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藥
- 王思農治療銀屑病常用角藥擷英
節(jié)病型)[3]。角藥是以中醫(yī)理論為指導,以辨證論治為前提,根據(jù)藥物的性味歸經,結合疾病病機和臨床表現(xiàn),將3 味藥聯(lián)合應用,互為犄角的一種特色配伍形式,是方劑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增效減毒、擴大運用范圍、提高臨床療效等作用[4]。王思農教授系甘肅中醫(yī)藥大學博士生導師,甘肅省名中醫(yī),多年來致力于中醫(yī)外科學皮膚病研究,臨床經驗豐富,善用角藥。本文將其臨床治療銀屑病常用的生地黃—牡丹皮—赤芍、金銀花—連翹—桔梗、柴胡—香附—枳殼、當歸—白芍—郁金、三棱—莪術—炙黃芪
江西中醫(yī)藥 2023年12期2024-01-26
- 基于數(shù)據(jù)挖掘和網絡藥理學探討中藥復方干預血小板聚集抗動脈粥樣硬化的用藥規(guī)律及潛在機制
用的藥對,尤其是角藥(三味藥的組合)未有深入探索。隨著信息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數(shù)據(jù)挖掘與網絡藥理學技術在中藥復方配伍分析的運用越來越多,相關技術逐漸成熟[13-14]?,F(xiàn)通過數(shù)據(jù)挖掘和網絡藥理學方式評價干預血小板聚集抗AS的中藥復方,找出并分析核心角藥組合,闡明其與疾病相關的潛在靶位以及信息通道,為優(yōu)化組方和深入研究提供參考。1 資料與方法1.1 研究資料所用文獻主要源于中國知網,以“動脈粥樣硬化、粥樣硬化、抗血小板聚集、血小板、凝血功能、凝血、中藥復方、
科學技術與工程 2023年31期2023-12-09
- 淺談單味藥、對藥、角藥與道 *
中筆者認為對藥、角藥的組成也類似于道家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對藥是由一味中藥生成兩味中藥,角藥是兩味藥物生成三味中藥而成,藥方則是由此而組成?!叭f物”引導“三生諸方”,形成了臨床中常用的各種組方。1 “一”與單味藥畢達哥拉斯學派思想認為“萬物的本原是數(shù)”,數(shù)作為界限而構成萬物[2,3]。而道家哲學中認為“道”是一種有象可見、有精可存的物質,由這樣的物質衍生出“一”,“一”即中醫(yī)中的元氣,再生化陰陽而成萬物,說明“一”也是萬物化生之始源。李科毅
中國中醫(yī)藥現(xiàn)代遠程教育 2023年18期2023-10-19
- 基于《小兒藥證直訣》的脾虛瀉角藥挖掘及臨床運用探析
李善昌 賴東蘭角藥是基于中醫(yī)基礎理論,在辨證論治觀念指導下,根據(jù)中藥性味、歸經、功效等特點,由三味具有一定聯(lián)系的中藥組合而成[1]。相比“對藥”,角藥的功效更為豐富和穩(wěn)定[2];相比方劑,角藥更為靈活多變,故角藥在臨床上有一定的運用價值。《小兒藥證直訣》[3]是重要的兒科古籍,筆者以此作為切入點,運用文獻研究方法篩選書中直接提及脾虛瀉或癥狀表現(xiàn)為脾虛伴有泄瀉的條文,歸納整理條文中用于治療的方劑,再按照“君一臣二”或“君一臣一佐一”的模式來提取角藥,并從藥
環(huán)球中醫(yī)藥 2023年8期2023-10-05
- 何炳元教授運用“角藥”辨治瘙癢性皮膚病經驗淺析
廷?!菊?要】 角藥是三藥的有機聯(lián)用,也是互為犄角的配伍形式。已故何炳元教授從事臨床四十余載,在中醫(yī)治療瘙癢性皮膚病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擅長運用具有“藤”“草”“皮”“子”等特色的5組角藥,其功能為祛風解表、涼血消癍、解毒透疹、活血通絡、祛風止癢。臨證時尤其善用角藥,自擬方名,組方獨特,療效頗佳。文章總結何炳元教授運用角藥臨證配伍特色,為臨床診治瘙癢性皮膚病提供寶貴的借鑒經驗?!娟P鍵詞】 角藥;何炳元;瘙癢性皮膚??;臨證經驗【中圖分類號】R249? ?【文
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下半月 2023年7期2023-09-24
- 何炳元教授運用“角藥”辨治瘙癢性皮膚病經驗淺析
州 730700角藥是三味中藥的有機組合形式,是對藥運用基礎上的擴展,臨證配伍,療效甚佳[1-4]。已故何炳元教授從事臨床四十余載,辨治皮瘙癢性皮膚病善用角藥,組方獨到,經驗頗豐。將功效相近或伍用后有獨特療效的角藥自擬方名,配伍精當,靈活化裁,效果尤佳。現(xiàn)將何炳元教授臨床常用角藥經驗總結如下,以饗同道。1 雞血藤、絡石藤、忍冬藤——“三藤湯”角藥何炳元教授在臨床將該組角藥自擬為“三藤湯”:雞血藤味苦甘性溫,歸肝腎經,具通絡補血,祛風活血之功。絡石藤味甘苦性
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 2023年14期2023-09-10
- 敦煌遺書中臨證辨治銀屑病角藥探微*
止癢等法治療。而角藥是三味中藥的有機配伍組合形式[1-5],是對藥臨證運用基礎上的擴展延伸。從敦煌遺書中可提取具有“皮”“草”“藤”“白”“子”“花”特色的6組角藥來辨治銀屑病,具有取象類比,臨證化裁,配伍精當,靈活加減,獨具巧思,效果尤佳之特色。現(xiàn)總結如下,以饗同道。地骨皮、白鮮皮、牡丹皮 ——“三皮湯”角藥該組角藥可擬為“三皮湯”:地骨皮味甘性寒,歸肺肝經,《藏府藥式補正》載“地骨皮能凊骨中之熱,泄火下行?!薄侗静菔觥吩啤爸髦巍斜?,腳氣,水腫……”
中醫(yī)藥臨床雜志 2023年6期2023-08-21
- 敦煌《輔行訣》中辨治蕁麻疹角藥臨證擷菁
辨治蕁麻疹的特色角藥,其具有解表散寒、祛風清熱、活血止癢等功效,臨證靈活化裁治療蕁麻疹療效甚佳,也可為臨床治療瘙癢性皮膚病提供寶貴的借鑒作用?!娟P鍵詞】 敦煌《輔行訣》;蕁麻疹;角藥;臨證配伍【中圖分類號】R249? ?【文獻標志碼】 A? ? 【文章編號】1007-8517(2023)08-0093-03Abstract:The article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 horn medicine extracted f
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下半月 2023年4期2023-06-07
- 何炳元應用“角藥”辨治銀屑病臨證經驗
規(guī)律,無傳染性。角藥源自“君一臣二,奇之制也”理論,是3味中藥協(xié)同應用,靈活加減應用。已故甘肅省名老中醫(yī)何炳元教授從醫(yī)40余載,深研經典,博采眾長,善用角藥,遣方組方。尤其在臨證辨治銀屑病時,針對血熱、血燥、血瘀和血虛四種證型,善用清熱涼血,滋陰潤燥,活血化瘀,養(yǎng)血補血角藥進行配伍組方,靈活變通,用法獨道,效捷。現(xiàn)將何老運用角藥辨治銀屑病的經驗介紹如下。1 金銀花、連翹、竹葉—從“血熱”辨治銀屑病何炳元教授常用本組角藥治療血熱型銀屑病。何老對血熱導致的銀屑
實用中醫(yī)藥雜志 2022年2期2023-01-06
- 左新河治療甲狀腺結節(jié)常用角藥拾萃
定性的藥組稱為“角藥”[6-7]。左新河教授,系湖北省中醫(yī)院甲狀腺疾病診療中心學科主任,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湖北省陳氏癭病學術流派傳承工作室負責人、代表性傳承人,多年來潛心于甲狀腺疾病的臨床、教學、科研。左教授在臨床治療甲狀腺結節(jié)時巧用角藥,療效頗顯,以其經驗展開如下論述。1 病因病機認識情志內傷是癭病的重要原因,現(xiàn)代研究發(fā)現(xiàn)甲狀腺結節(jié)的發(fā)生與負性情緒有相關性[8]。情志失暢可影響肝失疏泄而引起氣郁,氣血津液運行不正常后,痰濁、瘀血從內而生,搏結頸前致癭?;蛞?/div>
中國醫(yī)藥導報 2022年7期2022-12-11
- 賀豐杰教授應用角藥治療婦科疾病經驗擷萃*
712000)角藥基于中醫(yī)基礎理論,以中藥氣味、性能、歸經等基本特性為配伍原則,將三味中藥系統(tǒng)配伍而成?!兜赖陆洝吩疲骸暗郎唬簧?、二生三、三生萬物?!笨梢?在藥物組合中,“三”有著重要意義。三藥結合可以協(xié)同增效,相輔相成,相互兼治,相互制約,緊扣病機,在臨床應用中,常常會出現(xiàn)意想不到的結果。角藥介于中藥與方劑之間,既可獨立成方,也可作為處方的主要部分或次要組成部分[1-3]。例如:①角藥獨立成方。如《傷寒論》中的方劑:大小陷胸湯、小承氣湯、四逆湯、陜西中醫(yī)藥大學學報 2022年1期2022-11-28
- 基于生物信息技術研究川芎-防風-麻黃角藥治療缺血性腦卒中的機制*
趨勢[6-7]。角藥的配伍思想來源于《黃帝內經》,首次使用則首推仲景,其中“干姜、細辛、五味子”可以說是角藥之濫觴,角藥之配伍具有一定的條件,如有人認為角藥必須滿足以下條件中的兩個方可:①存在著相須相畏關系者;②存在著相反相成關系者;③存在著協(xié)同相輔關系者[8-9]。角藥的主要表現(xiàn)形式分為獨立成方之“角藥”和組成方劑內容之“角藥”[10]。角藥包含著中醫(yī)哲學理論、四氣五味理論以及升降浮沉理論,能夠簡潔的體現(xiàn)出方劑“七情”配伍關系,藥簡而內涵豐富[11]?;?/div>陜西中醫(yī)藥大學學報 2022年6期2022-11-23
- 《金匱要略》治療消渴病之角藥分析*
統(tǒng)不可逆性損害。角藥理論源自《素問·至真要大論》,云:“君一臣二,奇之制也?!币灾嗅t(yī)理論為指導,以辨證論治為前提,利用中藥的四氣五味、歸經、升降浮沉等原則,針對相應的病因病機將 3 味中藥巧妙成組(類似于方劑中的單行、相須、相使),以取得相互輔助、協(xié)同增效或相互制約、減毒增效之妙用,有如三足鼎立,互為犄角[2-4]。《金匱要略》第13篇專題討論消渴,對于其所載11首方劑,堪稱治消渴良方。這些方劑中既有可獨立成方的角藥,又有作為方劑核心的角藥?,F(xiàn)對張仲景治療中醫(yī)學報 2022年9期2022-11-15
- 敦煌古醫(yī)方五味子“角藥”辨治前列腺疾病臨床舉隅*
敦煌遺書中五味子角藥靈活運用于男性前列腺疾病臨床辨治中,效果顯著,現(xiàn)歸納整理,舉隅如下,以饗同道。五味子、桂枝、干姜配伍由五味子、桂枝、干姜配伍而成的角藥,是大補腎方的核心配伍,為滋陰補腎,平沖降逆之主藥。桂枝性溫味辛,歸心肺經,具有散寒溫經、促陽化氣、平沖降逆之功,既溫脾陽以助運水,又溫腎陽以助氣化。干姜性熱味辛,歸脾胃肺腎經,具有祛寒溫中、回陽通脈、溫肺化飲之效,入脾胃而散寒溫中[6]、健運脾陽,入心腎而溫陽守中、回陽通脈[7]。桂枝與干姜相配,既可化中醫(yī)藥臨床雜志 2022年1期2022-11-15
- 新安醫(yī)籍中含藥對“羌活-獨活”治療痹病方劑的探析
甘草或炙甘草組成角藥,其中羌活、獨活、防風角藥常與附子、麻黃、茯苓、人參、生姜、白芍、澤瀉、豬苓、沒藥、陳皮、白術、姜黃、甘草、炙甘草配伍,羌活、獨活、甘草角藥常與海風藤、麻黃、附子、茯苓、人參配伍,羌活、獨活、姜黃角藥常與附子、茯苓、白芍、澤瀉、陳皮、豬苓、芍藥配伍,羌活、獨活、炙甘草角藥常與附子、麻黃、茯苓、人參、生姜、白芍、澤瀉、豬苓、沒藥、陳皮、白術、姜黃配伍,羌活、獨活、豬苓角藥常與人參配伍,支持度均≥16%,置信度均≥80%,提升≥1。發(fā)現(xiàn)潛在湖北民族大學學報(醫(yī)學版) 2022年3期2022-10-08
- 基于網絡藥理及分子對接分析《普濟方》痤瘡外治古方特色角藥作用機制
瘡外治古方的特色角藥。本研究運用網絡藥理學方法、分子對接技術分析特色角藥治療痤瘡的作用機制,以期挖掘古方精粹,為其臨床應用提供參考。1 資料與方法1.1 藥物有效成分及其靶點獲取通過TCMSP(https://old.tcmsp-e.com/tcmsp.php)、TCMID(http://www.megabionet.org/tcmid/),分別以“白芷”“川芎”“白附子”為檢索詞進行檢索,獲得特色角藥化學成分,并以類藥性(DL)≥0.18為條件篩選有效成中國中醫(yī)藥信息雜志 2022年9期2022-09-29
- 朱瑩教授治療脾胃疾病常用對藥及角藥擷萃
摘 要】 對藥、角藥臨床應用數(shù)不勝數(shù),合理搭配,具有事半功倍之效。為了研習朱瑩教授的用藥特色,在基于其臨證心得的基礎之上,結合相關中草藥書籍,總結歸納妙用白術、萊菔子,紫蘇梗、香附,麥芽、谷芽,白及、刺猬皮、山藥,扁豆、薏苡仁、佩蘭,佛手、郁金、貫葉金絲桃6組對藥角藥治療脾胃疾病的遣藥心得?!娟P鍵詞】 脾胃疾病;對藥;角藥;中醫(yī)藥經驗【中圖分類號】R249.2/.7【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7-8517(2022)05-0090-03作者簡介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上半月 2022年3期2022-06-01
- 從三焦探討仲景角藥配伍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運用*
京 100029角藥始見于《傷寒雜病論》,是在中醫(yī)藥理論指導下,將具有相互協(xié)同或制約作用的三味藥物相互組合的配伍形式,其可獨立成方,抑或作為主藥、次藥融入全方,具有“三足鼎立,互為犄角”的特點[1-2]。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心血管疾病的終末期表現(xiàn)和最主要死因,主要表現(xiàn)為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難、體力活動受限和體液潴留[3]。本病屬于中醫(yī)學“水腫”“喘證”等范疇[4]。筆者認為三焦不暢,水飲內停是本病的關鍵病機。所謂中醫(yī)學報 2022年12期2022-02-15
- 敦煌遺書中辨治乳癖角藥臨證探微*
養(yǎng)沖任的8組特色角藥[2],在臨床加減治療乳癖疾病療效甚佳,效宏功?!,F(xiàn)歸納總結如下,以饗讀者。柴胡、白芍、茯苓—疏肝止痛由柴胡、白芍、茯苓配伍而成的角藥,是逍遙丸的主要藥物。柴胡性溫味苦,歸肝膽經,具有疏肝解郁,和解退熱之功;白芍性寒味苦,歸肝脾經。具有養(yǎng)血斂陰、柔肝止痛,平抑肝陽之效;茯苓性平味甘,歸心脾經,具有健脾利水,消腫止痛,和中益氣之力。柴胡、白芍相配條達肝氣,柔肝止痛;柴胡、茯苓相伍通陽化氣,祛痰化飲;白芍、茯苓相參氣血同調,柔肝健脾。三藥相中醫(yī)藥臨床雜志 2022年12期2022-02-09
- 張繼東教授治療高脂血癥常用角藥
,師古而有創(chuàng)新。角藥是以中醫(yī)基本理論為基礎,以辨證論治為前提,以中藥氣味、性能、七情為配伍原則,三種中藥聯(lián)合使用、系統(tǒng)配伍,介于中藥與方劑之間,在方劑中起主要或輔助作用,以達減毒或增效之功,也可獨立成方?,F(xiàn)將張繼東教授治療高脂血癥常用角藥總結梳理如下。1 張繼東對于高脂血癥病機認識述要高脂血癥在中醫(yī)典籍中并無記載,但《內經》有關“脂”“膏”及膏粱之疾等論述,是中醫(yī)對高脂血癥認識之濫觴?,F(xiàn)代醫(yī)家對本病的認識多從痰瘀入手,治療上多用祛痰藥和化瘀藥[1]。另有醫(yī)環(huán)球中醫(yī)藥 2022年5期2022-01-01
- 基于網絡藥理學及分子對接探討“藿香-佩蘭-大黃”角藥治療慢性腎衰竭的作用機制
的治法,并歸納出角藥、藥對,分期而治[4]。本文所論“藿香-佩蘭-大黃”是郭老治療CRF常用角藥,臨床效果顯著?!?span id="kceeqyw" class="hl">角藥”是三味中藥協(xié)同應用,源于《黃帝內經》“一君二臣,奇之制也”的理論,始見于《傷寒雜病論》[5]。通過分析中藥特性,將三味中藥合理地配伍,功效變化無窮,如三足鼎立,互為犄角[6]?!稗较悖逄m-大黃”作為郭恩綿教授治療CRF常用角藥,可有效改善CRF的癥狀,臨床應用非常廣泛,但缺少細胞和分子水平闡述。網絡藥理學是一門綜合學科,能夠揭示各類藥物湖北民族大學學報(醫(yī)學版) 2021年3期2021-09-26
- 《傷寒雜病論》中半夏“角藥”的配伍與應用*
100091)角藥是基于病癥特點、藥物性味歸經、辨證論治等中醫(yī)藥基本理論,將3味藥物配伍且同時存在相反相成、相須相畏、協(xié)同相輔任意兩種關系的特殊應用形式,在具體方劑中以獨立成方、作為方劑主要部分或輔助部分、聯(lián)合應用4種具體形式存在,有助于發(fā)揮協(xié)同增效、減毒增效等作用,對臨床遣方用藥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1-5]。角藥具有深厚的哲學理論基礎與中醫(yī)理論基礎,具體形式始見于《傷寒雜病論》,為后世傳承與創(chuàng)新角藥提供了理論基礎與應用范式[6-9]。國醫(yī)大師周仲瑛[1中國中醫(yī)急癥 2021年8期2021-03-28
- 張仲景麻黃角藥的配伍應用探討
”等3味藥組成的角藥,以辨證論治為核心,配伍嚴謹,發(fā)揮增效、減毒等作用[1-3]?,F(xiàn)通過梳理《傷寒雜病論》中含有麻黃條文的方劑,探求仲景使用角藥麻黃的規(guī)律。麻黃,又名“龍沙”“狗骨”,首載于《神農本草經》:主中風、傷寒頭痛溫瘧,發(fā)表出汗,去邪熱氣,止咳逆上氣,除寒熱,破癥堅積聚。其性溫味苦,歸手太陰肺經、足太陽膀胱經,功能發(fā)汗解表,宣肺平喘。現(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其具有發(fā)汗平喘、抗病毒、利尿、興奮中樞神經、清除氧自由基等作用[4-6]。以麻黃為主的角藥在發(fā)熱病癥江蘇中醫(yī)藥 2021年2期2021-03-28
- 經方“黃連”角藥配伍特點及其臨床運用初探
410208)角藥始于《傷寒論》,是基于中醫(yī)四性五味、歸經、七情和合,以同類相須、異類相使、陰陽互根、寒熱并用、攻補同施、剛柔相濟等原則的三味藥物的有機配伍,可單獨成方,或為方劑核心配伍,或為方劑次要部分的一種組方模式,其核心是“三足鼎立,互為犄角”,有組合靈巧、用途多變等特點,達到增效減毒之功,擴大藥物治療范圍[1]。角藥,以三為要,秉承“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道家思想,從仲景將陰陽、表里二分法轉變?yōu)殛?、陽、半陰半陽三分法,體現(xiàn)仲景對三的重視,以陜西中醫(yī) 2021年11期2021-01-10
- 楊素清教授運用角藥治療掌跖膿皰病經驗
常有單行、對藥、角藥、方藥等,旨在通過配伍減毒增效。將三種中藥組合在一起,配伍應用,為角藥[2]。其形成基于中醫(yī)基礎理論、辨證論治和配伍原則,而后產生三足鼎立、互為犄角的協(xié)同疊加效果,三藥常體現(xiàn)相須相使和相反相成的關系,從而加強藥物性能,增加藥物作用,擴大治療范圍,組方意義也更為廣泛深邃。楊素清教授結合多年臨床經驗,運用茯苓、豬苓、澤瀉,白術、蒼術、薏苡仁,蜈蚣、紫草、鬼箭羽,土茯苓、菝葜、烏梅,茯苓皮、陳皮、桑白皮五組角藥,分別從六淫之“濕”、臟腑之“脾環(huán)球中醫(yī)藥 2021年9期2021-01-06
- 經方治療水證“角藥”的配伍分析
廖華君 高德萱角藥源于《黃帝內經》,首見于《傷寒雜病論》,是以中醫(yī)基本理論為基礎,以辨證論治為前提,以中藥氣味、性能、七情為配伍原則,三種中藥聯(lián)合使用,系統(tǒng)配伍而成的用藥形式[1]。角藥是古代醫(yī)家在經過長期的臨床實踐后得出的,是中華文化的結晶。人體的水液代謝與肺、脾、腎三臟密不可分,而肺位于人體的上焦主通調水道,脾位于人體的中焦主運化水液,腎位于人體的下焦主蒸騰水氣。其中任何一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異常都會導致水氣內停。臨床上用于治療水證的藥物有很多,例如麻黃可宣散上環(huán)球中醫(yī)藥 2021年1期2021-01-05
- 淺談王誠喜運用“角藥”治療肺系病證理論基礎與用藥經驗
。本文即要論述的角藥便是中藥配伍方式之一,其獨特的中藥組合方式有利于方劑增強療效、降低毒性、減輕副作用[1-2]。王誠喜教授是擁有豐富臨床經驗的肺病專家,從事臨床工作30余載,常善用對藥、角藥來治療肺系各種病證,療效顯著。筆者有幸?guī)煆耐踅淌?,受益頗多?,F(xiàn)從王師運用角藥角度淺談其治療肺系疾病的用藥特點和規(guī)律,與同道共享。1 角藥介紹角藥一詞始于《內經》,經歷千年的發(fā)展,已然成為特色的中藥配伍方式之一,其是指三味中藥在辨證論治的理論指導下,基于中藥特性,聯(lián)合配中外醫(yī)學研究 2021年4期2021-01-04
- 葛根、防風、桔梗角藥配伍及證治特點的探究
配伍可分為對藥、角藥、方藥等[1,2]。研究表明,“角藥”在臨床中的應用早于其概念的提出,而《傷寒論》則開角藥配伍運用之先河[3]。隨著學者深入研究,認為角藥配伍不僅體現(xiàn)了藥物性味、歸經、病機配伍等特點,還起到協(xié)同增效、制約減毒作用,蘊含豐富文化內涵、具有獨特的臨床效果[4]。導師楊晉翔教授,曾擔任中華中醫(yī)藥學會脾胃分會副主任委員、北京中西醫(yī)結合學會副會長等職,師從國醫(yī)大家、中國工程院院士董建華教授,從事中醫(yī)內科教學、醫(yī)療、科研工作30余年,在中醫(yī)藥防治脾光明中醫(yī) 2020年16期2020-09-02
- 基于網絡藥理學探討“黃芪-當歸-大棗”角藥補氣養(yǎng)血的分子機制*
100081)角藥是基于辨證論治原則與中藥藥性理論,由三味具有相互促進或相反相成作用的中藥聯(lián)合配伍而成[1]。角藥作為中藥方劑具體配伍形式,在擴大藥物使用范圍、協(xié)同增效、減毒增效等方面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2]。黃芪,甘、微溫,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升陽、益衛(wèi)固表、托毒斂瘡、利水消腫等功效,素有“補氣圣藥”之稱[3]。當歸,味甘、辛,性溫,歸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為“補血要藥”[4]。黃芪與當歸配伍構成經典名方當歸補血湯,李東垣在《世界科學技術-中醫(yī)藥現(xiàn)代化 2020年5期2020-08-01
- 淺析茯苓“角藥”在《傷寒雜病論》中的配伍與應用
300192)“角藥”是以中醫(yī)基本理論為基礎,以辨證論治為前提,以中藥性味、七情為原則,3味中藥聯(lián)合使用、配伍組成,三足鼎立,互為犄角[1],通過相互輔助與制約,以達減毒增效之意?!?span id="g00m0oi" class="hl">角藥”介于對藥與方劑之間,是中藥與方劑連接的橋梁,其配伍需根據(jù)一定的病因、病機,滿足一定的條件[2],即相須相畏、相反相成、協(xié)同相輔三中之二方可。較單味藥和藥對而言,組方復雜且靈活多變,范圍廣泛,意義深遠。《道德經·第四十二章》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睘椤?span id="goeciey" class="hl">角藥天津中醫(yī)藥 2020年6期2020-06-23
- 《傷寒論》溫陽法中“角藥”配伍特點
傷寒論》還建立了角藥的雛形。本文通過分析《傷寒論》溫陽法中角藥配伍特點,發(fā)現(xiàn)《傷寒論》蘊含著豐富的溫陽法角藥配伍應用規(guī)律,其中獨立成方角藥有4組,作為方劑核心配伍者有5組,其配伍精妙,用藥靈活,對啟迪后學及提高臨床療效具有重要指導意義。關鍵詞:傷寒論;角藥;溫陽法中圖分類號:R249.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04(2020)01-0120-03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810091Com中國中醫(yī)藥信息雜志 2020年1期2020-04-29
- 張仲景解表類“角藥”的配伍特點分析
討經方中解表類“角藥”的配伍特點,從解肌發(fā)表、發(fā)汗解表、解表散寒、清熱解表、化飲解表、解表清里、化氣解表、溫經解表、扶陽解表這9個角度加以詳實梳理,對張仲景解表類“角藥”形成整體歸納,以期對經方中“角藥”的價值形成一個初步的認識,為臨證運用經方提供新的思考方式,最終擴大經方的臨證使用范圍。關鍵詞 角藥;傷寒論;解表藥;配伍特點;經典方劑;臨床應用;理論研究; @ 張仲景Discussion on the Compatibility Features of世界中醫(yī)藥 2020年6期2020-04-26
- 《金匱要略》治療胸痹心痛“角藥”的配伍應用分析*
,蘊含著豐富的“角藥”配伍形式,至今仍應用于臨床實踐。角藥是基于四氣五味及歸經等中醫(yī)理論將3味中藥組合使用的特殊配伍形式,可獨立成方,或作為方劑核心、輔助部分,亦可聯(lián)合應用,能夠發(fā)揮協(xié)同增效、減毒增效、擴大應用等治療作用[2-3]。本研究從傳統(tǒng)認識、現(xiàn)代藥理、臨床實踐等方面對《金匱要略》治療胸痹心痛“角藥”進行了系統(tǒng)分析,為胸痹心痛的治療做出了有益探索。1 瓜蔞、薤白、白酒由瓜蔞、薤白、白酒組成的角藥,既獨立成方為瓜蔞薤白白酒湯,又為瓜蔞薤白半夏湯的核心配中國中醫(yī)急癥 2020年2期2020-01-13
- 李應存教授應用敦煌遺書中所含大黃“角藥”方的臨床驗案舉隅
治療學思想,其中角藥配伍精簡,構思靈巧,善用八法,組藥活泛,彰顯以奇制勝及陰陽深層次的哲學意義,具有很高的臨床借鑒價值。李應存教授為國內研究敦煌醫(yī)學的專家,在臨床中廣泛使用敦煌醫(yī)方,尤其是在兩味藥組成的對藥和三味藥組成的角藥運用方面,獨具匠心,風格獨特,收效頗佳。通過分析敦煌古遺書完卷中獨立成方之“大黃”角藥的配伍與臨床應用,為系統(tǒng)研究敦煌古醫(yī)方及臨床遣方用藥提供有益借鑒。方法:統(tǒng)計敦煌古遺書完整卷子中獨立成方之“大黃”角藥出現(xiàn)的頻率,從方藥組成、治則治法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下半月 2019年12期2019-02-05
- 《傷寒雜病論》治療腹痛“角藥”的配伍應用分析?
,且蘊含著豐富的角藥配伍應用。角藥是在中醫(yī)理論指導下,將三味中藥聯(lián)合使用、系統(tǒng)配伍的方藥組合模式,可作為方劑的核心部分,也可作為方劑的輔助部分,既可獨立成方,又可聯(lián)合應用,具有協(xié)同增效、減毒增效等作用[5-11]。角藥理論源自《黃帝內經》,始見于《傷寒雜病論》,發(fā)展于后世醫(yī)家[12-17]。本文系統(tǒng)分析了原文中明確出現(xiàn)腹痛且有方劑記載的34條文中蘊含“角藥”的配伍應用,以期提高治療腹痛的療效。1 治療腹痛獨立成方之角藥1.1 大黃、芒硝、甘遂 由大黃、芒硝中國中醫(yī)急癥 2019年9期2019-01-08
- 張仲景運用芍藥“角藥”探析*
510405)角藥是基于辨證論治基本原則,以中藥的性味歸經、七情和合為理論基礎,具有相須相使或相反相成關系、協(xié)同性、疊加性的3味中藥的有機組合、配伍應用[1]。角藥介于中藥與方劑之間,不僅可以獨立成方,而且可以作為方劑主要部分或次要部分,還可以多組角藥聯(lián)合應用,具有降低中藥毒副作用、提高中藥臨床療效的作用。醫(yī)圣張仲景所著《傷寒雜病論》創(chuàng)立了六經辨證理論體系,奠定了中醫(yī)臨床醫(yī)學的理論基礎,被后世譽為“方書之祖”。該書首創(chuàng)角藥的雛形,其中獨立成方的角藥如小陷中國中醫(yī)急癥 2019年5期2019-01-07
- 運用郭子光教授“全蝎、地龍、僵蠶”角藥治療癌性疼痛的臨床體會
組合應用方式符合角藥的配伍形式與特點[5],既能獨立成方,又能作為治療“久病入絡”證候方劑的核心配伍,臨床以該角藥為基礎方加味治療癌性疼痛具有顯著療效。本文基于角藥理論,從傳統(tǒng)認識、現(xiàn)代研究及角藥作用三個方面系統(tǒng)闡述了筆者運用郭子光教授“全蝎、地龍、僵蠶”角藥治療癌性疼痛的理論基礎,并結合自身臨床實踐展現(xiàn)其應用效果。1 理論基礎1.1 傳統(tǒng)認識全蝎首載于《蜀本草》,明確將其作為中藥使用,但原書已散軼,其內容可見于《證類本草》、《本草綱目》。歷代醫(yī)家在此基礎中醫(yī)腫瘤學雜志 2019年1期2019-01-05
- 芻議《傷寒論》“角藥”在銀屑病中的臨床應用
外合邪而致病?!?span id="saeomm0" class="hl">角藥”始見于《傷寒論》,是以中醫(yī)基礎理論為根基,以辨證論治為先前條件,以中藥氣味、性能、七情為配伍原則,其介于中藥和方劑之間,有“三足鼎立、互成犄角”之勢[1-2],通過相互輔助、相互制約達到減毒增效之功。角藥不是隨意中藥拼湊,也與“對藥”性質不同,而是針對一定的病因病機,達到提高臨床療效的目的[5]?!秱摗酚涊d了397法,113方,同時提出了完整的組方原則,其中仲景經方中有60余首獨立成方的角藥,為中醫(yī)辨證治療現(xiàn)代銀屑病奠定了堅實理論中國中西醫(yī)結合皮膚性病學雜志 2019年5期2019-01-04
- 經方中大棗應用規(guī)律淺析
安神。4 合成“角藥”以使力專效宏“角藥”是三種藥物的有機組合,如三足鼎立,互為犄角。角藥是以中醫(yī)基本理論為基礎,以辨證論治為前提,以中藥氣味、性能、七情為配伍原則,三種中藥聯(lián)合使用、系統(tǒng)配伍而成[9]。角藥介于中藥與方劑之間,在方劑中起主要或輔助作用,或獨立成方。張仲景開創(chuàng)了“角藥”治病之先河,其所作《傷寒雜病論》中有大量獨立成方或作為一方之主的角藥。大棗是經方中“角藥”的常用組成藥物,通過與它藥配成“角藥”而擴大主治范圍,增強治療效果。4.1 合成獨立浙江中醫(yī)藥大學學報 2019年9期2019-01-03
- 姜良鐸應用角藥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用藥規(guī)律探討?
態(tài)論治為指導,以角藥取效,療效卓著,特別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治療。茲就其應用角藥治療COPD急性加重期用藥規(guī)律進行探討,以饗讀者。1 角藥思想簡介所謂角藥配伍就是3味藥的組合。角藥思想是建立在從狀態(tài)論治的臨證思維下,合理把握整體狀態(tài),根據(jù)宏觀與微觀、大系統(tǒng)與子系統(tǒng)的動態(tài)病理變化,針對不同層次的狀態(tài),選用多個由3個藥物組成的組合進行診療的組方規(guī)則。角藥組方按照《素問·至真中國中醫(yī)基礎醫(yī)學雜志 2018年7期2018-09-01
- 小兒咳喘常用角藥分析
津300193)角藥是基于中藥的四氣五味、功效性能,將三種藥物有機結合,或相互促進,或相反相成,配成一組,有如三足鼎立,互為犄角,介于藥對與方劑之間,在方劑中起主要或次要的作用,其配伍應用常有奇效。我們臨床治療小兒咳喘時,常辨證使用角藥,事半功倍?,F(xiàn)介紹6組治療小兒咳喘常用角藥如下。1 麻黃、苦杏仁、生石膏該組角藥源自《傷寒論》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是此方的核心組成,仲景認為“汗出而喘,無大熱者”可與之。麻黃性溫,味辛微苦,歸肺、膀胱經,發(fā)汗解表、宣肺平喘、江蘇中醫(yī)藥 2018年5期2018-02-13
- 王玉璽運用“角藥”治療皮膚病經驗探析
150040)“角藥”是以中醫(yī)理論為指導,以辨證論治為前提,以藥物的性味歸經、性能為配伍原則,用3味藥物聯(lián)合,通過系統(tǒng)配伍達到減毒增效作用的藥組[1]?!?span id="0wq8ueq" class="hl">角藥”不是簡單的三味藥物拼湊,而是三者有序、合理的組合。王玉璽教授是第三、第四批全國名老中醫(y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指導老師。王老善于運用經方治療皮膚病,認為中醫(yī)治療皮膚病既要視其外,即根據(jù)外科疾病的皮損特點(如顏色、痛癢、脫屑等等)進行局部辨證,以此確立方藥,達到治療的目的;更要知其內,即找到外在皮損與內在臟江蘇中醫(yī)藥 2018年5期2018-02-13
- 《傷寒雜病論》中大黃“角藥”的配伍與應用*
100091)角藥是藥物配伍組成的特殊形式,是基于中醫(yī)基礎理論及中藥性味歸經等將3味藥物進行組合使用的方式,可獨立成方、作為方劑主要部分或聯(lián)合應用,能夠發(fā)揮減毒增效、協(xié)同增效等作用[1-5]。角藥理論源于《內經》,始見于《傷寒雜病論》[6],后世醫(yī)家將角藥進行了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如《婦人規(guī)》[7]《婦人大全良方》[8]《傅青主女科》[9]《臨證指南醫(yī)案》[10]等著作及程益春[11]、周仲瑛[12]、孫光榮[13]、李佃貴[14]、姜良鐸[15]等醫(yī)家。大黃味中國中醫(yī)急癥 2018年6期2018-01-21
- 《傷寒雜病論》中干姜“角藥”的配伍特點與臨床應用*
100091)角藥是在中醫(yī)理論指導下,以辨證論治為前提,以中藥性味歸經為原則,將3味中藥有機配伍而成的藥物組合方式[1-4]。角藥介于中藥與方劑之間,具有協(xié)同增效、減毒增效、獨立成方等多重作用[5-9]?!兜赖陆洝吩啤暗郎?、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通過將3味中藥進行有機配伍,能夠達到提高臨床療效的目的。醫(yī)圣張仲景撰寫的《傷寒雜病論》創(chuàng)立了六經辨證,被后世譽為“方書之祖”,其首創(chuàng)了角藥之雛形[3]。為后世醫(yī)家應用角藥運用于臨床各科疾病奠定了基礎[10中國中醫(yī)急癥 2018年1期2018-01-21
- 《傷寒雜病論》中桂枝“角藥”的配伍應用探析*
100091)角藥理論源于《內經》,始見于《傷寒雜病論》,是基于中藥性味、歸經、七情和合等原則,將3味具有相互促進或相反相成的藥物配伍使用的組合方式,可以獨立成方,在方劑中發(fā)揮主要作用或輔助作用,亦可聯(lián)合應用[1-5]。《傷寒雜病論》開創(chuàng)的角藥配伍形式,為后世醫(yī)家運用與創(chuàng)立新的角藥奠定了基礎,如《婦人大全良方》[6]《婦人規(guī)》[7]《傅青主女科》[8]及《臨證指南醫(yī)案》[9]中均有角藥的配伍。 國醫(yī)大師周仲瑛[10]、孫光榮[11]、李佃貴[12]善于運中國中醫(yī)急癥 2018年7期2018-01-21
- 治療糖尿病常用的單藥、對藥、角藥分析
好的單藥、對藥、角藥,從降糖機制、降糖活性成分、中醫(yī)配伍理論等方面進行系統(tǒng)的分析。[關鍵詞] 糖尿病;單藥;對藥;角藥[中圖分類號] R977.1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05(a)-0197-02糖尿病在祖國傳統(tǒng)醫(yī)學上屬于“消渴”“水腫”病,其發(fā)病率逐年升高,已成一種常見病。運用中藥治療糖尿病具有悠久的歷史,隨著中醫(yī)藥的發(fā)展,有關該疾病的認識也不斷加深和豐富,先輩們留下了中藥治療“消渴”病的寶貴經驗。筆者通過長期糖尿病新世界 2017年9期2017-09-07
- 韓斐運用“角藥”治療小兒抽動障礙經驗
范菲摘要:角藥是針對一定病因、病機、病癥,將3味藥組合在一起以達到協(xié)同增效作用的一種配伍方法。韓斐教授是著名中醫(yī)兒科專家,多年來致力于小兒抽動障礙的研究,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本文介紹了韓教授運用珍珠母合龍骨、牡蠣,白芍合僵蠶、蟬蛻,蒼耳子合白芷、辛夷,首烏藤合石菖蒲、合歡皮等角藥治療小兒抽動障礙的經驗,并初步分析其使用的原因及內涵。關鍵詞:名醫(yī)經驗;韓斐;角藥;抽動障礙;從心論治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7.05.02中國中醫(yī)藥信息雜志 2017年5期2017-05-11
- 韓斐運用“角藥”治療小兒抽動障礙經驗
053韓斐運用“角藥”治療小兒抽動障礙經驗范菲,指導:韓斐中國中醫(yī)科學院廣安門醫(yī)院,北京 100053角藥是針對一定病因、病機、病癥,將3味藥組合在一起以達到協(xié)同增效作用的一種配伍方法。韓斐教授是著名中醫(yī)兒科專家,多年來致力于小兒抽動障礙的研究,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本文介紹了韓教授運用珍珠母合龍骨、牡蠣,白芍合僵蠶、蟬蛻,蒼耳子合白芷、辛夷,首烏藤合石菖蒲、合歡皮等角藥治療小兒抽動障礙的經驗,并初步分析其使用的原因及內涵。名醫(yī)經驗;韓斐;角藥;抽動障礙;從中國中醫(yī)藥信息雜志 2017年5期2017-05-11
- 姜良鐸應用角藥治療肺間質纖維化用藥規(guī)律探討?
立狀態(tài)醫(yī)學理論和角藥思想,提出“通則不病,病則不通”的生物管道學說,并將角藥思想應用于臨床取得了顯著療效。茲就姜良鐸教授應用角藥治療肺間質纖維化用藥規(guī)律進行探討,以饗讀者。1 角藥思想簡介所謂角藥配伍就是3味藥的組合。角藥思想是建立在從狀態(tài)論治的臨證思維下,合理把握整體狀態(tài),根據(jù)宏觀與微觀、大系統(tǒng)與子系統(tǒng)的動態(tài)病理變化,針對不同層次的狀態(tài)選用多個由3味藥物組成的組合進行診療的組方規(guī)則。角藥在組方原則上按《素問·至真要大論》所說的“君一臣二,制之小也;君一臣中國中醫(yī)基礎醫(yī)學雜志 2017年12期2017-03-08
- 經方中治咳“角藥”的配伍特點與臨床應用
所謂經方之祖”。角藥是在辨證論治的前提下,以中醫(yī)理論為指導,根據(jù)中藥的四氣、五味、歸經、功效等將3味中藥進行固定組合的配伍方式[3-5]。角藥可以獨立成方,也可以作為方劑的主要組成部分,也可聯(lián)合應用,擴大使用范圍[6-9]。醫(yī)圣仲景首創(chuàng)了角藥的雛形,在治咳方劑中多有體現(xiàn)。據(jù)條文統(tǒng)計,載有方藥的條文(含附方)中“咳”字在《傷寒論》《金匱要略》中出現(xiàn)近20次。本文對經方治咳“角藥”配伍特點與臨床應用進行分析,力求為后世醫(yī)家治咳及其他病證提供有益借鑒。1 獨立成中國中醫(yī)急癥 2017年12期2017-01-15
- 經方中附子“角藥”的配伍特點與臨床應用
29經方中附子“角藥”的配伍特點與臨床應用紀雯婷 閆軍堂 劉敏北京中醫(yī)藥大學 北京 100029[目的]分析、總結經方中附子“角藥”的配伍特點與臨床應用,為現(xiàn)代臨床提供一定借鑒。[方法]謹遵經旨,對經方中附子“角藥”的配伍特點與臨床應用進行詳實梳理,并從獨立成方之“角藥”、作為方劑主要部分之“角藥”以及聯(lián)合應用之“角藥”三方面進行論述,最后例舉筆者運用附子“角藥”兩則臨床治驗予以佐證。[結果]經方中獨立成方之附子“角藥”7對、作為方劑主要部分之“角藥”8對浙江中醫(yī)藥大學學報 2017年5期2017-01-11
- 婁多峰教授治療風濕病對藥與角藥經驗拾粹
峰教授運用對藥、角藥治療風濕病的部分心得體會,以啟迪后學,使這些寶貴經驗得到繼承?!娟P鍵詞】 風濕??;對藥;角藥;經驗;婁多峰婁多峰教授,主任中醫(yī)師,國家首批名老中醫(yī)藥專家之一,從事風濕病醫(yī)療、教學、科研70載,博采眾家之長,創(chuàng)立了痹證“虛邪瘀”理論,用于指導風濕病的臨床治療,效果突出[1]。婁多峰教授處方選藥時特別強調“扶正勿礙祛邪,祛邪勿傷正氣”[2],在長期對痹病的治療和研究中,結合多年的臨床實踐,將相關藥物進行組合,形成了獨特的藥物配伍風格,尤其是風濕病與關節(jié)炎 2016年8期2016-05-14
- 角藥配伍在婦科臨床的運用心得
田323900)角藥配伍在婦科臨床的運用心得江松平 劉 姣(浙江省青田縣中醫(yī)醫(yī)院,浙江青田323900)角藥是在中醫(yī)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的理論指導下,根據(jù)中藥本身的四氣五味、升降浮沉、歸經、毒性及配伍法則制定的一種中藥配伍技巧,運用得當,可起到普通藥對和簡單藥物拼湊難以達到的臨床效果。如薏苡附子敗醬草臨證用之盆炎消;地榆貫眾白頭翁斂澀止血崩;半夏白術天麻用治妊娠眩暈療效佳;甘草小麥合大棗婦人臟躁服之康;山甲留行合通草疏肝解郁而通乳。中藥配伍 治療應用 婦科疾江蘇中醫(yī)藥 2015年5期2015-04-16
- 黃明主任醫(yī)師應用“角藥”經驗
064400)“角藥”介于中藥與方劑之間,以中醫(yī)基本理論為基礎,以辨證論治為前提,以中藥氣味、性能、歸經、七情為配伍原則,或為主藥或為輔藥地融入方劑,或單獨成方的一種方藥模式。“角藥”配伍方法源自《素問·至真要大論》“一君二臣,奇之制也”的制方法則?!独献印に氖隆份d“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組成角藥的3味中藥聯(lián)合使用、系統(tǒng)配伍,成三足鼎立之勢,其配伍不是簡單的藥物疊加,應用中頗多巧妙,或協(xié)同增效,相互輔助,或相互河北中醫(yī) 2015年11期2015-03-20
- 郭軍教授治療男科疾病對藥與角藥拾粹
療男科疾病對藥與角藥拾粹許國恩 王福 高慶和文章介紹了郭軍教授運用中藥對藥與角藥治療男科常見疾病的經驗。主要介紹了蒲公英與連翹、續(xù)斷與桑寄生、三棱與莪術、龍骨與牡蠣、黨參與黃芪、山藥、熟地與山茱萸、柴胡與白芍、仙茅與仙靈脾、水蛭與土鱉蟲等對藥與角藥;此經驗臨床應用靈活,療效顯著,對前列腺疾病、男性不育癥以及性功能障礙等疾病治療有一定的指導意義。男科病; 藥對施治; 經驗; 郭軍郭軍教授,中國中醫(yī)科學院西苑醫(yī)院男科主任醫(yī)師,碩士生導師,從事泌尿男科工作20余環(huán)球中醫(yī)藥 2015年7期2015-03-20
- 論姜良鐸教授臨床遣方用藥經驗
提出了狀態(tài)醫(yī)學和角藥組方用藥的理論。姜教授運用角藥組方和角藥配伍技巧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1 角藥與方劑組合技巧角藥是由三味藥配伍而成,此種配伍,并非藥物的雜亂拼湊,而是嚴格且靈活地遵循《素問·至真要大論》提出的“帝曰:氣有多少,病有盛衰,治有緩急,方有大小,愿聞其約奈何?岐伯曰:氣有高下,病有遠近,證有中外,治有輕重,適其至所為故也。大要曰,君一臣二,奇之制也”的藥物配伍理論。隨著中醫(yī)藥事業(yè)的不斷向前發(fā)展,角藥配伍應用已超出了“七情和合”的范圍,有效的環(huán)球中醫(yī)藥 2013年7期2013-04-09
- 略述《傷寒雜病論》角藥應用
述《傷寒雜病論》角藥應用李劍穎1吳大真2(1 河南省漯河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漯河 462000;2 中國保健協(xié)會,北京 100142)所謂“角藥”是指以中醫(yī)基本理論為基礎,以辨證論治為前提,以中藥氣味、性能、歸經、七情為配伍原則,三味中藥聯(lián)合使用、系統(tǒng)配伍、配成一組,為三足鼎立,互為犄角,這種配伍,比起“藥對”作用就比較復雜一些,名之曰“角藥”?!?span id="im0amus" class="hl">角藥”介于中藥與方劑之間,在方劑中起主要或輔助作用,或獨立成方,其在配伍應用中頗多巧妙,在臨床應用中可起到減毒增效中國中醫(yī)藥現(xiàn)代遠程教育 2012年1期2012-01-28
- 應用中和醫(yī)派調氣活血抑邪湯臨床體會※
中和醫(yī)派;對藥;角藥;中醫(yī)藥療法中和醫(yī)派是以孫光榮教授為代表的具有獨自學術思想和臨床實踐經驗的新興學術派別,其代表方是調氣活血抑邪湯。在中和醫(yī)派的基本學術思想指導下,應用調氣活血抑邪湯治療內科雜癥,療效顯著,頗有一些心得,現(xiàn)簡要總結如下,以期有益于臨床推廣。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 運用“調氣活血抑邪湯”加減治療內科雜病60例。其中,男26例,女34例;年齡最大74歲,最小22歲,平均46.5歲;病種有脾胃病證16例,心腦病證(含失眠、精神系疾病)1中國中醫(yī)藥現(xiàn)代遠程教育 2012年6期2012-01-28
- 孫光榮教授臨床善用“角藥”經驗點滴※
榮教授臨床善用“角藥”經驗點滴※楊建宇1,2,4孫文政1,3李彥知1,2,4王 興1角藥;孫光榮;中藥配伍所謂“角藥”是指以中醫(yī)基本理論為基礎,以辨證論治為前提,以中藥氣味、性能、歸經、七情為配伍原則,三味中藥聯(lián)合使用、系統(tǒng)配伍、配成一組,為三足鼎立,互為犄角,這種配伍,比起“藥對”作用就比較復雜一些,名之曰“角藥”。初看“角藥”是由三味“藥物”組合,但實際上它的組方意義遠比“藥對”廣泛深厚?!?span id="wu0myeo" class="hl">角藥”介于中藥與方劑之間,在方劑中起主要或輔助作用,或獨立成方中國中醫(yī)藥現(xiàn)代遠程教育 2011年2期2011-08-15
- 賀豐杰教授應用角藥治療婦科疾病經驗擷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