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純怡
摘 要:情境教學法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創(chuàng)設一些形象生動的場景、人物形象等來活躍課堂氣氛,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獲得學習體驗的同時,加深對教材知識點的理解,進而提高學習效果。
關鍵詞:小學語文;主題情境;情感體驗
隨著小學語文教科書統(tǒng)一使用部編版,江蘇的小學語文教師面臨著從蘇教版教學方式到部編版教學方式的轉(zhuǎn)變。而部編版小學語文課本中的串聯(lián)知識點是一大難點,課文篇幅更長,學生參與課堂效果不盡如人意。而主題情境教學法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可以在串聯(lián)知識點的同時調(diào)動小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積極性,為構(gòu)建高效課堂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故事導入,活躍課堂氣氛
小學階段的學生大都喜歡聽故事,尤其是小學低段的學生更容易被生動、有趣的故事所吸引。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的特點和需求,在導入環(huán)節(jié)為學生營造故事情境,將學生的思維融入故事中,例如,在教學低年級《小馬過河》時,教師可這樣進行故事導入:“小朋友們,大家都喜歡交新朋友,這節(jié)課,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晃恍屡笥?,大家想不想認識它呢?(出示小馬圖片)快看,是一匹非??蓯鄣男●R駒,大家想對它說些什么嗎?”學生積極發(fā)言。教師:“聽了大家的話,小馬開心極了,現(xiàn)在它想向大家分享一件與它有關的事情,是什么有趣的事情呢?下面我們來學習《小馬過河》?!庇秩?,在教學高年級《圓明園的毀滅》一課時,教師可以首先在課前安排小組探究,要求學生通過查閱資料、尋訪專家等方式探究圓明園的前世今生。在課堂上進行小組匯報,通過每一個小組的展示,對圓明園故事進行串講,不僅讓學生參與其中,更能調(diào)動學生對被大火付之一炬的圓明園的痛惜之情。
二、角色扮演,獲取情感體驗
在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中體會人物情感既是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例如,在執(zhí)教低年級《小猴子下山》一文時可以這樣進行教學設計:
小猴子這么高興是因為看到這又大又多的玉米,它是怎么做的呢?
生:小猴子掰了一個玉米,扛著往前走。
(1)隨文識字:掰。大家來做做動作。再看看這個字的組成有什么有趣的地方?
生:有兩只手,中間一個“分”。
師:兩只手用力讓東西從中間分開就是——掰。
(2)再看“扛”,誰來帶上頭飾、做做動作?看他表演得對不對?是呀,就像他這樣把重的東西放在肩上就是——扛。
(3)孩子們,我們也跟著小猴子來掰一掰、扛一扛。
師評:從你們的臉上我看出了小猴子非常高興、得意。
讓學生進行實際表演。通過這種角色扮演,使學生更能理解文章所表達的道理。
三、巧用道具,真情境激發(fā)真情感
情境教學在語文課堂中的應用可以說是具有多樣性的。而其中,對于課堂效果是否能夠達到預期,情境創(chuàng)設的真實感顯得尤為重要。逼真的情感創(chuàng)設更能激發(fā)學生的真情實感,從而帶動朗讀、理解、模仿等多方面發(fā)展。例如,在教學《騎牛比賽》時,筆者這樣設計:
1.出示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話。
(1)出示圖:辨析哪一幅圖正確畫出了“賽場周圍擠滿了人”,用自己的話來說說什么是“擠滿”;還從哪里看出他們特別愛看這個比賽?
(2)“興致勃勃”。找得真準確,老師獎勵你們?nèi)タ匆粓鲵T牛比賽。
(播放視頻)小朋友們看視頻可真投入,像你們這樣目不轉(zhuǎn)睛、投入地做一件自己感興趣的事,用課文里的詞語就是——興致勃勃。
2.誰來讀一讀下面三句話?請三個小朋友輪流來讀。
出示:“好幾個騎手騎在野性大發(fā)的公牛背上……”
長句子很難讀,誰再來挑戰(zhàn)它?(讀得好的發(fā)入場券)
看來這幾個騎手沒能制服公牛,有人可以制服它嗎?請你接下去讀一讀。
為了讓騎牛比賽的現(xiàn)場變得更加真實,筆者用發(fā)放入場券的形式對舉手發(fā)言的學生進行獎勵。小小的紙質(zhì)入場券卻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發(fā)言欲望,讓語文課堂真正實現(xiàn)減負高效。
參考文獻:
[1]陳霞.新課程背景下教師課堂教學研究[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08.
[2]徐國敏,姜領弟.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校對教育,2014(12).
[3]婁延果,鄭長龍.論教學設計對教學行為的影響[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