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山東某高校針對非英語專業(yè)大一和大二的學生做了一次關于大學英語聽、說、讀、寫、譯五項基本技能的問卷調(diào)查,結果表明:學生對閱讀技能,尤其是泛讀和快速閱讀的重要性缺乏足夠的認識?;趯﹂喿x教學現(xiàn)狀的分析,本文從閱讀策略、泛讀、快速閱讀及閱讀材料等方面論述了如何糾正對閱讀認識的偏差及提高大學英語閱讀能力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大學英語;閱讀策略;閱讀能力
一、 引言
最近,筆者在山東理工大學非英語專業(yè)大一大二學生中進行了一次關于英語聽、說、讀、寫、譯五項基本技能的問卷調(diào)查。問卷內(nèi)容涉及學生對五項基本技能的認識、閱讀輸入量和大學英語精讀、泛讀(包括快速閱讀)等方面的問題。問卷發(fā)放給隨機抽取的300名學生,回收到有效問卷286份,有效率為95.3%。
調(diào)查結果發(fā)現(xiàn),多數(shù)學生對五項基本技能的認識較為一致,大都認為最擅長的技能是閱讀;最重要的技能依次是說、聽、讀、寫、譯;最難提高的技能則分別是說、聽、寫、譯、讀。
表面看來,學生認為自己有較強的閱讀能力,但通過與學生交流和進一步的問卷調(diào)查分析,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他們的閱讀能力并非自己想象的那么好。調(diào)查結果顯示,僅有15.7%的學生對自己的閱讀輸入量表示非常滿意,49.7%的學生基本滿意,還有34.6%的學生完全不滿意;10.8%的學生對閱讀策略的合理選擇及使用表示非常了解,61.6%的學生表示不甚了解,27.6%的學生表示一無所知;36.3%的學生能完全選擇適合自己的閱讀材料,40.5%的學生表示無法完全選擇,23.2%的學生甚至不知道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閱讀材料。由此可見,大學生對閱讀技能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給他們的學習帶來一系列的問題和困擾。為此,本文基于對閱讀教學現(xiàn)狀的分析,從閱讀策略、泛讀和快速閱讀及閱讀材料等幾個方面探討了提高大學英語閱讀能力的有效途徑。
二、 閱讀教學現(xiàn)狀
長期以來,傳統(tǒng)的大學英語教學似乎形成了一種定勢,普遍重視詞匯、語法教學,而忽略閱讀訓練和閱讀教學。許多教師在閱讀課上常做的就是講解生詞,分析語法、補充詞組,逐句分析課文結構、翻譯課文等,忽視了對文章中心內(nèi)容和語篇結構的解讀。受傳統(tǒng)的“重精讀輕泛讀、重質(zhì)量輕數(shù)量”的教學思想的影響,大部分學生只習慣精讀閱讀策略,即細讀多思,反復琢磨,反復研究,力求弄懂每個生詞的意思,逐句分析每個句子結構等等。教師很少鉆研和傳授泛讀和快速閱讀技巧,沒有對學生進行真正意義上的閱讀訓練,所做的不過是給學生提供一個正確答案。目前,這種情況還沒有引起師生足夠的重視,課堂內(nèi)外很少進行閱讀技能訓練。
三、 提高大學英語閱讀教學的途徑
(一) 閱讀策略
“閱讀是一種心理猜測游戲”,通過上下文猜測意義在閱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閱讀策略不僅包含了閱讀中的一些技巧,如預測法、略讀法、尋讀法、掃讀法、跳讀法等,它還包含了閱讀者為了達到預期閱讀目的所用的有選擇性和控制性的行為。
閱讀策略使用的好壞反映了閱讀者在閱讀過程中是否積極參與,以及為了實現(xiàn)閱讀任務所使用的一些具體方法是否得當。因此,在閱讀課教學中,大學英語教師應側重對學生進行各種閱讀策略訓練,努力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以提高其閱讀能力,如猜測法,即根據(jù)單詞的詞根、詞綴猜測詞義,或者在上下文中預測生詞的意思;跳讀法,即有目的地尋找文章的主要信息;略讀法,即通篇快速瀏覽了解文章主旨大意和中心思想;評論閱讀法,即弄清作者在文章中持有的立場、觀點和態(tài)度;場景閱讀法,就是熟悉文章所描述的背景情況等。閱讀策略訓練不僅能幫助學生更好地實現(xiàn)閱讀目標,提高閱讀效果,而且有利于學生探索適合自己的閱讀學習途徑,增強他們獨立學習和自主學習的能力,為終身學習創(chuàng)造條件。
(二) 泛讀和快速閱讀
傳統(tǒng)的“重精讀、輕泛讀”的教學方法極大限制了學生的閱讀輸入量。除開設精讀課外,英語教學最好每周開設幾節(jié)泛讀課。泛讀教學是以多、快、廣為特點,它在拓展詞匯量、鞏固舊詞、學習新詞、鍛煉思維方式、激發(fā)學習興趣、提高閱讀速度和理解能力等方面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國外許多語言學家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泛讀和快速閱讀對提高第二語言能力大有裨益,閱讀數(shù)量與閱讀能力呈正相關,經(jīng)常進行泛讀和快速閱讀的學生在語言表達方面表現(xiàn)更為突出。秦亞青教授指出:“只有在一絲不茍地吃透精讀課本的同時,不求甚解地大量閱讀,才能培養(yǎng)語感,鍛煉英語的思維及應用能力”。
通過泛讀和快速閱讀,學生可以更廣泛、更大量地閱讀資料,獲取知識,增長見識,開闊眼界。只有頻繁地接觸語言材料,學生便可以潛移默化地學到或掌握大量的詞匯和語法,進一步熟練閱讀技巧,提高閱讀能力,培養(yǎng)閱讀興趣和習慣。
(三) 閱讀材料
Krashen的輸入假說理論認為,外語學習者所能做的一切就是接觸大量的可理解性輸入。教師的任務是提供這種輸入,降低學生的焦慮,提高他們的自信心,語言就會自然習得。但選擇什么樣的材料作泛讀和快速閱讀的確是一個棘手的問題。首先,閱讀材料的選擇難度要適中,太難或太易都不能準確反映學生的實際水平。其次,還要兼顧閱讀材料的趣味性和知識性。除了大學英語指定的教材外,還可以從新聞報道、科普文章、名人軼事,產(chǎn)品說明書、商業(yè)廣告等題材中選擇難易程度適當?shù)亩涛幕蚨温渥鳛殚喿x材料。這些材料來源廣泛、體裁多樣,可使學生熟悉不同文章體裁和風格,提高英語閱讀的速度和能力。
四、 結論
本次調(diào)查結果表明,學生對閱讀技能的重要性缺乏足夠的認識,需要在教與學的實踐中逐漸糾偏并行之有效地解決這個問題。因此,大學英語教師有責任更有義務幫助學生改進閱讀策略,重視泛讀和快速閱讀教學,加大閱讀輸入量,提高閱讀理解能力。我們強調(diào)閱讀的重要性,并不意味著忽視聽、說、寫、譯技能的培養(yǎng),這些技能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
參考文獻:
[1]Krashen, S.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 New York: Pergamon,1981.
[2]秦亞青.英語專家如是說[J].英語學習,2001(12):1.
[3]王凌,何寧.非英語專業(yè)學生英語課外閱讀情況調(diào)查與研究[J].外語界,2001(4):11-18.
[4]趙雪琴.閱讀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作用[J].外語界,2001(1):45-48.
[5]鄭樹堂,鄭敏.英語學習策略[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
作者簡介:
冷兆杰,山東省淄博市,山東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