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艷娥
摘 要: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很有必要創(chuàng)建一個和諧的課堂教學環(huán)境促進學生的學習,提高教學效益。在眾多的教學理論中,以改變課堂的社會心理結構的合作學習是一種較好的選擇。教育部2011年修訂的《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也把培養(yǎng)學生交流與合作的能力作為基本教學組織結構。這種能力的獲得最佳途徑是讓學生參與各種小組合作學習的活動,而物理分組實驗課正是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一環(huán)。
關鍵詞:物理課堂;小組合作;分組實驗
初中物理是所有學科中最具有科學性的學科,每一個概念和規(guī)律、公式,都是在大量觀察、實驗的基礎上,運用邏輯思維的方法,把一些事物本質的共同特征集中起來加以概括而形成的。本文就物理課堂小組合作的分組實驗進行了幾點探討。
一、利用分組實驗引入新課,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物理學科比較抽象,課本的內容也很簡單,現在的課本特點是編輯內容都和日常生活有很多聯系,因此要想使學生更加熱愛學習物理,要就采用多種有趣的引入方式,情境引入就很適合我們物理課堂的教學。因此我都會仔細斟酌新課引入,既要過渡到新知識,又能很好地為創(chuàng)設物理情境服務。的確,物理情境如磁石一般吸引住學生,并快速地將師生的情感融合在一起,從而放飛學生的思維,讓學生主動地、全身心地參與到學習中來。如,在學習《電磁鐵》這一節(jié)課時我是這樣處理的。電磁鐵是在學習螺線管的基礎上對電生磁知識的延伸,我提前讓各學習小組制作好簡易的電磁鐵,在新課學習時我通過對螺線管知識的復習過度,以“如何讓通電螺線管的磁場更強”為問題引領,讓各學習小組開展用自制電磁鐵吸引大頭針的實驗。在這個實驗現象中包含著一個物理規(guī)律,就是通電螺線管放了鐵釘之后磁性就增強了,有些小組的電磁鐵能吸引幾十個大頭針,以致同學們發(fā)出了“哇,哇”的驚嘆聲。通過這個小組合作的分組實驗引入新課,既讓學生明白了什么是電磁鐵,又讓學生看到了電磁鐵的磁性有強有弱,為進一步學習新課埋下了興趣的種子。這節(jié)課是利用學生自制電磁鐵吸引大頭針的例子引入的,其實生產和生活中有許多實例都包含物理規(guī)律,通過身邊經常發(fā)生且有趣的例子引入新課更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又如,在《凸透鏡的應用》這節(jié)課的引入。各小組在教師的指導下自己動手操作照相機、投影儀、放大鏡,變抽象為形象,這樣能夠加深學生的印象,也能通過他們自己親自得出科學結論的形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吸引學生的最好時機就是在課堂的開始。在引入新課時,只要教師充分利用小組合作的分組實驗引入方式,既可以幫助學生更系統、更全面地掌握基礎知識,又能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同時對學生的學習方法、學習能力也是一個很好的培養(yǎng)和提高。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何樂而不為呢。
二、開足分組實驗,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在日常教學中,有時聽到有老師這樣感慨:這節(jié)課學生不知吃錯什么藥了,一點精神都沒有??吹嚼蠋焸儽贿@樣的苦惱困擾著,我作為一名物理教師,對別的學科,在這里我不敢妄加評論,但就對物理教學來說,我認為物理教師手中都擁有一件足以調動起學生學習興趣的法寶——實驗教學,對學生來說,它有著神奇的魔力。
書面上的知識,通常是科學家早已發(fā)現、已形成定論的知識,即便學生在學習時并不全是去探究人類尚未知曉的事物或聯系,但他們也不愿意只消極被動地接受教師所灌輸的一切,把自己充當接受知識的容器。被動接受時間長了,就會產生厭倦情緒,而實驗教學正可以消除這種弊端,讓學生親自動手實驗,主動探究,發(fā)現物理規(guī)律,當探索發(fā)現伴隨著學生的學習過程時,學習將會充滿樂趣,他們對學習就會變得積極主動。
分組實驗對學生小組合作要求比較高,組內成員必須做好準確細致的合理分工才能收到好的效果。九年級物理的分組實驗大多是電學實驗,如在進行“測量小燈泡的額定功率”的實驗過程中,有人一邊調節(jié)滑動變阻器一邊注視電壓表的示數,同時有人要讀取電流表的示數,有人作記錄等等。不管是哪一份“工作”,我都要求每個成員有責任保證他們的小組成員學會教學內容,只有所有小組成員都掌握了學習內容后才算完成學習任務。另外,如有問題要請教老師,必須先請求小組所有成員的幫助。當然成員的分工不是一成不變的,否則小組間就不存在合作的可能了。為了學生全面發(fā)展,成員間的分工可以經常進行輪換,以便使每一個成員能感受小組每一份“工作”的艱辛與樂趣。
開足每一堂分組實驗課是初中物理教學對每一個物理教師最基本的要求,物理實驗課給學生提供了研究性合作學習的好場所、好機會,它讓學生擴大視野,增長知識,動手動腦,提高能力,發(fā)展個性特長,有利于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實驗課“辛苦了”老師,卻“幸福”了學生。
三、改演示實驗為分組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自豪感和成就感
物理實驗是一種能動的實踐活動,是手腦并用的過程,重要的是要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主動地學習、主動地發(fā)展。盡管物理教學中的演示實驗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演示實驗把學生置于“看”或“聽”的位置,他們雖然心里“躍躍”,而兩手空空卻不能“一試”,使學生的興趣、愛好不能充分地激發(fā),他們的實驗能力,特別是動手技能得不到進一步提高。把演示實驗進行分組實驗,可能教學進度會受到影響。許多時候我在想,我們匆匆趕進度有必要嗎?讓學生囫圇吞棗學習新知識,然后再花大量的時間去復習,為什么不在平時就鞏固這些知識呢?為什么不以激發(fā)學生為主呢?當在題海戰(zhàn)、搶課搶時間甚至拖堂侵占學生權利時,我能改變些什么?所以我認為不應該只為了順利講完課而自己包辦實驗,讓學生被動接受,而應該盡量創(chuàng)造條件把有些演示實驗改為分組實驗,把有些驗證性實驗改為探究性實驗,鼓勵學生自己設計,邊學邊實驗,主動地去做。這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肯定很高,實驗時更有責任感。當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最終得出正確結論時,會很自豪,很有成就感。
物理教學中“研究電磁鐵磁性強弱”屬于演示實驗,我讓學生自制電磁鐵進行分組實驗,小組合作共同探究電磁鐵的磁性強弱與哪些因素有關。學生對有磁性的東西,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學生了解電磁鐵以及認識影響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因素,本身并不難,但我把它設計為一次完整的探究活動,就賦予了它新的教育意義。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每個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fā)現者、探索者。”好奇心是學生內部動機的原型,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學生會表現出強烈的探究欲望。由于前面學生對探究活動已有一定的認識和經驗積累,因此要充分運用本節(jié)內容讓學生體會探究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應該說其中更突出的是“猜想與假設”和“制訂計劃與設計實驗”環(huán)節(jié)是關鍵。讓學生經歷探究影響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因素的過程。很好地體現了學生在體驗知識的形成、發(fā)展過程中,主動獲取知識的精神,這正是新課程“面向全體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理念。
總之,小組合作的分組實驗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探究意識和合作能力的重要學習形式,也是促進學生學會學習、學會交流的重要形式。雖然,我們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還存在這樣和那樣的問題與不足,但只要我們不斷探索、努力研究,就會使這種形式更完整,更合理,更有效。
參考文獻:
[1]張仁夕.小組合作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物理,2014.
[2]李宏志.物理教師如何做好課外“小組合作”[J].新課程學習(中),2012.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