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萍
【摘 ? ?要】現(xiàn)如今,為了不斷提高學生道德與法治學習水平,教師要重視結合有效的教學方法,積極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從而才能進一步為學生日后發(fā)展奠定良好基礎。本文以道德與法治教學為研究,總結了教學過程構建活動情境的具體措施,旨在通過實踐探索,能夠不斷提高道德與法治教學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教育 ?道德與法治 ?情境創(chuàng)設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8.126
情境教學法的進一步應用,能夠不斷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利于教師在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構建高效的教學課堂。因此,教師在進行活動情境創(chuàng)設過程中,要重視結合學生學習實際,有針對性地開展情境教學,從而才能保證課堂教學質量。本文分析了活動情境的特征,總結了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應用情境教學模式的對策。
一、活動情境的特征
(一)生活性
由于小學生的年齡相對較小,所以在道德與法治的教學情境設置中,教師注重要將教學情境設置地更為落地、實際化,教師切忌假大空的內容出現(xiàn),使得學生的理解出現(xiàn)困難,反而沒有達到應有的教學效果。例如,節(jié)約用水是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非常重要的內容之一,教師可舉例在日常學習的生活中如果觀察到水龍頭沒有擰緊,學生應當?shù)谝粫r間擰緊水龍頭。盡管這只是學生實際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但卻能夠極好地調度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習慣,達到了理論知識聯(lián)系實踐生活的目的,形成了“學以致用”的教學目的,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
(二)主體性
在我國小學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下,小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被不斷強調。所以,在進行道德與法治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也要盡量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得學生真正意義上得到了鍛煉。教師也要積極聽取來自學生的意見與建議,使得教育的內容更契合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進一步激發(fā)自己的學習積極性,教師也能因此構建一個更為完善的教學體系。教師還需要摒棄傳統(tǒng)“照本宣科式”的教學方式,轉而加強在課程上的交流與互動,鼓勵學生遇到問題時候積極與教師探討,針對不同的情境組織學生互相討論、分享經驗,真正將教育的主人翁地位交還給學生本身。
二、活動情境創(chuàng)設策略
通過對活動情境的進一步分析,能夠促使教師快速掌握活動情境創(chuàng)設方法,利于培養(yǎng)學生綜合實踐能力,基于此,教師在創(chuàng)設活動情境過程中,要重視結合生活實際,以學生為主體,從而才能不斷提高道德與法治教學水平。
(一)整合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現(xiàn)實情境
不同于理論性課程的教學,小學階段的道德與法治教學活動之中,往往是出現(xiàn)在學生的現(xiàn)實實際生活之中的。而這一點,就需求教師積極探索、挖掘,找出生活中具備教育價值的內容并將其創(chuàng)設專門的教學情境,鼓勵學生多加鉆研、多加學習,養(yǎng)成正確的價值觀念。例如,在道德與法治的教學內容之中,強調了小學生應當做到“講文明、樹新風”,教師可播放一段視頻——一位小學生每天上學都會和學校的保安叔叔打招呼,教師要啟迪學生從中學習到了什么,你是否也這樣做到了?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積極聯(lián)絡到學生的實際生活與狀態(tài),并且在不知不覺中加強了課程的說服力,幫助學生能夠更快學以致用,以更高的要求與更好的狀態(tài)迎接生活。同時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也大大保證了課堂教學效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斷提高,能夠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營造課堂氛圍,創(chuàng)設游戲情境
小學生由于年齡相對較小,所以其學習能力不可避免地相對較弱,為了更好提升道德與法治的教學效果,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好的學習氛圍,引入游戲教學的方法,幫助學生獲得更好的學習成效。例如,在講解《上學路上》時,教師就可以結合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將角色扮演這一形式融入其中,讓幾個學生扮演警察、其余幾個學生扮演過馬路的學生等,并播放相應的動感音樂,帶領學生全方位地融入情境中,進一步地深化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程度,使學生懂得如何在過馬路時保障自身安全,促使教學目標得以達成。同時,游戲情境的使用與方法沒有固定的模式,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喜好、學習狀態(tài)以及當下情況進行隨時隨地地變化,如故事情境、問題情境等多元化的方式,不論是哪一種的情境創(chuàng)造方式,只要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將有價值的道德與法治觀念傳授給學生,就有實踐的作用與價值。
(三)運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活動情境
伴隨我國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科技力量的不斷發(fā)展與進步,多媒體的信息技術逐漸進入了小學課堂,除了傳統(tǒng)的理論課程以外,道德與法治的教學中也能夠運用這一現(xiàn)代化的技術,尤其是在創(chuàng)設活動情境上,有著突出的實踐價值與意義,能夠獲得較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進行課程《天氣雖冷有溫暖》的講解過程中,教師可以預先使用互聯(lián)網(wǎng)搜集一些我國北方區(qū)域的冬景圖片,如打雪仗、堆雪人等,通過這樣具體而生動的展示,即使學生身處夏天,也能夠很快地感受到來自冬日的氛圍。只有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在后續(xù)的教學過程中占據(jù)主動,幫組學生獲得最佳的學習效果,此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在課余時間自主利用好互聯(lián)網(wǎng)這一平臺,搜尋一定有學習價值的內容,幫助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良性循環(huán)。
總之,在小學階段,道德與法治教學能夠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素養(yǎng),利于樹立學生正確的三觀,因此,教師要充分結合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不斷保證道德與法治教學效率,從而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希望通過以上分析,能夠為相關教師提供有效參考。
參考文獻
[1]吳麗,柏晉萍.信息技術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中小學數(shù)字化教學,2019(11):42-44.
[2]秦瑞芬.核心素養(yǎng)理念下小學道德與法治情境教學探索[J].中國校外教育,2019(26):103.
[3]奚麗萍.小學低年級道德與法治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方法[J].西部素質教育,2019,5(1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