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蕾
【摘要】英語作為一門應用性很強的語言學科,其基本素養(yǎng)的形成離不開學生的長期實踐與點滴積累。在小學階段,教師必須注重英語教學內容的共同性和邏輯性,在整體把握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興趣,發(fā)展他們的綜合素質能力。本文從教學實踐角度出發(fā),對英語課堂中的單元整體教學方案進行探索,意在培育小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為他們的語言運用打下牢固基礎。
【關鍵詞】小學英語? 單元教學? 核心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23.3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3)03-0073-03
單元整體教學指的是在英語課堂中,教師基于整個單元的文本內容、知識重點與教學目標,來規(guī)劃課程方案,并引入相關教學活動的一種教學模式。比起傳統(tǒng)的課時教學,單元整體教學兼顧了英語課程的人文屬性,且為學生呈現(xiàn)了相對明確的單元學習框架以及側重點。以單元整體教學為支點,教師可以對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深入拓展,充分強化他們的聽、說、讀、寫技能。那么,該如何正確認識單元整體教學的應用意義,又如何將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目標融入其中呢?下面我們就來探討一下。
一、單元整體教學在小學英語課堂中的應用意義簡述
在當前階段,多數(shù)小學的英語課程都以單元為基本結構,再拆分成一個個獨立課時來教學。而單元整體教學則是基于單元主題進行發(fā)散,從而帶領學生展開系統(tǒng)性的教學活動,促進他們對英語知識的理解。從實踐角度來看,單元整體教學的應用優(yōu)勢表現(xiàn)在三方面:
一是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小學是學生接觸英語的起點,這一時期的興趣培養(yǎng)尤其重要。單元整體教學的落實,突出了教學內容的整合性,將話題內容、情境對話和鞏固練習緊密聯(lián)系起來。在小學生眼中,學習線索在單元教學中呈現(xiàn)層層遞進的狀態(tài),他們能夠始終沉浸在故事語境中,保持一定的專注,自身的語用體驗也得到優(yōu)化,學英語變得更簡單、更有趣。二是有利于整體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在單元整體教學的背景下,無論是課時目標的設計、課堂語境的創(chuàng)設、教學活動的開發(fā)、教學媒體的使用,或是課堂作業(yè)的設置與即時評價等版塊,都集中指向核心教學目標。在此過程中,核心素養(yǎng)的概念得到充分體現(xiàn),而教師能夠在核心目標的導向下制定更具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三是有利于課內英語知識的串聯(lián)。單元整體教學便于學生對基礎英語知識的梳理和掌握。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可以依據(jù)版塊主題對這些零散知識進行整合,以專題的形式展示給學生,也可以隨時以知識為驅動,鼓勵學生發(fā)散思維。以單元整合為前提的課堂導入,有助于教學主題的內容延伸和綜合敘述,能夠提升課堂質量于無形之中。而學生也能隨著教師的指導,去挖掘各個單元話題中隱藏的知識點,借此構建起相對完整的知識脈絡,發(fā)展自身的學科素養(yǎng)。
二、核心素養(yǎng)與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的融合途徑探析
2014年,在教育部研發(fā)的《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首次提出了“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的概念。2016年,又推出了核心素養(yǎng)的整體框架,即廣大教育者在“核心素養(yǎng)—課程標準—單元設計—學習評價”的開發(fā)鏈中,尋求育人模式的變革,使學生由知識能力的發(fā)展過渡為綜合素養(yǎng)以及必備品格的發(fā)展。而將核心素養(yǎng)理念注入到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中,則要求教師在整合單元內容、聚焦核心目標的基礎之上,重點圍繞學習能力、語言能力、思維品質與文化意識四個維度,引導學生展開語言實踐,以此來鍛煉他們的聽、說、讀、寫基本技能,強化他們的單元課程學習體驗。而核心素養(yǎng)與單元整體教學的融合途徑,筆者認為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點:
一是確立核心教學目標,使整體英語課堂教學服務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成長。目前小學英語教材多以話題為教學單元,包括詞匯、句型、語法知識和會話練習都緊緊圍繞著單元主題開展。教師應突出話題的連貫性,同時盡量將課堂內容與生活實際相結合,來激發(fā)學生的參與興趣,避免英語知識的抽象性,為后續(xù)情境拓展學習做好鋪墊。二是教學過程有序化推進。教師需以教材內容為著眼點,從課堂導入開始,層層推進,使學生對將要學習的內容產生清晰認知,先初步感受單元話題,預測相關話題情景,并歸納基礎英語知識,接著展開情景對話,進一步學習單元主題中含有的語段和詞匯,并展開實踐練習。最后,通過整體的鞏固練習來檢驗收獲,升華課堂內容,并進行適當?shù)脑掝}延伸與內容拓展,反復鍛煉學生的語言運用水平,完成核心素養(yǎng)提升的目標。三是建立多元化的課堂評價方式。不同于傳統(tǒng)英語課堂采用的終結性評價,教師要采用更加靈活的評價方式,來監(jiān)測學生的學習動態(tài),尋找教學過程中的不足之處。在單元整合教學的前提下,教師可以跳出紙筆測評的框架,增加更多的評測項目,或是根據(jù)學情來為學生打造更有針對性的評價標準,比如對基礎水平扎實、語言能力牢固的優(yōu)等生,評價指標應集中于思維、創(chuàng)意和語言輸出等方面,而對于基礎水平薄弱的學困生,則要對他們積極的課堂態(tài)度予以肯定。這樣有利于教師把握每一個階段、每一個教學活動中學生的真實表現(xiàn),以便做出改進性的教學方案。
三、如何基于英語核心素養(yǎng)優(yōu)化單元整體教學實踐方案
1.基于單元主題,巧筑教學情境,協(xié)助學生知識建構
在單元整體性的探究課程中,教師要想對學生進行核心素養(yǎng)思想的滲透,首先要充分考慮小學生的情感因素與認知水平,其次利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來激發(fā)學生興趣,并通過互動性的教學活動來幫助他們鞏固所學知識,使學生獲得比傳統(tǒng)課時教學更好的體驗。在此過程中,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就顯得分外重要。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跨學科教育以及教材中的文本信息來促使學生展開想象,繼而沉浸到情境中,在自發(fā)的語言實踐中鍛煉思維,強化學習品質。以魯科版四年級上冊Unit 5 Weather為例,這一單元的教學在于引導學生認識不同天氣,能夠利用豐富的詞匯來描述即時的天氣狀況,在靈活的語境中進行應用練習??紤]到天氣本就是外部環(huán)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息息相關。教師便可以通過學生的這層認知來激發(fā)他們已有的語言經驗,從而開啟教學。
首先,教師可以先用多媒體設備播放一首英語兒歌Edelweiss:“Edelweiss, edelweiss. Every morning you greet me…”以溫暖的旋律喚起學生的注意力。隨后,抓住歌詞中的“small and white, clean and bright”來協(xié)助學生形容雪絨花的特點,細小又潔白,干凈而明亮,使人聯(lián)想到冬日的雪花。隨后我們從聆聽歌曲正式過渡到課程學習,再提出一到兩個簡單的問題,如:“What does Edelweiss look like?”“What do you think about snow?”從而引出天氣相關的詞匯,如sunny, cloudy,windy, rainy等等,指導他們運用“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Its snowing, I feel so cold…”等句式展開會話練習。最后教師可以通過分別列舉的方式,如rain/rainy/rainning,來區(qū)別不同語境下如何表述天氣狀態(tài)。在課堂情境中,師生可以采用一系列的方式來加深印象,比如當提到下雪時,大家就作出瑟瑟發(fā)抖、拉緊衣服的樣子,提到雨天,則模仿打雷的轟隆聲、嘩啦啦的雨聲,來加深沉浸感,以便更好地落實綜合教學目標。
2.聚焦課程重點,展開師生互動,強化學生實踐意識
核心素養(yǎng)培育工作的重點之一是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使他們自覺地從學習材料中獲取有效信息,進行分析、概括、總結和歸納,從而達到自主學習的目的。而單元整體教學的內容具有很強的統(tǒng)整性,主題也比較鮮明。教師只需聚焦課程重點,對學生進行適當點撥,就能收獲很好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師生要在教學過程中保持高效互動,無論是提問、講解還是口頭語言溝通,都可囊括其中。高效互動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活力,使他們專注于課程重難點,進行有針對性的語言實踐,從而深度貼近核心素養(yǎng)需求,而教師的提示也能為學生解決實際問題提供諸多思路,突出英語教學的實用性。
以魯科版四年級上冊Unit 7 Communications為例,這一單元主要介紹了打電話、發(fā)郵件和現(xiàn)場報道等幾種信息溝通方式,為學生呈現(xiàn)了現(xiàn)在進行時的相關用法。我們可以在Lesson 4 的Lets Do環(huán)節(jié)加以延伸。原題目是“We will go to the zoo this Saturday. Please tell Jenny”,教師稍加修改,成為“The school is holding a sports meeting. Please ask Jenny when she will come”,然后讓學生分角色來演繹這段對話,教師則可以提供不同的情景假設,如Jenny 正步行到學校,電話由媽媽代接;或者Jenny準備參加下午的運動會項目,午飯后才乘車來學校;等等。主張學生運用現(xiàn)在進行時和一般將來時進行語言實踐,提升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
3.結合單元任務,設計作業(yè)內容,鞏固課后學習效果
在落實單元整體教學時,我們需要根據(jù)學生實際掌握的知識量,來為他們設計一定的輸出性活動,以此來驗證他們在單元整體探究活動中的收獲,強化單元學習的總成效。常見的形式如當堂測驗、文章寫作和思維導圖繪制等,都比較考驗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教師可以適當參考每單元的課程目標和學習任務,來設計綜合性作業(yè)內容,幫助他們對單元內的教學知識點和內容進行整理,形成大致的課后復習框架。以魯科版四年級下冊Unit 3 Restaurant為例,這一單元以飲食愛好和點餐常識為主題,其中涉及了“What do you want to eat?”和“Would you like…”的相關句型。那么教師可設計填空題,如:
——What ____(will) you like, please?
——Id like some ____(noodle), and a juice to ____.
寫作任務上,則可以圍繞when we in Chinese Rest?鄄aurant/Western Restaurant來展開,適當引入一些中西方餐飲文化的內容。比如在西餐廳,我們常見的食物有hamburgers, beefsteaks and Italian pasta,中餐廳則有dumplings和sliced noodles以及各種湯類和烹制菜肴,等等。學生可任選一項內容展開寫作,向讀者介紹自己在中餐廳或西餐廳的一次點餐經歷,并描述自己的飲食喜好。同時教師還可以將一些易錯點融入到書面題中,比如單復數(shù)的區(qū)分,a/an的使用,提醒學生關注文本細節(jié)。像是I want to eat a pear,當pear換成apple 或是orange時,a就要換成an。在整體的鞏固練習中,學生的思維品質不斷優(yōu)化,判斷和分析能力也越來越強,很快就能完成英語學習的進階。
4.借助游戲活動,激活學生思維,充分鍛煉語言能力
游戲活動的開展有助于落實單元整體的情感目標,同時促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增強對英語知識的領悟,養(yǎng)成相對完備的文化意識。尤其是閱歷較淺的小學生,他們對中西方文化的內涵和表現(xiàn)形式認知有限,因此對于一些直觀的文化傳播載體,比如課堂游戲、雙語兒歌和繪本刊物等非常感興趣。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利用游戲形式來調動學生的情感,引發(fā)他們對單元核心主題的思考,著重激發(fā)他們的跨文化意識。以常見的猜謎游戲為例,教師可以借鑒經典的“你畫我猜”形式,將游戲規(guī)則稍作調整,變成“你說我猜”。由兩個學生合作,一個用英語說出所猜詞匯的關鍵詞,另一個負責解謎。如ice cream(冰淇淋),我們可以動腦聯(lián)想,用一些其他的關鍵詞來提示,像food,milk,sweet,cold,再配上相關動作進行提示。cat則可以用pet,four legs,cute以及喵喵的叫聲來模仿。猜謎游戲結束后,教師可以讓學生隨機抽取幾張卡片,用卡片上的謎底連成一個完整的句子。猜謎的形式可以鍛煉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豐富他們的詞匯量,連詞成句則對他們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形成一定考驗。即使是知識基礎不牢固的學生,也可以輕松參與到其中,感受游戲的熱烈氛圍,完成“學語言,用語言”的目的,在課堂上獲得有益啟發(fā)。
綜上所述,要將核心素養(yǎng)內涵注入到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中,教師需要預先評估單元內容,而后制定切實的教學目標,沿著單元主線不斷深入,拓展學生思維,在互動性活動中發(fā)展他們的語言能力,并以有效的作業(yè)內容鞏固其學科素養(yǎng),使學生對英語課程建立更深刻的認識,師生共同在教與學中進步。
參考文獻:
[1]曹玉華.基于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探究[J].科學咨詢,2019(18):50-53.
[2]張云鶴.探析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設計[J].基礎教育研究,2019(30):224-224.
[3]梁凌云.核心素養(yǎng)下小學英語實施單元整合教學的思考[J].數(shù)碼設計,2021(6):269-269.
[4]張丕峰.單元整體教學:英語教學變革的杠桿——例談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J].英語教師,2021(15):17-1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