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和平
【摘 要】 小學科學的教學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并教會學生如何運用科學思維去觀察和探索實際問題,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實驗能力。但是,小學科學是一門嚴謹且綜合性強的學科,它要求我們必須做好相關的教學設計,保證教學設計的規(guī)范化和學科化,才能抓住小學科學的教學重點,從而有計劃地展開各項教學任務。
【關鍵詞】 小學科學;教學設計;規(guī)范化;學科化
教學設計是學科教學的重點內容,它包含教學目標、重難點、教學方法及板書設計等內容。每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設計內容都關乎教學的成敗,因此我們需要保證教學設計內容的規(guī)范化和學科化,這樣才能實現學科的有效性教學。因此,本文將結合小學科學的有關課程案例,從以下方面總結出有效的解決措施,讓小學科學的教學設計更加具體和有效。
一、結合教材內容合理設計教學方案
小學科學教學設計具有一定的教學指導作用,它是結合教材內容和教學實際情況而形成的一套教學計劃。老師通過制定完善的教學設計方案,可以明確具體的小學科學教學內容,同時采取針對性的教學方式來完成各項教學目標及任務。因此,教學設計需要貼近教材內容、突出教學的目標和重點,這樣教學設計才具有針對性和實用性,才能正確指導老師開展各項教學活動。
比如,在《植物的生長》教學過程中,先讓學生掌握植物生長的過程及每個階段的特點,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和思考能力。因此,針對教學目標及重難點制定具體的教學方法和步驟。如組織學生觀察和記錄植物栽種、發(fā)芽、成長及開花過程,并對每一過程進行分析和探究等。通過結合具體的教材內容,小學科學教學設計才更具規(guī)范性和合理性。同時,設計出來的教學方案和計劃才具有學科特點,學生才能借助教學設計有效地進行課程內容的學習和探索。
二、強調教學設計的探究性和科學性
小學科學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要求學生學會運用科學的邏輯思維去思考和分析問題,并在研究過程中體會科學知識的真諦和本質。因此,我們想要實現小學科學的有效性教學,就必須強調教學設計的科學性和探究性。教學設計包含探究性的教學內容,才能激發(fā)學生對科學知識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進而領會科學知識的教學意義。所以,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案及計劃時,需要突出教學設計的探究性和科學性,結合教材合理設計探究性的教學內容。
三、營造良好的小學科學實踐環(huán)境
小學科學是一門綜合性、實踐性強的學科,因此我們想要設計出合理的教學方案,就必須結合有效的教學實踐活動。實踐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應變和處理問題的能力,同時還能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從而深刻體會小學科學中蘊含的科學知識。所以,老師在設計教學計劃及方案時,需要結合有效的教學實踐活動,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實踐環(huán)境和機會,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探索激情和求知欲望,最終實現小學科學的有效性教學。
綜上所述,小學科學教學設計的規(guī)范化和學科化是實現有效性教學的關鍵。規(guī)范化和學科化的教學設計為老師指明了教學的正確方向,從而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和氛圍。因此,小學科學教學設計的規(guī)范化和學科化十分重要和關鍵。
【參考文獻】
[1] 羅小秋. “生活化教學”策略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實施[J]. 中外交流,2016,2(35):5.
[2] 趙永環(huán). 探究小學科學教學設計的規(guī)范化和學科化[J]. 教育現代化,2017,8(9):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