒng)正確相處的模式。本文通過探討伽達默爾的傳統(tǒng)觀以及視域融合的方法,旨在對當今標榜“打破傳統(tǒng)”的不良現(xiàn)象提出修正與指導性的建議。關鍵詞:傳統(tǒng);伽達默爾;理性;歷史;視域中圖分類號:B50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716
大學·社會科學 2021年2期2021-09-10
- 伽達默爾“一體性”概念中的修辭學思想
一體性”貫穿伽達默爾哲學詮釋學的全過程,是其批判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修辭學思想的重要理論成果,集中體現(xiàn)了其詮釋學的實踐性和修辭學特征。通過分析“一體性”中的對話倫理和語言存在規(guī)定性,可以看到,“一體性”涵蓋人類的語言共同性、存在有限性和實踐理性三個維度,構(gòu)成了伽達默爾修辭學和倫理學的統(tǒng)一形態(tài)及其問題域,是對人類共同享有的修辭存在性的澄明。與此同時,伽達默爾將亞里士多德的友誼思想發(fā)展為一種理解形式和對話形式,奠定了其修辭學中真正的言說與實踐、知識、德性的統(tǒng)一形
求是學刊 2021年4期2021-08-30
- 詮釋學中的“前見”
的前理解,而伽達默爾既強調(diào)理解者的前見,也關注歷史文本作為傳承物的意義。伽達默爾反對啟蒙運動完全否定前見,但不是完全肯定前見的內(nèi)容,而是把前見分為合理的前見和非合理的前見,主張理解者和傳承物的相互作用構(gòu)成理解。他的“視域說”重視把自身視域帶入作者視域,共同形成大視域,強調(diào)理解者的視域與文本視域的融合。他認為自己的前見構(gòu)成現(xiàn)在的視域,自己的前見中既有當下處境,也有傳統(tǒng)的影響,故解釋者的處境既有當下處境,也有傳統(tǒng)的影響。關鍵詞:伽達默爾;前見;視域;理解自從伽
文史哲 2021年3期2021-07-28
- 作為“理解”的跨文化傳播
。德國哲學家伽達默爾開創(chuàng)了哲學解釋學,他將理解視作一種主體間性關系的中介,而非實現(xiàn)目的的工具,這種對“理解”的深刻認識可以應用到對跨文化傳播的解讀。以成功“出?!钡睦钭悠庀盗幸曨l為例,結(jié)合哲學解釋學的理解觀來看,我國的跨文化傳播要堅定文化自信,尋找與受眾共同的經(jīng)驗與意義,通過開放性的對話促進文化主體間的情感交流。關鍵詞 跨文化傳播;李子柒;哲學解釋學;伽達默爾;主體間性,互惠性理解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21)0
新媒體研究 2021年1期2021-06-04
- 視域融合理論指導下大學英語融入醫(yī)學人文的教學探索
必然要求。在伽達默爾視域融合理論的指導下,將醫(yī)學人文素質(zhì)教育潛移默化地融入大學英語教學中,傳授語言知識點的同時,以學生為主導,鼓勵和激發(fā)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考,進行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傳播,將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和家國情懷內(nèi)化為一種文化自覺,進而樹立文化自信,完成對醫(yī)學生價值觀念和人格塑造的重構(gòu),培養(yǎng)他們成為人文素養(yǎng)和科學素養(yǎng)均合格的社會主義人才?!娟P鍵詞】伽達默爾;視域融合理論;醫(yī)學人文教育;大學英語教學;文化自信【作者簡介】陳姍姍,新疆醫(yī)科
校園英語·上旬 2021年3期2021-05-26
- 伽達默爾闡釋學思想述評
時演變并對以伽達默爾為代表的現(xiàn)代闡釋學思想進行了評論。本文認為,對文本的闡釋應該區(qū)分文本類型,注意意識形態(tài)的影響,也需要思考跨文化語境中的闡釋復雜性問題。關鍵詞:闡釋學 伽達默爾 文本類型 意識形態(tài) 跨文化交際一、引言闡釋學是關于人類的理解行為的探索?!墩軐W小詞典》對闡釋學的定義:“詮釋學(即闡釋學,筆者加)是一種歷史的理解及其前提的哲學流派。”(馬全民,石峻,1990)。張汝倫的定義是“釋義學可以寬泛地定義為對于意義的理解和解釋的理論或哲學”。潘德榮(2
名作欣賞·評論版 2021年2期2021-02-23
- 伽達默爾視角下的“共通感”
來,學術界對伽達默爾哲學美學思想日益重視,“共通感”概念也隨之變得更為重要。本文首先對維柯和伽達默爾共通感概念異同進行比較,進而說明伽達默爾的共通感。伽達默爾從人文主義的四個主導概念“教化”、“共通感”、“判斷力”和“趣味”來對共通感進行改造,共通感得益于經(jīng)驗性教化的培育和造就。共通感是理解伽達默爾詮釋學的鑰匙之一。關鍵詞:伽達默爾、共通感、人文主義、詮釋學一、伽達默爾共通感的理論來源——維柯維柯作為十八世紀著名的人文學者,認識到人文現(xiàn)象的獨特性和重要性,
科學與生活 2021年28期2021-01-10
- 伽達默爾美學探析
摘 要:伽達默爾給予藝術經(jīng)驗充分的關注,在《美的現(xiàn)實性》這本美學專著中詳細探討了藝術經(jīng)驗的本體,展開了關于藝術本體論的分析。為了說明美的現(xiàn)實性這一觀點,他引用了三個概念即游戲、象征和節(jié)慶,并全面闡述了作為游戲、象征、節(jié)慶的藝術作品本體論結(jié)構(gòu),具體分析了藝術作品的存在方式、藝術意義的顯現(xiàn)形式和審美的時間特性。在強調(diào)藝術的本質(zhì)特征的同時,進而闡述了藝術美學為人而存在的特性。關鍵詞:伽達默爾;美學;美的現(xiàn)實性1977年伽達默爾在《美的現(xiàn)實性》這本美學專著中詳細探
錦繡·中旬刊 2020年4期2020-10-20
- 論伽達默爾的問答邏輯
:問答邏輯是伽達默爾哲學解釋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貫穿其哲學始終的重要線索。解釋學經(jīng)驗的歷史性和開放性決定了其內(nèi)在邏輯不是封閉自給的,而是在解釋者與文本的問答對話過程中不斷走向新的經(jīng)驗。理解是一個不斷深入的過程,問答邏輯是推進理解的動力,真理只有在對話中才能顯現(xiàn),理解只有在對話中才能達成。理解者要始終保持善良意志并積極地參與問答,這樣才能分享意義、實現(xiàn)成長,最終實現(xiàn)歷史視域和現(xiàn)實視域的融合。關鍵詞:伽達默爾;問答邏輯;哲學解釋學伽達默爾是西方哲學解釋學的創(chuàng)
青年與社會 2020年17期2020-08-02
- 成中英與伽達默爾解釋學中的“本體”比較研究
而德國哲學家伽達默爾將古典詮釋學、浪漫主義解釋學、精神科學與現(xiàn)象學、本體論融會貫通,構(gòu)筑起哲學詮釋學。兩人均是其理論的集大成者,“本體”是兩人理論構(gòu)架中的重要內(nèi)容。因此,本文試圖通過分析兩人關于本體的理論,進行比較,尋找出其理論的異同點。這同時也代表了中西方哲學中的本體論異同。關鍵詞:成中英;伽達默爾;本體詮釋學;哲學解釋學;本體中圖分類號:B2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20)05-0068-03在中西方,“本體”都不是
學理論·下 2020年5期2020-07-14
- 探析伽達默爾問答邏輯的思想淵源
摘 要:伽達默爾的問答邏輯理論是他哲學解釋學的核心思想,它的提出和創(chuàng)立受到了柏拉圖、黑格爾和柯林伍德等哲學家辯證法思想的重要啟迪。柏拉圖的古典辯證法所倡導的對話交談形式,黑格爾的形而上學辯證法所追求的辯證統(tǒng)一關系,以及柯林伍德以問與答為中心的歷史學研究方法,都對伽達默爾思考重新構(gòu)建解釋者與歷史文本之間的問答對話關系起到了非常深遠的影響。關鍵詞:伽達默爾;問答邏輯;思想淵源伽達默爾是德國著名的哲學解釋學代表人物,他在哲學發(fā)展史上最偉大的貢獻就是創(chuàng)立了以問答邏
青年與社會 2020年13期2020-07-14
- 伽達默爾“效果史”意識的互文性闡釋
摘要:伽達默爾的“效果史”意識是一個充滿矛盾的概念,同時也是理解闡釋學獨特內(nèi)涵的一把鑰匙。真正的闡釋學思想不可能對自身的歷史性視而不見。只有在理解的范圍之內(nèi)顯示出“歷史效果性”時,它才會成為“適宜的闡釋學”,即伽達默爾所謂的“效果史”。事實上,闡釋學自身的歷史,就是一部有關“理解”和“解釋”的“效果史”。從廣義闡釋學的意義上說,即便“拒絕闡釋”也是一種極為常見的闡釋,例如桑塔格的《反對闡釋》無一字絕對緣于闡釋,從闡釋學批評的意義上說,她的“反對闡釋”更像是
閱江學刊 2020年2期2020-05-26
- 從歷史意識談伽達默爾的效果歷史
與方法》中,伽達默爾以歷史意識規(guī)定效果歷史,同時他又以效果歷史原則中的視域融合闡述歷史意識的變化與生成。二者的相互規(guī)定反映了理解者從自身主觀性出發(fā)認識歷史對象的過程,彰顯了歷史意識的有限超越性,揭示了人類精神活動的發(fā)展演變規(guī)律。然而,伽達默爾的效果歷史理論在社會歷史領域中存在著兩方面的局限性:一是它尊重理解者的數(shù)量和前見在形式上的特殊的“普遍性”而缺乏對具體歷史階段下個人歷史意識內(nèi)容的普遍聯(lián)系的深刻洞察;二是放大了個人意識的作用卻忽視了意識與實踐的辯證統(tǒng)一
安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0年4期2020-05-08
- 淺析伽達默爾對西方解釋學的發(fā)展
的合法地位。伽達默爾在西方解釋學史上一個非常重大的理論貢獻在于使作為方法論的解釋學完成了向哲學解釋學的轉(zhuǎn)變,并進一步完成了哲學解釋學到實踐解釋學的飛躍,使得西方解釋學傳統(tǒng)和實踐哲學傳統(tǒng)得以真正的統(tǒng)一,從解釋學出發(fā)去推動實踐哲學的重建與復興。關鍵詞:伽達默爾 ?解釋學 ? 批判 ? 反批判 ? 發(fā)展何謂解釋學解釋學,又稱為解釋學或者闡釋學。從詞源學意義來說,解釋學(Hermeneutic)這個詞語源自古希臘神話中的信使赫爾墨斯(Hermes),古希臘一名名為
青年生活 2020年4期2020-03-03
- 理解與闡釋的困窘
摘 要: 伽達默爾哲學闡釋學是一種理解的本體論,通過對“前見”“間距”“視域融合”“效果歷史”等理論的闡述回答“理解何以成為可能”;中國的道家闡釋學作為一種詩意與個體性的闡釋活動,通過對“道”的闡釋和言意關系的辨析來探索理解的本質(zhì)。二者見證了中西方哲學家對文本的闡釋,也反映了讀者在接受和闡釋過程中的困窘。關鍵詞:理解 闡釋 哲學闡釋學 道家闡釋學 伽達默爾理解是日常生活中幾乎每時每刻都會遇到的一個普遍現(xiàn)象。一個事件、一個眼神、一則廣告、一個文本都需要我們進
名作欣賞·評論版 2020年6期2020-03-01
- 解釋的消逝性:論伽達默爾解釋學的詩學應用
張 帥伽達默爾解釋學理論在詩學應用中發(fā)揮了巨大的作用,它可以實現(xiàn)通過提出問題的方式開啟讀者與詩歌文本的交談,而后遵循著解釋學循環(huán)原理,將一首詩的涵義整體的解釋出來,在這個過程中產(chǎn)生的解釋學思想促使著讀者進入到理解的新經(jīng)驗中,之后解釋之詞又在理解的新經(jīng)驗中消逝了。伽達默爾的解釋學理論在詩學中成功得到了應用,消逝性原則也在詩學解釋學的應用中完美體現(xiàn)出來。一、詩學與解釋學應用伽達默爾在完成其哲學解釋學理論之后,就一直致力于思考解釋學應用的問題。伽達默爾認為理解、
哲學評論 2019年1期2019-12-14
- 淺析抖音的受眾行為
【摘要】伽達默爾的“游戲說”將游戲視為主體,指出自我表現(xiàn)是其存在方式以及最終目的,游戲者通過模仿與創(chuàng)新實現(xiàn)游戲的循環(huán)往復。抖音作為當代大眾的游戲方式之一,受眾在參與的過程中遵循著相應的游戲規(guī)則?!娟P鍵詞】游戲;抖音;伽達默爾;自我表現(xiàn)在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快速發(fā)展的時代背景之下,人們消遣娛樂、進行“游戲”的方式也在快速的更新?lián)Q代。智能手機的發(fā)展和普及,使其逐漸從一個通訊工具發(fā)展成提供信息、娛樂、社交的終端,在某種意義上是人們生活的延伸和拓展。2018年是短視頻異軍突
衛(wèi)星電視與寬帶多媒體 2019年24期2019-09-10
- 伽達默爾的法律解釋學述評
乾坤摘 要:伽達默爾生活的時代,自然科學的研究范式統(tǒng)治著人類所有科學研究領域,他以對藝術的解構(gòu)入手,提出精神科學領域不應堅持自然科學的研究立場,而要堅持解釋學的方法。伽達默爾將他關于哲學解釋學的方法引致法律解釋學領域,推動了法律解釋學由方法論向本體論范疇的轉(zhuǎn)變,開創(chuàng)了法律解釋學新的研究進路。關鍵詞:伽達默爾;法哲學;解釋學;法治伽達默爾的哲學解釋學對于藝術、歷史、法學等精神科學領域富有哲思的思考,閃爍著智慧的光芒。他對于法律解釋學原理以及相關問題的闡釋,讓
青年時代 2019年7期2019-05-13
- 柏拉圖對伽達默爾的詮釋學啟示
詮釋學創(chuàng)始人伽達默爾的哲學研究起點,更因為柏拉圖的思想特征強烈而持續(xù)地固著于伽達默爾不同時期的哲學思考中。在詮釋學的視野下,伽達默爾對柏拉圖最根本的繼承當屬其關于“神”與“對話”的理念。一、伽達默爾與柏拉圖“神”的理念亞里士多德的《解釋篇》使得詮釋學的早期研究往往上溯至柏拉圖的這位著名的學生,但實際上“柏拉圖是把詮釋學闡釋為一種特殊技藝的第一人。他的確在多處提到詮釋學,并且總是將神的領域作為他的起點”。1當然,在柏拉圖那里詮釋學與后希臘化時代之后的“有學識
大眾文藝 2018年6期2018-07-12
- 精神科學的構(gòu)建與反思
處的時代?在伽達默爾看來,這不僅是歷史主義對歷史理解的問題所在,也是對精神科學理解的問題所在。無論是對歷史特性的揭示還是對精神科學特性的揭示,歷史主義實質(zhì)上都是以自然科學為模板在歷史領域進行構(gòu)建,它既沒有看到歷史自身所具有的那種潛移默化的影響,也沒有關注精神科學的自身特性,更沒有以之為前提與自然科學進行比較,相反地,它從自然科學的視角出發(fā),致力于使精神科學體現(xiàn)出自然科學所具有的客觀性,并在此基礎上為精神科學尋找類似于自然科學的認識基礎和方法論。伽達默爾認為
知與行 2018年4期2018-04-17
- 霍奈特對伽達默爾主體間觀念的補充
【摘 要】伽達默爾強調(diào)對方雙方是直接的關系,而霍耐特則提出在對話雙方要設置起中介作用的第三者。這個第三者除了普遍的道德要求之外,即對話雙方共同語言遵守的外在道德約束;也包括人體內(nèi)在的道德意識,即對話雙方都從自身的角度出發(fā)形成的對道德規(guī)范的認可;道德情景也是其中一方面,即對話雙方根據(jù)道德規(guī)范的要求確定自己對對方所要使用的態(tài)度與方法。所以,這里的第三者就指道德規(guī)范、意識與情境的相互中介,即普遍性他者與具體性他者之間的來回運動。這個第三者讓主體間的內(nèi)容更加豐富,
成長·讀寫月刊 2017年10期2017-10-15
- 對伽達默爾效果歷史理解的三個維度
效果歷史作為伽達默爾哲學解釋學的核心,將效果歷史、視域融合與時間距離作為理解文本、詮釋主客之間關系的一種方法。因此如何不落窠臼的跳出哲學詮釋學的視角解讀效果歷史顯得尤為重要。具體到表達的內(nèi)容、表達者和理解內(nèi)容的變遷。即從文本的理解、個人與歷史的關系、歷史與歷史傳統(tǒng)三個方面解讀伽達默爾的效果歷史理論。關鍵詞:效果歷史;伽達默爾;視域融合對于精神科學的理解自古以來就是一個難題,從黑格爾到尼采,一直試圖用一種全新的方法客觀理性的理解精神科學,但是如何用客觀的標準
世界家苑 2017年10期2017-10-08
- 伽達默爾“游戲說”的雙重意蘊
琴??摘要:伽達默爾的“游戲說”認為,游戲的真正主體不是游戲者,而是游戲自身?!坝螒蛘f”在伽達默爾的思想中具有本體論的地位,展現(xiàn)了伽達默爾對人和真理這兩個重要哲學問題的思考,具有雙重的哲學意蘊?!坝螒蛘f”的第一層意蘊展現(xiàn)了哲學解釋學對人的本質(zhì)的思考,伽達默爾拒斥近代主體性哲學對人的理解,強調(diào)人的歷史性和有限性?!坝螒蛘f”的第二層意蘊展現(xiàn)了哲學解釋學真理的特質(zhì),真理乃是一個存在論意義上的“自成事件”,人是這一“事件”的參與者,而不是主導者。關鍵詞:伽達默爾;
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7年3期2017-06-30
- 從“兒童學習說話”的角度探討語言的形成和發(fā)展
先子摘 要 伽達默爾使用了兒童學習說話這一例子來類比在歸納基礎上形成的語言概念。二者的發(fā)展過程是相似的。通過辨析兒童語言逐步發(fā)展的過程我們也可以從中發(fā)現(xiàn)語言的發(fā)展形成。兒童語言的發(fā)展大致可分為單詞話語階段、雙詞話語階段、實詞句階段和成人句階段。在不同階段中都體現(xiàn)著語言的不同發(fā)展程度。關鍵詞 兒童學習說話 語言發(fā)展 伽達默爾中圖分類號:H0-05 文獻標識碼:A伽達默爾在《真理與方法》一書中,使用了“兒童學習說話”這一重要例子來闡釋語言對于人的地位。通過辨析
科教導刊·電子版 2017年11期2017-06-15
- 淺析伽達默爾“視域融合”對文學文本理解的指導作用
視域融合”是伽達默爾哲學闡釋學三大原則之一,強調(diào)了文本意義的開放性和不確定性,以及文本意義闡釋過程的動態(tài)性和循環(huán)性。本文以魯迅作品《孔乙己》為例,通過對魯迅作品的解讀來淺析伽達默爾的哲學闡釋學的“視域融合”對文學文本理解的指導作用。關鍵詞:伽達默爾;哲學闡釋學;文學文本作者簡介:周璐璐(1992-),女,漢族,河南鄭州人,成都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英語筆譯;張玲(1994-),女,漢族,甘肅隴南人,成都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碩士研究生,主
青年文學家 2017年11期2017-05-18
- 伽達默爾的哲學解釋學新釋
摘 要:伽達默爾在哲學解釋學的框架下提出的理論術語基本可以歸為兩個維度:效果歷史、偏見、前理解與視界融合的理論都是在歷史性對存在物影響的基礎上提出來的;游戲、模仿和美與審美等理論,則是從理解藝術的角度,從藝術的起源與價值的角度提出來的。把伽達默爾的主要理論術語歸為兩類,從而更清晰地看出各個理論之間的內(nèi)在關聯(lián),從而更好地理解伽達默爾對文藝的觀念。關鍵詞:伽達默爾;哲學解釋學;兩個維度作者簡介:何成秀(1992-),女,山東人,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文藝美學。
青年文學家 2017年9期2017-04-19
- 伽達默爾的解釋學何以是一種新亞里士多德主義
;實踐智慧;伽達默爾摘要:邵華的新著《實踐智慧與解釋學》,基于實踐智慧與解釋學的關系,揭示了伽達默爾的解釋學是一種新亞里士多德主義,這一點具體落實在現(xiàn)象學運動的發(fā)展和對康德實踐哲學的補充方面。中圖分類號:089.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1-2435(2016)03-0291-03邵華博士的新著《實踐智慧與解釋學》于近期出版,這本書主要圍繞伽達默爾的思想,對實踐智慧與解釋學的關系作了比較全面、深入地研究,是目前國內(nèi)有關這個主題的第一部系統(tǒng)專著,值得關
安徽師范大學學報 2016年3期2016-12-14
- 時間視域與讀者批評
摘要:劉勰和伽達默爾,這兩位文化歸屬不同、時代背景迥異的思想家和批評家,在思想軌跡和批評方法上的有所不同是理所當然的,但對于“文學”這一永恒主題,他們都做了深入的思考,體現(xiàn)出不同的審美方法和趣味,他們的見解在絲縷上有著神似的痕跡。透過這些痕跡,既能見到古人的睿智和今人的哲思。對于“時空”,他們在作者、讀者以及文學本身都有著鞭辟入里的見解。劉勰的“厚古薄今”與伽達默爾的“效果歷史”,將時間視域引入到讀者批評領域,并為之呼號。對文學的重塑以及批評的心性,伴隨著
文學教育 2016年10期2016-09-10
- 從伽達默爾對接受美學的批評看“審美無區(qū)分”思想的理論意義
學界認為源自伽達默爾解釋學思想的接受美學,同解釋學美學實乃背道而馳。本文以伽達默爾對接受美學的批評為入口,認為對于審美區(qū)分問題看法的不同,是兩者美學理論差異的重要原因,并進而對伽達默爾“審美無區(qū)分”思想進行理論闡釋,以此管窺“審美無區(qū)分”思想在現(xiàn)代美學史上的理論價值?!娟P鍵詞】伽達默爾 審美無區(qū)分 藝術 解釋學【中圖分類號】B83-0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9-0082-01一、解釋學美學同接受美學關于“審美區(qū)分”
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 2016年9期2016-06-21
- 闡釋的僭政與意義的流亡II:施特勞斯vs伽達默爾*
施特勞斯vs伽達默爾*張沛摘要:作為海德格爾的繼承人和批判者,列奧·施特勞斯認為徹底轉(zhuǎn)向歷史主義的現(xiàn)代哲學在道德和知識學上都已經(jīng)破產(chǎn)而激化了“現(xiàn)代性的危機”,因此亟需返回現(xiàn)代思想的源頭和西方文明的根基,即從原初視域重新審視古典哲學。施特勞斯的原初—自然視域直接否定了伽達默爾的視域融合—效果歷史,并引發(fā)了后者的反駁。二人的爭執(zhí)在很大程度上是西方“古今之爭”的現(xiàn)代重演?!敖袢恕闭J為堅持重返“自然視域”和“原初教誨”的哲人將泯滅一切“視域融合—效果歷史”而建立闡
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6年3期2016-06-17
- 伽達默爾視域融合觀對教育的啟示
:德國哲學家伽達默爾提出視域融合的概念,其影響力已遠遠超越了對文本及歷史的詮釋學范圍。該理論對于教育主體和教育對象之間的交往有著良好的解釋力。教育是一個理解與升華的過程, 視域融合是解釋中理解者同被理解對象的不斷的接觸中逐漸相融,共同提升,形成一個全新的視域的過程。可見教育過程與視域融合理論的內(nèi)核緊密契合,對于教育活動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關鍵詞:伽達默爾;視域融合;教育;啟示中圖分類號:B089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2095-9214(2016)03-0
亞太教育 2016年7期2016-05-14
- 淺談解釋學與翻譯
、海德格爾和伽達默爾正是這其中的大家?!娟P鍵詞】解釋學 翻譯 施萊爾馬赫 海德格爾 伽達默爾引言解釋學(Hermenutics)一詞源于希臘神話中的信使赫耳墨斯(Hermes)。這位來往與人間和神界的信使,把眾神的旨意傳達給人間。在這個過程中,神界與人間的語言是不相同的,需要赫爾墨斯在理解神的語言的基礎上,把這種對人類來講,完全陌生的、無法理解的語言進行解釋,然后把它的意思重新用人類的語言表達出來,也就是翻譯為人類的語言。對解釋學的這一最初喻意,表達的意思
校園英語·上旬 2016年6期2016-05-14
- 伽達默爾實踐哲學中的“友誼”問題沉思
——從作為自我異化之標志的“孤獨”到“友誼”品德重建
張能為?伽達默爾實踐哲學中的“友誼”問題沉思 ——從作為自我異化之標志的“孤獨”到“友誼”品德重建張能為近有一說法“友誼(friendship)之船說翻就翻”,正應驗了康德名言“真正的友誼如黑色天鵝一樣稀少”,也如亞里士多德所指出的“朋友啊,世上是沒有朋友的”。建立并保持一種長久穩(wěn)定不變之友誼,視友誼為人和社會共同體之重要品性,于人之存在和生活乃至于人類社會文明十分重要卻也異常艱難。對他人同時又是對自己“友誼”之匱乏,成為現(xiàn)代技術文明中人的存在與生活的一種
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6年5期2016-04-07
- 走出我國詮釋學研究的“伽達默爾框架”
釋學研究的“伽達默爾框架”彭啟福自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傳入中國以來,伽達默爾及其本體論詮釋學始終穩(wěn)穩(wěn)地占據(jù)著我國詮釋學研究的核心地位,形成了我國詮釋學研究的“伽達默爾框架”。以伽達默爾哲學詮釋學為直接的切入點,我國詮釋學研究獲得了一個很高的學術起點,并取得諸多重要的成就。但毋庸諱言,這種研究也帶有自身的局限性,比如過多聚焦于伽達默爾哲學詮釋學,而對其他類型的詮釋學思想尤其是方法論詮釋學思想關注不足;贊賞伽達默爾詮釋學本體論轉(zhuǎn)向,而對其方法論缺失批判反省不足;
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6年4期2016-04-05
- 伽達默爾“游戲”理論對高校藝術教育的啟示
0106)?伽達默爾“游戲”理論對高校藝術教育的啟示侯李游美(成都大學美術與影視學院,四川 成都 610106)摘要:作為當代闡釋學代表人物,伽達默爾的“游戲”理論是其本體論闡釋的關鍵一環(huán)。本文旨在分析伽達默爾“游戲”理論與藝術教育之關系,通過其本體論闡釋學視域下的讀者中心論與“游戲”理論相融合,從自為論、對話論、生成論出發(fā),研究其“游戲”理論對藝術教育的啟發(fā)。關鍵詞:伽達默爾;游戲;藝術教育;自由性學術主持人語劉 劍藝術教育是藝術活動的接受之維,包括學校
貴州大學學報(藝術版) 2016年2期2016-03-09
- 《斐萊布篇》對伽達默爾哲學詮釋學的影響——隱于“一體性”問題中的理解之路
斐萊布篇》對伽達默爾哲學詮釋學的影響 ——隱于“一體性”問題中的理解之路王駿(安徽師范大學政治學院安徽蕪湖241002)【摘要】伽達默爾對《斐萊布篇》的現(xiàn)象學詮釋,對于理解他的哲學詮釋學思想以及20世紀初德國哲學思維方式是十分重要的?!鹅橙R布篇》對伽達默爾的哲學詮釋學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闡明《斐萊布篇》所造成的影響,不僅有利于揭示伽達默爾對當代德國的古希臘哲學詮釋工作的批判,也有利于厘清伽達默爾哲學詮釋學的發(fā)展軌跡。【關鍵詞】柏拉圖;伽達默爾;斐萊布篇;哲
西南科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6年1期2016-02-18
- 伽達默爾的“理解”真理觀
的根本問題。伽達默爾通過重新發(fā)掘古希臘的真理論源泉,顛覆了傳統(tǒng)真理觀,建構(gòu)了本體論基礎上的主客統(tǒng)一的真理觀。一、“理解”的真理伽達默爾對真理概念的考證回到了古希臘的源頭,明確指出“aletheia”的原意就是“去蔽”。在他看來,真理就是對“理解”的“去蔽”,而這種“理解”是具有本體論意義的。在探索“理解”的真理之路上,伽達默爾先后從美學領域、精神科學領域和語言學領域著手考察與分析,逐步回答了“理解何以可能”的問題。最終,伽達默爾在建構(gòu)解釋學本體論的同時闡明
哈爾濱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2015年4期2015-08-15
- 論伽達默爾的柏拉圖哲學視域
王駿摘要:伽達默爾早期的詮釋學工作是圍繞著柏拉圖展開的,在此過程中伽達默爾形成了基于現(xiàn)象學和本體論的柏拉圖哲學視域。在這種柏拉圖哲學視域之下,伽達默爾建構(gòu)了自己的哲學詮釋學理論。分析伽達默爾的柏拉圖哲學特征,闡明伽達默爾的柏拉圖哲學視域,能夠揭示出伽達默爾哲學詮釋學的理論來源和內(nèi)在價值。關鍵詞:柏拉圖;伽達默爾;哲學詮釋學;視域中圖分類號: B089.2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6720539(2015)04003804伽達默爾早期一直致力于柏拉圖哲學
成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5年4期2015-07-03
- “理解的歷史性”與相對主義
論模式,認為伽達默爾因強調(diào)理解的歷史性而陷入了相對主義困境。伽達默爾則立足于生存論存在論的解釋學模式,描述了作為人類生存方式的理解現(xiàn)象得以可能的條件。解釋學意義上的“事情本身”制約著理解與解釋的限度,使“不同的理解”不等于任意的理解;解釋學真理超出了科學方法論的控制范圍,使解釋者在視域融合中,傾聽文本所傳達的內(nèi)容和真理。正是這兩方面確保了伽達默爾“歷史性的解釋學”非但沒有陷入相對主義,而且一直走在克服乃至超越相對主義和客觀主義的路上。[關鍵詞]伽達默爾;理
北方論叢 2015年4期2015-05-30
- 評伽達默爾的語言觀*
0002)評伽達默爾的語言觀*伍榮華(福州大學至誠學院,福建福州350002)摘要:伽達默爾的語言觀與工具主義的語言觀是對立的。他認為語詞的構(gòu)成不是反思的,而是經(jīng)驗的產(chǎn)物。語言是被創(chuàng)造出來適合世界的。因此是世界而不是我們的主觀性決定語言。在他看來,世界應被看作是處于人們之間的東西。它是人們之間的共有的理解和理解的中介,使世界成為可能的是語言。語言作為相互作用的領域,并不真正是一件構(gòu)成理解的工具。伽達默爾還認為語言是理解的普遍媒介,語言即是理解,即是存在的模
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5年4期2015-02-22
- 論伽達默爾的柏拉圖哲學視域
41002)伽達默爾早期一直致力于柏拉圖哲學研究,其哲學詮釋學深受柏拉圖的影響。伽達默爾回到柏拉圖哲學,是在新的時代背景之下重新發(fā)現(xiàn)柏拉圖哲學的積極意義,同時在柏拉圖的影響下不斷建構(gòu)起自己的哲學詮釋學理論。伽達默爾追溯古希臘哲學的起點便是蘇格拉底的“善”的問題,其問題的展開方式便是對話,而對話實現(xiàn)的條件便是語言,圍繞柏拉圖對話展開的是善、對話、邏各斯等一系列問題。一、“善”的混合伽達默爾在分析柏拉圖哲學時,就已經(jīng)意識到“善”的問題是柏拉圖哲學乃至整個古希臘
成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5年4期2015-02-20
- 伽達默爾詮釋學視野下的倫理教化
湘情摘 要:伽達默爾哲學詮釋學中的教化在精神科學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其重要的特征,也是人文主義的本質(zhì)要素之一。我們總是生活在一個對話共同體中,這個共同體包含著倫理教化。伽達默爾通過對教化概念的歷史考察以及對黑格爾教化思想的闡釋,提出教化的本質(zhì)是普遍的和共同的感覺,這種感覺具有深刻的倫理學意蘊。關鍵詞:伽達默爾;教化;倫理;闡釋中圖分類號:B82-0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34-0088-02在《真理與方法》中,伽達默
學理論·上 2013年12期2014-10-08
- 關于現(xiàn)代詮釋學理論介入音樂欣賞的思考
;音樂欣賞;伽達默爾;達爾豪斯中圖分類號:J60-0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2172(2014)03上個世紀西方文學理論的思潮分為兩大派別。其中一派,以德國哲學家為主要力量,他們主張以“體驗”為主,進而對藝術進行詮釋。而以伽達默爾為代表的現(xiàn)代詮釋學理論也生發(fā)于這種以“體驗為重”的思潮之中。隨著20世紀80年代國內(nèi)學者將其引入音樂理論研究領域中來,現(xiàn)代詮釋學正在逐步向音樂研究的各個領域滲透。特別是近年來,現(xiàn)代詮釋學理論對音樂美學研究有著持續(xù)性的影
音樂探索 2014年3期2014-09-22
- 精神科學思想批判
-歷史領域。伽達默爾則看到了精神科學與自然科學本質(zhì)上的不同,屬于與理論知識不同的實踐知識。關鍵詞:精神科學;穆勒;狄爾泰;伽達默爾作者簡介:陳瑩,女,黑龍江大學哲學學院博士研究生,哈爾濱工程大學圖書館館員,從事文化哲學與實踐哲學研究?;痦椖浚?013年黑龍江大學研究生創(chuàng)新科研項目“伽達默爾精神科學思想研究”,項目編號:YJSCX2013-069HLJU中圖分類號:B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7504(2014)04-0040-06一、知識的
求是學刊 2014年4期2014-08-27
- 德法之爭及其啟示
否定同一;而伽達默爾則強調(diào)相互理解,在肯定差異的同時并不摒棄同一。他們對理解、解釋、書寫、文本等都有不同的看法。約翰·卡普托(John D.Caputo)曾把他們之間的差別描述為海德格爾的左翼和右翼的區(qū)別。正是二者之間這種既有聯(lián)系又有差別的關系使得他們在1981年的巴黎會面引起廣泛關注。這本來應該是大陸哲學內(nèi)的兩種思潮——源于德國的闡釋學與源于法國的解構(gòu)論——之間的一場對話,大家也期望它會是兩位思想家之間的一次論爭、一場交鋒,然而事情的發(fā)展卻有些出人意料。
長春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3年5期2013-08-15
- 伽達默爾論“同在”:作為理解者的存在方式
李清良伽達默爾論“同在”:作為理解者的存在方式李清良“同在”(Dabeisein)是伽達默爾描述理解者存在方式的核心概念,其基本涵義是融入、參與、分有,它表明理解者的存在方式具有隸屬性、真理性與辯證性。通過存在論上的“同在”概念,伽達默爾揭示了理解不僅是理解者的基本存在方式,而且隸屬于理解對象即效果歷史或語言世界的存在,并據(jù)此在詮釋學領域駁斥了“現(xiàn)成在手”的存在論偏見,提出了有別于自然科學模式的真理理想和社會 -政治理想。伽達默爾的“同在”概念既是對海德格
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0年6期2010-04-13
- 伽達默爾與啟蒙主義
何衛(wèi)平伽達默爾與啟蒙主義何衛(wèi)平西方解釋學的發(fā)展與啟蒙運動分不開。作為其中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的伽達默爾解釋學,既包含對啟蒙主義的批評,也包含對啟蒙主義的推進。在這方面,他雖然受到浪漫主義的影響,但決不是簡單回到浪漫主義的立場,而是作為一個辯證的否定之否定的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的,從而具有了更深刻的理論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伽達默爾;啟蒙主義;解釋學;理性;批判;權威;成見啟蒙運動是歐洲的一個歷史事件,但對啟蒙的真正反思卻起始于德國,從康德一直到現(xiàn)在,這條線未曾中斷過,許多哲學家都從
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0年6期2010-04-13
- 伽達默爾藝術經(jīng)驗理論對教師教育研究的啟示
邱關軍摘要:伽達默爾哲學解釋學強調(diào)非方法的藝術經(jīng)驗在認識真理過程中的價值。這種觀點對當前教育的啟示在于:教師可以通過“游戲”、“模仿”、“詩”來揭示教育教學真理。這種啟示的本質(zhì)特征在于:教師進行教育研究應該注重多樣關系,保持開放性,堅持理解與對話。關鍵詞:伽達默爾;藝術經(jīng)驗;教育研究中圖分類號:G40-03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4289(2009)08-0020-03教育學者關注教育的方式以及教育教學研究的范式主要有兩種:自然科學方法與人文科
教育科學論壇 2009年8期2009-10-21
- 伽達默爾實踐哲學意蘊于科學時代社會問題中的意義闡釋
也已經(jīng)顯現(xiàn)。伽達默爾正是通過其實踐哲學理論的運用分析了近現(xiàn)代社會中科學理性膨脹所造成的一系列社會和人類的危機,探討如何恢復實踐理性并進而提出一幅人類社會理想存在的未來圖景,確立實踐理性實踐智慧對于人類生活世界的核心地位,回歸人類精神家園。[關鍵詞]伽達默爾;理性;實踐哲學[中圖分類號]B08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2234(2009)04—0059—02理性的概念來自古希臘,希臘語原文為Nous通常按照音譯為心靈、理性。在古希臘哲學中理性被
理論觀察 2009年4期2009-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