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言志
- 看不見的控制:儒學思想對傳統(tǒng)文學的規(guī)訓機制
:儒學通過對“詩言志”命題的掌控,以之為傳統(tǒng)文學話語場的信條,將“志”由起初泛指心中所思而趨向狹義,成為儒學思想在文學批評史上的代言;“禮以別異”的觀念促成的文體等級譜系,充當了規(guī)范化裁決的規(guī)訓手段,將其他文體的發(fā)展導向詩學傳統(tǒng);“文如其人”的觀念讓“文”成為審查作者道德是否合乎儒學思想的“全景敞視”監(jiān)視機制,而儒學促成的傳統(tǒng)道德成為這個規(guī)訓機制的懲戒方式。在儒學“權力—知識”機制的規(guī)訓下,文人的創(chuàng)作活動常?;\罩在偏離的焦慮中,這種心態(tài)在文學史上扮演著驅(qū)動
漢語言文學研究 2023年2期2023-07-05
- 隔離與江居:韓東的精神之鄉(xiāng)
彤內(nèi)容摘要:“詩言志”是先秦以來人們對詩歌性質(zhì)的一種看法,而在現(xiàn)當代作品中,詩歌仍是作者們表情達意的一種體裁。但相比古詩而言,現(xiàn)當代詩歌更多的是充滿了哲理意味,有著濃厚的象征性?,F(xiàn)筆者擬通過詩中的意象“以意逆志”,探析“第三代詩歌”的標志性人物——韓東的《隔離》與《江居》詩歌內(nèi)容和韻味。關鍵詞:韓東 隔離與江居 詩言志 意象《毛詩·關雎序》說:“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fā)言為詩。情動于中而形于言?!彼栽姼枋俏覀儽磉_情感的一種方式,人心中的主觀情感和意
文學教育 2022年12期2023-01-03
- 詩本由情,情動為志
一、研究背景“詩言志”最早出現(xiàn)在《尚書·舜典》,之后就被古人廣泛轉(zhuǎn)引、闡發(fā)、對比,到近代朱自清先生賦予其“開山的綱領”頭銜后,更成為學界探討諸多的熱門話題。韓國良先生意識到,熱議并不意味著走到了論題的盡頭,其承載的巨量信息反而使其更具備探索價值。韓國良先生的《“詩言志”新辨》一書便是由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支持,于2021年5月由中華書局出版的相關優(yōu)秀學術成果。作者另辟角度,對傳統(tǒng)論題“詩言志”提出新的思考,重新詮釋、辨訂其含義,對其中全新的發(fā)現(xiàn)作翔實闡
青年文學家 2022年30期2022-12-14
- 詩言志:中國文論的開篇
進中國文論的“詩言志”傳統(tǒng),共同探究這一現(xiàn)象的深層原因吧。│經(jīng)典重溫│帝曰:“夔,命女典樂,教胄子。直而溫,寬而栗,剛而無虐,簡而無傲。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八音克諧,無相奪倫,神人以和。”│今釋今讀│上面這段堯與夔之間的對話,出自《尚書·堯典》,描述了“詩言志”一說誕生的原初場景。其中,“夔”是堯舜時的樂官,“典樂”即執(zhí)掌音樂。堯命夔典樂,是為了施行樂教,教育當時的貴族子弟(“胄子”)?!爸倍鴾亍敝敝痢昂喍鵁o傲”,皆是指美好的品德??梢姡囵B(yǎng)貴
初中生世界 2022年35期2022-10-12
- 論“詩言志”命題的整一性闡釋
眾多命題中,“詩言志”無疑最為顯眼。經(jīng)《尚書·堯典》首次推出之后,“詩言志”命題的綱領、基礎地位幾乎沒有動搖過?!?span id="n5lxxp3" class="hl">詩言志”作為原生細胞,邏輯性蘊含著中國詩學的整體建構[1],的確,連綿不絕的中國詩學長河中,即便有“詩緣情”“詩言事”“詩言意”“文載道”等命題展顯身姿,但它們往往也要想方設法依附、掛靠于“詩言志”命題以納入其麾下。“詩言志”命題的經(jīng)典性、權威性,自是得益于宗教、政治、倫理、文化、美學等各種外力因素的造就、作用;另一方面,也與詩學內(nèi)部對它的認知
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22年6期2022-03-23
- “詩言志”觀念生成及其嬗變*
·堯典》篇的“詩言志”,通常被稱之為古代詩論“開山的綱領”[1]4。對于這一重要詩學觀念,學界已進行大量的考證,由此積累了頗為豐厚的成果。但毋庸諱言,有關“詩言志”觀念的出現(xiàn)及其內(nèi)涵到目前還存在較多的爭議。鑒于此,本文擬從歷時性角度出發(fā),重點考察“詩言志”觀念的生成及其演進。一、“詩”之意義及其文體生成就目前的研究來看,關于“詩言志”中“詩”之意義的分析,主要形成三種有代表性的看法,即以“志”釋詩,以“寺”釋詩及以“持”釋詩。馬銀琴根據(jù)“詩從持”的思路認為
湖州師范學院學報 2022年1期2022-02-13
- 讀經(jīng)典思人生
鍵詞:蓮之愛;詩言志;歌詠言;少年中國蓮之愛我被周敦頤老師圈粉是在中學的時候,在語文課本中讀到濂溪先生的《愛蓮說》。愛蓮者眾,而眾人多愛蓮花之美,濂溪先生賦予了蓮花君子人格,濂溪先生本人,清廉為官,公正執(zhí)法,用生命踐行了蓮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高潔品格。在儒家道德價值體系中,君子與小人是兩個彼此相對立的人格類型。學做人,就是學做君子,不做小人。君子自他兩利,心地善良,小人損人利己,心地邪惡。我想穿越時空告訴濂溪先生:蓮之愛,同您者有我!我是一個注冊
文學天地 2021年9期2021-11-10
- 從“詩言志”說的歷史發(fā)展流變探析中國古典詩學的政教化傳統(tǒng)
楊萌迪摘要:“詩言志”說是中國古代文論的開山綱領,對于后世文學理論影響深遠。本文試圖通過厘清詩言志理論的發(fā)展脈絡來探尋中國古典詩歌中的政教因素,詩言志說從最開始的興起一直到最后地發(fā)展演變,其內(nèi)涵不斷地融入到了詩教這樣一個儒家的傳統(tǒng)思想,“詩言志”說本質(zhì)上是中國古代政教思想的一部分。志是詩的經(jīng)典理論特征,中國古代文論具有強烈的政教論的色彩。關鍵詞:詩言志;政教;情感;文以載道一、詩言志說的歷史發(fā)展脈絡1.《尚書》詩言志的本義最早提出詩言志的是《尚書·堯典》“
視界觀·下半月 2020年9期2020-12-21
- 詩有三訓
情性。關鍵詞:詩言志;詩言持;詩言承;政治一、詩有三義《十三經(jīng)注疏》中孔穎達在注鄭玄所寫的《詩譜序》時寫道:“詩者,持也。然則詩有三訓:承也、志也、持也。作者承君政之善惡,述己志而作詩,為詩所以持人之行,使不失隊,故一名而三訓也?!盵1]所謂“詩有三訓”,即詩有三義,也就是對詩的三種定義??追f達將詩的含義概括為“承”“志”“持”三層。所謂“承君政之善惡”,即指作家的創(chuàng)作受到國家政治治理好壞的影響;所謂“述己志而作詩”即指文學作品是對作者思想情感、志向、政治
北方文學 2020年23期2020-12-17
- 對“詩言志”的再認識
現(xiàn)實主義文學“詩言志”最美的傳承和發(fā)展。當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從武漢、從湖北蔓延至大江南北,危及成千上萬人的生命時,面對嚴重的疫情,瀘州市廣大文藝工作者走出“象之塔”,滿懷激情,創(chuàng)作出許多感人的抗疫文藝作品,如歌曲、金錢板、微電影、小型話劇、書法、繪畫、攝影、舞蹈等,以表達自己的心聲。在眾多抗疫文藝作品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井噴似的詩歌作品,它讓我看到了一個滿血復活的文學現(xiàn)象。這種復活就是中國詩歌在一種特定的現(xiàn)實場景即歷史需要它的緊迫時刻重新認識了自己
現(xiàn)代藝術 2020年3期2020-12-02
- 以陶淵明飲酒詩為例看“詩言志”與“詩緣情”說
宋靖云摘要:“詩言志”與“詩緣情”是中國古代兩個重要的詩歌理論,詩歌緣于情,所言為志,發(fā)而為詩。晉代陶淵明的飲酒組詩,既展露了身為俠士文人的悠然自在的小我之情,也展示了身為當朝參與者無法掙脫的憂國憂民之志,體現(xiàn)了“詩緣情”與“詩言志”相輔相成的局面。關鍵詞:陶淵明;飲酒詩;詩言志;詩緣情晉末宋初文學家陶淵明創(chuàng)作了眾多以飲酒為題的詩。世人皆知陶淵明淡泊名利,悠然隱于山水之間,其內(nèi)心所思,對家國對生活,或憂或喜之情,皆在其詩中一一體現(xiàn)。飲酒組詩以酒寄意,詩酒結
北方文學 2020年5期2020-06-11
- “詩言志”視閾下詩歌對黃河文化的傳播
載體,被賦予“詩言志”的政治與抒情功能。宋詩題材廣泛,文人們于抒情達意之外,還以史詩般的筆觸描述了當時黃河的生態(tài)人文、水患災難與發(fā)生在黃河上的戰(zhàn)爭,以及其中所反映出的人水和諧、生態(tài)保護等頗具時代特色的生態(tài)理念,這些都對我們深入考察中華文化有一定的認識價值。通過解讀宋代“詠黃”詩,深入研究其對黃河文化的傳播,亦能夠?qū)ξ覀儌鞒信c發(fā)展黃河文化有所裨益。【關鍵詞】詩言志;宋代;“詠黃”詩;黃河文化;傳播一、引言《尚書·堯典》云:“詩言志,歌永言?!盵1]這是對詩歌
新聞愛好者 2020年1期2020-04-13
- 明清戲曲中的詩學理論
——以“詩言志”與“詩緣情”為例
之間的關系?!?span id="vjfzjb5" class="hl">詩言志”是我國古代詩學理論的一個重要命題,其強調(diào)的是文學藝術的政治教化功能。此外,自陸機提出“詩緣情而綺靡”[4]后,“詩緣情”便成為我國古代詩學理論中的另一重要命題?!霸娋壡椤弊⒅厍楦械氖惆l(fā),主張遵循人內(nèi)心的真實感受。實際上,“情”與“志”都是從心而發(fā),但“詩緣情”更側重于表達脫離禮樂文化的制約而回歸到情感本身的文學理想??v觀中國古代文學的發(fā)展可以發(fā)現(xiàn),對于“言志”與“緣情”的討論或者爭論從來沒有停止過,然而絕大部分人限于在詩文的范疇里討論
開封文化藝術職業(yè)學院學報 2020年3期2020-01-09
- 詠懷詩中“志”、“情”辨析及“懷”之詩學精神
”是與古代的“詩言志”中的“志”和“詩緣情”中的“情”密切相關的。“詩言志”和“詩緣情”是我國古典詩學的兩大理論支柱,對詩歌的演進尤其是詠懷詩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span id="fbz5n3f" class="hl">詩言志”說最早見于《尚書·堯典》和《左傳 ·襄公二十七年》;“詩緣情”說最早是西晉陸機提出來的。其中,“詩言志”說被朱自清先生在《詩言志辨序》中稱為中國古代詩論“開山的綱領”。先秦時期所說的“志”中,可能并無明確的“情”的因素。況且《尚書·堯典》對“詩言志”本身表述籠統(tǒng),并沒有對“志”作進一
長江叢刊 2019年8期2019-11-15
- “詩言志”現(xiàn)代價值微探
詩。關鍵詞: 詩言志? ? 字形源流? ? 抒情? ? 新詩? ? 口語詩從古至今,詩,一直都是文學范疇內(nèi)的第一大重鎮(zhèn)。無論哪個時代,詩都在其文學史上占有較高的地位,今天也不例外。那么同樣是使用漢語進行寫作,古詩里“詩言志”的觀點,對于今天華語“新詩”的創(chuàng)作和發(fā)展有著怎樣的啟示呢?本文從古典詩學開山的綱領“詩言志”一說入手,微探其對現(xiàn)當代詩歌的意義與價值。一、“詩言志”從何而來“詩言志”一說,距今最早的當屬《尚書·舜典》的記錄:“詩言志,歌詠言,聲依永,律
文教資料 2019年18期2019-09-12
- 早期文學批評史視域下的“詩言志”
軒摘? 要:“詩言志”這一古老的詩學命題,被朱自清成為“中國詩論的開山綱領”,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文學批評是時代的產(chǎn)物,在不同時代或同一時代不同的學者對于“詩言志”都有著自己獨特的闡釋。其中,陳鐘凡、郭紹虞、羅根澤、朱東潤都是20世紀早期中國文學批評史學科中極具代表性的學者,他們在不同的視角和框架下對于“詩言志”做出了自己的考察。關鍵詞:文學批評史;“詩言志”[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2139(2019)-14-0
青年文學家 2019年14期2019-06-06
- 情志交融 韻味彌新
春錦摘 要:“詩言志”作為我國詩學中的一個重要理論綱領,歷來都是學者們研究的重要問題之一。在我國古代文論中“言志”與情感是一個相矛盾的命題,但從“志”的本源出發(fā)來討論“詩言志”命題時,不難發(fā)現(xiàn)“詩言志”與情感呈現(xiàn)出共生共存的特點。因此,不能脫離情感孤立地解讀“詩言志”的內(nèi)涵,也不能忽視情感在“言志”的重要作用。關鍵詞:詩言志 情感 聯(lián)系朱自清先生在《詩言志辨》中稱“‘詩言志是開山的綱領”,然而“志”與 “情”的關系一直都是一個頗具爭議的話題。如果從中國文論
青年時代 2019年2期2019-03-14
- 現(xiàn)代詩化小說中的“詩性”與“詩言志”中“志”的關系
詩性”與古代“詩言志”中的“志”是否有著內(nèi)在一致性是本文的探討中心。關鍵詞:詩性;詩言志;抒情傳統(tǒng)作者簡介:李慧敏,蘇州大學文學院碩士二年級在讀。[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2139(2018)-27-0-02*中國文學抒情傳統(tǒng)——“詩言志”(一)“詩言志”傳統(tǒng)在前言中已經(jīng)提到中國最初的抒情文體便是詩,既要抒情,在古人看來,便是言志。有學者刻意將“情”、“志”分開[1],或者在研究的時候?qū)⑺麄儐瘟谐烧拢珀惲歼\的《中
青年文學家 2018年27期2018-12-17
- 淺談“詩言志”對初中詩歌鑒賞的指導
生還簡單地把“詩言志”的“志”理解為“情感”,針對這一情況,我先討論“志”的內(nèi)涵,然后整理出知人論世、以意逆志、通其精微、詩可以興四個指導方法組成一個完整的體系,為初中詩歌鑒賞提供一些方法的指導。關鍵詞:初中語文; 詩言志;詩歌鑒賞;指導“詩言志”作為關于詩歌最早的理論,對詩歌鑒賞有相當大的作用。但是大多數(shù)學生把“詩言志”理解為“詩歌表達的是作者的感情”。一方面,這主要是平時教師在教學時一味的講詩歌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教師在講解陶淵明的《歸園田居》時,
山東青年 2018年7期2018-11-06
- 《人間詞話》與《抒情歌謠集序》中的抒情理論研究
展開對比,從“詩言志”與“詩緣情”兩方面總結抒情理論,探討兩部作品的重大意義以及影響。關鍵詞:華茲華斯;王國維;抒情性;詩言志;詩緣情[中圖分類號]:I01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2139(2018)-06-0-01在十八世紀的文學批評中,“藝術即模仿”幾乎成了不證自明的理論,18世紀具有代表性的批評家們認為,心靈感知者就是反映外在世界。”這種模仿說亦或再現(xiàn)說在西方統(tǒng)治了較長時間。華茲華斯在研究抒情詩的過程中又提出嶄新的抒情理論,“詩是
青年文學家 2018年6期2018-02-07
- 中國詩學的家國情懷
春秋時期的“賦詩言志”,還是孔子時代的“教詩明志”,都是在以詩言志。漢代以后,“詩言志”的觀念開始轉(zhuǎn)向“作詩言志”;魏晉以后,情志分離,使“詩言志”再次回到重政教的特征上來。“詩言志”為中國詩學注入了家國情懷、人文教化等個性特征。【關鍵詞】詩言志 中國詩學 家國情懷 人文詩教 【中圖分類號】I22 【文獻標識碼】A“詩言志”一直被詩學界喻為中國詩論的“開山綱領”。的確,這一觀念對中國詩學的內(nèi)在特征有著深刻影響?!?span id="njh5b5v" class="hl">詩言志”為中國詩學注入了獨特個性,不失為我們
人民論壇 2017年33期2017-12-21
- 中國抒情文學的傳統(tǒng)
——從“詩言志”到“詩緣情”的嬗變說起
傳統(tǒng) ——從“詩言志”到“詩緣情”的嬗變說起李永嬌“詩言志”與“詩緣情”是我國古代兩個重要詩歌理論。前者強調(diào)詩應側重于反映現(xiàn)實,對上要“箴諫”,對下要有“教化”的作用,體現(xiàn)詩人之意志。后者強調(diào)詩應感物而抒發(fā)情志,表達詩人之性情。本文指出了“詩言志”、“詩緣情”的含義和功能隨著時間的發(fā)展演變。詩言志 詩緣情 情感 嬗變“詩言志”和“詩緣情”中國文學史和文論史上重要的兩大詩學命題,“詩言志”被朱自清先生稱為中國詩學的“開山綱領”,它的含義與作用被不斷發(fā)展與延伸
長江叢刊 2017年28期2017-11-25
- 中國古代文學中“詩言志”說的發(fā)展
不斷深化,從“詩言志”到“詩緣事”“詩緣情”也經(jīng)歷了一個發(fā)展過程。從這個過程也讓我們清晰的看到中國古人對于文學的認識?!娟P鍵詞】:詩言志;抒情言志;詩緣事;詩緣情一、先秦時期的“詩言志”說關于中國文學史上最早觸及這一點的,是出自《尚書堯典》的“詩言志”說,它的原文是這樣的:帝曰:“夔!命女典樂,教胄子:直而溫,寬而栗,剛而無虐,簡而無傲。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八音克諧,無相奪倫,神人以和?!辟缭唬骸办?!予擊石拊石,百獸率舞?!薄?span id="5tbphph" class="hl">詩言志”說實際上反
西江文藝 2017年15期2017-09-10
- 魏晉南北朝之前“詩言志”的內(nèi)涵流變探析
石恪摘 要:“詩言志”作為中國詩論的“開山的綱領”,其所言之“志”的內(nèi)涵,在魏晉南北朝之前經(jīng)歷了集體意識的“神人以和”、工作職責的“諷頌治國”、個人感情的自由抒發(fā)3個階段,所言之“詩”的創(chuàng)作者,也相繼經(jīng)歷了巫祝集體創(chuàng)作、采詩官的職責創(chuàng)作、個人自由創(chuàng)作的變化。關鍵詞:詩言志;神人以和;諷頌治國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17)07-0099-03學術界普遍認同朱自清先生提出的觀點——“詩言志”是中國詩論的“開山的綱
赤峰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7年7期2017-08-30
- 從《人間詞話》看王國維的詩學觀
乎功利之外的“詩言志”在《人間詞話》中也有具體闡發(fā);“以意逆志”更是在《人間詞話》中有著鮮明的體現(xiàn);而其在《人間詞話》一書中提出的文體通行既久成俗套的文學發(fā)展觀更是獨具慧眼。接下來,我將以這四點為主線探討來王國維先生的詩學觀。關鍵詞:境界說;詩言志;以意逆志;文學發(fā)展觀一、“境界說”的提出(一)“意境”理論的形成、發(fā)展過程“境”本字為“竟”,是指時空概念。在《周禮》中記載“凡國都為竟?!?,《說文解字》中“竟,樂曲盡為竟。”,境,指樂曲的境界,終結。漢魏時期
科學與財富 2017年19期2017-07-19
- 《濟北詩話》詩學思想淺析
明地表現(xiàn)了其“詩言志”“適理”“雅正”等詩學觀念。其詩學思想深受中國詩學思想的影響,但卻也富含著其個人的思想特征。關鍵詞:詩話 詩言志 適理 雅正 盡善盡美 《濟北詩話》《濟北詩話》是日本五山詩僧虎關師煉(1278-1346)所著,是其二十卷文集《濟北集》中第十一卷。這是日本首部以“詩話”命名的著作,在日本詩話史上的意義與中國的《六一詩話》較為相似?;㈥P師煉曾以詩文著稱,對漢文、漢學涉獵頗深,其在日本五山文學中,特別是在五山時期的漢文學創(chuàng)作中占有不容忽視的
現(xiàn)代語文(學術綜合) 2017年4期2017-05-24
- 社會歷史批評的中國范式
式;以意逆志;詩言志;知人論世19世紀,這一流派地代表人物丹納,提出了著名的“三總體”說和“三根源”說,他的理論成了對這個批評流派中的社會歷史批評分支最經(jīng)典的一種詮釋?!叭傮w”說是丹納在《藝術哲學》一書中總結出來的進行文藝研究和批評的一個基本思路和方法原則。指的是在分析一件作品時,應找出該作品所從屬的并能解釋之的三個總體,從而達到對文學現(xiàn)象的最終的解釋、探求。這三個總體依次為該作品所歸屬的作家的作品總體、該作家“所隸屬的同時同地的藝術宗派或藝術家家族”以
北方文學·中旬 2017年5期2017-05-22
- 從王昌齡到意境說
”的背景以及與詩言志傳統(tǒng)的關系來解讀詩言志的儒家詩論到唐代“意境說”的轉(zhuǎn)變過程,以此來分析在傳統(tǒng)詩論中,意境說的地位和其意義。以王昌齡在《詩格》中熟為人知的對詩的“三境”的劃分為切入點,從詩言志的傳統(tǒng)詩論中分析意境說的內(nèi)涵。意境;詩論;詩言志一、王昌齡意境說的出現(xiàn)和詩言志傳統(tǒng)的關系詩言志這個命題可以說算的上中國古典詩論的核心概念了,這個觀點起源于先秦儒家對詩歌的論述,初步形成于西漢《毛詩序》的發(fā)揮,后來雖然逐漸受到詩隨著發(fā)展產(chǎn)生的言情功能的挑戰(zhàn),以至于到了
福建質(zhì)量管理 2017年8期2017-04-15
- 論“詩言志”說
摘 要:“詩言志”說在我國古代發(fā)揮著多方面的重要影響,成為歷代言說者論說的對象,是一個極具闡釋性的詩學命題。本文從還原詩的原始狀態(tài)入手,以詩的發(fā)展分期為線索,闡釋了不同分期中“詩言志”的內(nèi)涵,并由此勾勒出“詩言志”在中國文學發(fā)展過程中的總體形態(tài)和趨勢,以期尋找到闡釋“詩言志”說的新角度。關鍵詞:詩言志;“詩樂舞”;群體情感;個體情感作者簡介:王洪?。?992-),女,內(nèi)蒙古赤峰市人,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文藝學專業(yè)在讀碩士,研究方向為文藝理論與批評。[中圖
青年文學家 2017年5期2017-03-23
- “詩言志”
的現(xiàn)狀,作者借詩言志,其詩也就具有了一定的社會性,本文試析之。關鍵詞:文同;詩;社會性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11-0049-01一、文同社會性的詩文同(1018~1079年),字與可,號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稱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縣(今屬四川綿陽市鹽亭縣)人。著名畫家、詩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進士,遷太常博士、集賢校理,歷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陜西洋縣)等知州或知縣。目前文同的
人間 2016年32期2017-02-26
- 淺析“詩言志”與“詩緣情”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
011)淺析“詩言志”與“詩緣情”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穆艷美(安慶師范大學 安徽 安慶 246011)“詩言志”與“詩緣情”構成中國文學批評的兩大命題,歷來是非之辯十分激烈,“言志”與“緣情”各有其內(nèi)涵和側重,對詩歌的發(fā)展均產(chǎn)生了重要的影響,只有全面了解二者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才能深刻認識中國詩論的發(fā)展情況。詩言志;詩緣情;詩論;區(qū)別;聯(lián)系;各有所長“詩言志”是中國詩論的開山綱領,“詩緣情”則是中國詩論的另一綱領?!霸谖覈膶W發(fā)展過程中,由于‘志’長期被解釋成合乎禮教規(guī)
小品文選刊 2016年24期2016-11-26
- “詩言志”的審美闡釋
【摘 要】“詩言志”作為中國文論一個古老而又具有起源性質(zhì)的命題,一直被歷朝歷代的文人品評。當然,他們對“詩言志”的審美闡釋也多種多樣,各具特色。從先秦諸子百家經(jīng)典到兩漢經(jīng)學研究下的經(jīng)典詩學理論代表《詩大序》,對“詩言志”的審美闡釋是從倫理詩教到個人情性的滑動過程,這既是繼承,又是超越的過程?!娟P鍵詞】詩言志;審美闡釋;先秦;《詩大序》;經(jīng)學中圖分類號:I0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8-0011-02《尚書·堯典》中僅僅提
戲劇之家 2016年15期2016-08-15
- 立足“詩言志”探究情與理
基于古典詩歌“詩言志”的本質(zhì)特征、語文學科人文性的特點及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筆者認為,應將探究作品的情與理作為古典詩歌教學的主要內(nèi)容。同時,筆者還認為探究古典詩歌情與理需注意三個方面:1.要知人論世,通解文字;2.要投入境界,體物動情;3.要辯證分析,實事求是。【關鍵詞】古典詩歌;情與理;詩言志;人文性【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一、確定“探究情與理”作為詩歌教學的主要內(nèi)容的依據(jù)(一)古典詩歌“詩言志”的本質(zhì)特征決定了要將“探究情與理”作
課外語文·下 2016年3期2016-05-24
- 簡論“詩言志”與“詩緣情”
建國摘 要:“詩言志”與“詩緣情”是我國歷史上兩個重要的詩學理論?!?span id="5xt5xzb" class="hl">詩言志”說 中的“志”,其原初內(nèi)涵應包括心理活動的各個方面,后來受政教觀念的影響,“志”中“情”的因素越來越少,而偏向與政教相符的思想或情感?!霸娋壡椤睆摹?span id="5vbzjtn" class="hl">詩言志”而來,是對“詩言志”的繼承和突破。通過對“詩言志”與“詩緣情”關系及二者歷史上對立原因的考辨,不僅有利于“詩言志”原初內(nèi)涵的揭示,更有利于“詩緣情”情感性特征的凸顯。關鍵詞:詩言志;詩緣情;情感性特征;對立原因中圖分類號:I20
文藝生活·下旬刊 2016年6期2016-05-14
- 以陶淵明《飲酒》為例談“詩言志”與“詩緣情”
慧內(nèi)容摘要:“詩言志”和“詩緣情”是中國文學史上的兩個重要的命題,他們在我國詩學理論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以陶淵明的詩為例,來談“詩言志”、“詩緣情”以及二者之間的關系。關鍵詞:詩言志 詩緣情 情志一也一.詩言志“詩言志”一詞最早見于《尚書·堯典》:“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合聲?!痹娙藙?chuàng)作詩歌離不開他們所處的時代背景,與當時的政治背景、社會環(huán)境的聯(lián)系較為密切,因此“志”一般被理解為思想、志向、政治抱負等。比如陶淵明《飲酒》詩中的第二十首:羲農(nóng)去
文學教育·中旬版 2016年8期2016-05-14
- 從“詩言志”與“詞緣情”看賈寶玉的“志”與“情”
030)?從“詩言志”與“詞緣情”看賈寶玉的“志”與“情”任今晶(西北民族大學文學院,甘肅蘭州730030)摘要:“詩言志”與“詞緣情”這兩個詩學命題歷來受到研究者們的重視?!爸尽迸c“情”也被賦予了諸多意義,其中不可忽視的是其獨特的人文情感的意義。《紅樓夢》中的賈寶玉,對于大觀園中的女兒們,可謂既有“情”又有“志”。對于這種“情”與“志”的情感,曹雪芹將其升華。本文依據(jù)中國古代文論中的“情”與“志”,來分析曹雪芹的情感價值觀。關鍵詞:詩; 詞緣情;賈寶玉;
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 2016年3期2016-05-04
- 從《詩言志辨》看朱自清的研究方法
李光先從《詩言志辨》看朱自清的研究方法李光先《詩言志辨》的學術方法還有:一、在選題上,系統(tǒng)觀照與重點突破;二、在研究過程中,辨章學術,考鏡源流;三、在行文方面,大量使用注釋,服務正文,便利讀者;四、在科研的功用方面,結合教學,關注社會思潮,解決當時的文學問題?!?span id="xbb55fj" class="hl">詩言志辨》;朱自清;研究方法朱自清先生的《詩言志辨》出版后,逐漸引起學界的關注,在本世紀前十五年則達到一個研究高峰。學界探討《詩言志辨》研究方法的論著數(shù)量很多,著作如郭良夫編的《完美的人格——朱自清
關東學刊 2016年8期2016-04-06
- “詩言持”摭識
鍵詞:詩言持;詩言志;持己;持世;持言《毛詩正義》、《九經(jīng)古義》、《讀書紀數(shù)略》等書都提到詩有三訓:承也、志也、持也。在中國文論史上,把“詩”釋為“承”,基本被人遺忘,以致可參考的文獻,少之又少,人們提到的幾乎都是“詩言志”,因此“詩言志”被尊為中國詩歌的“開山綱領”。而“詩言持”這一訓雖然沒有像“詩言志”那樣受到關注和弘揚,但歷代學者也時有提及并不斷豐富其內(nèi)涵,影響較大的如劉勰《文心雕龍·明詩》之“詩者,持也,持人情性”[1]65,錢鐘書先生《管錐篇》(
湖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6年1期2016-03-15
- “字外功夫”與“詩言志”
字外功夫”與“詩言志”黃峰(華中師范大學 美術學院,湖北 武漢 4300 79)“詩言志”說是古代詩學的開山綱領,具有被無限拓展發(fā)揮的藝術原動力。對書論影響比較深遠的就是“字外功夫”,包含一般意義上的“神”“氣”“品”“骨”等,它反映了書法藝術在創(chuàng)作和理論上的共同追求?!?span id="x5rrp5r" class="hl">詩言志”和“字外功夫”的相互構建,既充分完善自身理論的發(fā)展與延伸,又體現(xiàn)出中國傳統(tǒng)藝術理論體系發(fā)展演變的一般模式。詩言志;字外功夫;神;氣;品“詩言志”理論產(chǎn)生之初,就具有振臂一呼、應者如
天中學刊 2016年4期2016-02-13
- 先秦賦詩傳統(tǒng)與“賦、比、興”之義*
;賦詩;政教;詩言志收稿日期:2014-08-14作者簡介:陳雪雁,女,中山大學哲學系博士研究生。中圖分類號:B22文獻標識碼:碼:A文章編號:號:1671-7511(2015)02-0067-06摘要:歷代對“賦比興”的解釋看似明晰卻極難厘清。種種解讀多有從“作詩法”論之之嫌。只有回溯到先秦賦詩傳統(tǒng),才能略探“賦比興”義理的源頭。在先秦政教禮儀中,“賦比興”的原初含義并不抽象,也并不只是修辭方法,而是活生生地體現(xiàn)為賦詩活動的運作方式?!百x”直陳賦詩者之情
云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5年2期2015-12-08
- 從“詩言志”說到“詩緣情”論
小慧摘 要:“詩言志”和“詩緣情”是中國古代文學和古代文論史上兩個重要的詩學范疇?!?span id="vdn5fxn" class="hl">詩言志”作為中國詩論的開山綱領和詩樂舞三位一體的文藝形式的必然結果,在先秦兩漢時期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從魏晉開始,“詩緣情”出現(xiàn)并經(jīng)歷了與“詩言志”對立而后趨于統(tǒng)一的過程。從“詩言志”到“詩緣情”體現(xiàn)了人們對事物的認識從流到源、由表及里的一般規(guī)律,也體現(xiàn)了人們對詩歌本質(zhì)認識的深化。關鍵詞:詩言志;詩緣情;詩論;矛盾;調(diào)和“詩言志”和“詩緣情”作為兩個重要的詩學命題,在中國古代文
北方文學·中旬 2015年7期2015-06-10
- 唐宋詩人個人浮沉對其作品的影響
個人浮沉 ?“詩言志” ?唐宋詩人 ?蘇軾一、文人自身與其作品的雙重關系(一)“詩言志”的文學思想“詩言志”是我國古代文論家對詩的本質(zhì)特征的理解?!对娊?jīng)》作者的作詩目的中就有著“詩言志”這一觀點的萌芽,正如《尚書·堯典》中記舜的話說:“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而《莊子·天下篇》說:“詩以道志。”以及《荀子·儒效》篇云:“《詩》言是其志也?!彼砸彩谴死怼T娢难灾炯膽n懷,顧名思義,詩人所言之志以及所詠之懷,無一不發(fā)源于自我內(nèi)心,詩文本源于內(nèi)心。“詩
安徽文學·下半月 2015年9期2015-05-30
- “詩言志”變:抒情的發(fā)明
代的作用。在“詩言志”這一中國古代文論“開山的綱領”的研究方面,朱自清以扎實的考據(jù)功夫,在《詩言志辨》中還原了其“志”“道”合一、“都關政教”的歷史語境;身處海外的王文生,同樣以扎實的文獻梳理為基礎,在《詩言志釋》中卻還原了“詩言志”作為中國抒情傳統(tǒng)重要源頭的詩學內(nèi)涵。二者同途而殊歸,反映了不同的學術語境對于同一命題的不同發(fā)覆,也反映了海外學人在建構中國抒情傳統(tǒng)過程中的為抒情而抒情、整一性的“東方想象”等問題。關鍵詞:“詩言志”;朱自清;王文生;抒情傳統(tǒng);
華文文學 2014年4期2014-11-05
- 逢事獨為貴,歷代非無才——論朱自清《詩言志辨》的學術品格
——論朱自清《詩言志辨》的學術品格夏云1, 2(1. 中央民族大學 文傳學院,北京 100081;2. 洛陽理工學院 中文系,河南 洛陽 471003)朱自清的《詩言志辨》是古代文學批評的經(jīng)典之作,體現(xiàn)了作者宏觀的歷史架構意識。在《詩言志辨》中,朱自清對文獻資料進行動態(tài)分析,探尋其中包含的通變理念,并巧妙地將傳統(tǒng)治學方法與現(xiàn)代學術理念相融合,鮮明地體現(xiàn)了他獨立、客觀、嚴謹而又具有包容性的學術品格。同時,《詩言志辨》采用科學的實證方法,廣泛地引證文獻資料,展
天中學刊 2014年6期2014-02-12
- 簡論校文學社的“疏導”功能
要:從古詩論“詩言志”說起,引出“文學即人學”的觀點,繼而闡發(fā)對文學“宣泄”和“疏導”功能的認識。在對當今我校高中生青春期心理狀態(tài)的分析中,將文學社的功能及意義重點落在“疏導”上。以反映社會黑暗面的文章為疏,以勵志青春的文章為導,導占絕對優(yōu)勢,如此,達成文學社在學校教育中教化導引、締造幸福的氛圍里所能起到的一點作用。關鍵詞:詩言志;文學即人學;疏導;幸福古有“詩言志”之說,雖然后世將功利性的“詩言志”和藝術性的“詩緣情”相對立,但檢索“詩言志”的古義以及文
新課程學習·中 2011年8期2011-11-29
- 從《詩言志辨》談朱自清先生的治學方法
6300)從《詩言志辨》談朱自清先生的治學方法張作棟(河池學院 教師教育學院,廣西 宜州 546300)《詩言志辨》不僅體現(xiàn)了朱自清先生“一絲不茍”的治學態(tài)度,更以其科學的治學方法垂范后學。其治學方法主要體現(xiàn)在在治學選題上“從小處下手”,文獻上“爬梳剔抉”,論證上“謹嚴地辨析”三個方面。詩言志辨;朱自清;治學方法上世紀上半葉,涌現(xiàn)出了一批學術經(jīng)典著作,它們不僅具有較高學術價值,還有治學示范價值。朱自清先生的《詩言志辨》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部,它所體現(xiàn)的“一
河池學院學報 2011年1期2011-08-15
- 從“詩言志”說談“詩緣情”的興起
典》最早提出“詩言志,歌永言,聲依詠,律和聲。八音克諧,無相奪倫,神人以和?!碧岢隽恕?span id="hpnljnf" class="hl">詩言志”的命題?!对姶笮颉吩诔珜寮业摹帮L教”之后,對“詩言志”作了如下詮釋:“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fā)言為詩。情動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边@些論述概括了先秦以來儒家對詩的本質(zhì)的基本認識。朱自清先生《詩言志辨.序》將古人四個批評意念(詩言志、比興、詩教、正變)分為綱領和細目兩類,認為綱領是“告
電影評介 2010年15期2010-11-16
- 由詩論到詩人——讀朱自清《詩言志》
給我們提供了《詩言志辯》這部行文妥帖、求真務實的著作?!拔膶W史的發(fā)展一面跟著一般史學的發(fā)展,一面也跟著文學的發(fā)展。這些年來我們的史學研究進步很快,文學也有了新的成長,文學史確是改了面目。但是改變面目是不夠的,我們要求新的血和肉……現(xiàn)在我們固然愿意有些人去寫中國文學批評史,但更愿意有許多人來分頭收集材料,尋出各個批評的意念如何發(fā)生,如何演變—尋出它們的史跡?!雹谥煜壬鸀榱四苁箓鹘y(tǒng)詩學批評的研究更加厚實,埋首研讀,愿意從很多人不愿理會的小處、意念著手,理清這些
名作欣賞 2010年29期2010-08-15
- 如何把握“詩言志”的志
“詩言志”是眾所周知的,詩之“志”是詩歌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而不同的時代,不同的詩人;或相同的時代,不同的詩人;或同一詩人在不同時期,由于他們經(jīng)歷不同,他們的詩所言的“志”決不會是一樣的。這就要求我們指導學生鑒賞詩歌時,必須讓學生先弄清詩歌寫作的時代,了解這個時代的社會風貌,了解詩人的人生經(jīng)歷,以及詩人創(chuàng)作該詩時的境況等等,再通過詩句這個載體,去揣摩、把握詩人所言的志。戰(zhàn)國時期的屈原,由于他出身貴族,年輕時就擔任了重要官職左徒,后因佞臣排斥打擊而被楚懷王疏遠
語文教學與研究(綜合天地) 2009年2期2009-03-27
- 論中國詩學的實踐性
”出,這便是“詩言志”。故“詩言志”中的“志”便應解為作者的人格修養(yǎng)境界,這樣,詩便與作者的實踐有了關聯(lián)。同時,讀者亦只有加強自家的人格修養(yǎng),方可體悟到作者在詩中呈現(xiàn)的人格修養(yǎng)境界,這便是中國詩學詮釋中的“以意逆志”,如是,詩便與讀者的實踐有了關聯(lián)。又因為這種人格修養(yǎng)境界并不是機竅沉濁的“密窟”,而是吉祥止止的“虛室”,故這種境界由是詩呈現(xiàn)出來,其風格必定是平淡簡遠的,這是中國詩歌的最高風格,而這種風格不能從審美趣味中“求”得,只能從人格修養(yǎng)中“修”來,這
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4年4期2004-01-07
- 詩言志
號:____“詩言志”出自《尚書·堯典》,意思是說,詩是人們思想感情的表達。這是我國早期的詩歌理論,被朱自清先生譽為中國歷代詩論的“開山的綱領”。“詩言志”主要包括兩層意思:一、詩的認識作用?!?span id="brb3ztb" class="hl">詩言志”,概括地說明了詩歌表現(xiàn)作者思想感情這一詩歌的顯著特征,肯定了詩歌的認識作用在于感情的交流。馬克思主義認為,詩人的“志”是一定社會歷史條件的產(chǎn)物,人們通過讀“詩”明“志”,即可在不同程度上認識社會。二、詩的教育作用?!爸尽奔热皇窃娙说乃枷敫星椋敲丛姼璞囟ň哂?/div>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4年6期1984-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