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工尺

        • 工尺譜的秘密
          所用的記譜法——工尺譜,是中國傳統(tǒng)記譜法之一,因用“工、尺”等字記寫唱名而得名。經(jīng)考證,它與敦煌石窟中保存的唐代樂譜、宋代姜夔(ku!)記錄自制曲所用的“俗樂譜”有密切的關(guān)系。這些樂譜都是以某個符號表示某個音高,再加上標注“拍板”(板眼)的形式,來安排音符之間的節(jié)拍與節(jié)奏的。我們學唱歌或?qū)W樂器時,老師會教我們識記樂譜上記錄的音符?,F(xiàn)在最常用的樂譜是5根直線上畫著“小蝌蚪”音符的五線譜。還有一種樂譜是簡譜,它是用“1、2、3、4、5、6、7”這7個阿拉伯數(shù)字

          格言·校園版 2023年32期2024-01-10

        • 清代“以工尺譜唱詞”理論與實踐
          些變化,甚至采用工尺譜后完成了聲腔化,但由于詞曲之間的微妙關(guān)系,詞體仍保持了一些本來面貌,并一直被演唱到了明清。只是清代之前的工尺譜文獻保存很少,所以被大家誤以為詞樂失傳后就完全“墮落”為案頭文字。如現(xiàn)存南曲中的“引子”仍是只標幾句,而沒有標出幾板,這說明它們采用的仍是句拍,即“詩余體”。而且宋元時期,有些唐宋詞變成了新音樂體制的一部分被傳唱。據(jù)沈際飛言:詞名多本樂府,然去樂府遠矣。南北劇名,又本填詞來,去填詞更遠矣。按南北劇與填詞同者,〔青杏兒〕[中調(diào)]

          保定學院學報 2023年5期2024-01-02

        • 淺談遼寧鼓樂工尺譜 ——《遼寧鼓樂工尺譜集》序言
          演奏者自行安排。工尺譜元明以后標注略細一點,但也僅僅是增加了板眼符號,有的曲譜連高低八度也不分,至于什么前十六、后十六、附點、切分、前后倚音、速度、強弱一概不做標記。這樣一對比,有人就得出結(jié)論:歐洲樂譜是先進的;中國樂譜是落后的。其實這只是看到表面現(xiàn)象,沒有深入到實質(zhì)。把樂譜標注得細一些,是中國人不會嗎?請看200多年前曲家葉堂在《納書楹曲譜》中怎么說:小眼(引者注:即頭、末眼)原為初學而設(shè),在善歌者,即自能生巧,若細注明,轉(zhuǎn)覺縛束。是不注小眼,留有善歌者

          中國音樂 2023年5期2023-10-31

        • 工尺譜起源與唐代文字譜的關(guān)系①該文是耐爾森教授據(jù)他在東洋音樂學會東日本支部的第41 回例會(2009 年)上的發(fā)言稿整理而成。文章收錄于磯水繪編:《文學與音樂史論集:詩歌管弦的世界》(「論集 文學と音楽史:詩歌管絃の世界」),大阪:和泉書院2013年版,第65—93 頁。譯文已獲作者授權(quán)許可。
          李小艾 譯前言工尺譜是現(xiàn)存中國的一種傳統(tǒng)記譜法,譜字為“合、四、一、上、尺、工、凡、六、五、乙”,廣泛運用于歌曲和器樂中。最常見的是作為唱名來表示相對的音高,如同西方的Do、Re、Mi 音階(移動do);但在特定情況下也可像固定的Do、Re、Mi 音階一樣,用以表示特定的絕對音高。工尺譜最早見于北宋時期(960—1127)②譯者注:指工尺譜字最早見載于北宋沈括(1031—1095)的《夢溪筆談》卷六“樂律”、《補筆談》“樂律”。[北宋]沈括著,胡道靜校注

          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 2023年1期2023-06-07

        • 開國樂之典范 展樂譜之見地—論楊蔭瀏《國樂概論》一書
          大量古譜,例如有工尺譜、琵琶譜、鑼鼓譜、律呂譜、宮商字譜、古琴譜等。我國古譜歷史悠久,學界普遍認為《禮記·投壺》中有《魯鼓》和《薛鼓》兩種鼓段的譜式,為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樂譜。傳統(tǒng)樂譜記寫方式多樣靈活,后人解讀起來相當困難,為了讓古樂譜能被后人繼續(xù)通習,音樂家便嘗試采用中西譜式的互譯方法實現(xiàn)傳統(tǒng)音樂普及和保存。例如,劉天華創(chuàng)作的二胡曲《除夜小唱》《閑居吟》、琵琶曲《改進操》就采用五線譜和工尺譜對照發(fā)表,線譜的穩(wěn)定性和直觀性使得傳統(tǒng)音樂更廣泛流傳和普及,也能更好

          名家名作 2022年16期2022-11-10

        • 《太常續(xù)考》中祭孔禮樂研究
          特點,在譯譜時對工尺譜作出詳細解釋,并附有節(jié)奏說明。李媛碩士論文《明代〈太常續(xù)考〉中的吉禮用樂考述》(2021)一文,作者首先對該書進行系列考證,并羅列出書中每一卷的內(nèi)容,后把書中所載禮儀按照大、中、小祀三種等級劃分,繼而對每一等級中的祭祀進行詳細論述討論。祭孔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祭祀儀式,當代學者對其研究成果頗多,如孔德平、彭慶濤、孟繼新著《祭孔禮樂研究》(2009年)一書,作者以時間為線索把歷代祭孔時所用禮器、樂器、樂章、樂舞、建制與建設(shè)、釋奠全禮進行詳

          河北畫報 2023年2期2022-11-01

        • 非遺“閩南大鼓吹·小八音”的傳承現(xiàn)狀與思考
          同時,也將傳統(tǒng)的工尺譜轉(zhuǎn)譯為簡譜,并篩選出較為常用的50首曲譜編訂為《長泰大鼓吹、小八音曲譜匯編》發(fā)行,且全冊編輯成上行簡譜、下行工尺譜的雙譜表形式,適用于日常的教學、推廣活動。其中,長泰大鼓吹常用曲牌有:《一條根》《伴忠臺》《過江龍》《漢堂山》《觀音好》《天官?!贰顿x登樓》《太子出宮》《玉美人》《將軍令》等;小八音常用的曲牌有:《四季串》《小花園》《昭君令》《鐘鼓聲》《廣東串》《日音好》《吃酒晉》《北元宵》《一枝花》等。如前所述,大鼓吹與小八音有著許多共

          黃河之聲 2022年11期2022-09-27

        • 泉州南音譜事:游走文字的樂與思
          版,采用全本豎版工尺譜及正體字排版的特點引發(fā)我如上思考。作為首個即將開展“考級”的民間樂種,泉州南音可謂是在現(xiàn)代音樂教育的探索路徑上又一次引領(lǐng)先鋒。始自20世紀末的南音進課堂、進校園,至開設(shè)招收泉州南音專業(yè)方向本科生、研究生等教育領(lǐng)域中的大膽嘗試,為一個古老樂種積累諸多從傳統(tǒng)邁進現(xiàn)代的經(jīng)驗。時至今日,泉州南音的傳習者會立足何種音樂語言傳唱自己的時代之聲?環(huán)顧眾樂譜,略記小思。一、泉州南音(弦管)樂譜述略泉州南音(舊稱弦管)采用工尺譜,完備的記譜體系著實令人

          人民音樂 2022年5期2022-05-22

        • 清末民初昆曲工尺譜本“紅樓戲”及其傳承價值①
          ,清末民初是昆曲工尺譜編訂的鼎盛時期,各種類型的工尺譜層出不窮,成為記錄昆曲音樂的主要載體。工尺譜的整理刊行,是“紅樓戲”傳承與傳播過程中應(yīng)運而生的產(chǎn)物,同時又為昆曲“紅樓戲”的活態(tài)傳承提供了重要依據(jù)。筆者以五部有譜可依的昆曲“紅樓戲”為研究重點,分析其工尺譜的流傳情況,客觀評價存譜劇目在文學、藝術(shù)上的優(yōu)缺點,進而探究昆曲“紅樓戲”工尺譜的劇目傳承價值及其對促進“非遺”活態(tài)傳承的重要意義。一、清末民初“紅樓戲”工尺譜本流傳情況遍覽清末民初刊行的曲譜,有工尺

          南京藝術(shù)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 2022年6期2022-03-22

        • 琴五調(diào)與工尺調(diào)對應(yīng)關(guān)系的形成
          時期,俗樂盛行,工尺譜的興盛也使得學者將琴學理論同俗樂實踐中常見的樂調(diào)體系聯(lián)系起來。二、工尺定弦:理論與實踐的結(jié)合朱載堉在《律呂精義》中提到:吹律定弦,古人本法也;以笙代律,今人捷法也。于世俗樂家,擇其新點好笙用之……解弦更張,先吹合字,上第一弦,按第十徽彈之,令與笙音相同,是為黃鐘。次吹四字,上第二弦,按第十徽彈之……是為太簇。次吹上字,上第三弦,按第十徽彈之……是為仲呂。次吹尺字,上第四弦,按第十徽彈之……是為林鐘。次吹工字,上第五弦,按第十徽彈之……

          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 2022年4期2022-03-19

        • 《新編南詞定律》中不可忽略的曲體觀念
          是現(xiàn)存最早的南曲工尺譜。據(jù)該譜的曲牌注釋可知,其編纂過程參閱了眾多舊譜的體式,也采納了眾詞家的曲學觀點,如黃鐘過曲【團圓旋】《拜月亭》體注:“此曲亦止出于鈕少雅譜內(nèi),張寒山譜內(nèi)耍鮑老下有注:‘一名團圓旋者’,總即耍鮑老之別名,其詞文句法亦全不同,姑(故)錄以備一體?!雹蓿矍澹輩问啃鄣容嫞骸赌显~定律》,載于《續(xù)修四庫全書》(第1751 冊),第200 頁。又正宮過曲【傾杯序】《梅苓》體注云:“即如沈伯英、丘瓊山、蔣惟忠、楊升庵、李笠翁諸公,俱非不諳詞律、不通

          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 2022年4期2022-03-19

        • 以曲牌【懶畫眉】為例論昆曲的“字腔”與“框架腔”
          時就是框架腔)的工尺通常是固定不變的。在只有字腔的形式中,當在某些特定字位上,配腔也是較為固定的,此時的字腔也是框架腔,即字腔與框架腔重合。以《玉簪記·琴挑》第一支第一句“月明云淡露華濃”為例,比較《納書楹曲譜》、《與眾曲譜》、《粟廬曲譜》、《集粹曲譜》中的配腔異同,可知第四字“淡”的框架腔“四合工(低音)”、第六字“華”的框架腔“尺上四合”、第七字“濃”的框架腔“上尺上四”,在四個版本中都一樣,唯前面字腔有些許不同,陽去聲字“淡”《粟廬曲譜》為“合四上”

          戲劇之家 2021年4期2021-11-15

        • 《九宮大成》所收【番鼓兒】曲牌旋律研究
          全曲共有六十六個工尺譜音,其中“合”音為全曲最低音,僅在曲文中出現(xiàn)一次,即第四句“月色花街燈影酒壚”i 中的“酒”字處?!八摹币粼谇闹羞\用頗多,共有十二字搭配“四”音,分別在“影”、“壚”、“莫”、“韶”、“年”、“(了)”、“月”、“日”、“少”、“野”、“人”、“讀”字處。全曲共有十七字搭配“上”音,分別為“燈”、“影”、“把”、“虛”、“早”、“近”、“二”、“之”、“初”、“一”、“少”、“工”、“夫”、“野”、“耕”、“誦”、“讀”。曲文僅有五

          劇影月報 2021年5期2021-11-14

        • 簫笛轉(zhuǎn)調(diào)調(diào)高查詢轉(zhuǎn)盤
          G調(diào)(1=G,即工尺七調(diào)的正宮調(diào)),只要將中盤的底孔移動,對準外盤的A,將內(nèi)盤的do對準G,其唱名、音孔的孔序同音調(diào)之間的關(guān)系如下表:從以上列表可知,D調(diào)曲笛欲奏G調(diào),第二孔是變化音?4,若非得奏自然音階的4,那第二孔就得按半孔,或用“叉口”(隔一)加氣控的方法將音降低小二度。四、常用的笛子還有E調(diào)。對于E調(diào)六孔定調(diào)笛,筒音分別作1、2、3、5、6五個調(diào),各是什么調(diào),演奏上有什么難點?我們可以將中盤的第三孔移向外盤的“E”,對準,筒音顯示的是“B”。此時依

          樂器 2021年11期2021-11-13

        • 清代《琴學入門》版本與內(nèi)容考
          祝氏家傳秘譜加上工尺譜,又整理了《與古齋琴譜》中關(guān)于古琴的論述,編輯成為這部《琴學入門》,甫一出版,便風靡一時。后來,同治十二年(1873)、光緒七年(1881)該書兩度重刻再版,可以說,是清末最流行的人門琴書之一?!肚賹W入門》分為上下兩卷,上卷論琴,下卷記譜。一種版本為四卷本。上卷(卷一)摘錄《與古齋琴譜》的內(nèi)容。張鶴的古琴師傅祝鳳喈先生多年搜集明、清兩朝30多種古代琴譜,經(jīng)過比較,認為蘇琴山的《春草堂琴譜》最為優(yōu)秀,后以此為基礎(chǔ),撰寫了《與古齋琴譜》,

          藏書報 2021年15期2021-05-30

        • 《校定北西廂弦索譜》記譜法研究
          808),采用“工尺譜”記譜。除此之外,筆者另找到《新板增補天下便用文林妙錦萬寶全書》,該書與《新鍥燕臺校正天下通行文林聚寶萬卷星羅》在“三弦譜式”部分內(nèi)容基本一致,刊行于萬歷壬子年(1612),亦采用“天干譜”記譜。這三種譜式,均為明、清時期的三弦譜,與《校定北西廂弦索譜》基本處于同一時期。但顯然,在這一時期,三弦的記譜并沒有形成一種固定形式。《校定北西廂弦索譜》以工尺譜的形式記錄音高,并兼記三弦演奏技法符號,是目前可見較為完整的清初三弦譜式。本文以國家

          中國音樂學 2021年1期2021-05-19

        • 承揚國韻,回歸本質(zhì) ——將工尺譜①學習引入視唱練耳課堂的可行性思考
          劉音鑠“工尺譜是中國傳統(tǒng)樂譜中流傳最廣、應(yīng)用最多的一種譜式,在民間的歌曲、曲藝、戲曲、器樂中應(yīng)用很廣泛。不僅記錄著豐富多樣的傳統(tǒng)音樂,而且負載著歷史上中國人對音樂的理解等重要的文化信息。對工尺譜的學習,不僅是了解一種樂譜、更是步入中國傳統(tǒng)音樂文化之門的途徑?!雹诒Wo和傳承中國傳統(tǒng)音樂是中國音樂學院的辦學特色,作為中國音樂學院的師生,都擔負著傳承和發(fā)揚中國傳統(tǒng)音樂的責任。如果外國人想要了解中國就必須先學漢字,同理中國人想要了解中國古代音樂,中國傳統(tǒng)音樂,那就

          黃河之聲 2021年5期2021-05-15

        • 中國社會環(huán)境下的記譜法
          要包含律呂字譜和工尺譜。在眾多種類記譜法中,文字譜為我國傳統(tǒng)音樂主要記譜法,其中“最為重要的一種是工尺譜,人們用它記寫了大部分中國音樂”。如朱熹《琴律說》、姜夔《白石道人歌曲》、陳元靚《事林廣記》《九宮大成南北詞宮譜》《納書楹曲譜》、昆曲工尺譜、《弦索十三套》工尺譜、西安鼓樂譜、山西五臺山八大套譜、北京智化寺樂譜等。除此,歷史悠久、自成獨立體系且沿用至今的古琴減字譜在文字譜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文字譜中,既有以完整漢字記譜的記譜法,也有以漢字及漢字的筆畫、部件

          大眾文藝 2021年6期2021-04-22

        • 讀 譜 識 腔 ——曲譜研習與曲唱審美
          單是一個提供唱腔工尺的工具,亦是一個可以讓習唱者了解一種曲唱風格的音樂資料。不同的曲譜,承載著訂譜者的曲唱審美。昆曲唱法,雖有很多論著可讀,然付諸實踐,只有隨師研習,一字一腔,精研于規(guī)范,鉆探于口法,細磨于曲情,以臻成曲;“口傳心授”的重要性,自不待言。當下曲界興盛,但真正能得曲家親炙的,寥寥可數(shù),很多曲社、曲友習曲,只能靠一些名家曲唱錄音和手上的曲譜,以作依據(jù)。有些人認為手中有譜,就能唱,在理論上可以說得通;在藝術(shù)上并無實質(zhì)意義,蓋因一譜有一譜的唱法,一

          曲學 2020年0期2020-12-30

        • 廣東化州市民間音樂《風云會》
          風云會》本來以“工尺譜”的形式流傳,現(xiàn)在藝人們已經(jīng)把它翻譯為簡譜(均見附件)。為了易于演奏,也為了學習者入門方便,簡譜對工尺譜進行了一些改造,把原來的“士工”調(diào)(63定弦)改成了“合尺”調(diào)(52定弦),在演奏時,可以根據(jù)演奏者情況作出變通。2015年,專家對這個曲子的整體評價如下:曲調(diào)板式是以散板引子帶出一板三眼的正曲,中速偏慢。宮調(diào)方面為突出傳統(tǒng)五正聲的羽調(diào)式,似以表現(xiàn)憂婉之情。旋律方面,多在中低聲區(qū)迂回徘徊,偶爾上揚,也似以表達傷感之情。曲調(diào)平穩(wěn),呈現(xiàn)

          北方音樂 2020年16期2020-09-27

        • Deducing the Intona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s in Suzhou-Zhongzhou Dialect by Its Singing Technique in Kunqu: A New Probe into Ancient Chinese Phonology
          gchepu (工尺譜) or the Gongche Score is a traditional Chinese musical notation that takes some Chinese characters such as 上 (pronounced as shang in Chinese pinyin), 尺 (pronounced as che in Chinese pinyin), 工 (pronounced as gong in Ch

          Language and Semiotic Studies 2020年2期2020-08-10

        • 民國皖南昆曲酬神戲民間抄本【混江龍】曲牌分析
          三種。唱詞右旁附工尺譜字,朱紅圈板眼,旁白標注與人物行當表白清楚,實為演出本的忠實記錄。限于篇幅,本文僅論頭牌【混江龍】。對傳統(tǒng)曲牌【混江龍】的討論,明代曲家何良的《曲論》與明代戲曲家沈龐綏的《弦索辯訛》對【混江龍】曲牌均有論述,但未附工尺曲譜佐證。清代乾隆刊行的《新九宮大成南北詞宮譜》載有【混江龍】曲牌7首且附有工尺譜字,1794年刊行亦附有工尺譜字的《納書楹曲譜》以及現(xiàn)存各地區(qū)曲種各種變體的【混江龍】曲牌,為我們研究傳統(tǒng)【混江龍】音樂曲牌提供了重要的基

          黃河之聲 2020年22期2020-03-16

        • 基于變異字典的中國工尺譜即興演奏研究
          6)1 研究背景工尺譜是應(yīng)用范圍最廣的中國傳統(tǒng)樂譜.工尺譜的鼎盛年代在清代,也是中國戲曲盛行的年代.而詞唱曲唱大量出現(xiàn)于當時盛行的昆劇中,因此詞曲的工尺譜便作為昆劇中一個重要部分被大量記載,現(xiàn)存有許多珍貴資料.據(jù)《中國音樂書譜志》[1]記載,清代至民國年間共約有1071種工尺譜曲本,現(xiàn)存的樂譜是中國傳統(tǒng)樂譜中保存最多的一種.工尺譜在解讀過程中最大的難題在于即興演奏.有關(guān)即興演奏,大部分研究者秉持的是一種雖不精確但又不失邏輯的一種觀點.其中,民族音樂研究學者

          復(fù)旦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9年3期2019-07-30

        • 《中國工尺譜集成》 述評
          振濤主編的《中國工尺譜集成》(10卷)于2017年由文化藝術(shù)出版社出版。該書列入文化部“中國民族音樂扶持發(fā)展工程”重點項目和“十二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guī)劃項目。這是繼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音樂研究所出版的《琴曲集成》(30卷),《中國音樂文物大系》兩部集成式文獻后的又一大型資料叢書?!吨袊?span id="ewmoqo0" class="hl">工尺譜集成》10卷,包括《總論》(1卷)、《北京卷》(2卷)、《河北卷》(3卷)、《陜西卷》(2卷)、《遼寧卷》(1卷)、《江蘇卷》(1卷)。與《新定九宮大成南北詞宮譜》(174

          人民音樂 2019年7期2019-07-25

        • 淺析京胡的定調(diào)及其歷史成因
          個“眼”的弦;以工尺譜定調(diào)的,如凡字調(diào)、小工調(diào)、六字調(diào)、五字調(diào)(正宮調(diào))等;以藝人約定俗成的說法:如爬子調(diào)、軟六、硬六等;以簡譜 C、D、E、G 等定胡琴調(diào)高等等,使廣大京劇愛好者感到非常困惑,為演唱和演奏帶來極大不便。這種情況,有其歷史成因。一、京劇,是在清代地方戲曲蓬勃發(fā)展的基礎(chǔ)上,經(jīng)歷了“徽秦合流”、“徽漢合流”,即西皮腔與二黃腔的交流、匯合的一個復(fù)雜的聲腔衍變過程,而形成的。其間伴奏樂器的統(tǒng)一,則是重要的藝術(shù)因素。當時的秦腔,就是西皮調(diào)的前身。據(jù)《

          魅力中國 2019年2期2019-01-13

        • 關(guān)于民族音樂學中的樂譜研究
          250000)工尺譜是世界上最早的樂譜之一,它與隋唐時期的“燕樂半字譜”、宋代的“俗字譜”有著較為密切的淵源關(guān)系,在明清時期發(fā)展成熟,成為中國傳統(tǒng)樂譜中影響最大、最為普及的一種形式。近代以來,中國音樂在西方音樂的影響下發(fā)生了重大轉(zhuǎn)型,在樂譜方面尤為明顯。工尺譜逐漸被人們遺忘。因此,筆者愿意學習并深入了解對工尺譜的認識。一、工尺譜的淵源研究據(jù)調(diào)查,工尺譜最早起源于一種記錄管樂器演奏指法的指位譜,用文字或符號的形式標記手指的位置,起初并不代表某一音高,但在發(fā)

          戲劇之家 2018年33期2018-12-11

        • “智能音樂學”的全視野研究與解讀 ——評《智能音樂學與中國音樂數(shù)字媒體論》
          目標,作者分別就工尺譜音樂媒體與古琴音樂媒體展開研究。在前者的研究過程中,對工尺譜的概念進行界定,作為我國傳統(tǒng)音樂記錄方式,這種音樂記譜法的發(fā)展歷史悠久,經(jīng)過漫長的發(fā)展歷程逐漸走向成熟,并被普遍和廣泛地應(yīng)用到中國傳統(tǒng)音樂當中?,F(xiàn)代的傳統(tǒng)劇種和中國傳統(tǒng)音樂樂譜都是以工尺譜為載體,為人類保存了大量的音樂遺產(chǎn)。但信息時代背景下,傳統(tǒng)的工尺譜也必將走入數(shù)字化的發(fā)展進程中,想要實現(xiàn)工尺譜的信息化發(fā)展,則需要建立和制定元數(shù)據(jù)方案,借助音樂元數(shù)據(jù)方案的價值和發(fā)展經(jīng)驗,構(gòu)

          傳媒 2018年15期2018-08-27

        • 中國音樂史教學中的 “接通”探索
          多首唱段以及昆曲工尺譜、字聲、口法等曲唱理論知識。可以說,無論曲唱訓練、劇本研讀,還是演出觀摩、學術(shù)交流,皆是實踐歷史與當下“接通”的有效途徑。豐富生動且有針對性的昆曲傳習,在促進青年學生與古老昆曲“零距離”接觸的同時,亦有助于我們以今人的情懷、當代的視角,去感知古樂、解讀經(jīng)典。除此,歷史與當下的“接通”亦有利于突破課堂和教材的局限,為學生的獨立思考和自由探索創(chuàng)造充足的空間。如:為什么昆曲被譽為“百戲之祖”?為什么傳統(tǒng)昆曲沒有流派之分?如何評價魏良輔等人對

          人民音樂 2018年5期2018-08-15

        • 基于時間序列分析的工尺譜自動翻譯研究
          100871)工尺譜是應(yīng)用范圍最廣的中國傳統(tǒng)樂譜.工尺譜的鼎盛年代在清代,也就是中國戲曲盛行的年代.而詞唱曲唱大量出現(xiàn)于當時盛行的昆劇中,因此詞曲的工尺譜便作為昆劇中的一個重要部分被大量記載,現(xiàn)存許多珍貴資料.據(jù)《中國音樂書譜志》[1]記載,清代至民國年間共約有1071種工尺譜曲本,現(xiàn)存的樂譜是中國傳統(tǒng)樂譜中保存最多的一種.相比中國的其他傳統(tǒng)樂譜而言,工尺譜的符號體系是相對規(guī)范和統(tǒng)一的,對音高和節(jié)拍信息的記錄也相對精確.然而,在節(jié)奏方面,工尺譜使用了一種

          復(fù)旦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8年3期2018-07-26

        • 《智能音樂學與中國音樂數(shù)字媒體論》評介
          展開了較多討論。工尺譜是中國特有的記譜法,但西方音樂理論的全球化制約了工尺譜的發(fā)展和應(yīng)用。在今天信息時代,工尺譜研究主要集中于工尺譜的表示、存儲、與西方的五線譜/ 簡譜之間的等同轉(zhuǎn)換等方面。古琴藝術(shù)與昆曲藝術(shù)作為世界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它們的數(shù)字化研究包括媒體表示、樂譜傳播、音色建模、律制分析、智能處理等方面內(nèi)容。中國樂器和中國戲劇都具有豐富的文字、樂譜、音頻遺產(chǎn),通過對樂譜、音頻進行智能分析,可以對樂譜、樂器和戲劇進行自動分類。在學術(shù)創(chuàng)新方面,書中提出了基于

          美育學刊 2018年4期2018-07-25

        • 《小詩譜》的視唱教學理念、內(nèi)容與方法
          李提摩泰夫婦著作工尺譜樂理與視唱教材《小詩譜》于1883年在華刊行,[2](P142)在西方樂理、視唱的引入與傳播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價值,至今也受到學者關(guān)注。其中,有從音樂史的角度探討《小詩譜》的具體內(nèi)容,以及李提摩太夫婦對山西的影響,并充分肯定《小詩譜》的音樂啟蒙作用;[3](P96-99)也有從中外音樂交流的角度,將《小詩譜》這本教材看作是中西音樂結(jié)合的范例;[2](P142-146)[4](P274-277)也有學者從樂理的角度來探討《小詩譜》,主要

          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 2018年1期2018-06-10

        • 重現(xiàn)中國千年古曲樂譜 ——10卷本《中國工尺譜集成》正式出版
          組織編撰的《中國工尺譜集成》(10卷本),已由文化藝術(shù)出版社出版。該書被學界視為繼《中國民族民間器樂集成》、《琴曲集成》后的又一項浩大的考察中國民間音樂傳承、見證民間音樂生態(tài)體系的重要工程。世界最早的樂譜在中國中國工尺譜是世界上最早的樂譜之一。世界上只有三個國家發(fā)明了樂譜——意大利人發(fā)明了五線譜,法國人發(fā)明了簡譜,中國人發(fā)明了工尺譜、減字譜、律呂譜等。盧梭1742年向法蘭西科學院提交了關(guān)于新記譜法的報告,但被駁回,理由是他并非嚴格意義上的簡譜的發(fā)明者,其研

          音樂天地(音樂創(chuàng)作版) 2018年2期2018-05-21

        • 南音琵琶工尺譜與唱腔的相關(guān)性
          究了南音樂器琵琶工尺譜與南音唱腔的內(nèi)在相關(guān)性,分析了南音獨特藝術(shù)魅力的價值所在。一、南音琵琶工尺譜與唱腔的統(tǒng)一性南音使用的工尺譜有別于其他傳統(tǒng)音樂工尺譜,其歷史悠久,體例完整,內(nèi)涵宏富,南音工尺譜是南音琵琶演奏譜,指骨為琵琶的全套彈奏法符號。譜字包括五個基本高音唱名及其變化音,其撩拍同意于傳統(tǒng)音樂的板眼,表示南音樂曲的節(jié)拍,南音藝人將譜子,指骨,撩拍與管門的全套南音工尺譜統(tǒng)稱為指骨。(一)工尺譜撩拍與唱腔的統(tǒng)一性指為琵琶彈奏指法,骨表示通過琵琶彈奏演示的南

          文藝生活·中旬刊 2018年12期2018-04-08

        • “唱弦”考釋
          ,字大數(shù)分,旁注工尺等音,如弦索譜,讀譜中字,亦如讀弦索譜法。喉音抑揚,準乎工尺之音,而又逐字逐段逐句,揣摩其節(jié)奏,誌以空心小角,讀之疾徐,準以一息呼吸之候,一如讀弦索譜急板、慢板之腔之法。圖1 《洞天春曉》(部分)由于古琴使用的是減字譜,只有句逗,不注工尺、板眼。故需學琴者重抄琴譜,減字旁注工尺,并以“空心小角”注板,以做成可讀之減字譜。根據(jù)此法學習,不必試彈,便可達到“悉曲之滋味”“識曲之精神”的效果。備忘;讀譜中字;喉音準乎工尺之音;悉曲滋味、識曲精

          人民音樂 2018年3期2018-03-15

        • 議《竟山樂錄》中工尺譜所對應(yīng)的音位問題① ——兼與《試論古笛色九聲譜》一文商榷
          議《竟山樂錄》中工尺譜所對應(yīng)的音位問題① ——兼與《試論古笛色九聲譜》一文商榷漆明鏡(廣西藝術(shù)學院 藝術(shù)研究院,廣西 南寧 530022)依毛奇齡在《竟山樂錄》中所述,其對“七聲”的認識不與前朝同:從第一聲起,依序為宮、變宮、商、角、徵、變徵、羽,分別對應(yīng)十二律中的前七律。在這種排序下,“宮”與調(diào)高不再相關(guān),而是一種以某音為起始音的排序方式。筆者通過解讀《竟山樂錄》卷二中的《笛色七調(diào)》、《笛色九聲譜》二篇,重新排列了其工尺譜所對應(yīng)的音位,并對原文所收錄的《

          南京藝術(shù)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 2017年3期2017-11-16

        • 《九宮大成》所收【念佛子】曲牌旋律考論
          四上尺工六五”七工尺譜字,即D調(diào):6 7 2 3#4 6 7,全曲共有六十六個工尺譜音,其中最低音為“合”音(D調(diào)6),最高音為“五”音(D調(diào)7)。各工尺譜字搭配頭板次數(shù)如下:工尺譜字 合 四 上 尺 工 六 五出現(xiàn)頻次 7 16 21 12 7 2 1頭板次數(shù) 1 6 0 4 3 0 0如表所示,全曲“上”音(D調(diào)2)出現(xiàn)頻次最多,高達二十一次,“四”音(D調(diào)7)與“尺”音(D調(diào)3)次之?!吧稀币糇鳛镈宮系統(tǒng)中的“宮”音,起到“音主”的作用。在本曲中,“

          大眾文藝 2017年19期2017-10-19

        • 《九宮大成》所收[香柳娘]曲牌旋律考論
          上尺工六五仩”八工尺譜音,即首調(diào):5612356i;全曲工尺譜音總數(shù)為一百一十七音,其中最低音為“合”音(首調(diào)5),最高音為“仩”音(首調(diào)i)。曲文旋律呈現(xiàn)以下之特征:其一,曲文疊句處旋律曲調(diào)的重復(fù)。曲文首二句為:曲文第二句首三字與首句旋律音一致,均為(四上四上,首調(diào)6161);二句句末尾音均為(上,首調(diào)1)。曲文第二句將首句“付”字(工尺,首調(diào)32)增為(五六工尺,首調(diào)6532);又將首句“托”字(上,首調(diào)1)增為(上尺上,首調(diào)121),此二處采用“原板

          曲學 2017年0期2017-08-15

        • 昆曲制譜法之“字音與唱音”
          主音,比如“風尺工尺”字、“翩工六工”字等。②陽平聲字可與陰平聲字一樣收回主音,如“同尺工六工尺”字;但更多以低啟高收為主型,即收字主音高于出字主音,如“人上尺”字、“塘工六”字;若中有繁腔時一般往高處變,且收字主音亦同于或高于出字主音,如“回尺工六五六工尺”字、“涼六五仩五”字等。③上聲字在上期已有簡要闡述,可參閱。其要領(lǐng)在于低唱,本曲中最典型的案例是“水合四上尺”,音沉腔沉、氣韻深厚。他如人們最熟悉的《游園》【醉扶歸】中的“寶四···上尺上”字,從“八

          上海戲劇 2017年6期2017-06-15

        • 解讀“華麗禮樂比考”
          調(diào)式,今譜主要為工尺譜。以“上”字為調(diào)首的工尺譜,是指廣泛流行于明清時期,被運用于眾多音樂體裁形式的樂譜體系。楊蔭瀏先生在《工尺譜淺說》中著重介紹“在全國最為通行的、最有代表性的工尺譜體系”①就是這種工尺譜。這種記譜法就是在高八度音時于“上尺工凡六五乙”左邊都加上“亻”,與李寧齋的記譜是相符合的,并且隨著定律樂器的不同,工尺譜的命調(diào)體系也會隨之改變。與工尺譜不同的是,韓國所使用的律呂字譜(即律字譜),是在低八度音時于“上尺工凡六五乙”左邊加上“亻”,而在高

          戲劇之家 2017年9期2017-06-01

        • 昆曲的曲譜
          可見曲界對于昆曲工尺譜的剛性需求。那么昆曲都有什么樣的曲譜呢?昆曲譜名叫法歷來各異,但統(tǒng)稱為曲譜,而在功能涵義上又有區(qū)別。當代為了方便運用曲譜,將其歸為“律譜”和“樂譜”兩種類型。實際上這兩種是兼容的,律譜能歌唱,工尺樂譜也具有較好的格律功能。格律譜格律規(guī)范是昆曲曲牌體自我認證的約束,不按格律走道就不是牌體藝術(shù)。盡管歷代曲譜之間,某些曲牌存在格律差異,但格律的整體秩序未曾打破。律譜有以下幾種情況需要了解:1.編訂年代昆曲遵守的律譜,繼承了“昆曲前時代”的曲

          上海戲劇 2017年4期2017-04-14

        • 淺析工尺
          童心摘 要:工尺譜的鼎盛時期是在清代,隨著民間音樂,特別是戲曲音樂的蓬勃發(fā)展,工尺譜北廣泛運用于民間戲曲、說唱、器樂獨奏、合奏等各個領(lǐng)域,甚至在古琴譜中出現(xiàn)了以歌唱譜字說明減字譜音高的情形。關(guān)鍵詞:工尺譜;記譜法中圖分類號:J6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08-0133-01一、工尺譜的簡介工尺譜是我國傳統(tǒng)記譜法。因用工、尺等字記寫唱名而得名。它與許多重要的民族樂器指法和宮調(diào)系統(tǒng)緊密聯(lián)系,在民間的歌曲、曲藝、戲曲、器樂中應(yīng)

          文藝生活·中旬刊 2017年3期2017-04-13

        • 中國古代曲譜的變遷
          、最為普及的是“工尺譜”。因用“工、尺、上、乙、士、合”等字記譜,故而得名,節(jié)奏用“板眼”標明。“工尺譜”有可能來源于吹管樂器的手法譜,如“四、一、六、五”是吹管樂器觱篥、笛子的指孔數(shù)目。敦煌千佛洞發(fā)現(xiàn)的后唐明宗長興四年(公元933年)的《唐人大曲譜》就是“工尺譜”的早期形式,稱為“燕樂半字譜”。原譜于1905年被法國人伯希和盜走。古籍中論及“工尺譜”的,要推北宋沈括的《夢溪筆談》為最早。卷六中云:“……下四字近太簇,高四字近夷則……”工尺譜的形式非常豐富

          金秋 2017年22期2017-03-06

        • 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昆曲的記譜方式研究
          究。昆曲的記譜為工尺譜,能夠適應(yīng)昆曲在演唱過程中依字行腔的規(guī)則,本文將針對昆曲的記譜方式和記譜體系進行研究,以便從樂譜本身探尋昆曲傳承的文本規(guī)律。昆曲;工尺譜;依字行腔;板眼一、昆曲工尺譜的譜字與定調(diào)中國傳統(tǒng)文字樂譜發(fā)展成熟的標志是工尺譜記譜形式的正式確立。其中主要曲譜實例是清代蘇州葉堂于乾隆五十七年編輯而成的《納書楹曲譜》。這是至今為止昆曲曲本中最重要,也是最能體現(xiàn)清代昆曲發(fā)展成就,甚至是最能體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音樂的記譜法,并有巨大影響力的工尺譜形態(tài)之一。昆曲

          中國民族博覽 2017年4期2017-01-25

        • 潮州音樂韻味濃郁的活五調(diào)
          潮州外江音樂均用工尺譜,現(xiàn)在又一概使用簡譜。二四譜與工尺譜、簡譜對照如下:1.二四譜。二四譜是潮州音樂獨有的而又最古老的譜式。用“二、三、四、五、六、七、八”(即簡譜的5、6、1、2、3、5、6)等七個音階來表示樂器的弦位,因為弦各有音,便依據(jù)定弦的音調(diào)用方言讀唱而成。2.工尺譜。工尺譜的歷史悠久,從敦煌千佛洞發(fā)現(xiàn)的后唐明宗長興四年(公元933年)寫本“唐人大曲譜”起,經(jīng)過宋代的俗字譜,一直發(fā)展為明、清以來通行的工尺譜。潮州音樂現(xiàn)今通行的工尺譜為“合、四、

          文藝生活·中旬刊 2016年10期2016-11-23

        • 從有量記譜法到工尺
          清時期廣泛流傳的工尺譜中才有了以“板”、“眼”等規(guī)定與表示節(jié)奏的方法,至今在傳統(tǒng)音樂的流傳中應(yīng)用。本文以有量記譜法與工尺譜為例,旨在通過對于中西記譜法中節(jié)奏計量手段的探析與對比,淺述中西音樂文化各自的藝術(shù)與審美特點,以及兩者在發(fā)展過程中的差異?!娟P(guān)鍵詞】記譜法;節(jié)奏計量西方記譜法從公元9世紀的“紐姆譜”發(fā)展至公元13世紀,德國的音樂理論家弗蘭克在其著作《有量歌曲藝術(shù)》一書中,提出了一種新的音符時值系統(tǒng),這就是對之后西方音樂發(fā)展有著重要影響的有量記譜法(me

          青春歲月 2016年5期2016-10-21

        • 清代工尺七調(diào)系統(tǒng)的豐富發(fā)展與多類型并存
          ?·樂律學·清代工尺七調(diào)系統(tǒng)的豐富發(fā)展與多類型并存李宏鋒(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 音樂研究所,北京 100029)摘要:文章依據(jù)文獻史料和傳統(tǒng)音樂調(diào)名遺存,梳理明清自俗樂二十八調(diào)轉(zhuǎn)型為工尺調(diào)名后,不同工尺調(diào)命名體系的歷史演化邏輯、樂學內(nèi)涵特征和相互聯(lián)系。認為,明末以來的工尺調(diào)名實踐應(yīng)用,存在“正宮調(diào)系統(tǒng)→小工調(diào)系統(tǒng)→乙字調(diào)系統(tǒng)”的演化歷程。這些基礎(chǔ)調(diào)名和轉(zhuǎn)調(diào)關(guān)鍵音不一的各宮調(diào)系統(tǒng),在保持相互調(diào)名和調(diào)高關(guān)系一致的同時,也在傳統(tǒng)音樂的豐富實踐中不斷轉(zhuǎn)型,依照“尊崇上字

          星海音樂學院學報 2016年2期2016-06-20

        • 山中避雨
          大漢教過胡琴上的工尺。阿慶的教法很特別,他只是拉《梅花三弄》給你聽,卻不教你工尺的曲譜。他拉得很熟,但他不知工尺。我對他的拉奏望洋興嘆,始終學他不來。后來知道大漢識字,就請教他。他把小工調(diào)、正工調(diào)的音階位置寫了一張紙給我,我的胡琴拉奏由此入門?,F(xiàn)在所以能夠摸出正確的音階者,一半由于以前略有摸 violin的經(jīng)驗,一半仍是根基于大漢的教授的。在山中小茶店里的雨窗下,我用胡琴從容地(因為快了要拉錯)拉了種種西洋小曲。兩女孩和著了歌唱,好像是西湖上賣唱的,引得三

          醒獅國學 2016年9期2016-05-14

        • 館藏民國時期《救亡曲》研究
          頁分別使用簡譜和工尺譜的記譜方法,將歌曲的旋律和第一段歌詞予以呈現(xiàn)。中間的10頁分別羅列了歌曲的十段歌詞。《救亡曲》(圖一)第一頁為簡譜及第一段歌詞(圖二),第二頁至第十一頁分別為十段歌詞:第二頁(其一)問:什時候失陷了沈陽城?什么人強占了東三???沈陽原是誰家的地?東三省住的是那里的人咿呀嗯?東三省住的是那里的人咿呀嗯?答:【九一八】失陷了沈陽城,日本人強占了東三?。簧蜿栐侵袊牡?,東三省住的是我們中國人咿呀嗯。東三省住的是我們中國人咿呀嗯。第三頁(其二

          文物天地 2015年10期2016-03-09

        • 工尺七調(diào)之間是怎樣的關(guān)系?
          100101)工尺七調(diào)之間是怎樣的關(guān)系?杜亞雄(中國音樂學院 北京 100101)工尺七調(diào);笛子指法;樂律;旋宮技法“工尺七調(diào)”是流傳在笛子上翻吹七調(diào)的宮調(diào)系統(tǒng),也是明清以來傳統(tǒng)音樂中用以表示調(diào)高標準的七均。這一系統(tǒng)直接承襲燕樂二十八調(diào)①,是明、清兩代乃至民國時期普遍應(yīng)用的樂調(diào)系統(tǒng),在我國樂學的宮調(diào)部分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傳統(tǒng)工尺譜的調(diào)門,一般說來并不具有絕對音高的意義,而只是笛子上的一種指法。如果用在六孔笛上開第三孔為“上”、筒音為“合”的指法,就叫“

          音樂探索 2015年4期2015-12-06

        • “宮譜”新考
          曲詞之旁標注了“工尺譜”的曲譜即為宮譜。王季烈《螾廬曲談》卷三中的提法最具代表性,他說:“釐正句讀,分別正襯,附點板式,示作曲家以準繩者,謂之曲譜;分別四聲陰陽,腔格高低,旁注工尺板眼,使度曲家奉為圭皋者,謂之宮譜……至呂士雄等之《南詞定律》、莊親王之《九宮大成》,則以曲譜而兼及宮譜,特其宮譜,僅就每曲牌舉一二例,在已諳制譜之理者閱之,足資隅反,初學讀之,茫無頭緒,是其書特便于制譜之人,而仍不便于度曲之人,惟《納書楹曲譜》,及《吟香堂曲譜》,逐曲填工尺,點

          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5年2期2015-03-19

        • 何事秋風悲畫扇
          聶正飛昆曲工尺譜,初聽起來陌生,但看完此文,或許有不一樣的感受。因為它是一個“鍥子”,傳統(tǒng)文化傳承的“鍥子”。中國的傳統(tǒng)藝術(shù)之間互相融通,不可分割。昆曲是一門綜合藝術(shù),融文學、音樂和舞蹈為一體。不僅如此,而且,和書法的關(guān)系也極為密切。優(yōu)秀的昆曲曲譜本身也是獨特的書法作品。為了便于識別,昆曲曲譜一般用楷字書寫,字跡工整清秀為宜。除書寫文字之外,曲譜還需標注曲牌、曲調(diào)和板眼。曲牌寫在曲譜的最前面;曲調(diào)用合、四、一、上、尺、工、凡、六、五、乙等簡字來標識;板眼代

          醒獅國學 2014年7期2015-01-29

        • 《九宮大成》所收【會河陽】曲牌旋律考論
          曲牌格律譜外,其工尺譜亦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價值。文章選取《九宮大成》中【會河陽】曲牌正、變格二曲為研究對象,從音樂旋律范疇對二曲進行比對、分析,探討【會河陽】曲牌旋律曲調(diào)之流變規(guī)律。 關(guān)鍵詞:音樂藝術(shù);戲曲音樂;《九宮大成》;【會河陽】;旋律;正格;變格;發(fā)展規(guī)律中圖分類號:J60 文獻標識碼:A南曲是我國戲曲發(fā)展史中一種重要的曲體形式。自宋元以來,南曲諸多代表性曲牌得到傳承與發(fā)展,并逐漸衍生出若干變體格式。筆者選取《新定九宮大成南北詞宮譜》(以下簡稱《九

          藝術(shù)百家 2014年6期2015-01-19

        • 冀中音樂會工尺譜的“念曲兒”研究 ——以高洛“音樂會”、“南樂會”為例
          宋博媛冀中音樂會工尺譜的“念曲兒”研究 ——以高洛“音樂會”、“南樂會”為例吳艷輝 宋博媛筆者自2003年開始,對淶水縣南、北高洛的音樂會與南樂會進行了多年的田野調(diào)查。根據(jù)音樂會社樂師的習慣表達,首次摸索出冀中音樂會的傳統(tǒng)學習過程,即“念曲兒”、“摸家伙”(包括“摸眼兒”)、出會等幾個階段,其中“念曲兒”是樂師對于學習工尺譜的俗稱。所謂“念曲兒”,指的是音樂會的樂師之間通過口傳心授的方式,把記錄在譜本上的工尺譜演唱出來,并背熟的音樂學習過程。本文將對“念曲

          唐山文學 2015年6期2015-01-06

        • 我國傳統(tǒng)記譜的讀唱探索
          方法。傳統(tǒng)記譜 工尺譜 音腔 視唱練耳長久以來,我國傳統(tǒng)記譜法就因其框架式、非精確的特點,難以進入視唱練耳課程的訓練。誠然,精確記譜為音樂教育與音樂研究帶來了直觀與便利,然而對于非量化譜的探索,能為音樂學習者打開傳統(tǒng)音樂文化的一扇窗,展現(xiàn)出與精確計量截然不同的思維模式。本文將以我國傳統(tǒng)記譜法的讀唱訓練為切入點進行探究,詳述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工尺譜”的讀唱練習步驟,以期為傳統(tǒng)記譜的傳承與發(fā)展提供一種思路。一.我國傳統(tǒng)記譜的讀唱現(xiàn)狀我國的傳統(tǒng)記譜法歷史悠久、

          劇影月報 2014年5期2014-11-21

        • LETTERS
          ed from 工尺. The correct pronunciation should be gong che, with the character 尺 here pronounced che. But as the old Chinese saying goes, a speck on a jade stone will not obscure its radiance, and this small slip will surely not div

          CHINA TODAY 2014年4期2014-05-27

        • 工尺譜芻議
          730070)工尺譜芻議郜 鵬(西北師范大學 音樂學院,甘肅 蘭州 730070)工尺譜是我國歷史上主要的幾種樂譜形式之一,因使用工、尺等漢字為符號記錄音樂而得名。工尺譜歷史悠久,在民間歌曲、曲藝、戲曲、器樂中被廣泛使用。時至今日,許多民間藝人依然用工尺譜來演唱和記譜,它對我國民間音樂傳承和音樂遺產(chǎn)保護起到了重要作用。工尺譜;音樂史;美學一、工尺譜的來源工尺譜是我國歷史上主要的幾種樂譜形式之一,因使用工、尺等漢字為符號記錄音樂而得名。它與許多重要的民族樂

          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2年2期2012-04-01

        思思久久96热在精品不卡| 青青草原综合久久大伊人精品| 公与淑婷厨房猛烈进出| 欧美内射深喉中文字幕| 国产亚洲婷婷香蕉久久精品| 国产亚洲成年网址在线观看| 亚洲av成人波多野一区二区| 国产一区二区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18禁黄污吃奶免费看网站| 日本不卡在线视频二区三区| 亚洲午夜无码视频在线播放 | 抖射在线免费观看视频网站 | 日本久久久免费观看视频| 麻豆网神马久久人鬼片| 久青草久青草视频在线观看| 妺妺窝人体色www聚色窝韩国| 一级黄色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国产精品久色婷婷不卡| 曰韩无码无遮挡a级毛片| 亚洲人成色777777老人头| 国产美女高潮流白浆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熟妇视频国产偷人 | 久久无码专区国产精品| 亚洲男人天堂| 女同另类激情在线三区|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亚洲夜夜性无码| 无码av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久久亚洲区色播|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亚洲精品| 亚洲综合av大全色婷婷| 国产精品伦一区二区三级视频 | 亚洲一区域二区域三区域四| 一个色综合中文字幕人妻激情视频| 日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原创巨作av无遮 | 一区二区三区一片黄理论片| 久久精品国产久精国产爱| 中国内射xxxx6981少妇| 亚洲成a人网站在线看| 精品久久中文字幕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