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高遠
【摘 ?要】伴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和認知能力的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越來越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以適應時代迅猛發(fā)展的需要。這就需要教師能用學生喜歡的學習方式進行教學,才能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進而實現發(fā)展學生思維能力的目的。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策略研討
引言
課堂教學是科學與藝術的有機結合,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學策略是教學藝術的直接體現,它不僅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決定著學生學習效果與學習質量。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方法與藝術的有機結合,同時更要關注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使學生能快樂地投入到學習和思考中去發(fā)展能力。
一、以構建師生和諧關系為先導展開課堂教學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想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首先應從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入手,因為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構建高效課堂的重要因素之一。古語有云“親其師而信其道”,這足以證明構建師生和諧關系對課堂教學的重要性。記得小學數學課程新理念十大名句中有過這樣一句話:“教學的本質是一種溝通與合作,是教師與學生圍繞教學文本進行對話的過程?!毙W高年級學生其情感和智力都已經得到了一定的發(fā)展,對周圍的環(huán)境和對人的認知已達到一定的水平,都會敏感地去發(fā)現周圍的人和事物,都有自己的認知標準。因此,教師在組織學生的教學過程中,能給學生充分的理解與信任,平等的對待每一位學生,學生就會隨著教師講課的情感脈絡進入角色,自然會形成良好的互動效應。盡管學生的智力水平不在同一個起點上,只要教師在教學中以鼓勵為指導思想,面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只要教師能夠有效把握激勵機制,就能調動學生的主動思考和探究的積極性。
二、以創(chuàng)設學生興趣為主線展開課堂教學
托爾斯泰說:“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習的興趣?!币虼耍诮虒W中,教師應有意識地誘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產生愉快的情感體驗,對學習內容產生愛好和追求,這樣學生就能主動探索,鉆研思考。興趣是學生求知的動力源泉,能有效推動學生不斷展示自我、不斷表現自我的探索進程,興趣也是學生推動認知能力提升和探求知識的重要動力。以興趣驅散課堂枯燥的氛圍,以激勵拉動學生求知欲,能產生積極的課堂效應。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奔钍亲詈玫慕虒W手段。教學實踐中充分證實了這一點。例如,在學習分數的四則運算后,把班級34名學生分成四個小組,再把兩個小組合成一個單位組成一道分數混合運算試題。分法如下:參加美術小組12人,參加運動隊小組6人;參加書法小組12人,參見音樂小組4人,美術小組與運動隊小組結合,書法小組與音樂小組結合各組成一道分數混合運算題,看哪個小組運用的時間短?這種游戲的設置不僅提高了學生對分數混合運算方法的認識程度,還有助于提升小組的合作意識以及分數和混合運算的應用能力,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積極性,又能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和好勝心,并能收獲到學習的快樂。數學這門基礎學科,會伴隨著學生的終身學習。因此,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是方法與興趣的引導。要想在教學中實現教學目標,就不能脫離興趣這一指導方針,應加強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逐漸喜歡數學,熱愛數學。教師應在方法與藝術的結合上巧下功夫,全力把數學有趣的一面呈現出來,喚起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同時,教師在教學中應多把數學與生活進行緊密聯系,讓他們懂得生活離不開數學。要想自己未來有更好的生活,就要提升用數學解決生活中問題的能力。從學習實踐中讓學生知道數學來自于生活,同時又服務于生活的道理。學生在數學學習中一旦懂得了這個道理,教師的課堂教學工作不僅能順利開展,而且教學效果也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率。
三、以實踐為契機,以動手能力為方法,展開課堂教學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要將基本的數學定理及運算方法教給學生,還要把數學應用于廣泛的生活中,讓學生利用所學的數學知識進行實踐,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同時還要讓學生知道無論是天上飛的,水中游的,地上跑的,都離不開數學,甚至許多學科都是建立在數學基礎之上。學好數學既能為學習其他學科打下良好的基礎,又能夠用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滿足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學生懂得學習數學是為了解決生活問題的需要,教師應該在教學中以此為契機,在教學過程中要以發(fā)展學生的動手能力為手段,適當地開展動手學習活動,充分體現出數學的使用價值。這種動手能力的活動,不僅有助于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而且還會讓學生的智力得到應有的發(fā)展,學生的情商也會得到相應的發(fā)展。這樣的數學課堂教學一定會取得較高的效果。因此,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多投放在應用的教學上,教師在備課時就要從貼近生活的問題切入,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從中獲得學習的快樂,使教師的教學從數學的抽象中走向生動具體化的學習中。例如:在學生學完平面幾何和立體幾何知識后,讓學生利用所學知識,用紙板來搭建一座簡易的樓閣,從中測試出樓閣的稱重量是多少等內容,這樣有助于真正鍛煉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結語
總而言之,教師在高年級數學教學中,不僅要做到“心中有學生”,更要做到關注學生學習興趣,千方百計調動學生愛學、會學的因素。更要注重教學手段和技巧的合理運用,這是保證課堂教學有效益的必備條件。同時,教師在教學中要不斷著眼于生活實踐,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
【參考文獻】
[1]郭煥然.新課改理念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反思[J].赤子,2015(05)
[2]王玉鳳.淺談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J].甘肅聯合大學(自然科學報),2009(S3)
[3]魏巍.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方法研究[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