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融合
- 中西融合背景下夜景山水畫的發(fā)展探析
夜景山水畫;中西融合;陶冷月;宗其香;李斛20世紀初,伴隨著五四新文化運動,西方文化的輸入促使傳統(tǒng)中國發(fā)生了巨大變革,影響了社會各個領域,中國精英階層將西方的先進文化借用來改變昔日的舊中國。在中西文化相互融合的過程中,中國畫領域也發(fā)生了前所未有的變革??涤袨樵凇度f木草堂藏畫目·序》中寫道“中國近世之畫衰敗極矣”,他提出以復古為更新,尊唐繪畫為正宗,旁取歐畫西法,合中西而為新紀元。陳獨秀也提出了“若想把中國畫改良,首先要革王畫的命”的觀點,康有為、陳獨秀的觀
書畫世界 2023年9期2023-11-30
- 高劍父繪畫思想的變革之路
詞:高劍父;中西融合;中國畫一、高劍父的藝術歷程高劍父是中國近現(xiàn)代著名畫家、美術教育家、嶺南畫派創(chuàng)始人之一,1879年10月12日生于廣東番禺(現(xiàn)廣州市番禺南村員崗鄉(xiāng))。他的父親是一位擅長書畫的文人,其弟高奇峰也長于繪畫,與其同為嶺南畫派的先驅。高劍父自幼篤志好學,課余十分喜歡畫公仔(人物)。1890年,11歲的高劍父前往黃埔新洲的一位族叔家,其族叔略通詩畫且擅長畫竹,閑暇時經(jīng)常教高劍父讀書作畫,在族叔的教導和啟蒙下,他的畫興與日俱增。1892年,高劍父離
美與時代·美術學刊 2023年9期2023-11-20
- 色不礙墨,墨不礙色
后繼地展開了中西融合藝術的探索,林風眠是里程碑式的人物之一。林風眠一直探索中西融合之路,試圖從自己的畫面里找到理性、感性的平衡與安定。他在吸收西方繪畫色彩知識后,將水墨和色彩結合起來進行創(chuàng)作,形成了一種獨特的色墨結合的彩墨畫,同時增加光影層次,依然保持了畫面在二維空間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平面性,而不是立體性,使作品既有西方審美又兼具東方韻味。正如潘天壽所說,林風眠水墨“既清秀又渾厚”。這正是其中西融合與探索所形成的別具一格的藝術特征。關鍵詞:彩墨畫;林風眠;中西
美與時代·美術學刊 2023年9期2023-11-20
- 袁運甫彩墨畫藝術研究
;藝術風格;中西融合中圖分類號:J2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3)07-00-03袁運甫在彩墨畫藝術創(chuàng)作過程中,雖然無宗無派,但貫通中西,在“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藝術信念的影響下,其創(chuàng)作的彩墨畫藝術作品具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力,極具鑒賞價值和研究意義,向世人展現(xiàn)了傳統(tǒng)繪畫強大的生命力,指明了中國繪畫未來的發(fā)展方向。研究袁運甫彩墨畫藝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能夠加深對袁運甫彩墨畫藝術的認知和了解,充分借鑒和學習袁運甫的彩墨畫藝術創(chuàng)
藝術科技 2023年7期2023-06-25
- 淺析何家英繪畫及其影響
詞:何家英;中西融合;影響;當代工筆畫一、中國傳統(tǒng)繪畫技法對何家英的影響魏晉南北朝時期,玄學從道家思想中分離出來獨立發(fā)展,極大促進了創(chuàng)作自由,畫論也在該時期得到發(fā)展。對古代傳統(tǒng)繪畫進行高度概括總結,首先便是東晉顧愷之《論畫》中提出的“傳神論”:“四體妍蚩本無關于妙處,傳神寫照盡在阿堵之中”,他強調神態(tài)的摹繪,對之后人物繪畫有著重要影響。如果說顧愷之僅僅是對人物神態(tài)的研究,那么南齊的謝赫就是對古代傳統(tǒng)繪畫的總結提煉,他在《古畫名錄》中提出的“六法論”使人物畫
東方收藏 2023年1期2023-05-30
- 從藝術心理學淺析林風眠畫作《仕女與蓮花》
林風眠作為“中西融合”的倡導者,發(fā)揮自己強大的力量,為中國畫的變革作出了杰出的貢獻,使中國畫的革新向前邁進了一大步。從藝術心理學的角度來看,藝術家在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時,其本人必然會受到當時文化環(huán)境、社會狀況、經(jīng)濟水平的影響和制約。林風眠的藝術風格與他自身的人生經(jīng)歷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正是由于受到中西方文化的影響,他在藝術創(chuàng)作中致力于調和中西方藝術。在林風眠的眾多藝術作品中,除了畫山水、花鳥、靜物之外,值得注意的是,他還創(chuàng)作了許多仕女題材的藝術作品。這些仕女畫對女性
東方收藏 2023年1期2023-05-30
- 林風眠繪畫探索的“中西融合”之路
借鑒西方的“中西融合”之路是五四運動的影響在繪畫方面的體現(xiàn)。在“中西融合”之路中,直接學習西方的有兩大陣營:一是以徐悲鴻為代表的現(xiàn)實主義,學習借鑒西方古典主義的寫實技巧,重視素描基礎訓練,這一陣營比較重要的人物還有李可染等人;二是以林風眠為代表,借鑒學習西方現(xiàn)代主義的理念和形式構成,走出具有中國韻味的現(xiàn)代風格,代表畫家還有吳大羽、龐薰琹、劉海粟、倪貽德、吳冠中等。這一追求現(xiàn)代形式美的純粹藝術雖然在抗日戰(zhàn)爭后走入低谷,尤其在新中國成立到“文革”結束這段時間更
人文天下 2022年6期2022-08-16
- 林風眠、吳大羽在創(chuàng)建中國寫意油畫中的地位與作用
人,他們倡導中西融合的理念,大力引薦西方現(xiàn)代藝術,為寫意油畫的創(chuàng)建提供了先決條件。他們進行的有關中國寫意油畫創(chuàng)作實踐探索和以西方現(xiàn)代藝術為基點的現(xiàn)代藝術教育模式,為后來者奠定了基礎,培養(yǎng)出了趙無極、朱德群、吳冠中等享譽中外的藝術大家,把創(chuàng)建中國寫意油畫推向了一個新的歷史發(fā)展階段。關鍵詞:寫意油畫? 中西融合? 西方現(xiàn)代藝術? 中國寫意精神中圖分類號:J20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3359(2022)09-0045-03寫意油畫在如今已成為人
藝術評鑒 2022年9期2022-06-20
- 中國現(xiàn)代繪畫的“骨意”表達
繪畫空間。在中西融合中,繪畫作品的力是如何表現(xiàn)的?中西方繪畫作品的“骨意”有何不同?繼中國傳統(tǒng)美學含蓄風骨之后,有著現(xiàn)當代美學視角的中國藝術家作品風骨為何模樣?帶此疑問,本文嘗試從趙無極先生的作品入手來窺探現(xiàn)代繪畫創(chuàng)作中的“骨意”傳達。關鍵詞:骨意;趙無極;筆力;氣韻;中西融合一、趙無極的藝術創(chuàng)作背景民間俗話說“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于藝術而言亦是如此。藝術家的生活情境對他們的藝術表達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環(huán)境中的草木、山鳥、蟲石、人際等,對于藝者來說,這些普
雨露風 2022年5期2022-06-19
- 王少杰教授運用“鎮(zhèn)斂養(yǎng)清”四法治療高血壓合并失眠臨證經(jīng)驗
; 不寐; 中西融合; 濕熱瘀阻【中圖分類號】R255.3 【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007-8517(2022)14-0101-04Professor Wang Shaojie's Experience in Treating Hypertension Accompanied with Insomnia by Using “Zhenlian Yangqing”LIU Meiying1DUAN Zhenjing2DU Xin3GUO Yan2WANG
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下半月 2022年7期2022-05-30
- 近現(xiàn)代中國人物畫與寫實造型的結合研究
水墨人物畫;中西融合中圖分類號:J2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2)16-0-03民國初年,傳統(tǒng)中國畫遭受時代的沖擊,一部分中國美術理論家和畫家開始提倡對中國畫進行改革。一些優(yōu)秀的中國人物畫家通過將西方寫實造型理念與中國傳統(tǒng)人物畫相融合的方式改革中國水墨人物畫。徐悲鴻為寫實美術的領軍人物,他將西方學院派的寫實主義概念引入中國畫的創(chuàng)作和教學中,對中國人物畫進行了改良,對中國畫教學與創(chuàng)作乃至整個新中國美術教育都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在
藝術科技 2022年16期2022-05-30
- 吳冠中寫意油畫中的家國情懷
懷。關鍵詞:中西融合? 寫意精神? 意境營造? 家國情懷中圖分類號:J20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3359(2022)07-0053-03 吳冠中的油畫風景早已為人們熟知,他的畫作得到專家的推崇,也為民眾所喜愛。他是中國寫意油畫的開拓者,也是中國水墨寫意畫現(xiàn)代化的助推者,更是享譽中外的著名畫家。他的畫價值連城,但他生活簡樸、衣著平常,完全沒有畫家的派頭。對民眾他“甘為孺子?!?,為人謙和,平易近人。在學術上他則具有中國文人的傲骨,始終堅
藝術評鑒 2022年7期2022-05-09
- 劉海粟藝術教育管理思想與近代中國美術教育轉型
管理思想 ?中西融合 ?美術教育中圖分類號:J60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3359(2022)01-0030-05劉海粟是我國著名的畫家、藝術教育家,兼具藝術教育事業(yè)開拓者和藝術活動家多重身份,他的藝術教育管理思想成型于20世紀初期至20世紀中期之間,與其教育思想、美術思想共同構成其整體生平思想活動的重要分支,伴隨著近代中國美育的發(fā)展逐漸趨向成熟。在留學歐洲、游歷海外過程中劉海粟吸收國外先進教育理念和藝術管理模式,形成了倡導中西融匯的藝術教育
藝術評鑒 2022年1期2022-02-16
- 徐悲鴻的美術教育思想研究
;美術教育;中西融合徐悲鴻十幾歲時便只身闖蕩上海,忍饑挨餓,幾近生死邊緣,但他始終謹記離鄉(xiāng)時國文老先生張祖芬送他的一句話“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在國學大師康有為的影響下,他確立了自己的創(chuàng)作思想,認真學習法文,精進自己的繪畫技法,積極爭取公費留學名額。1919年,徐悲鴻開始了八年的留學生涯,這段經(jīng)歷為他美術教育思想的形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貒?,他一直奔走在美術教育的第一線,將自己的美術教育思想發(fā)揚光大,培育了一大批優(yōu)秀藝術家。一、從教經(jīng)歷徐悲鴻在美
東方收藏 2021年12期2021-12-27
- 中國民族音調與西方演奏技法的融合
景。關鍵詞:中西融合? 鮑元愷? 《炎黃風情》? 陳爽中圖分類號:J6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21)21-0072-03西方音樂的進入對中國當時的傳統(tǒng)音樂造成了非常大的沖擊,在這一背景下作曲家逐漸開始進行摸索,融合中西方音樂,主要是把西方的音樂理論、音樂風格和音樂作曲技法加入中國傳統(tǒng)音樂中?!堆S風情——24首中國民歌主題管弦樂曲》這部組曲以流傳久遠的漢族民歌為主題且包含鮮明的民族風格,用西方管弦樂的絢麗色彩描繪了炎黃子孫的
藝術評鑒 2021年21期2021-12-09
- 西方繪畫技法對日本繪畫表現(xiàn)的影響
日本浮世繪;中西融合;表現(xiàn)手法一、日本浮世繪的起源1.1浮世繪的背景與題材浮世繪是日本江戶時期盛行的一種藝術形式,是在市民階級崛起和世俗小說盛行的江戶文化背景下,受明清版畫的影響而形成的以歌舞伎生活和江戶美景為題材的風俗畫?!案∈览L”一詞特指日本的風俗畫,最先出現(xiàn)在被譽為最早的浮世繪畫師——菱川師宣所繪的《月次之游》序中,其反映了俗世煙火的虛浮和人生短暫的日本“物哀”審美取向。二、西方繪畫在表現(xiàn)手法上對整體日本繪畫的影響2.1浮世繪在空間透視上的變化說起浮
科學與生活 2021年18期2021-11-24
- 吳冠中油畫的傳統(tǒng)筆意運用探析
法。關鍵詞:中西融合;筆法;意境吳冠中是我國著名畫家、美術教育家。他將油畫與中國畫、自然世界與精神世界完美融合,形成了獨特的寫意油畫,為油畫民族化探索開辟了新思路。吳冠中在中國繪畫現(xiàn)代化進程中選擇了一條融匯中西的繪畫藝術道路,并提出“堅持改造中國畫,注重形式美規(guī)律”和“風箏不斷線”的著名繪畫理論。本文主要結合謝赫“六法”闡述吳冠中油畫中體現(xiàn)的獨特用筆和意境,研究他油畫中采用的高度概括、形似的技法。他的作品繼承了中國傳統(tǒng)筆法的審美情趣,營造出了具有中國傳統(tǒng)山
美與時代·美術學刊 2021年9期2021-10-31
- 心系古人, 挽在舞中致
;中國形象;中西融合;跨文化;舞蹈形象【中圖分類號】J722?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1)39-0085-02一、從現(xiàn)代舞在中國的發(fā)展進程中,探尋傳統(tǒng)的印記(一)尋找階段:西方現(xiàn)代藝術理念與中國舞者身體的碰撞現(xiàn)代舞,顧名思義是指當下現(xiàn)代社會的新舞蹈。因為不斷地吸取實時的文化價值取向和與時俱進的特征,使得早在19世紀末就已經(jīng)誕生并被取名為現(xiàn)代舞的它到了今天依舊被稱為現(xiàn)代舞。現(xiàn)代
今古文創(chuàng) 2021年39期2021-10-26
- 從古典審美中的“靜”到近代審美中的“動”
寧和徐悲鴻的中西融合理論的比較分析,探討中西融合給藝術發(fā)展帶來的影響。關鍵詞:郎世寧;徐悲鴻;中西融合二、從古典審美中的“靜”到近代審美中的“動”郎世寧作為第一個將東西方藝術成功結合的外國畫家,他將西方古典油畫技法與中國傳統(tǒng)繪畫相融匯,開創(chuàng)了一種新型的優(yōu)美的畫風,用靈“靜”的筆法詮釋出全新的靈魂,在宮廷畫中把透視和立體感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用可視的藝術作品溝通中西方文化內涵;而徐悲鴻身處近代,作為留洋西學的中國畫家,將西畫系統(tǒng)地引入到中國繪畫中,與郎世寧相反的
中學生學習報 2021年13期2021-10-15
- 從古典審美中的“靜”到近代審美中的“動”
寧和徐悲鴻的中西融合理論的比較分析,探討中西融合給藝術發(fā)展帶來的影響。關鍵詞:郎世寧;徐悲鴻;中西融合二、從古典審美中的“靜”到近代審美中的“動”郎世寧作為第一個將東西方藝術成功結合的外國畫家,他將西方古典油畫技法與中國傳統(tǒng)繪畫相融匯,開創(chuàng)了一種新型的優(yōu)美的畫風,用靈“靜”的筆法詮釋出全新的靈魂,在宮廷畫中把透視和立體感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用可視的藝術作品溝通中西方文化內涵;而徐悲鴻身處近代,作為留洋西學的中國畫家,將西畫系統(tǒng)地引入到中國繪畫中,與郎世寧相反的
中學生學習報 2021年11期2021-10-15
- 林風眠對“中西融合”藝術風格的探索
國,并提出“中西融合”的藝術主張,開啟了中國繪畫藝術的新征程。關鍵詞:林風眠;“中西融合”;藝術風格林風眠是中國最早的對繪畫進行改革的畫家之一,是20世紀中國美術界的一代宗師、中國現(xiàn)代美術教育的重要奠基者,他是“中西融合”藝術理想的倡導者、開拓者,主張“兼容并包、學術自由”的教育思想,被稱為中國現(xiàn)代美術先驅。林風眠將西方繪畫特點與中國繪畫的優(yōu)勢相結合,使中國繪畫邁上新征程,還培育出了大批優(yōu)秀的繪畫藝術人才。林風眠的繪畫創(chuàng)作主要分為兩種類型:一類是油畫,繪畫
美與時代·美術學刊 2021年8期2021-10-04
- 李健吾文學批評的現(xiàn)代性
評 現(xiàn)代性 中西融合百年中國文學,應有兩翼,一是文學作品,二是理論思潮。當文學作品之翼不斷豐滿時,理論思潮也在推動著文學的成熟與前進。20世紀中國文學史上,前前后后從不乏學者在時代的鋒芒下寫作,同時也將文學批評視為嚴肅的事業(yè)默默耕耘。京派的李健吾不算是在現(xiàn)代影響巨大的批評家,他的批評甚至算不上主流,但他的印象式的、感悟式的、體驗式的自由主義批評卻補充了中國現(xiàn)代文化的視野,幫助文學即使在戰(zhàn)爭的背景中仍然緊緊握住與現(xiàn)代性的聯(lián)系,從而在文學批評史上打下不可忽視的
文學教育·中旬版 2021年8期2021-09-11
- 探析20世紀中國女油畫家丘堤
0世紀初藝術中西融合的過程。關鍵詞:丘堤;油畫;女性油畫家;中西融合20世紀初,西學傳入中國,促成了中國近代史上影響最為深遠的文化巨變,中國第一代油畫家就是在這個時候成長起來的。當時中國形成了一股留洋熱潮,藝術家們奔赴國外學習油畫。這批中國知識青年在留法勤工儉學運動的號召下,由國家或家庭支持留學西方,時值法國藝術氛圍自由的時期,來自中國的留學生亦加入藝術的朝圣之路,全面學習藝術,掌握了西方現(xiàn)實主義觀念和寫實主義方法,以求變革中國藝術。正是這批藝術家成為了中
美與時代·美術學刊 2021年5期2021-08-02
- 山西大學20世紀50—80年代建筑特點
建筑;結構;中西融合一、建筑分布創(chuàng)辦于1902年的山西大學是我國近代高等教育史上創(chuàng)辦最早的新式大學之一,當時名為山西大學堂,位于現(xiàn)太原市迎澤區(qū)侯家巷9號,是最能代表20世紀30—50年代山西大學校園建筑的地方,具有英國大學式教育特色。目前山西大學有塢城校區(qū)和大東關校區(qū)2個校區(qū),東山校區(qū)正在修建。由于疫情影響,本文主要研究對象為塢城校區(qū)建筑,整個校區(qū)的建筑按時間劃分可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20世紀50—80年代的建筑,第二部分是當代建筑。20世紀50—80
美與時代·城市版 2021年5期2021-08-02
- 閩南地區(qū)中西融合的傳統(tǒng)建筑
讀者體會它的中西融合之美。關鍵詞:閩南地區(qū);番仔樓;建筑形式;中西融合“番仔”是舊時候閩南一帶對南洋人的稱呼?!澳涎蟆笔敲髑鍟r期對東南亞一帶的稱呼?!胺袠恰眲t是閩南一帶對帶有南洋特色洋樓的稱呼,也稱“樓仔厝”。閩南地區(qū)現(xiàn)存的番仔樓大多是在清末到新中國成立前后所建。閩南多山少平地,清末至民國時期國弱民窮。番仔樓的由來是從清朝時期開始,閩南一帶很多商人為生活所迫漂洋過海前往南洋謀生,衣錦還鄉(xiāng)、榮歸故里后在老家建大宅,直接從南洋運來建筑材料,建起樣式與閩南傳統(tǒng)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21年10期2021-06-24
- 林風眠風景畫中的“中西融合”思想研究
林風眠提出“中西融合”思想并親身實踐,如大家所見,他極具個人風格的花鳥畫、仕女畫、靜物畫還有獨具韻味的彩墨風景畫等,都是經(jīng)過一系列試驗探索、改革創(chuàng)新后誕生的作品。本文首先按照林風眠的成長階段和重大事件,大體梳理了他在藝術思想和藝術創(chuàng)作上的啟發(fā)和探索,其次從構圖、景物、光色、線條等繪畫語言方面分析了“中西融合”思想是如何體現(xiàn)在他的風景畫中。什么是藝術?怎樣繼承和發(fā)展藝術?永遠是文藝工作者需要思考的問題。林風眠這種敢于創(chuàng)新和鍥而不舍的精神值得現(xiàn)當代藝術家們的學
錦繡·上旬刊 2021年6期2021-05-14
- 淺析中國藝術精神與現(xiàn)當代藝術的關系
藝術精神? 中西融合? 審美模式中圖分類號:J0-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21)06-0180-03一、現(xiàn)當代藝術的問題與困惑(一)西方現(xiàn)代藝術的誕生背景到了20世紀之后,西方的文明快速發(fā)展:第一,都市化浪潮,為了使消費和生產(chǎn)進一步發(fā)展,很多全球化的大都市已經(jīng)漸趨成熟。第二,當前在全球范圍內消費主義空閑高漲,各國家和地區(qū)的人們工作節(jié)奏加快,造成了很多人的心靈日漸空虛。在如此激烈的市場競爭環(huán)境中,人們面臨的生存空間逐步
藝術評鑒 2021年6期2021-05-10
- 天津五大道舶來文化與當?shù)貍鹘y(tǒng)民居的融合發(fā)展研究
;舶來文化;中西融合中圖分類號:J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1)21-00-040 引言受地理位置優(yōu)越和其他歷史因素的影響,近代,英國、美國等9個國家先后在天津設立租界,使天津擁有了一段其他城市無法擁有的特殊歷史。租界的設立帶來了許多西方文化,給原本相對傳統(tǒng)、封閉的天津帶來了很大的文化沖擊。文章對舶來文化與天津文化的融合碰撞過程及其在現(xiàn)代天津中的延續(xù)進行探討。1 天津城市歷史發(fā)展及五大道1.1 天津歷史沿革天津在明清之前發(fā)展
藝術科技 2021年21期2021-03-07
- 宮廷花鳥博物類圖譜中的巴洛克風格影響及其成因
格;天主教;中西融合在18至19世紀中期,中國集中出現(xiàn)了一批花鳥博物類圖譜,筆者將這段時間的博物類圖譜歸納為三個類型,分別是:宮廷花鳥博物類圖譜、外貿花鳥博物類圖譜、民間花鳥博物類圖譜?!安┪镱悎D譜”指的是中國畫師在一定程度上參照了西方博物學方法和觀念繪制的圖譜,其繪制的題材以動、植物較為常見,因此將之統(tǒng)稱為“花鳥博物類圖譜”。本文將重點從宮廷花鳥博物類圖譜中討論巴洛克風格對中西技法融合的影響及其成因。一、巴洛克風格在宮廷繪畫中的出現(xiàn)圖譜的繪制主要集中在康
美術界 2021年1期2021-02-24
- 波浪與螺旋
來。關鍵詞:中西融合;契合共鳴;重見真實兩腳踏中西文化,一心評宇宙文章。這副融合了自勉與自矜的自撰對聯(lián),既是林語堂先生早年提出的文學追求與文學態(tài)度,也是他一生非凡的文學生涯與輝煌的文學成就的真實寫照。回首五四以來的中國文壇,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在現(xiàn)代文學作家群中,林語堂可謂一個特立獨行的存在:他幽默而又睿智,是華語文壇最生動有力的“一支筆”;他極具國際視野,是堪與世界文學大師比肩的“中國林”。上個世紀三十年代,中國正處于軍閥割據(jù)群雄逐鹿的時代,原本多元豐富而又輝
文學天地 2021年11期2021-02-18
- 月照巫峽夜色清:陶冷月筆下的巴蜀山水
蜀寫生,探索中西融合的“新中國畫”。本文通過陶冷月的巴蜀山水題材創(chuàng)作,討論畫家對蜀中景物的觀察與思考,并分析其別具一格的月景題材山水畫。[關鍵詞]陶冷月 中西融合 “新中國畫” 巴蜀山水陶冷月(1895—1985)是民國時期研究中西畫法合璧卓有成效的踐行者,首次創(chuàng)設“新中國畫”之體,兼取傳統(tǒng)中國畫與西畫之長,為近代藝術折中探索開辟了新紀元。陶冷月與四川的結緣,始于20世紀30年代初期,當時他在國立暨南大學任職,因受時任國立四川大學教育院院長鄧只淳(1881
中國美術 2021年5期2021-02-03
- 取法中西
;媒介轉換;中西融合;比較研究潘玉良的一生非常傳奇,她在藝術上也取得了非常矚目的成績。目前已知作品超過5000幅,其中藏于安徽博物院的就有4749件,另外中國美術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巴黎賽努西博物館、潘氏家屬以及海外藏家機構都藏有潘玉良的藝術作品。這些作品種類也十分豐富,涵蓋油畫、國畫、雕塑、版畫、素描、速寫等多種形式。潘玉良在藝術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打破了既往對媒介運用的固化思維,將中西方不同的繪畫材料組合運用。賈方舟認為:“這種轉換不只表現(xiàn)工具材料的不同選擇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21年23期2021-02-02
- 中國畫繪畫元素在水彩畫中的應用
新。關鍵詞:中西融合 水彩畫 中國畫水彩畫起源于16世紀的英國,伴隨清初“西學東漸”傳入中國,它幾經(jīng)滄桑,扎根于中國深厚的文化土壤當中,經(jīng)過了百余年的發(fā)展,形成了空前繁榮的新局面。隨著現(xiàn)代審美需求的提高,以及水彩畫和中國畫諸多的共性,力求尋找畫種之間的和諧統(tǒng)一,探究水彩畫繪畫過程中中國畫元素的運用。一、中國畫與水彩畫的區(qū)別與共性1.水彩畫與中國畫在材料工具上的異同以水為媒介是水彩畫與中國畫最大的相似之處,水彩畫通過水來表現(xiàn)通透靈動之感,中國畫又稱為水墨畫,
藝術研究 2021年4期2021-01-13
- 淺談蔣兆和《流民圖》藝術特點及其影響
;真實情感;中西融合中圖分類號:J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0905(2020)15-00-02一、《流民圖》中人物肖像的藝術特點2013年在中國美術館參觀 “與時代同行——中國美術館50年館藏作品大展”。其中蔣兆和《流民圖》、劉文西《祖孫四代》、周思聰《人民與總理》等著名繪畫作品。蔣兆和先生的《流民圖》深深震撼了我,早年間在美院本科時期就臨摹過《流民圖》局部,但在美術館現(xiàn)場看到的原作效果更加動人心魄。畫面沒有表現(xiàn)人物間的互動情景也未呈現(xiàn)出具體的
藝術大觀 2020年15期2020-10-09
- 英語學科中西融合的教學策略研究
:英語學科 中西融合 教學策略隨著時代發(fā)展,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有機會踏出國門,走進英美國家的課堂,感受西方的教育模式。而中國作為東方的文明古國,其傳統(tǒng)教育方式也有不可取代的優(yōu)點。在英語教學中,如何將中西方教學法中最先進且適宜運用的一部分融合在一起,無疑值得研究和探討。實踐證明,運用一些有效的教學策略就能達到學生的學、思、練、用一體化的效果。一、“圓桌式”與“秧田式”教學的碰撞與融合由于班級人數(shù)的限制,中國學生習慣了課堂“秧田式”教室布局,教師在講臺前面教
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 2020年2期2020-09-10
- 淺談徐悲鴻的藝術精神
析從而認識他中西融合的藝術精神,并將這種藝術觀念和藝術精神傳承發(fā)揚下去,使得中國畫進入新的時代有新的藝術高峰。關鍵詞:徐悲鴻;中西融合;藝術精神談到徐悲鴻可能大家對他都耳熟能詳,他畫的奔馬可能家喻戶曉,正是這樣一位畫家他的藝術人生充滿了艱辛,也正是他的勤奮刻苦的執(zhí)著對繪畫努力成就了他的藝術人生,也給近代中國畫開啟了嶄新的大門,融匯中西使得中國畫有了更大的發(fā)展。徐悲鴻出身在一個平民家庭,自幼隨父親學習詩文書畫,他的父親徐達章是一名私塾先生,徐悲鴻9歲開始就正
看世界·學術下半月 2020年8期2020-09-10
- 從鏡意象看卞之琳對中西詩歌的借鑒與融合
象;現(xiàn)代派;中西融合一、中西方文化語境中的“鏡”無論是中國古典詩歌還是西方象征派詩歌,意象都作為一種詩歌獨有的語言符號而廣泛存在。中國古典詩歌和西方象征派詩歌這兩種詩學資源無疑都是生產(chǎn)意象的溫床,縱然整體上使用意象的范式有很大不同,但對于某些意象又有著重合之處,鏡子就是中西詩歌意象選取上的一個交匯點。對于鏡子這個意象古今中外有著紛繁復雜的闡釋,但我們可以總結出中西方對于鏡子這一意象的理解范式。西方現(xiàn)代哲學家普遍將鏡子隱喻的“看”的現(xiàn)代性哲學范式當作是鏡子主
西部論叢 2020年8期2020-08-31
- 中西寫實繪畫異同發(fā)展之我見
繪畫;異同;中西融合;創(chuàng)新發(fā)展中圖分類號:J20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5312(2020)08-0160-02一、前言寫實繪畫在藝術形態(tài)上屬于具象藝術,是繪畫的一種表現(xiàn)手法。中西方畫家通過對客觀物象的觀察和描摹,結合自身的感受和理解來再現(xiàn)現(xiàn)實事物,創(chuàng)作符合大眾視覺感受和審美需求的作品。西方寫實繪畫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傳統(tǒng),從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發(fā)展壯大,歷經(jīng)500年的輝煌,產(chǎn)生了達芬奇、拉斐爾和米開朗基羅等許多藝術大師、巨匠和藝術史上的不朽
文藝生活·中旬刊 2020年3期2020-08-06
- 試論林風眠的“中西調和”思想
詞:中國畫;中西融合;中西調和;林風眠中圖分類號:J2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5312(2020)05-0161-01多元藝術文化的共同發(fā)展和推動全球文化融合的大時代背景下,中西交融的藝術主題已經(jīng)成為很多當代藝術家不約而同的必然選擇,也深深地直接影響了中國繪畫。像林風眠這樣的要融合中西方并尋找一個新的發(fā)展起點,這種對待藝術的態(tài)度顯然是必不可少的。但更為重要的一點是,要認真深入探究中國傳統(tǒng)藝術的本來文化面貌,和具有傳統(tǒng)文化的藝術本土傳承意識。一
文藝生活·中旬刊 2020年2期2020-08-06
- 重型機械筆墨語言的內化
襲嶺南畫派“中西融合”的精神,將個人對時代的感悟融匯、貫徹于自身創(chuàng)作中。本文從個人生活經(jīng)驗出發(fā),闡述了筆者西關題材創(chuàng)作最深層的原因以及對融合中西的筆墨語言的探索。關鍵詞:筆墨語言;中西融合;西關題材;創(chuàng)作自述今天的我處身于一個光怪陸離、燈紅酒綠的現(xiàn)代化大都會,既享受現(xiàn)代科技文明帶來的無窮樂趣,例如我鐘情哈雷摩托車,癡迷重工業(yè)、機械、馳騁、自由;同時,我又對往昔相對清貧簡單的生活充滿著深情和無限的向往。面對新時代的責任感,又讓我不斷在真實的記憶中尋找答案。正
書畫世界 2020年6期2020-08-04
- 20世紀上半葉我國民族化和聲探索的創(chuàng)作實踐與意義
民族化和聲;中西融合;五聲性;新音樂中圖分類號: J624.1? ? ?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4 - 2172(2020)03 - 0121 - 11DOI:10.15929/j.cnki.1004 - 2172.2020.03.016世紀末20世紀初,隨著西學東漸的大潮,西方音樂強勢進入中國。就如何對待外來音樂與傳統(tǒng)音樂,中國音樂界出現(xiàn)了不同的聲音與觀點。有的認為中國傳統(tǒng)音樂已無藥可救,全面“西方化”才是中國音樂唯一的出路;有的認為中西音樂
音樂探索 2020年3期2020-07-27
- 試論郎世寧工筆人物畫中“中西融合”的表現(xiàn)
筆人物畫中“中西融合”在題材、造型、構圖、色彩四個方面的表現(xiàn)。關鍵詞:郎世寧 ?“中西融合” ?光影 ?造型中圖分類號:J205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8-3359(2020)10-0043-02郎世寧,1688年出生于意大利米蘭。在這個良好的藝術環(huán)境中,他接觸了很多優(yōu)秀的藝術家和優(yōu)秀作品,青年時期他在卡洛?科納拉學院接受正統(tǒng)的美術教育,其間郎世寧受到他老師的影響成為了一名
藝術評鑒 2020年10期2020-06-23
- 郎世寧中西合璧畫法簡析
:郎世寧? 中西融合? 畫法中圖分類號:J205?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1008-3359(2020)08-0046-02中國古代以來,歷朝歷代各民族的文化就有遷徙、經(jīng)濟交流、戰(zhàn)爭等各種方式來相互融合貫通,使得不同等民族文化,乃至不同等中西方文化能夠互相交流、發(fā)展。西方文化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相互碰撞,也同樣影響到了中西方完全不同的藝術體系的相互融合和發(fā)展。中國歷代的美術里,吸取西方
藝術評鑒 2020年8期2020-06-03
- 中西融合藝術觀研究
文以林風眠的中西融合藝術觀為視角,論述中西融合藝術觀的時代背景,林風眠中西融合藝術觀的形成過程,林風眠中西融合藝術觀的影響和局限,揭示中國繪畫的現(xiàn)代轉型過程。關鍵詞:林風眠;中西融合;美學;藝術本體;時代局限中圖分類號:J110.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5312 (2020) 03-0024-01一、中西融合觀念形成的時代背景二十世紀初年,外國的殖民侵略,使中國的國家主權遭到破壞,中國被迫開始了現(xiàn)代化過程。但是洋務運動,戊戌變法的失敗,帶來了沉
文藝生活·下旬刊 2020年1期2020-04-19
- 中國畫的寫意與中國油畫的中西融合
了中國油畫的中西融合特色,使“中西融合”的觀念不斷運用于現(xiàn)代繪畫的表現(xiàn)形式中,大大促進了中國美術的發(fā)展。本文將對中國畫的寫意與中國油畫的中西融合展開探討,希望可以為相關研究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依據(jù)。關鍵詞:中國畫;寫意;中國油畫;中西融合;中國畫具有獨特的藝術特色和審美特點,畫家們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注重“寫意”,這也是組成中國傳統(tǒng)繪畫的重要部分。而西方繪畫對中國繪畫的影響很深,具體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紀,隨著西方文化的沖擊,西方繪畫藝術觀念逐漸融入到中國繪畫中,不少著
人物畫報 2020年1期2020-01-07
- 從“中西融合”、“會通中西”到“中西合璧”
——清宮內務府造辦處中西藝術與設計交流考
格,呈現(xiàn)出“中西融合”、“會通中西”、“中西合璧”的新特征,這正是清宮內務府造辦處工匠對中國工藝美術的突出貢獻。一、“洋匠”:清宮造辦處里的西方匠師(一)“洋匠”的身份與地位“洋匠”,顧名思義,是指來自西方國家的匠師。這些在來華之初的目的是為了傳教,但為了立足和更好地傳教,只能依靠自己的技藝特長屈從于皇權。西方傳教士在清宮宮內行走活動的事實可以追溯到順治時期。德國的傳教士湯若望因在天文歷法上的成就,于順治七年被授予欽天監(jiān)監(jiān)正的正式職務??涤呵袊实?/div>
創(chuàng)意與設計 2019年5期2019-12-05
- 再論徐悲鴻中國畫改良觀
;寫實求真;中西融合一、前言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在中國大地上掀起了一場史無前例的反傳統(tǒng)反封建的革命浪潮。新文化運動給中國帶來了西方先進思想,一場思想啟蒙運動在中國各領域蔓延開來,美術革命也在其中。對中國畫的改革正是這次美術革命中重要的一部分??涤袨椋惇毿?,徐悲鴻,林風眠等等都是這次革命的領導者。徐悲鴻的改良觀在這次改革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徐悲鴻的寫實主義,中體西用等等是改良中國畫了,而不是像陳獨秀那般“革了四王的命,革了中國畫的命”。二、徐悲鴻中國畫的改良藝術大觀 2019年36期2019-11-16
- 論梁啟超小說理論的現(xiàn)代性意義
小說理論 中西融合 傳播理念一.小說批評理論的奠基受西方文化的影響,早期維新人士黃遵憲、康有為率先注意到小說具有其他文學形式?jīng)]有的社會功能。小說實現(xiàn)了語言與文字的復合,能夠在俗世社會得以流通,因此社會改革家企圖借用小說這種文學形式推廣自己的政治觀點。黃、康二人的小說理論啟發(fā)了梁啟超,1898年他在《政治小說序》中正式提出“政治小說”的說法。他對“政治小說”的推崇主要受到兩方面的影響,一方面是嚴復和夏曾佑發(fā)表的《本館附印說部緣起》,這是中國近代第一篇用新觀文學教育下半月 2019年10期2019-11-07
- 相當奇妙
響。關鍵詞:中西融合;現(xiàn)代水墨畫;周綠云周綠云(圖1)1924年出生于上海,1945年于上海圣約翰大學畢業(yè),曾擔任《和平日報》記者,1949年遷居香港。首次個展于1968年在香港大會堂舉行,并在英國、美國、日本等國舉行個展。周綠云獲得美國帕莎甸那博物館藝術獎、香港市政局藝術獎。周綠云從小對藝術產(chǎn)生興趣,但并沒有接受專業(yè)的學習。她從自學到拜師,從臨摹到求新求變,再到獨特的藝術風格的形成,以現(xiàn)代藝術觀念詮釋了對中國傳統(tǒng)水墨畫的變革與創(chuàng)新。周綠云水墨畫藝術以一種美與時代·美術學刊 2019年8期2019-11-04
- 《見山不是山》
:油畫 ? 中西融合 ? 風景 ? 真實 ? 視角中圖分類號:J201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8-3359(2019)17-0048-02青原惟信禪師曾說過其參悟時見山是山,到見山不是山,再到見山是山的心境變化,其實變的從來都不是景色,而是人。在我學畫畫之前,我曾“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匆娒骱哟ǎ@嘆的是它的高大雄偉和波濤洶涌,是它的刺破青天鍔未殘和倒海翻江卷巨瀾。我藝術評鑒 2019年17期2019-10-18
- 大家王悅之繪畫淺談
;繪畫風格;中西融合;影響一、前言油畫藝術傳入中國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中國藝術家們從傳教士把西方藝術帶入中國時的“被迫”接受,到爭相前往大洋彼岸學習西方藝術,從郎世寧的中國“工筆式”油畫,到中國近現(xiàn)代油畫藝術家的中西融合,中國近現(xiàn)代油畫從最初的機械模仿到如今擁有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每一步的發(fā)展都離不開千千萬萬藝術家前輩們的辛勤探索,20世紀二三十年代,一名畢生致力于藝術事業(yè)發(fā)展的大家卻因身處動蕩不安的社會背景下被歷史塵封,直到20世紀八十年代才漸漸被各藝術大觀 2019年25期2019-10-12
- 淺談中西繪畫
異同;原因;中西融合一、比較中西繪畫(一)中國畫特點1、毛筆工具中國畫中“筆墨”是重要的術語,也是技法的代名詞。唐代詩人兼畫家王維在《山水決》中寫道:“夫畫道之中,水墨為上,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笨梢钥闯鲈谥袊嬛兴軌蚍磻匀辉旎谋拘裕ㄟ^水的作用形成的干、濕、濃、淡、黑的變化展現(xiàn)出獨特豐富的藝術表現(xiàn)力。2、不受焦點透視的影響中國畫大多都采用散點透視,沖破了時間和空間的局限。例如南唐畫家顧閎中的繪畫作品《韓熙載夜宴圖》,用一扇屏風作為畫面空間藝術大觀 2019年15期2019-09-28
- 安徽博物院藏潘玉良油畫《雙人扇舞》賞析
玉良;油畫;中西融合;雙人扇舞【中圖分類號】J205 【文獻標識碼】A潘玉良(1895~1977年),中國著名女畫家、雕塑家,也是我國第一代赴西歐學習繪畫的畫家。1921年,考得官費赴法留學,先后進入里昂中法大學和國立美專學習深造;1923年,先后赴巴黎、意大利羅馬學畫,師從西蒙、康洛瑪?shù)賉1],致力于學習西方高超的寫實技巧和現(xiàn)實主義各流派的表現(xiàn)手法,為她后來風格的轉變與確立奠定了基礎。1928~1937年,她認真研習大量中國繪畫,對中國傳統(tǒng)繪畫技法有了更中國民族博覽 2019年7期2019-08-23
- “未等閑”的女畫家用丹青繪就一代人的氣節(jié)和風骨
革命女畫家;中西融合一、何香凝簡介何香凝(1878—1972),中國國民黨左派的杰出代表、著名政治活動家、畫家。原名諫,又名瑞諫,別號雙清樓主。廣東南海人,生于香港。1897年與廖仲愷在廣州結婚,1902年變賣妝奩資助丈夫留學日本,同年冬相繼東渡。1905年加入中國同盟會,成為第一個女會員,追隨孫中山先生投身辛亥革命,致力于中國民主革命。1949年后,何香凝歷任國家重要職務。何香凝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yè)貢獻力量,在海內外享有崇高威望。赴日學畫之時,她把手中心愛大觀 2019年4期2019-08-01
- 試論中國高等師范美術教育的發(fā)展歷程
范美術教育;中西融合;創(chuàng)新發(fā)展1 中國高等師范美術教育的演變1.1 中國高等師范美術教育發(fā)展的萌芽背景清末民初是中國現(xiàn)代教育史的開端,在美術教育領域開創(chuàng)了學校制度下的近代中國美術教學,在救亡圖存的背景下,中西文化改良使中國傳統(tǒng)美術教育面臨改革和調整。自此,中國美術教育在課程體系方面多采取“拿來主義”的形式,通過引進西方先進文化藝術,提倡“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思想觀念,在保留儒家思想的精髓的同時全面采用了西方教育模式。在借鑒和摸索的發(fā)展中,中國高等師范美術藝術科技 2019年9期2019-07-24
- 中西融合的景觀設計在現(xiàn)代建筑中的體現(xiàn)
董小龍摘要:中西融合的建筑景觀設計在長期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形成自己的獨特的特色。在現(xiàn)代社會中,最直接的體現(xiàn)就是在建筑景觀設計中。鑒于此,本文就中西融合的建筑景觀設計展開討論,探討中西融合之后的建筑景觀設計在現(xiàn)代建筑中的體現(xiàn)。關鍵詞:中西融合;建筑景觀設計;現(xiàn)代;案例中圖分類號:TU2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12-0202-01中國由于起步晚,景觀設計不夠完善,還需向西方借鑒,于是很多建筑景觀的設計都會帶有鮮明的西方特色文藝生活·下旬刊 2019年4期2019-07-12
- 試論郎世寧工筆人物畫中“中西融合”的表現(xiàn)
筆人物畫中“中西融合”在題材,造型,構圖,色彩四個方面的表現(xiàn)。關鍵詞:郎世寧;中西融合;國畫一、郎世寧生平以及前后期藝術特色郎世寧,1688年出生于意大利米蘭。在這個良好的藝術環(huán)境中,他接觸了很多優(yōu)秀的藝術作品,青年時期他在卡洛·科納拉學院接受正統(tǒng)的美術教育,其間郎世寧受到他老師的影響成為了一名基督徒,從而開始了與繪畫和傳教相融的一生。成年后《馬可·波羅游記》的興起導致了“東方熱”,大批歐洲人前往中國“淘金”。而郎世寧作為一名修道士,也對這個國度充滿好奇,神州·上旬刊 2019年6期2019-07-01
- 開平碉樓的建筑裝飾藝術特色研究
樓;僑文化;中西融合;裝飾藝術;審美特征中圖分類號:TB491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碼:1672-7053(2019)03-0082-021 開平碉樓的歷史背景在清代時期,廣東開平由于受地形地貌的影響,農(nóng)民可以正常使用的耕地面積小,貿易欠發(fā)達,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收入較低[;。在現(xiàn)代時期,由于開平社會環(huán)境的動蕩不安,商業(yè)經(jīng)濟下滑和城市生活水平普遍下降,居民的居住環(huán)境極為困難。這也因此導致了當?shù)氐囊恍┥倘撕娃r(nóng)民為了謀求生計,被迫逃往海外,開辟新的道路。受西方工業(yè)社會現(xiàn)代工業(yè)設計 2019年3期2019-06-11
- 淺談現(xiàn)代中國繪畫的中西融合之路
的繪畫應該走中西融合的道路。雖然具體主張各不相同,但都有一個一致的觀念,即要用以西方繪畫改良中國畫。關鍵詞:現(xiàn)代;中國繪畫;中西融合中國戲曲學院附屬中等戲曲學校最早提出繪畫走中西融合道路的是徐悲鴻,他在《中國畫改良論》中提出“中國畫之頹敗,至今已極矣”,必須加以改良,并且提出了改良的具體方法,即“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絕者繼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畫之可采入者融之”[1]。他認為,對于中國畫的改良可以通過融合西畫來實現(xiàn)。具體實現(xiàn)這種中西融合的方法是通過書畫世界 2019年12期2019-06-01
- 思維爭艷、國際視野、中西融合
生思維能力;中西融合與英語演講一樣,英語辯論課程也是這十多年來中國高校英語課程改革中新課程設置的重要代表,從無到有,方興未艾。它是“國際化情景”和“國際人才”培養(yǎng)大背景下的產(chǎn)物?!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中明確提出“適應國家經(jīng)濟社會對外開放的要求,培養(yǎng)大批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guī)則、能夠參與國際 事務和國際競爭的國際化人才”的教育目標。“一帶一路”倡議,也給外語教育提出了國際人才培養(yǎng)與創(chuàng)新的重大課題。那么,蘊含在國際辯論教中國大學教學 2019年1期2019-03-18
- 再論徐悲鴻中國畫改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