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琪
【摘要】小學語文是其他學科知識學習的基礎,面對新時期課改相關要求,小學語文教學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作為小學語文教學重要內容,小古文是教學難點所在,直接關乎教學質量。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收錄了諸多小古文內容,但是由于古文內容和現(xiàn)代用語之間存在顯著差異,極大地增加了學生的閱讀難度。這就需要語文教師激發(fā)學生對小古文的閱讀興趣,設計趣味故事來引導學生深層次理解小古文內容,并通過文本對話來構建高效語文課堂,提升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的閱讀思維養(yǎng)成。本文就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的小古文教學問題展開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出合理有效的優(yōu)化措施。
【關鍵詞】小古文;部編版;語文教材;文本對話;閱讀教學
小學生年齡小,閱讀能力有所不足,對于古文內容的理解面臨重重阻礙。古文晦澀難懂,如果缺少合理有效的教學措施,可能會挫傷學生的學習興趣,甚至使他們滋生抵觸情緒。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對小古文適當刪減,結合小學生的認知水平和閱讀能力,便于學生更加順利地閱讀學習。這就需要語文教師正確看待現(xiàn)有小古文教學中的問題,營造良好的古文學習情境,積極引導學生切身感受古人智慧所在,以提升小古文閱讀成效,使學生養(yǎng)成持久的古文學習興趣。綜合分析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關于小古文閱讀內容研究,積極推動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優(yōu)化,便于指導后續(xù)教學活動高效有序進行。
一、小古文內容特點
小古文是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的重點內容,其概念最初是在2006年提出的,而古文是古人交流寫作的主要體裁,流傳至今,成為語文教材中的文言文。小古文內容是符合小學生閱讀水平的,內容簡短的文言文,內容簡潔明了,內涵豐富,便于消除學生的抵觸情緒使學生循序漸進學習。如“日則有日,夜則有月,夜又有星。三者之中,日最明,月次之,星又次之”[1]正是較為典型的小古文,對于低年級學生而言,閱讀難度大大下降,學生可以在教師引導下實現(xiàn)無障礙閱讀,提升小古文閱讀成效。
二、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小古文教學中的問題
(一)小古文教學認知不足
綜觀當前小學語文教學現(xiàn)狀,部分教師對于小古文教學投入力度不足,缺少足夠的關注和重視。小古文教學是傳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內容,同時具備較高育人價值,有助于學生健全人格,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質。小古文在小學語文教材中占據(jù)重要地位,要求教師根據(jù)教學要求合理規(guī)劃小古文教學活動,但實際上很多教師對其缺乏足夠認知,忽視其應有作用的發(fā)揮,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小古文的教學效果[2]。
(二)教學形式單一、滯后
小古文教學內容有別于其他內容,教學難度較大,想要獲得理想教學成果,應貼近學生的認知水平和閱讀能力,選擇最佳的教學形式開展教學活動。但是,很多學校仍然實行強制性灌輸知識的教學模式,學生只能被動式學習知識,學習自主性不足,不僅會滋生抵觸情緒,還會影響到學生對小古文內容進行深入理解記憶,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3]。
三、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小古文教學優(yōu)化措施
(一)設計趣味化故事,培養(yǎng)學生小古文學習興趣
結合新課改相關要求,小學語文教學應積極推動教學模式轉變創(chuàng)新,摒棄以往強制灌輸知識的模式,堅持以生為本的原則,重點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各項素質能力提升發(fā)展。興趣培養(yǎng),是指教師適當?shù)卣{整小古文教學內容,將小古文內容以趣味故事形式生動呈現(xiàn)在課堂上,延伸教學內容的同時,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小古文知識學習熱情。如講解《七步詩》時,可以圍繞故事創(chuàng)作背景來延伸教學內容,以故事形式娓娓道來曹植寫詩的緣由,巧妙引入教學活動,為后續(xù)教學活動高效展開奠定基礎。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通過巧妙設問,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引導學生回憶以往所學習的關于節(jié)氣的小古文,實現(xiàn)對已學知識的分類整理,進一步鞏固頭腦中的記憶[4]。
(二)基于多元朗讀,激勵學生深入理解小古文內容
小古文有別于現(xiàn)代漢語,閱讀難度較大,情境思想蘊含在字里行間,學生在閱讀小古文時邊朗讀邊想象,全身心沉浸在小古文中營造的情境中。小古文閱讀有助于豐富學生的情感思想,健全人格,凈化心靈,賦予學生持久的小古文學習熱情[5]。諸如,講解《司馬光》內容對,教師需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為學生提供不同版本的文章,包括小古文和白話文版本,學生分別朗讀,對于小古文中不理解的內容,可以結合白話文內容輔助記憶。朗讀期間,要注意咬字發(fā)音,將不熟悉的字詞標出來,閱讀現(xiàn)代文版本的《司馬光》以對故事內容進行深入理解和記憶。需要注意的是,在文言文版本內容閱讀中,適當?shù)厝谌氩糠智楣?jié)和情境,可以引導學生對小古文內容進行深層次理解和記憶。一般情況下,學生在初步接觸小古文內容時,會感覺內容拗口,有很多生僻字,閱讀難度較大,但是經(jīng)過反復的閱讀和標記,理解逐步深入能有效解決閱讀障礙[6]。此外,在學生閱讀《司馬光》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充分發(fā)揮引導作用,讓學生多版本分析閱讀,鼓勵學生積極表達自身感受。選擇同一故事但是不同版本的內容組織小古文教學,有助于帶給學生更加深刻的印象,閱讀白話文版本時能掌握故事主要內容和思想情感,又可以對比不同版本的異同點,引發(fā)深層次的思考。另外,學生可以在不同版本的朗讀中,結合教師提出的多層次要求,循序漸進、由淺入深、逐步遞進,提升小古文閱讀能力,豐富閱讀經(jīng)驗,為后續(xù)的學習活動高效展開奠定基礎[7]。
(三)深入文本對話,鍛煉學生的閱讀思維
由于學生長期受到現(xiàn)代漢字的熏陶,對于古文的理解存在著認知偏差,并且感到十分陌生。即便是同樣的一個字,在古代和現(xiàn)代可能會有不同的含義,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學生的理解難度。鑒于此,教師需要對詞匯教學提高重視,并做好適合學生閱讀的資料整理,傳授給學生小古文閱讀技巧,使學生深入理解內容,打破閱讀瓶頸。最后,教師要帶領學生從讀者角度去看待和分析文章含義,使學生提升對文章的理解程度[8]。如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小古文中潛藏著深刻的人生道理和智慧結晶。以《司馬光》為例,在對小古文閱讀理解后,學生可以從中認識到要遇事冷靜,學會分析,從多角度去看待問題,尋找最佳的解決方法;《王戍戎不取道旁李》傳授給學生邏輯思維;《楊氏之子》則是借助故事來引導學生運用類比思維,對他人報以寬容態(tài)度。盡管這些是小古文教學知識點,但是借此來開展思政教育,同樣可以起到可觀的育人效果。從中不難看出,小古文閱讀教學中,學生與文本對話是深層次理解的首要前提,通過此種方式,學生將注意力和精力高度投入到文章思考中,逐漸掌握文章重點和難點,并通過科學角度去看待問題和解決問題。
(四)仔細閱讀,仿寫古文內容
為了鍛煉學生的古文閱讀能力,教師可以在低年級讓學生多接觸古文材料,多渠道收集、選擇更符合學生認知水平和閱讀能力的古文內容,并通過多種形式落到實處。結合不同文本表達形式,學生在閱讀后,理解文章主旨大意后寫下自己的心得感悟,讀寫結合,學習效果也將事半功倍。其一,使用古文中常見的詞語,“也、或、如”等,圍繞生活中常見的事物進行寫作。如空調,可以寫為“空調其狀如箱,或白、或藍、或灰,類型繁多,居家必備也?!逼涠?,使用常見的古句式,“大病冰封”轉變?yōu)椤氨獯蟮亍?,“嚴寒酷暑”寫為“酷暑嚴寒”,諸如此類。其三,仿寫古文,可以讓學生仿寫小古文或是現(xiàn)代文,以此來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和理解能力,真正地實現(xiàn)讀寫結合目標。
此外,學習古文并非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循序漸進,厚積薄發(fā)。文章讀得多了,自然可以出口成章,因此小古文教學中,語文教師不要操之過急,盲目灌輸給學生大量的內容,而是要注重學生小古文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注重讓學生積累,理解性記憶,促使他們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處,豐富實踐經(jīng)驗。背誦小古文時注重默寫,加深記憶,如果記憶不牢固,學習效果會大大下降。通過組織形式多樣的活動,充分喚醒學生對小古文的學習熱情,讓學生逐步內化知識結構,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四、結論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學中,關于小古文內容的教學需要循序漸進,不能操之過急,以免引起學生的抵觸情緒。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結合教學內容來設計更具趣味性的活動,激勵學生深入學習和感悟,使學生提升學習效果的同時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積累習慣。
【參考文獻】
[1]陳曉清.小學語文“小古文”有效教法的研究探索[J].名師在線,2021(05):67-68.
[2]潘晶晶.以聯(lián)結為基點 深化學生閱讀深度:小學語文小古文教學探究[J].名師在線,2021(04):64-65.
[3]劉雪梅.品味古韻,邂逅精彩:小學語文小古文教學四步走[J].小學生作文輔導(語文園地),2020(12):72.
[4]曹晨路.部編版小學語文小古文教學的優(yōu)化策略[J].小學生作文輔導(上旬),2020(11):95.
[5]王禎卿.讀古文,講方法,重實效:以部編版四年級下冊《囊螢夜讀》與《鐵杵成針》教學為例[J].智力,2020(26):97-98.
[6]凌玲.文化傳承與理解:小古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教育界,2020(36):85-86.
[7]李葉紅.提升小學語文古文教學成效的策略:以部編版語文三年級上冊《司馬光》為例[J].廣西教育,2020(05):115+125.
[8]孔令凱.關于小古文閱讀教學的幾點思考:以部編本三年級下冊《守株待兔》為例[J].教育實踐與研究(A),2019(05):5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