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時期發(fā)展背景下,高校漢語言文學教學工作應該有所創(chuàng)新和完善。教師結合教學需求,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優(yōu)化教學內(nèi)容,促進大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并確保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其中。文章基于新時期背景下,首先介紹了高校漢語言文學教學的小組合作學習法運用優(yōu)勢,接著重點從四個方面提出了一些運用策略。
關鍵詞:高校 漢語言文學 小組合作 教學運用
中圖分類號:F062.5;H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1)05-189-02
漢語言文學是我國高校開設的一門課程,具有廣泛性和綜合性特點,新時期發(fā)展背景下,如何在繼承中發(fā)展傳統(tǒng)文學,成為每位教師應該思考的重要問題。對于大學生而言,學習漢語言知識,不僅可以提高自身的審美水平,又能傳承和發(fā)展文化。因此,教師應該合理利用小組合作學習法,在學生理解文學知識的基礎上,調(diào)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真正將課上所學到的知識應用到現(xiàn)實生活中,達到雙重優(yōu)化的教學效果。課程教師需要對此予以重視,做好教學研究,找到合理的路徑。
一、高校漢語言文學教學的小組合作學習法運用優(yōu)勢
1.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小組合作學習可以為每位學生提供自主發(fā)展的平臺,教師以學生的個人能力為出發(fā)點,始終以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為出發(fā)點,構建小組學習的合作體系,讓學生在其中懂得人和人應該如何相處,并在實踐中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打造高效的課堂教學模式。高校漢語言文學課程中引入合作學習模式,可以讓生生之間形成一個完整的結合體,并在良好的意見導向下,及時融入一些創(chuàng)新性的想法和觀點。而且在整個過程中,通過有效的學習和探究形式,同學們相互激勵和監(jiān)督,促進學生共同成長的時候,也能打造高效的漢語言文學課堂。
二、高校漢語言文學教學的小組合作學習法運用策略
1.根據(jù)實際情況,合理劃分小組。教師優(yōu)化小組合作的形式,這是提高教學效率的關鍵所在。因此,漢語言文學教師將大學生的個人情況考慮在內(nèi),從興趣、愛好和成績等方面分析,合理分組,遵循“組內(nèi)異質(zhì)”的基本原則去展開教學活動。每個小組中都應該有優(yōu)秀的學生,也要有基礎差的學生,在完成任務的時候,促進各個層次學生認知能力的發(fā)展,以此來達到最優(yōu)化的教學效果。學生在學習漢語言文學知識的時候,可以解放思想,以全新角度詮釋文學知識,并創(chuàng)作出更多形式多樣的作品。對此,教師設計“漢語言文學和校園活動關系”的問卷,從校園文化的角度分析,分析漢語言的發(fā)展、活動形式等。并讓學生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完成相關任務,將學生分為5~6人一個小組,確保各個小組人員的綜合實力相對平衡。如口語表達能力強的學生則是參與數(shù)據(jù)調(diào)查工作;記憶力強的學生則是參與統(tǒng)計活動;組織能力強的學生擔任小組長……。活動內(nèi)容讓各個小組的學生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選題,不要局限在固定的框架內(nèi),而是可以靈活應用各種不同的參與模式。在科學、合理的分配模式下,可以調(diào)動每位學生的積極性,避免小組內(nèi)矛盾頻發(fā),當某個小組取得一定的成績時,教師要給予恰當?shù)谋頁P,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自信心。
2.精心設計問題,激發(fā)學生參與興趣。新時期背景下,“合作學習”模式的存在具有非常明顯的實踐意義,既能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又能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因此,漢語言文學教師在劃分小組后,采用任務型教學,確保每位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其中,并及時提出一些具有探討性質(zhì)的問題。例如在課前預習階段,教師讓學生在課余階段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搜集素材,將關鍵問題一一羅列出來,課上在各個小組的成員相互討論,一同解決問題。如“色彩運用對文學意境的渲染”這一知識點的預習活動中,教師設計問題:如何將“技能”和“文學”相互融合?有的學生在預習的時候,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搜集相關素材,如蘇州園林的文化背景和建筑物的設計風格則是一個非常典型的案例。而在課上小組討論的時候,每個人都能說出不同的案例,實際上已經(jīng)超過了教材,具備更為明顯的創(chuàng)新性。教師因勢利導,將學生的答案集中在一起,對提出的問題進行深度闡述,讓學生對文學知識有更為深刻的認知。整個過程中,教師應該扮演指導者的角色,選擇恰當時機提出問題,針對學生疑惑的部分,則是給出相應的提示,真正讓每位學生都能參與到討論中,這樣的預習教學才更加有效。
3.恰當引導,給予學生思考的空間。大學階段,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限,加之漢語文文學課程是一門比較枯燥和無趣的,大部分學生對此的興趣不高,這種情況下,不利于教學工作的正常進行。而小組合作學習方法的存在,則是將學生放在重要位置上,始終立足于學生,開展創(chuàng)新性的文學活動。而教師則是應該恰當引導,這是合作學習成功的關鍵。但是大學生的組織能力有限,尚未直接接觸社會,仍是身處校園的學校,如若教師不科學引導,會導致同學之間的矛盾頻發(fā)。因此,如何構建科學的合作小組?何時開展互動學習?為學生預留多少思考的時間?這些都是漢語言文學教師要思考的問題。因此,教師圍繞著相關的主題活動,為學生預留思考的時間,讓他們懂得合作學習的意義。例如在“賞析李清照詞風變化”的教學中,教師將全班學生分為多個小組,分別探討前、中和后期李清照詞的特點,并利用簡單的文字進行概括。當教師提出問題后,學生開始前期的素材搜集,接著課堂上進行得出答案,當學生進入到激勵討論中的時候,教師給出恰當提示,如前期的詩詞風格的清新明亮,中期以沉郁為主,后期多是悼念、懷念,雖然凄苦,但有男兒豪爽的情感。并讓學生圍繞著這三個大點進行逐層分析。從最終的教學效果而言,學生按照教師給出的大致思路賞析詩詞,這樣更容易強化學生對文學作品的理解和認知。
4.優(yōu)化評價,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將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作為核心點,教師及時調(diào)整教學方案,保證課堂教學活動的動態(tài)化特點。這同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相比,全面展現(xiàn)大學生的個人特點,而且在雙向互動的時候,還要展現(xiàn)生本的教學理念。新時期發(fā)展背景下的漢語言文學評價方法要多元、雙向,將“激勵”元素考慮在內(nèi),在系統(tǒng)化的評價體系中,保證每位學生對此都有準確認知。例如在一些主題口語表達活動中,小組成員在課前預習、課上討論和課后總結等過程中,教師都應該給出客觀且全面的評價。對于表現(xiàn)不好的小組,教師要批評,及時糾正他們的錯誤;對于表現(xiàn)優(yōu)秀的小組,則是給予“物質(zhì)+精神”方面的獎勵。除此之外,教師的評價方式,不能只是停留在紙面,還可以采用實踐的形式,檢驗學生的合作成果。
結束語
基于新時期背景下,高校的漢語言文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具有極強的代表性,并為教師提供了全新的教學思路。小組成員積極溝通和交流的時候,避免單一化授課模式所傳遞的枯燥感,而是在趣味性的互動氛圍下,促進所有學生的共同發(fā)展。而高校漢語言教師在應用這一教學模式的時候,應該結合學科特點,大膽探究,為我國文學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作出一定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李英順.探究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高校漢語言文學教學有效策略[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20,33(06):122-123.
[2] 李燕.新時期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yè)教學模式的轉變分析[J].教育,2017(1):133-133.
[3] 邵莉.新時期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yè)教學模式的轉變探索[J].赤子,2019(12):50.
[4] 劉童.“互聯(lián)網(wǎng)+”視域下漢語言文學學習研究——以師范類高校大學生為例[J].文存閱刊,2017(20):180-180.
[5] 朱小靜.新時代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yè)教學模式轉變探索[J].黑河學刊,2019(06):134-135.
(作者單位:佳木斯大學人文學院 黑龍江佳木斯 154007)
[作者簡介:朱圣男(1999—),女,漢族,黑龍江省齊齊哈爾人,佳木斯大學人文學院2018級漢語言文學(S)專業(yè)學生。]
(責編: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