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衛(wèi)衛(wèi)
摘 要:我校數(shù)學學科從2012年開始嘗試“導學案”教學。該教學模式遵循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適時指導的教學原則,以導學案為載體,以教師調控為手段,注重學法指導,突出學生自學,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為教師指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提供了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數(shù)學教學;導學案;學習方式
當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以及相應的教學方式,我們學校也在新課改的引領下進行了力度很大的課堂教學改革,提出了構建“自主、優(yōu)質、高效”課堂教學。課堂教學改革的推進需要成功經(jīng)驗的引領,我校深入課改,數(shù)學備課組大膽嘗試,導學案應運而生。
導學案也是我校借鑒其他先進學校的做法,所以導學案的編排和應用我們也是處在摸索和實驗階段,作為一名一線數(shù)學教師,下面就我在課堂教學中使用導學案的一些體會談談自己的思考。
一、導學案的使用因課而變
我們知道,教案和學案是不同的,教案是為教師設計的,著眼點和側重點在于教師講什么和如何講;而導學案的著眼點與側重點在于如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何引導學生獲取知識、求得能力。
在最初使用導學案的時候,我認為拿到的導學案已經(jīng)是經(jīng)備課組在集體備課時共同商討,集備課組各位教師的集體智慧,經(jīng)過至少兩次修改編寫而成的,所以我只要認真?zhèn)浣滩?,備學生,然后把導學案親自做一遍就可以上課了。時間一長,我發(fā)現(xiàn)實際并不是這樣的,問題是有些課用導學案的效果并不是很好,有些課按部就班地使用導學案教學并不合適。
例如,在教授八年級下冊第三章第二節(jié)《圖形的旋轉》第一課時時,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旋轉的定義和基本性質,難點是探索旋轉的基本性質,旋轉這一圖形變換本身是一個動態(tài)的變化過程,所以這樣的課型還是讓學生觀察旋轉這一動態(tài)變化過程效果會比較好,所以在上這節(jié)課的時候我精心制作了課件,通過動態(tài)的課件演示,學生觀察旋轉現(xiàn)象清清楚楚,很容易就發(fā)現(xiàn)了旋轉的性質,然后再通過導學案鞏固練習,效果證明比單純使用導學案要好很多,學生直接觀察,動態(tài)演示理解深刻。所以,我們在使用導學案的過程中,也不是有了新方法就不能用老方法了。教無定法,學無止境。導學案的使用我們一定要結合實際因課而變,靈活處理。
二、導學案的使用因生而變
導學案的使用還要視學生情況而定,我校一個年級二十多個班,有浸入式雙語實驗班、普通班之分且不說,同等班型之間也有一定的差異,所以我們在使用導學案的過程中要根據(jù)自己所帶班級的學情而定。
例如,在進行八年級下冊第五章第二節(jié)“分式的乘除法”第1課時的教學時,本節(jié)課是初次接觸分式運算,對于普通班的孩子來說需要從基礎的開始,基礎真正過關后可以適當增加難度,本節(jié)課導學案的設計節(jié)選部分內容如下:
在提前讓學生預習過之后,課堂上很快解決了自主學習、合作交流部分的內容,到精講釋疑部分的兩道例題難度對于平行班的學生來說困難是比較大的,特別是例2,一個原因是學生對冪的運算遺忘現(xiàn)象很嚴重,另一個原因是學生剛剛接觸分式運算,基礎還不過關。所以,我將分層練習第1題的第(1)小題作為例題帶著學生一起做,之后讓學生獨立進行類似難度的練習,兩輪練習后最后再來解決例2這樣的問題。在兩個班按照不同的思路上完課后,我發(fā)現(xiàn)后者學生更容易上手一些,正確率也大有提高。
三、導學案的使用因師而變
我校其他年級的數(shù)學課也都在使用導學案教學,同時聽了兩位老師上的同一節(jié)課,但是因為不同的教師都有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及對導學案不同的處理方式,所以導學案的使用也會因師而變。
兩位老師上的都是“公式法分解因式”第2課時,大致過程是這樣的:李老師對導學案的處理是直截了當,復習兩個完全平方公式后,引導學生一起總結了具備什么特征的多項式能夠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特別突出二倍項以及符號的問題,然后立刻自己寫出五個式子讓學生來做最基本的判斷,接下來才讓學生完成學案上的一組基本練習及提高練習。而焦老師是在復習完基本的兩種分解因式的方法后,拋出問題,給大家寫了一個導學案上能組成完全平方式的二次三項式,如何分解因式?既不能提公因式,也不能用平方差公式該怎么辦?激發(fā)學生觀察,探究問題,看到班里此時沒有幾人舉手,都做沉思狀。焦老師引導學生完成導學案上的自主學習,趁熱打鐵,完成一組基本練習后,焦老師提問合作交流的問題,帶著學生一起歸納總結,繼續(xù)提高練習。
導學案的使用確實給數(shù)學課堂帶來了全新的改變,更加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角色,也凸顯了我們的新理念,節(jié)省了課堂時間,增加了課堂容量,提高了課堂效率,但是任何一個事物我們都應該一分為二地來看,數(shù)學課導學案的使用也應如此。在導學案的使用過程中,我們也要不斷變化、不斷思考、不斷創(chuàng)新,讓導學案在數(shù)學教學中發(fā)揮出最大的作用與優(yōu)勢。
參考文獻:
葉加途.初中數(shù)學“導學案”教學模式的思考與探索[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