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瑪加
摘要:在歷史課堂教學上,要點燃學生探索的欲望,激發(fā)學習歷史的興趣,就要讓學生在輕松,幽默,愉快的環(huán)境中學習。要想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就必須采用合理的方法來調動學生的思維和注意力,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精心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提高教學效率,保證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素質和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初中歷史;歷史課堂;教學效率
中圖分類號:G63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8)33-0188-01
歷史學科因其內容龐雜時間久遠,需要大量識記的特點被人們當作死記硬背的副科,這一偏見造成負面影響使學生對歷史科目不夠重視和失去興趣。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迸d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對學習有興趣,才會積極的探索,敏銳的觀察,牢固的記憶和豐富的想象;才能具有創(chuàng)造性?,F(xiàn)在的學生知識更新較快,注意力容易分散,逆反和叛逆心理較強,不喜歡教材上死板的知識。新課程改革后,課堂時間縮短為40分鐘后,要保證高質量高效率的課堂,著實不易。因此,在歷史課堂教學上,要點燃學生探索的欲望,激發(fā)學習歷史的興趣,就要讓學生在輕松,幽默,愉快的環(huán)境中學習。要想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就必須采用合理的方法來調動學生的思維和注意力,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有限的40分鐘內,精心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來提高教學效率,保證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素質和全面發(fā)展。
1.歷史教學要突出形象性與情感性特點
初中教師面對的是12~16歲的青少年。歷史課堂上,他們愿意聽、樂于記形象性強的人物事跡和故事。教 師授課時就應緊緊抓住這一特點,因勢利導。講歷史事件,要力求渲染氣氛,要講得有聲有色,要把簡單枯燥 的文字變成生動 具體的場面;講歷史人物,則應突出人物鮮明而富有特色的個性,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鮮明 、突出。如講《火燒圓明園》一節(jié),可這樣敘述:“侵略者焚燒圓明園的大火,延續(xù)了三天。黑色的云團長達 50多公里,久久不散,飄蕩在整個北京上空。大大小小的灰星落滿了大街小巷,到處是一片天昏地暗,就像發(fā) 生了日食一樣……圓明園,這座被稱為‘萬園之園的藝術杰作,這座中國歷史上最宏偉、最精美的皇家園林 ,就這樣被這群野蠻的侵略者燒毀了。”這里,有對具體情景的描述,有對精美無比的圓明園被燒毀的嘆惜,更有對侵略強盜野蠻行徑的控訴。像這樣有聲有色的敘述,學生怎能不受到強烈的感染呢?
2.歷史課堂教學要注重關聯(lián),講清發(fā)展,突出結構,理清條理
歷史是過去的現(xiàn)實,現(xiàn)實是歷史的發(fā)展。在課堂上,教師除了講清塊狀的知識點外,還要注意縱向(或橫 向)的聯(lián)系,突出關聯(lián),講出“發(fā)展”來。所謂關聯(lián),應該有三個方面:(1)兩堂歷史課之間的關聯(lián);(2)一堂課 歷史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3)歷史與現(xiàn)實的關聯(lián)。前兩點教參上多有說明,而后一種聯(lián)系,教師一般不夠重視。如目前國內外重大新聞、古今中外科學文化知識等,都可作為聯(lián)系課文的好材料。如《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一章,課文中提到的首次用于戰(zhàn)爭的簡陋的飛機、笨拙的坦克、遠程大炮等武器,教學時可聯(lián)系現(xiàn)在先進的水陸兩用坦克、隱形飛機、海灣戰(zhàn)爭中的“飛毛腿”和“愛國者”導彈。教師略加講解,學生即可饒有興趣地了解到武器發(fā)展的粗略歷史,明白現(xiàn)代技術的巨大進步給未來戰(zhàn)爭帶來的殘酷性。再如講《明治維新》,可從日本向西方學習獲得巨大社會進步的事實,聯(lián)系日本在奴隸社會末向中國隋唐學習、社會性質發(fā)生根本變化的歷史,使 學生了解:一個民族的進步與發(fā)展,除了要有一定的歷史條件之外,還需要有開放的胸懷,學習外國一切有利 于自己的先進東西,從而提高了學生對當前改革開放的認識。這樣聯(lián)系,拉近了歷史與現(xiàn)實的距離,學生聽來 饒有興趣,易于接受,思想覺悟、認識能力相應也隨之而得到了提高。
3.與社會熱點相結合,引導學生進入課本知識
教師在進行備課的時候,應該有意識的將社會熱點與教材知識點進行結合,使得對社會熱點比較關注的學生產生興趣,進而展開對教材知識的學習,比如,在進行四大發(fā)明的學習的時候,可以先給學生講解近來我們國家自行研制的航空器已經發(fā)射成功,對社會的發(fā)展有著重要意義,進而說到在古代我們智慧的國人同樣研制出了對社會發(fā)展有著重要意義的火藥等物品,這樣便可有效引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
4.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培養(yǎng)其思辨能力
歷史這門科目很多地方是需要進行思考的,因此,在進行講解的時候,可以多多引導學生對教學內容進行思考,比如在進行四大發(fā)明的講解時可以讓學生思考為什么我們發(fā)明出了火藥卻沒有很好的利用,只是將其作為煙花炮竹的原料作為慶祝時的物品,而歐洲卻利用它進行戰(zhàn)爭,結束了封建時代,開辟了一個嶄新的世界?這樣可以有效的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能力,提高其綜合素質,還可以使學生深入了解歷史知識,學會進行比較和思考,并且結合歷史背景得出結論,大大提高課堂效率。
5.課堂教學時間一定要合理分配
任何人的注意力都不可能在課上專注不變,更何況是初中的學生。因此對課堂教與學的時間進行合理的配置和有效控制,會大大提高整個課堂效率。在課堂教學中應有教有學,使學生的大腦處于經常切換之中。心理學權威實驗表明,在一節(jié)課中有一段時間學生的各種學習因素處在最佳狀態(tài)。
初中歷史課教師的一節(jié)課講述時間累計控制在20分鐘,教師一次講述的時間不得持續(xù)5分鐘;學生活動支配的時間累計不得低于15分鐘,并且規(guī)定學生一次活動的時間控制在8分鐘。師生的即時互動,是及時反饋教學效果的最有效途徑。如教師在講解了一個知識點學生理解后,留出幾分鐘時間讓學生當堂識記,或者當堂訓練練習題目或者師生共同解答作業(yè)題,可達到及時鞏固、查缺補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