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經
- 盛唐茶韻在此經:漫談《茶經》
》《說文解字》《茶經》等經典典籍,全面展現(xiàn)中華典籍之美。繼《永樂大典》《漢書》《禮記》《詩經》《文心雕龍》《越絕書》《水經注》《說文解字》《齊民要術》《千金要方》之后,讓我們來一起了解《茶經》。中國是茶樹的原產地,也是世界上最早發(fā)現(xiàn)并利用茶作為藥物和飲品的國家,是當之無愧的茶之國、茶之鄉(xiāng)。目前全球至少有50 多個國家種茶,120 多個國家從中國進口茶,30 多億民眾喜愛喝茶—小小一片茶葉,不僅記錄了人們生活史,更是見證了中外交流史,承托了中華文明史。茶,如
月讀 2023年12期2024-01-31
- 《茶經》中的吳地方言
——以《吳下方言考》為考察中心
,并最終體現(xiàn)在《茶經》之中。仔細閱讀《茶經》,我們可發(fā)現(xiàn)其中有吳地方言的表述,且不止一處。我們知道陸羽為考察茶事曾遍訪各地,《茶經》中的這些吳地方言的表述,對于我們考察陸羽的訪茶行蹤,進而了解《茶經》初稿形成之后的修訂過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以《吳下方言考》為考察中心,就《茶經》中有關吳地方言進行簡單論述。1 《茶經》中涉及的吳地方言胡文英的《吳下方言考》是一部記錄吳地方言俗語的書。胡文英在書的凡例中說:“予,吳人也。習于吳音,故但注吳音。”[1]作
茶葉通訊 2023年3期2024-01-03
- 反映清代漳州人種茶到施茶全景
——陳常夏《茶經》述評
者的一篇日記式《茶經》,篇幅不長,不足400字,信息量十分豐富,反映清代漳州人種茶、制茶、烹茶、飲茶、貯茶、施茶的方法、幾乎全景式展示當時茶人的生產勞作和泡飲全過程,也反映當時文人雅士的意趣追求,《茶經》填補了明清以來漳州茶史上的空白,其價值無論從文獻學、歷史學或者茶葉科學史上都有重要的研究價值。1 《茶經》內容及其解釋在《種茶》篇中,強調“種茶依山為蒸云霧之氣而成也”。這就是現(xiàn)代版的高山云霧出好茶,在當代已成定論?,F(xiàn)代茶樹栽培學認為,在低溫的環(huán)境下,茶葉
福建茶葉 2023年4期2024-01-02
- 《茶經》的西語翻譯策略研究
0025)1 《茶經》西譯的意義及其譯本現(xiàn)狀茶文化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當中的典型代表,其獨特的魅力不斷地吸引著海內外人士的熱情。無論是對茶文化的傳承還是對外傳播,茶學典籍都是不可或缺的工具。《茶經》是中國乃至世界上最早、最完整、最權威的茶書,由唐代陸羽所著,被后世譽為“茶的百科全書”?!八诓恍嗟牟鑼W專著與經典的文學作品于一身,將看似平凡的茶事升華為一種意蘊獨特的精神文化,對茶文化的產生與發(fā)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是中國茶文化精髓的體現(xiàn)?!盵1]可以說,任何對于
福建茶葉 2023年7期2023-08-25
- 對《茶經》伴隨文本與“話語場”的分析
——《茶經》意義建構再分析
530226)《茶經》是中國第一部總結唐代和唐以前茶事和茶文化的綜合性“學術”專著,在書中,陸羽通過獨特的話語修辭策略賦予了《茶經》與眾不同的特殊意涵?!?span id="imiscgk" class="hl">茶經》的這些特殊意涵,不僅使《茶經》迥異于當時的大多數(shù)茶文化“話語”,而且很快就得到了中國主流社會和各階層的普遍認同,并一躍成為流行中國茶界千余年的主流話語?!?span id="kgqyuuy" class="hl">茶經》使用了什么獨特的修辭手法,又賦予了《茶經》哪些獨特的內涵,使得《茶經》具備如此大的“魔力”和影響力成為眾多學者研究的內容。筆者曾經在《意指概
福建茶葉 2023年5期2023-08-04
- 基于CiteSpace的《茶經》姜譯本研究綜述
兩位教授翻譯的《茶經》英譯本The Classic of Tea是第一部由我國學者譯介的《茶經》。本文基于CiteSpace軟件對其研究現(xiàn)狀進行可視化分析,并在對文獻進一步梳理和分析后發(fā)現(xiàn),該譯本研究從出版至今存在3個主要問題:1.研究力度不足;2.研究深度不足;3.研究信度不足。在對上述問題進行反思的基礎上,本文進行了探索性展望,以期望為后續(xù)研究帶來啟示。【關鍵詞】《茶經》;研究綜述;CiteSpace【中圖分類號】H315? ? ? ? ? ? 【文獻
今古文創(chuàng) 2023年21期2023-06-15
- 卡彭特《茶經》英譯本中茶文化術語翻譯策略及啟示
0074)陸羽《茶經》是中國乃至世界上現(xiàn)存最早、內容最全面的第一部茶學典籍,其中對唐代以前茶的生產和制作工藝以及歷史演變進行了總結和研究。他還將采茶、制茶、煮茶和飲茶等茶事與儒釋道文化中的“中庸”、“天人合一”等思想緊密相連,將物質上的飲茶需要,提升到了更為深刻的儒釋道文化境界。由于術語是“專業(yè)概念的約定性符號”[1],《茶經》中的術語是中國古代茶技藝的集中體現(xiàn),又負載了豐富的中國歷史文化,茶文化術語翻譯對于全面迻譯中國農業(yè)文明和傳統(tǒng)文化至關重要。1974
福建茶葉 2023年3期2023-04-14
- 中國茶書在英語世界的譯介與傳播
——以《茶經》為例
記錄者。本文以《茶經》為例,梳理其在英語世界的譯介和傳播軌跡,探尋譯介活動對文化傳播的推動,以期為中國茶書在英語世界的譯介和傳播提供借鑒,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中國茶文化在海外的影響力和接受度,助力以茶文化為代表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登陸世界文明舞臺,彰顯民族文化自信。1 《茶經》簡介唐代陸羽(733—804)開創(chuàng)了為茶“著書立學”的先河,撰寫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學著作——《茶經》,該書融不朽的茶學專著與經典的文學作品于一身,后世常冠以“茶的百科全書”之稱?!?span id="20wsoqs" class="hl">茶經》與日本高
中國茶葉 2022年11期2022-12-22
- 《茶經》與“壽州瓷黃”
1)1 陸羽與《茶經》陸羽(733年-804年),字鴻漸、季疵,唐朝復州竟陵(今湖北天門)人。陸羽一生嗜茶,精于茶道,《茶經》是陸羽對中國乃至世界最大的貢獻,是中國第一部系統(tǒng)總結唐代中期以前有關茶葉的科學知識和實踐經驗的茶業(yè)著作,是現(xiàn)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的“茶葉百科全書”,距今已有1 000多年的歷史。陸羽在《茶經》中記述有關壽州窯的部分僅有2句話,一是“碗,越州上,鼎州、婺州次;岳州上,壽州、洪州次。”二是“邢州瓷白,茶色紅;壽州瓷黃,茶色紫;洪州瓷褐
江蘇陶瓷 2022年3期2022-10-31
- 目的論視角下《茶經》英譯的文化傳播策略研究
譯如代表性經典《茶經》的英譯進行研究,確保能制定科學合理的翻譯方案和翻譯策略,優(yōu)化茶學典籍英譯工作的綜合效果,保障能借助文化典籍英譯工作的開展提高茶文化翻譯和對外弘揚工作的整體質量和水平,為我國茶文化在世界范圍內的良好傳播和發(fā)展提供相應的支持。1 翻譯目的論翻譯目的論是翻譯領域最重要的翻譯理論之一,翻譯目的論從20世紀70年代的德國出現(xiàn),具體指在翻譯的過程中所選擇的翻譯行為、翻譯策略和翻譯方法,只要能夠達到特殊的翻譯目的就可以進行翻譯。翻譯目的論的提出為功
福建茶葉 2022年3期2022-08-11
- 基于混合式教學的《茶經》“整本書閱讀”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增強文化自信?!?span id="00cg0cu" class="hl">茶經》作為中國茶文化發(fā)展過程中的一部無法繞過的經典,是該課程重要的學習內容?!?span id="wosca8m" class="hl">茶經》是中國第一部系統(tǒng)總結唐代及唐代以前有關茶事的綜合性茶學著作,也是中國茶文化的奠基之作。這本“唐代茶文化的集大成者”通過一系列意義構建方法,使茶超越了既往的藥用、食用層面,進入到文化和精神層面,成為了一種獨立的文化形態(tài)?!?span id="ko00egi" class="hl">茶經》基本奠定了中國茶文化的“核心價值觀”,形塑了中國人理解茶文化的思維框架,基本確定了中國茶文化的基本風貌和形態(tài),對中國茶文化的發(fā)展產生了
福建茶葉 2022年5期2022-05-13
- 陸羽《茶經》水之意象分析*
——兼論汲水煮茶與道家哲學精神
天地精華之物,《茶經》開篇陸羽便對茶之源定義為“南方之嘉木”?!凹巍弊质菍Σ栊缘馁澰S,故陸羽言及“茶之用”時強調“為飲最宜精行儉德之人”,這不僅表明茶是古人“比德”的對象,人品飲之可蕩滌昏昧,并產生甘露灌流、身心升華之感,更是對茶從采摘到烹飲的全過程提出了精益求精的基本要求。影響“茶之用”效果的因素有很多,如鮮葉的采摘、茶葉的加工、茶器的選擇、烹茶的手法、品飲的方式等等?!?span id="eecki0u" class="hl">茶經·六之飲》提出:“茶有九難:一曰造,二曰別,三曰器,四曰火,五曰水,六曰炙,七曰
農業(yè)考古 2021年2期2021-12-15
- 陸羽著《茶經》有關問題研究
名流交往,因著《茶經》,深諳茶道,被后人尊為“茶圣”,祀為“茶神”。但是,陸羽能完成《茶經》著述,離不開皎然的教誨和支持。鑒于有關陸羽的文獻記載較少,有關陸羽和《茶經》的研究只能尋找蛛絲馬跡,得出相對合乎邏輯的結論。筆者針對陸羽出生年和《茶經》展開探討,希望能為其他研究者提供新思路。一、關于陸羽的出生年有人依據(jù)《陸文學自傳》末尾記載“上元辛丑歲子陽秋二十有九”[1](P1957),認為“陽秋”作“春秋”用,在上元二年那年陸羽是29歲。但是,筆者在《試析有關
農業(yè)考古 2021年2期2021-12-15
- 陸羽《茶經》中的美學思想淺析
041000)《茶經》幾乎涵蓋了茶學的所有內容,可以說是一部關于茶的百科全書,其書的作者陸羽醉心茶學,潛心尋找茶情、茶事,十幾年的實地考察中踏遍了三十幾個州,到各處品鑒水質,將一路的茶聞軼事收之筆下,采茶、制茶、煮茶的每個環(huán)節(jié)都親身參與了,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經過五年的潛心研究,再加上五年的修訂刪改,《茶經》終于進入了人們的視野,構建了中國茶學和茶文化體系。此外,他還參與了《韻海境源》的編纂,在這期間,接觸到了大量的文獻,為《茶經》的編撰積累了豐富的史料
福建茶葉 2021年6期2021-12-10
- 《茶經》的英譯策略和方法研究
3003)1 《茶經》英譯的意義我國的茶文化最早可追溯到神農時期,唐代陸羽著作的《茶經》是中國歷史上首部對茶文化進行系統(tǒng)記載的著作。作為我國茶文化的著名典籍,《茶經》有茶葉百科全書的美稱?!?span id="c0ieac0" class="hl">茶經》也是世界范圍內最全面的茶葉相關典籍。翻譯《茶經》,有助于推動中國傳統(tǒng)茶文化的傳播,提升我國的文化軟實力。由于《茶經》的創(chuàng)作時間較早,研究《茶經》內容時,需要把古代文言文翻譯成現(xiàn)代白話文。在英譯《茶經》時,需要在中文翻譯的基礎上,再次進行英文翻譯,才能實現(xiàn)其中內容的
福建茶葉 2021年9期2021-12-08
- 《茶經》與《瓦爾登湖》的契合性解讀
意義。而陸羽的《茶經》也蘊含著豐富的生態(tài)哲學理念,主要體現(xiàn)在“天人合一、和諧共生”的自然觀;“崇尚自然、遵循規(guī)律”的生態(tài)觀;“天人調和、平靜淡然”的生活態(tài)度,以及“精行儉德、清心寡欲”的道德觀等方面。深入剖析《茶經》的生態(tài)哲學內涵,并試圖從自然觀、生態(tài)觀和生活觀等方面,找到《瓦爾登湖》與《茶經》生態(tài)思想的契合,推動中西文化在生態(tài)學方面的溝通與互動,對當下生態(tài)文明的建設具有重要意義。1 《茶經》與《瓦爾登湖》的自然觀所謂的自然觀,就是指人類對于整個自然界的態(tài)
福建茶葉 2021年9期2021-12-08
- 對《茶經》歷史價值及現(xiàn)實意義的思考與探討
立者,他撰寫的《茶經》對中華茶文化從物質和精神兩個層面進行了系統(tǒng)的總結和歸納,《茶經》的問世是中華茶文化正式形成的標志?!?span id="ysoywcu" class="hl">茶經》是我國乃至全世界第一部對茶事全面總結的學科專著,它將與茶葉相關的諸多典故文獻歸納在一起,對茶葉和茶飲做出了全面、詳盡、系統(tǒng)、深入的分析。本文深入研究《茶經》的具體內容,總結陸羽所著《茶經》的歷史價值與現(xiàn)實意義,為茶文化愛好者提供參考。關鍵詞:茶文化 茶道 歷史價值 現(xiàn)實意義在天門茶圣陸羽故園,可以看到晚清天門本地書法家所書寫的《茶
參花(下) 2021年11期2021-11-30
- 《茶經》哲學思想文化專有項的翻譯策略
摘? ?要: 《茶經》是中華傳統(tǒng)茶文化典籍的代表,具有茶學、美學、哲學等多重價值,其對外譯介是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走向世界的有效途徑。在闡述茶知識的同時,《茶經》充分地體現(xiàn)出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儒家、道家、道教、佛教的哲學思想,這些哲學內涵對應的文化專有項表達不可避免地成為翻譯的難點。對《茶經》中的哲學文化專有項進行分類,探討翻譯策略。關鍵詞: 茶文化? ?翻譯策略? ?文化專有項一、文化專有項的概念及意義文化專有項(Culture Specific Items)的
文教資料 2021年17期2021-09-13
- 《茶經》跨文化傳播的歷程、特點與啟示
化 跨文化傳播 茶經 陸羽 【中圖分類號】G1 【文獻標識碼】A如果說中國人的性格、志趣、習慣可以通過自然界的一種植物來體現(xiàn),那么茶是最為恰切不過了。茶,采天地之靈氣,吸日月之精華,千百年來成為中國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飲品,上至達官顯貴,下至販夫走卒,無一不以飲茶為樂事?!?span id="yug0ams" class="hl">茶經》是中國乃至世界現(xiàn)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紹茶的第一部專著。從誕生至今一千多年來,《茶經》版本眾多,傳播范圍廣泛,東西方以茶為媒,碰撞出文明火花。為聚焦研究,本文對《茶經》跨文化傳
人民論壇 2021年23期2021-08-30
- 茶典輯錄詩的模因優(yōu)勢與跨文化表征
——以姜譯《茶經》中的詩歌為例
文化先河之作的《茶經》中摘輯了五首魏晉南北朝的早期茶詩,其中西晉詩人左思所作的《嬌女詩》被認為是我國第一首茶詩[2],另外四首分別為張載的《登成都樓》、孫楚的《出歌》、王微的《雜詩》和杜育的《荈賦》。前四首在《茶經》第七章“茶之事”中所輯;而《荈賦》則分別在第四章“茶之器”和第五章“茶之煮”中被反復引用,形成互文傳承[3],而“互文性的形成是作為文化基因的模因進行選擇、復制和變異的過程”[4],陸羽為中國保留下了歷史最悠久的獨特元模因群,奠定了茶文化形成的
南京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1年2期2021-07-10
- 翻譯目的論視域下《茶經》英譯策略研究
【摘要】《茶經》作為承載中國茶文化的核心典籍,其英譯本在茶文化海外傳播進程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文章對比分析了兩部英譯本的翻譯背景,基于目的論視域下的三項原則進一步探討了不同翻譯目的導向下的翻譯策略選擇,以期為《茶經》英譯研究提供借鑒,推動中國茶文化的海外傳播。【關鍵詞】《茶經》;目的論;翻譯策略【作者簡介】李心怡(2000-),女,安徽淮北人,安徽農業(yè)大學外國語學院,本科在讀,研究方向:翻譯?!净痦椖俊繃壹壌髮W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計劃項目(2020103640
校園英語·月末 2021年2期2021-06-28
- 基于“信達雅”翻譯標準的《茶經》英譯本對比研究
【摘要】《茶經》開創(chuàng)了茶文化先河,具有獨特的文學價值和史學價值,其英譯本是中國茶文化在英語世界傳播的重要載體。文章基于嚴復提出的“信達雅”翻譯標準,將中外譯者兩部最具代表性的譯本作對比,分析翻譯效果并提出相應改進策略,以期推動《茶經》乃至其他茶學典籍的翻譯研究工作,助力中國茶文化的對外傳播?!娟P鍵詞】《茶經》;英譯本;翻譯標準【作者簡介】袁夢成(1999-),女,漢族,安徽阜陽人,安徽農業(yè)大學外國語學院學生,本科在讀?!净痦椖俊繃壹壌髮W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計
校園英語·月末 2021年2期2021-06-28
- 基于微型語料庫的《茶經》英譯本風格對比研究
41)一、引言《茶經》被譽為“茶葉百科全書”,對中國和世界茶文化的發(fā)展起到了歷史性的推動作用。這部作品共三卷十章,七千余字,科學系統(tǒng)地概括唐代及以前有關茶學的知識和經驗。中國古籍翻譯是一種文化行為,對發(fā)展和傳播中華文化具有重要意義。作為中國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茶經》的外譯對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傳播意義重大。迄今為止,《茶經》有兩個英文全譯本:一部由美國學者Francis Ross Carpenter所譯,名為TheClassicofTea:Origin&
攀枝花學院學報 2021年3期2021-06-22
- 《茶經》
祀為“茶神”?!?span id="ce0wee0" class="hl">茶經》是世界上第一部關于茶的專門著作,也是中國茶史上第一次系統(tǒng)完整地將茶學精神與美學精神相結合的重要歷史文獻。本書詳細論述了茶的起源、采制、熬煮,茶器、茶人、茶事,以及品茶、茶道等,將茶事變作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一種人人可以享受的,悠然自得、寧靜淡然的人生滋味。形與名茶,是生長在中國南方的一種優(yōu)良木本植物。這世間的樹有千萬種,草有數(shù)億形,而茶是眾植物中上天恩賜給人類的珍貴禮物。茶樹有的一尺高,有的兩尺高,也有些生命力異常旺盛的,一口氣生長了數(shù)
全國新書目 2021年3期2021-05-17
- 《茶經》如何讀出新意
茶之基本:陸羽〈茶經〉啟示》,周重林著,岳麓書社,2021。如何理解茶從一種生活需求轉變?yōu)橐环N生活態(tài)度,探察茶的發(fā)展歷史,離不開對陸羽《茶經》的解讀。甫讀周重林《茶之基本》,開篇便覺不俗。坊間茶書,面向大眾者,每每直云避俗、出世、禪、靜、雅,一旦跟風者眾,不知其所以然,殊不知已入流俗。《茶之基本》前言拈出一段史料,明末清初的書法家王鐸,自述賣字換錢,需買米養(yǎng)家,所購之墨并不講究,寫字時,孩子在一旁玩??摁[,但書寫還得繼續(xù)下去。讀至此處,不覺莞爾,嘗見周重林
南方周末 2021-05-132021-05-13
- 《茶經》精神導向下的年輕態(tài)茶葉包裝設計研究
茶圣陸羽所著的《茶經》作為唐代茶文化的集大成者,對茶葉內蘊的精神品質有著獨到的見解,仍影響著現(xiàn)代茶文化的發(fā)展。茶葉包裝作為融合了茶葉商品、文化、精神屬性的物質載體,不僅要滿足當代年輕人審美需求和消費需求以促進購買,也要用年輕一代樂于接受的方式表現(xiàn)茶葉內在的精神。本文首先闡述了《茶經》中包含的茶葉精神,其次針對年輕態(tài)茶葉包裝設計進行分析,并闡述了其在《茶經》精神導向下的設計意義,最后總結歸納了在《茶經》精神導向下的年輕態(tài)茶葉包裝設計方法。通過本文的研究,以期
工業(yè)設計 2021年3期2021-04-09
- 《茶經》典籍外譯過程中 “真假朋友” 辨
大中華文庫》的《茶經》英譯本時,發(fā)現(xiàn)了許多困擾著譯者的 “陷阱”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 “假朋友” 現(xiàn)象。一、何為 “假朋友”(一) “假朋友” 之界定“假朋友” 一詞源于法語 “faux amis” ,譯成英語為 “False Friends” ,屬于詞源學上的概念。Newmark從語言干擾的層面說明了 “假朋友” 既是譯者最為棘手的問題,也給語言學習者造成了困擾[4]162。譯者或語言學習者在受到語言干擾的時候會對眼前的詞語產生新的印象,從而導致相同
衡陽師范學院學報 2021年2期2021-01-17
- 陸羽《茶經》的哲學思維及與湖州的密切關系*
今,對陸羽及其《茶經》的研究已經連篇累牘,研究文章也已經堆積如山。但從哲學角度研究陸羽及其《茶經》,卻相對較少。本文嘗試從陸羽《茶經》哲學思維的主要表現(xiàn),陸羽《茶經》哲學思維與湖州的關系,陸羽《茶經》哲學思維對當代的啟示三個方面,進行粗淺探討,以乞方家指正。一、陸羽《茶經》哲學思維之主要表現(xiàn)(一)陸羽《茶經》流露的儒家思想千百年來,儒家思想都是統(tǒng)治階級維護社會秩序的有力武器。從十幾歲起,陸羽便有幸得大儒高官提攜栽培,長期學習儒家著作。在其后的生活中,又多與
湖州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 2021年2期2021-01-16
- 《茶經》中茶文化專有項的翻譯策略探討
化。因此,做好《茶經》和相關茶文化的英譯對中國茶文化走向世界,對中外文化交流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英國譯學家蘇珊·巴斯奈特(Susan Bassnett)認為,翻譯活動不是在真空中進行的,而是發(fā)生在某一特定的歷史文化背景中,翻譯不僅是不同語言的轉換,更多的是不同文化之間的傳遞和交流?!?span id="yec8sgo" class="hl">茶經》是中國茶文化的集大成之作,內容涉及源、具、造、器、煮、飲、事、出略、圖十個方面,內含工藝學、農學、美學、植物學和文學等文化專有項。該書中的茶文化專有項項目種類多,文化色彩
福建茶葉 2020年5期2020-12-23
- 從哲學角度談陸羽的《茶經》
羽所著茶學專著《茶經》,對茶葉的生產、工藝、茶文化等進行了全面系統(tǒng)的論述。這一專著不僅為后世茶文學、論著奠定了有力基礎,還在茶道思想、價值觀念等方面對后世產生了十分深遠的影響。陸羽對唐朝前期及唐朝時期的茶葉理論、實踐經驗予以了全面匯總,并將儒家、道家等學派的思想精髓融入進自身的論著中?!?span id="iwuqo0g" class="hl">茶經》的誕生,使過去作為滿足人們日常生活需求的飲茶行為上升到更高的精神層面,并展現(xiàn)了人與社會、自然之間的錯綜交織關系,同時還體現(xiàn)了人們對世間萬物之間和諧共處、“天人合一”的
福建茶葉 2020年3期2020-12-22
- 《茶經》對中國哲學教育的啟示
系。陸羽著述了《茶經》,研究茶可謂傾盡了其一生的時間,可謂對儒釋道的思想均有不同程度上的涉獵,由此形成了其自己的“精行儉德”的茶道觀。1.1 陸羽陸羽(733-804),據(jù)《陸文學自傳》記載:“字鴻漸,一名疾,字李疵,復州竟陵人,不知所生,或言有僧得渚水濱,畜之,既長,以《易》自筮,得蹇之漸曰,鴻漸于陸,其羽可用為儀,乃以陸為氏,名而字之?!保筷懹饛陌藲q開始學禪飲茶,研習典籍,九歲學習寫文章,而后厭棄禪學,從十歲后堅持不懈的努力學習,“問字于學者,得張恒《
福建茶葉 2020年11期2020-12-22
- 《茶經》辭格的認知意象翻譯
茶圣陸羽撰寫的《茶經》是世界上關于茶葉的第一本專著,也是我國古代茶典籍的卓越代表和世界茶文化專著的開山之作?!?span id="gmwgaqk" class="hl">茶經》翻譯對茶文化的海外傳播意思重大。作者在《茶經》中大量運用了對比、并列、對偶、排比、比喻等辭格,給中外譯者帶來了極大的挑戰(zhàn),本文基于認知意象理論,考察中外學者Francis Ross Carpenter[1](收錄于英國《大百科全書》)和姜欣,姜怡[2](大中華文庫資助出版)的《茶經》雙譯本中辭格翻譯所使用的策略,以期為茶典籍翻譯實踐提供借鑒,
福建茶葉 2020年10期2020-11-11
- 趣談陸羽《茶經》里的典故(之二)
漢仙人丹丘子《茶經》引述《神異記》里一個關于茗事的故事。古時候有個余姚(即今浙江省余姚縣)人,名叫虞洪,有一天到山里去采藥,遇著一個道士牽著三頭青牛。道士引導著虞洪來到瀑布山,遂對虞洪說:“我是丹丘子,聽說你善于做茶飲,常想請你送我一些茶品嘗。這山里有大茶樹,我可以回贈你。希望你日后煮茶,茶器里有余茶之時,就請給我吧?!庇莺橐蜻@次在山中同仙人的奇遇,就在家里給丹丘子設了靈位,常以烹好的佳茗祭祀。后來又令家人常進山里尋覓,終于獲得了品位很高的大茶樹。5.
烹調知識 2020年6期2020-05-28
- 趣談陸羽《茶經》里的典故(一)
徐成文陸羽在《茶經》里,博采征引歷代文獻、民間傳說,按年代順序記述了上自三皇神農氏,下至唐初英公徐績等一系列同茶事相關的人物與故事。這些典故包括了帝王將相、清官廉吏、文人雅士、孤兒寡母、老嫗稚子,以及神仙道士、鬼神幽靈等等。這些典故從不同時代的歷史背景和社會生活的各個側面,較扼要、系統(tǒng)地反映了《茶經》問世之前的數(shù)千年間,中國的先民們在世界上最早發(fā)現(xiàn)了茶的功用,最早開始飲茶,最早開始人工栽培茶樹,也是最早把茶葉作為飲料商品投放市場的歷史和中國古代光彩奪目的茶
烹調知識 2020年5期2020-05-11
- 意指概念與接合實踐:陸羽《茶經》的話語修辭與意義建構*
0226)陸羽《茶經》是中國第一部系統(tǒng)總結唐代及唐代以前有關茶事的綜合性茶學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茶書。茶史研究專家宋時磊博士認為,《茶經》提升了茶飲的文化品位,使飲茶習俗徹底擺脫了魏晉南北朝時期不入流的情形,開創(chuàng)了茶文化新的空間與境界,建立了一種嶄新的生活方式與規(guī)范。①以上參見宋時磊.唐代茶史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7:188—193.筆者完全贊同這一評價,但是筆者認為《茶經》的重要性遠非于此,從話語分析的視角來考察,《茶經》堪稱中國
廣西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 2020年1期2020-03-15
- 陸羽“茶禪一味”的茶道精神
嘉摘 要:陸羽《茶經·四之器》中介紹了唐代茶具二十四器的制作與功能,其中一件茶器具—漉水囊,蘊含著佛門禪心,在《茶經》中并沒有對其中的佛學思想展開介紹。文章結合陸羽的生平經歷及與佛家淵源來說明隱含在陸羽成就中的“茶禪一味”思想。關鍵詞:陸羽《茶經》;漉水囊;佛學思想;護生《茶經》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統(tǒng)、完整的茶學著作,作者是唐代茶學家陸羽,成書于8世紀中期,被譽為“茶葉百科全書”。在《茶經》中,陸羽系統(tǒng)總結了唐以及唐以前茶的起源利用、栽培技術、采摘手法、加工工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20年16期2020-02-27
- 《茶經》中的養(yǎng)生思想
?!盵1]陸羽《茶經》記載:“若熱渴、凝悶,腦疼、目澀,四支煩、百節(jié)不舒,聊四五啜,與醍醐、甘露抗衡也?!盵1]李時珍認為,“茶苦而寒,陰中之陰,沉也降也,最能降火……又兼酒食之毒,使人神思闿爽,不昏不睡,此茶之功也?!盵2]由此可見,古人已認識到茶有助長神志、愉悅身心、解酒降火、解乏祛病、延年益壽的基本功效。人們通常說的養(yǎng)生,不僅指重視生命、調養(yǎng)身體的物質養(yǎng)生,還包括修身養(yǎng)性、涵養(yǎng)道德的精神養(yǎng)生。當代茶圣吳覺農在《茶經述評》一書中提到:“飲茶是一種精神上
武夷學院學報 2019年1期2019-12-27
- 從系統(tǒng)功能視角看《茶經》的生態(tài)意識
”。陸羽所著的《茶經》是中國乃至世界現(xiàn)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紹茶的第一部專著。陸羽在《茶經》中追求的天人合一,人與自然和諧統(tǒng)一。本文從語言學角度分析《茶經》的目的有兩個:一是通過語言分析,揭示詩人是怎樣通過文字來表達他對茶葉的觀察、體驗與品茶的態(tài)度,二是驗證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在分析《茶經》語篇中的生態(tài)意識的有效性。2.語域和語類的分析語域理論是系統(tǒng)功能語法的重要理論之一。語域是語言的功能變體。1964年,韓禮德等對語域進行研究,提出語境因素包含三個方面:話語
文學教育 2019年32期2019-11-27
- 從系統(tǒng)功能視角看《茶經》的生態(tài)意識
容摘要:陸羽的《茶經》在功能語言學系統(tǒng)已經有不同角度的討論,主要從原文與譯文的差異對比開展,但是從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對原文進行的生態(tài)意識分析的研究還不多見。本文從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框架下進行對《茶經》的生態(tài)意識進行分析,主要從語域、語類、元功能等方面進行探討,從而達到兩個目的:一是通過語言分析,揭示詩人是怎樣通過文字來表達他對茶葉的觀察、體驗與品茶的態(tài)度,二是驗證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分析《茶經》語篇中的生態(tài)意識的有效性。關鍵詞: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 《茶經》 生態(tài)意識1.引言
文學教育·中旬版 2019年11期2019-11-26
- 《茶經》中的貴州茶
一部茶文化專著《茶經》,被后世尊稱為“茶圣”。陸羽曾說“茶生思州、播州、費州、夷州……往往得之,其味極佳”。循著《茶經》的字句,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一一探尋其間所述諸多事物,竟然在貴州的群山村落里找到痕跡。自從陸羽生人間,人間相學事春茶。陸羽一生敬茶、愛茶、嗜茶。年僅21歲,便開始對茶游歷考察,一路風塵,經義陽、襄陽,往南漳,直到四川巫山。逢山駐馬采茶,遇泉下鞍品水。歷經數(shù)年研茶事、參茶道、記茶史,寫就了世界上第一部茶文化專著《茶經》,被后世尊稱為“茶圣
當代貴州 2019年35期2019-11-07
- 《茶經》文化的傳承
術文化的層面。《茶經》的問世正是適應了這樣的社會形勢的需求。作者陸羽,字鴻漸,復州竟陵(今湖北天門)人。他自幼被僧人收養(yǎng),因此他的生活體驗中充滿了禪機。陸羽性嗜茶,更精研制茶與煎茶,從中得出了一套理論與方法。在“立言”情結的驅使下,《茶經》系陸羽集合對茶的個人體驗,串聯(lián)起佛教叢林有關參禪持戒的認識,寫成的一部關于茶文化的集大成之作?!?span id="mmksc0u" class="hl">茶經》共三卷十節(jié),約七千字?!?span id="ya0ss0o" class="hl">茶經·一之源》介紹了茶樹的來源、茶的名稱由來、茶樹生長的環(huán)境、茶樹的栽培、茶飲的藥理作用。《二
書屋 2019年10期2019-10-28
- 生態(tài)翻譯學視角下《茶經》英譯研究
:唐代陸羽所著《茶經》是我國關于茶的典籍的代表作品,本文擬在生態(tài)翻譯學視角下,研究《茶經》的英譯本。希望本文能為典籍翻譯的探究工作和實際操作提供一些具有參考價值的內容。關鍵詞:態(tài)翻譯學;《茶經》;典籍翻譯一、引 言近年來,隨著綜合國力的增強,整個社會越來越意識到文化軟力的重要性,因此興起了對傳統(tǒng)文化研究的新熱潮。茶,在中國人的生活中占據(jù)著不可或缺的位置,貫穿整個華夏文明。唐代陸羽所著的《茶經》作為中國茶文化的經典代表作品,其文化價值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關
大東方 2019年5期2019-09-10
- 中國古代典籍陸羽《茶經》的外譯研究
朱授穩(wěn)摘要:《茶經》作為中國古代研究茶的專著,對于中國乃至世界的影響力逐漸增大。作為孕育《茶經》的發(fā)源地,中國應該加大對于《茶經》對外翻譯的力度。本文從文化內涵方面對《茶經》進行了解讀,介紹了目前《茶經》的譯界情況,強調了《茶經》的文化價值,力爭為《茶經》更大范圍的發(fā)展推波助瀾。關鍵詞:茶;文化;翻譯一、引言翻譯不僅僅是簡單的語言交流活動,更是文明之間對話的橋梁。中國古代典籍陸羽的《茶經》于1400多年前出版,無疑代表了中國古代文化大國的地位,后經多人編撰
北方文學 2019年21期2019-08-18
- 工地書記的“茶經”
有二十多個春秋,羅錦鴻均與路橋相伴,與茶相伴。他是一個典型的路橋人,也是一個地道的廣東人。2012年6月,羅錦鴻受公司黨委委派,出任港珠澳大橋CB04標項目黨支部書記兼項目副經理。港珠澳大橋CB04標段,全長7.154km,由廣東省長大公路工程有限公司承建,主要負責部分深水區(qū)非通航孔橋和江海直達船航道橋的土建工程施工。羅錦鴻到任后,除了開展日常的施工及管理工作外,他辦公室的茶座也成為了一道風景線,被工地員工愛稱為“書記茶座”。“書記茶座”猶如一塊吸鐵石,在
企業(yè)文明 2019年2期2019-05-29
- 《茶經》札記(十)
模范帶頭作用?!?span id="sckeasy" class="hl">茶經·四之器》中,他如數(shù)家珍般地記錄了二十四組共二十九種茶器。《茶經·五之煮》中,又詳述了唐代煎茶法的全套流程?!?span id="a8gokoy" class="hl">茶經》為后人研究唐代飲茶習俗,提供了極其珍貴的資料。從這個角度來講,《茶經》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試想一下,若非精通茶葉烹煎的人,是不會對各項茶器如此熟悉的。若非親力親為,也不可能將煎茶法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寫得如此清晰明了。陸羽的茶學,絕非道聽途說,而是屬于典型的實踐出真知?!?span id="em8y0ou" class="hl">茶經》的珍貴之處,亦在于此。穩(wěn)定的發(fā)揮與做飯不同,泡茶之事的門
月讀 2019年5期2019-05-28
- 吟唱一本“茶經” 致富一方百姓
方曉“吟唱一本‘茶經’,致富一方百姓”,是邁村當下真實的寫照。位于江蘇省丹陽市高新區(qū)的邁村,以堅定的改革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深入探索“三農”問題,將一個只有981戶村民、年戶均收入不足1500元,并且負債累累的窮村,發(fā)展成年產值12億元的富裕村、明星村,引領全村群眾爭做新時代“眼界更寬、胸懷更寬、路子更寬、天地更寬”的新型農民,“邁”在江蘇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前列。一、科技創(chuàng)新助推特色農業(yè)發(fā)展立足“科技引領、產業(yè)帶動”的工作思路,2003年,邁村從實際出發(fā),
唯實 2019年3期2019-03-23
- 《茶經》札記(八)
楊多杰茶圣被稱“茶博士”清代趙翼《陔余叢考》中,記載了茶圣被“授予”茶博士這一稱號的故事。文中寫道:“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時茶飲初盛行。陸鴻漸(即陸羽)來見,衣野服,隨茶具而入。既坐,乃手自烹茶,口通茶名,區(qū)分指點。李公心鄙之。茶罷,命奴子取錢三十文酬煎茶博士。此茶博士之名之始也?!惫适掳l(fā)生的背景是“茶飲初盛行”之時。李季卿本是李唐宗室,長期生活在北方,對于茶了解到什么程度我們不得而知。作為“宣慰江南”的官長,李季卿會見了前來拜訪的茶學領軍人物陸羽。陸
月讀 2019年3期2019-03-22
- 《茶經》札記(七)
說古法,不妨到《茶經》中去找尋。畢竟,千年之前的方法,總算是地地道道的“古法”了吧?可是很遺憾,陸羽并不是“純手工”制茶。《茶經》第二章,叫做“二之具”。這里的“具”不是指“茶具”,而是指“制茶的工具”。從采茶到制茶,大大小小的工具共有十五種。茶圣制茶,非但不是“純手工”,而且需要大量的工具。對于這些制茶工具,陸羽可以說是如數(shù)家珍。從材質、造型、尺寸到具體使用方法,都描述得十分清楚。由此可見,茶圣陸羽不僅使用工具,而且可以說是熟練掌握。中國制茶工藝發(fā)展到唐
月讀 2019年2期2019-02-28
- 從《茶經》英譯本看茶文化傳播中詞匯空缺及其對策
266580)《茶經》作為中國茶學研究開山之作,是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對外傳播的重要載體之一,而典籍作品的翻譯不僅需要譯者擔任其文化傳播使者的角色,更需要譯者發(fā)揚實踐精神,力求以巧妙的翻譯策略最大化地消除文化傳播的障礙。文化差異是導致翻譯過程中出現(xiàn)詞匯空缺現(xiàn)象的直接原因,填補翻譯的空缺和疏通文化傳播的渠道需要文本背后的文化信息與譯者翻譯策略協(xié)同完成。1 中國茶文化的傳播和挑戰(zhàn)茶文化是中國農業(yè)文化的象征,早在先秦時代,茶文化就已經初具雛形,不僅有“神農嘗百草,一
茶葉通訊 2019年3期2019-02-16
- 談《茶經》
于8世紀的陸羽《茶經》,是全世界第一部較完整的茶葉專著。陸羽也是以茶為內容撰寫成書的第一人?!?span id="8a0ysyq" class="hl">茶經》中涉及了茶葉生產、制作、煮飲、茶事等相關內容,對了解唐代及唐以前的茶業(yè)發(fā)展狀況很有幫助。受歷史限制,《茶經》作為時代產物也不是十全十美,應該按照辯證法的觀念正確看待它,既要看到其產生的巨大影響和作用,又要看到其存在不足,這樣才會推動茶文化不斷發(fā)展。1 《茶經》的功績《茶經》的寫作凝聚了陸羽一生的心血。茶具的制作發(fā)明需要不斷研究創(chuàng)新,有的需要在已有基礎上進行改
蠶桑茶葉通訊 2019年5期2019-02-16
- 《茶經》札記(六)
不起眼的第八章《茶經》中很多篇章,常常被人忽略,第八章就屬于這種情況。別看它字數(shù)不少,但認真讀下來的人卻不多。這一章名叫“八之出”,顧名思義是講茶葉產地的問題。陸羽生活在唐代,《茶經·八之出》自然主要反映了唐代茶產地的情況。正是由于這一章寫的是唐代的情況,因此“時效性”過強,“八之出”仿佛成了《茶經》中最早過時的章節(jié)。茶經過了千余年的發(fā)展,格局已經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若拿“八之出”當一份茶葉分布圖來看,那它確實用處不大了。幸好,它的內涵遠不止于此?!鞍酥?/div>
月讀 2019年1期2019-01-10
- 《茶經》中自然和諧的健康思想探究
830046)《茶經》[1]于公元780年問世,堪稱為世界上第一部茶書,它的作者是唐代著名的茶僧——陸羽,字鴻漸,號桑苧翁。他一生無欲無求,坦蕩無私,過著閑云野鶴般的生活。因醉心茶學,遍訪天下名山大川,細品各地茶葉,在游歷后用心總結,撰寫了有關茶葉和茶事的專著《茶經》三卷,七千余言。該著作不僅介紹了茶的起源,茶葉采制的時間和方法,煮茶的用具和流程,茶的飲用和茶的相關歷史記載,茶的產區(qū)及茶道思想等。同時,作者在論述中也反映出了強烈的自然和諧的健康思想。1 《福建茶葉 2019年6期2019-01-07
- 淺析陸羽 《茶經》文化滲透在高校英語教學中的可行性
。本文便將陸羽《茶經》文化滲透在高校英語教學中,探究其可行性。1 《茶經》文化深入人心人們常說,讀陸羽的《茶經》是一種享受、一種洗禮、一種修煉。這足以體現(xiàn)《茶經》文化的深入人心,對人們影響之大。茶葉與中國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并且是中華精神文明的內涵載體,是國人生活的享受也是文明傳播的媒介。《茶經》文化在社會生活中的應用頗多。如,在競技體育與大眾體育的發(fā)展應用中,茶文化常常會給予許多兩者共同進步、協(xié)調、發(fā)展的啟發(fā);在人工智能的變革創(chuàng)新方面,茶文化也會提供多福建茶葉 2019年1期2019-01-06
- 千年文化文本《茶經》的翻譯修辭手法詮釋
國千年文化文本《茶經》中,我們能夠直觀地感受到中國博大精深的茶俗茶風,欣賞到中國傳統(tǒng)茶文化的獨特審美意趣,并且在進行《茶經》修辭說法的實際翻譯過程中,還能夠促使中國傳統(tǒng)茶文化更好的傳承下去。1 千年文化文本《茶經》中的茶文化思維分析千年文化文本《茶經》中匯集了中國道家、佛家以及儒家這三者的哲理思想,在參悟、精心的茶文化思維中,我們能夠清楚的看到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內核以及精髓,并且在茶文化的和合態(tài)度、入世之道潛移默化的影響下,我們可以將其直接和社會相通。1.1福建茶葉 2019年1期2019-01-06
- 交際翻譯角度看《茶經》中交際翻譯策略
467000)《茶經》是我國茶文化開始確立的主要標志。世界各地了解我國的茶文化大都需要通過《茶經》這本著作。由于語言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所以在對《茶經》進行翻譯時要注重保留原本的中國元素,還要讓讀者能夠理解《詩經》所表達的主要內容和思想。所以寫對翻譯者的要求也比較高,只有更好的在譯文中展示中國的茶文化和傳統(tǒng)思想,才能夠使更多的人了解并喜愛上我國的茶文化。1 語義翻譯和交際翻譯語義翻譯和交際翻譯是在翻譯模式中很重要的兩種翻譯模式。這兩種翻譯模式是由英國翻譯理福建茶葉 2019年1期2019-01-06
- 從《茶經》英譯看專有名詞信息熵化
茶圣陸羽撰寫的《茶經》是世界上關于茶葉的第一本專著,也是茶文化的核心典籍?!?span id="oiu0eik" class="hl">茶經》的有效譯介對“中國茶文化”的國際傳播意義重大,但目前學者們對國外譯本,尤其是雙譯本或多譯本的對比研究關注較少,且譯者對譯文的分析大多只停留在語篇概念意義層面[1],因此本文擬從“信息熵”視角,結合黃國文的專用名詞分類法,重點鑒評探討國內外譯家Francis Ross Carpenter[2]和姜欣、姜怡[3]的《茶經》譯本中富含中國文化內涵的專有名詞翻譯過程中信息的熵化現(xiàn)象以福建茶葉 2019年7期2019-01-06
- 從哲學角度談陸羽的《茶經》
哲學角度談陸羽《茶經》的意義當前,茶已經成為很多人生活中不了分割的一部分,是他們生活中最為常見的飲品。而中國有著歷史悠久的茶文化,同時還有非常多的有關茶介紹的著作,其中最為典型的就是陸羽的《茶經》。《茶經》是世界上第一部有關茶學文化的專著,全文有七千余字,雖然字數(shù)不多,但可謂是字字珠璣,具有非常高的研究價值,甚至在當今時代背景下同樣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我國是茶的故鄉(xiāng),同樣也是很多茶文化的發(fā)源地,很多研究者都對茶有著非常深入的研究?!?span id="smgeyc8" class="hl">茶經》的出現(xiàn)不僅向人們更福建茶葉 2019年4期2019-01-06
- 模因跨文化傳播過程的生態(tài)性解讀 ——以《茶經》翻譯為例
展作一對比,以《茶經》的翻譯為例進行解讀,探究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相互借鑒和互通互融。19世紀中葉,達爾文創(chuàng)立了生物進化學說,以自然選擇為核心,即“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現(xiàn)代基因學的誕生,為此提供了重要的證據(jù)。他的理論對人類學、心理學及哲學和翻譯學都有影響。模因論就是在此基礎上衍生出來并被應用到翻譯中,生態(tài)翻譯論也是受此啟發(fā),本文將從蛋白質的合成過程來對比解讀典籍翻譯。二、基因論下蛋白質合成與模因論下的典籍翻譯對比模因論是一種基于達爾文進化論觀點的新理論,戲劇之家 2018年16期2018-11-15
- 《茶經》中自然和諧的健康思想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