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莉華
摘要:“減負增效”的相關政策真正落實后,學生出現(xiàn)了一種無所適從的感覺;有的教師也不能適應新的教改,仍然“穿新鞋走老路”,依然課堂滿堂灌,課后給學生布置大量作業(yè);要么就“放羊”,認為“減負增效”老師的負擔也減輕了,不是認真去備課、上課,加強自身業(yè)務學習,而是生搬硬套地使用教材或削減教學內(nèi)容。教師應該認清肩上的重擔,明白“減負增效”的關鍵在教師,陣地在課堂,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動力是最主要最直接的因素。
關鍵詞:減負增效 現(xiàn)狀 優(yōu)化教學
規(guī)范辦學,減負增效,大力推進素質教育的教育改革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尤其是2009年秋季開學以來,省教育廳為切實落實教改,提出“五嚴”要求,其中要求在規(guī)定教學時間內(nèi),通過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效率,提高教育質量。這就要求教師要轉變教育觀念,改進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發(fā)展學生的個性特長,減輕學生過重課業(yè)負擔??伞皽p負增效”的背后,高中學生的學習生活如何呢?就此及高中學生的英語學習作者作了一個問卷調(diào)查。從調(diào)查反映的情況來看不容樂觀。其一,盡管學生可以有正常的休息日,不再補課了,可作業(yè)并沒有實質性地減少。其二,英語課堂有的老師只講Reading和Project兩大塊的語言點;有的老師還緊逼學生背誦語言點、書面表達范文等,使得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索然。面對這一系列問題,優(yōu)化高中英語教學就顯得尤為重要。就此作者結合自身工作經(jīng)驗談幾點粗淺看法。
一、減負增效關鍵在教師。在新的教改形式下,學生在校時間少了;老師上課與輔導時間少了,如果再"穿新鞋走老路",很可能就完成不了教學任務,達不到高效教學的目的。這就要求教師要深入研究備課、上課、作業(yè)、輔導等教學基本環(huán)節(jié),把握其中的內(nèi)涵。其中備課要充分是關鍵。教師在備課時要重視教學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要明確各個部分地教學目標、要求、重點、難點、學習策略等,實施有效教學?!皽p負”不是簡單的加減法,更不是讓我們在課堂中丟棄“雙基”教學。所以問卷調(diào)查中學生所反映的老師只是講Reading及Project兩部分的語言點的行為是不妥當?shù)?。盡管教學時間緊,任務重,可高考并非只考查語言點,更注重考查學生對知識的靈活運用及綜合能力。且高中的詞匯教學更重視語篇的支持,重視文化的影響。課本每單元均以Welcome to the Unit引出話題,然后以這一話題為基礎,開展一系列聽、說、讀、寫的活動,并完成相關的任務與要求。各單元板塊之間聯(lián)系密切,相互關聯(lián),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充分體現(xiàn)了單元的整體性,所以教師不應該有過多舍棄。而應充分挖掘教材、認真?zhèn)浜妹恳还?jié)課。只有認真?zhèn)湔n,才能實施行之有效的教學活動,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因材施教,而不是單一模式的語言點的講解或無謂的重復勞動。
二、向課堂要效益,注重教學有效性。在上課這個環(huán)節(jié)上,教師要一改以往的“滿堂貫”、“一言堂”的“填鴨式”教學方式,而要以學定教,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過去甚至現(xiàn)在還有老師在課堂上唱“獨角戲”。滿堂課從頭到尾只有教師一個人在講,學生只是被動地聽,機械地記。一堂課下來,老師汗流浹背,可學生真正掌握的東西并不多。主要原因在于課堂上學生沒有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過程中去,沒有一個思維過程,把老師所講的東西理解轉化為己有的知識,這堂課相對來說就是低效,甚至是無效。因此教師要轉變在課堂教學中的角色,不應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還應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指導者、組織者、幫助者、參與者和合作者。教師教學的過程是教師與學生交流的互動過程。教師需要根據(jù)課程的目標、學生活動的要求、學習過程的需要以及學生的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課堂應是師生互動的一個平臺。應該通過這個平臺,教師達到了教學的目的要求而學生有了進步或發(fā)展。教育部課程改革專家組的核心成員余文森教授認為“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雖然表現(xiàn)在不同層次上,但學生是否有進步或發(fā)展是衡量教學有效性的唯一指標”。
三、“讓教師走進題海,讓學生跳出題?!?。多年的實踐告訴我們,學生的成績不是靠時間磨出來的,更不是靠大量的作業(yè)訓練出來的。作業(yè)是必要的,但作業(yè)應該是針對學生預習工作的一個指導性材料或針對所學知識的一個鞏固練習,要適量。過多的練習只是重復同一知識,不僅浪費了學生的時間也制約了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可大多高中學生尤其是高三學生,幾乎從學期一開始就每天試卷練習不斷。學生剛一開始還愿意做,漸漸地就會疲于應付。所以學生說負擔并沒有減輕,有的學生甚至會厭學。因此作為教師要根據(jù)教學要求和學生實際,把練習精選、精做、精批、精改,有錯必糾,把學生從重復無效的題海中解放出來,用更多精力去反思,分析和消化。
四、有效引導,幫助學生轉變學習形式。真正落實“減負增效”的相關政策后,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多了,負擔減輕了。但習慣了以往緊張的學生生活的學生又會有新的不適應,甚至無所適從,束手無策。有的干脆把學習當副業(yè)而盡情地玩了起來。面對這種情況,我們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走近學生,關注學生,研究學生。把握他們的心態(tài)以制定相應的管理措施,幫助學生學會管理約束自己,制訂合理的學習計劃,整理消化學習內(nèi)容,學會查漏補缺,讓學生有目的有計劃地學習。
總之,在新的教改模式下,教師要一改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大膽探索新的教學模式。課堂教學講求效率,突出學生主體地位,運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語言規(guī)范,板書精當,精選作業(yè)題并分層布置;要求學生作業(yè)書寫規(guī)范,教師批改作業(yè)認真,反饋及時,講評符合學情;教后注重反思,注意自身業(yè)務素質的不斷提高,加強業(yè)務學習以適應教學的需求,要清楚教師是推進素質教育、提高教育質量的根本。
參考書目: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5
《牛津高中英語教師教學用書》鳳凰出版?zhèn)髅郊瘓F譯林出版社
《江蘇省普通高中進一步推進素質教育督導評價標準(試行)通知》蘇教督[2009]1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