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愛清
【摘要】隨著近年來全球一體化趨勢的加強,我國的科技領域得到了巨大的提升,伴隨而來的是國內各個行業(yè)各個領域的深刻變革。教育行業(yè)在科技的應用上一直都是比較超前的,因為教育對于社會的反饋作用很大。在小學信息技術這部分,相應的教育教學已經(jīng)比較完善了,但信息技術的生活化教學卻困擾著許多的教育工作者,信息技術的實踐性本身就是教育教學的目標,所以生活化教學是必不可少的,本文論述的就是關于小學信息技術的生活化教學的相關問題。
【關鍵詞】小學信息技術;生活化教學;探索研究
【正文】小學信息技術的實踐性是小學課程的必修項目之一,在信息技術的學習中,最先看重的就是學生對于信息技術的應用以及認可。教育最終又服務于生活,作為一門社會性和實踐性兼具的學科,小學信息技術與社會生活聯(lián)系緊密,它不僅能夠反映出時代和社會的進步,還能反映出學生對于社會的適應程度和接受能力如何。所以,在這們學科里教師要發(fā)揮自身主導作用,構建生活化模式,在生活化中讓學生樂于學習信息技術,本文論述的就是關于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和生活化模式的結合探究。
一、生活化模式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意義
與傳統(tǒng)的黑板教學和電腦教學相比,生活化模式具有“親民、簡單、實用”等特點。在許多信息技術的課堂上,由于信息技術與電子網(wǎng)絡關聯(lián)較強,所以這對于一部分學生來講是比較難理解的,傳統(tǒng)教學無非是教室在黑板上講述理論,在電腦上指導操作,這種方法對很多人都是有效的,但是對于那部分不理解課程核心,手動操作能力又比較弱的學生來說是毫無意義的,反而會導致或者加重學生對課程的厭惡。
生活化教學采用情景構造的方式,結合教師、學生以及一切可以利用的場景和事物,讓學生感覺到信息技術的真實性和實在性,同時又能體會到生活化模式所帶來的一系列實際操作,從而激發(fā)出學習興趣,讓學生住動想要去了解信息技術,主動想要去嘗試一些神奇而又簡單的操作,這正是大部分教師的教學目標,也正是社會培養(yǎng)技術型、實踐型人才的要求。
二、生活化模式與小學信息技術相結合的策略
2.1創(chuàng)設多元教學情境
小學信息技術的生活化教學離不開創(chuàng)設情境,因為通過創(chuàng)設各種貼近生活、類似生活、甚至模仿生活實際的情境,可以讓學生在教學中融入到“生活實際”中去,從而不自覺地參與到學習中。小學信息技術相對于其他科目來說,難度還是比較小的,它可以通過電子信息技術、互聯(lián)網(wǎng)等科技媒介,以多媒體、各種軟件等表現(xiàn)出來,帶給學生視覺、聽覺、甚至虛擬觸覺上的共同作用,讓學生真切地體會信息技術的現(xiàn)實性。并且信息技術通過對各種信息進行搜集、獲取和處理,加之教學情境的雙重表達,讓學生可以獲得海量資源的同時,在各種情境中也可以提升自己廣闊的視野,這不僅對于小學的信息技術學習有著重要的助力作用,對以后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也是有著深遠影響的。
例如,在學生學習閩教版三年級小學信息技術,“看圖片、輸文字”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先用多媒體播放一個圖片,并附有輸入文字的動畫過程,在課前可以讓同學們先進行一個輸入文字的小游戲,并以比賽、搶答等形式開展。激發(fā)出學生的好奇心和積極性,讓學生可以直觀的體會到輸入文字的便捷與神奇,之后再由教師進行細致的講解和介紹。或者直接由教師通過多媒體播放圖片,再由教師輸入文字,同時將鍵盤顯示在屏幕上,加之口述介紹輸入的過程和做法,再之后就開展小組內的學習和討論,讓學生們運用shift鍵和中英文輸入法切換等形式來給圖片輸入文字,營造一個歡快且貼近生活的教學情境,能夠讓學生激發(fā)出自身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樂于學習、勇于學習。
2.2結合生活化實際案例
生活化模式除了教師創(chuàng)設多元情境,實際的真實案例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最有效的途徑之一。小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探索能力都是比較強的,他們對于未知的事物,總會抱有好奇的想法,而且對于生活中的小事,尤其是發(fā)生在自己身邊的點點滴滴,看似粗心大意,事實上他們的注意力是非常集中的。在信息技術的教學中,生活實際案例的引入,不僅可以讓學生增長一些生活的常識、增加對生活的熱愛程度,對于信息技術的學習更是有著事倍功半的效果。
例如,在教師教授學生閩教版小學五年級下冊信息技術 “計算機病毒與危害”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運用生活化模式來開展有效教學。因為小學生對于一些抽象的電子信息技術,還不能很好的理解和運用,但是他們對于現(xiàn)實世界的好奇心是比較強的,所以教師就可以利用這一特點,在學習計算機病毒與危害這一內容時,聯(lián)系現(xiàn)實世界,進行同類對比,讓學生們在生活中感受計算機的病毒與危害的原因、過程和結果。比如,教室問學生們:“同學們,大家知道小紅同學請病假了是嗎?大家知道小紅同學流鼻涕、發(fā)熱的情況是生了什么病呢?”學生在回答了感冒這類答案之后,教師就可以緊接著發(fā)問:“那同學們想一想,電腦會不會和人一樣也會生病呢?大家認為電腦生病有什么癥狀呢?”由這種聯(lián)系生活實際的案例引出所學內容,能夠激起學生內心的興奮和好奇,主動的參與到學習中去。
2.3重視實踐應用
小學信息技術的學習,最終都是為了運用到實踐中去的,除了自身文化素質的提升,動手能力更是至關重要的。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之下,各個學科都已經(jīng)在逐步改革,技術型、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培養(yǎng)成為了教育的重中之重。在小學信息技術科目中,怎樣將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并且具備一定的動手能力,也一直是教育者們在研究的問題。教師在教學中就應該注意,將學生的學習和實際應用結合到一起,加強實踐性的引導,通過不同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式,給學生帶來不同的教學體驗,并積極關注學生的實際操作中遇到的問題,加以那耐心的指導和解決,而不是一味的輸入法教學,讓學生只會紙上談兵,而忽視實際操作。
【結語】綜上所述,生活化模式在小學信息技術的教學中是非常實用的教學途徑之一,它可以在視覺、聽覺上一起帶給學生不同的體驗與領悟,讓學生可以在不同的情境中感受信息技術,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和質量。
【參考文獻】
[1]朱曉鳳.小學信息技術課堂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構建[J].山西青年,2020(04):190.
[2]戴省三.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生活化教學模式分析[J].計算機產(chǎn)品與流通,2020(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