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彩霞
摘 ?要:為了能夠改善該現(xiàn)狀,提高其課堂教學的質量,道德與法治教師需要注重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積極轉變教學觀念,制訂出符合學生心理的教學方案,推動道德與法治教學工作全面發(fā)展,進而提高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整體效果。本文重點探討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案例教學法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案例教學法;初中道德與法治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教師不僅傳授學生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法治素養(yǎng),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法治觀,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生活問題?!读x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指出,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要以有效教學為目標,以高效課堂為價值追求,以充分體現(xiàn)學生主體性為著眼點,以自主、合作、探究為主要學習方式,積極探索構建起校本化、個性化、多元化的課堂教學模式。為實現(xiàn)高效課堂,教師要想方設法地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參與到學習過程中,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究來構建知識網(wǎng)絡,掌握道德與法治的知識規(guī)律,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不斷提高。教師在教學中要通過案例教學實現(xiàn)學科核心素養(yǎng),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和可持續(xù)發(fā)展。
1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存在的問題
1.1新課標優(yōu)勢無法在導入環(huán)節(jié)得到發(fā)揮
道德與法治作為初中教育體系重要的學科,對于增強學生法治意識,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要想實現(xiàn)道德與法治教學效果的最優(yōu)化,部分教師側重于知識點羅列,并且過于注重機械的強化記憶,并沒有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思索,當前這種教學模式的開展,不但浪費了大量的時間,而且對于學生成績的提高極為不利。此外,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由于學生未能夠參與到具體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難以得到很好的體現(xiàn),并沒有機會對知識提出不同的看法。
1.2新課標無法為學生探索新知服務
道德與法治學習實質上是不斷創(chuàng)新的過程,在具體學習過程中,學生只有尋找到突破口,才能夠獲取到更多新鮮的知識。然而傳統(tǒng)教學模式仍然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占據(jù)主導地位,部分教師過于注重知識的講解,往往忽視了現(xiàn)代教育手段對于提升教學質量的重要性,長期在落后的教學法作用下,學生的興趣難以得到很好的激發(fā)。當前,教師仍然占據(jù)主導地位,學生只是簡單地協(xié)助教師完成教學任務,并沒有真正意義上成為課堂的主體,往往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tài)?;诋斍斑@種落后的教學法所限制,新課標無法為學生探索新知服務,不但影響著學生的整體學習效率,而且對于道德與法治教學效果產(chǎn)生較大的影響。
1.3新課標無法與學習效果相結合
學生探究意識的增強與小組合作學習有著必然的聯(lián)系,在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雖然部分教師運用了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但也只是從某種條件上實施,完全是為了應付公開課而展開,其應用的目的不明顯。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針對部分新知識,學生之間不能夠進行很好的研究和探討,教師并沒有為學生提供更多這樣訓練的機會,長此以往必然會削弱學生的積極性,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成績,同時也導致新課標無法與學習效果相結合。
2案例教學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應用
2.1巧妙運用案例提升法律認知水平
在道德與法治的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的法律認知水平非常重要,因此教師應該選取與法律相關的合適案例,對學生進行相應的法治教育。通過在教學過程中營造真實的法治氛圍,使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真實地感受到法治的氛圍。通過認真選取案例,使學生能夠在真實的案例中對法律有更加清楚的認識,進而通過更加有效的方式加深學生對法律的認識。例如,在《預防犯罪》這節(jié)課的講解過程中,老師向學生們列舉了南京市湯山鎮(zhèn)食物中毒事件:被告人陳品與南京市湯山鎮(zhèn)陳宗武面館老板發(fā)生糾紛,之后懷恨在心,趁面館人員不注意,在面館中放入劇毒老鼠藥,結果導致在面館中用餐的數(shù)十人中毒傷亡。經(jīng)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的一審判決,陳品被判死刑。通過這個例子,學生們能夠對違法行為產(chǎn)生更加清楚的認識,從而能夠更好地約束自己的行為,嚴格尊受法律法規(guī),不做違反法律的事情。
2.2借助案例解惑,培養(yǎng)道德素養(yǎng)
教師要能夠巧妙運用案例解決學生心中的疑惑,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道德與法治知識,并且將所學的知識內(nèi)化為自身的道德和法律素養(yǎng)。例如,在《遵守公共規(guī)則》這節(jié)課的講解過程中,老師列舉了一個高鐵霸座的例子:一名男子在高鐵上霸占一名女子的座位,并且拒不讓座,女子尋找高鐵工作人員尋求幫助,結果在高鐵工作人員勸說之后依然沒有用。老師請學生們對該男子的行為進行評價。有的學生從法律的角度去進行評價,說該男子的行為違反了高鐵中的相關法律;有的學生從道德的方面進行評價,說該男子的行為是道德素質低下的表現(xiàn);有的學生從社會層面進行評價,認為該男子的行為反映了社會道德的缺失。以上種種討論,充分擴充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范圍,使學生能夠在公共安全案例的理解過程中能夠更加深入,從而更好地促進自身道德素養(yǎng)的提高。
2.3總結評價案例,深化道德體驗
在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對案例進行總結是非常有必要的。通過加強道德與法治工作的整理,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同時學生的自信心和學習效果都得到了增強。例如,在《愛在家人間》這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為了向學生說明正確的家庭教育方式,向學生舉了這樣的例子:一名小學生從小受到家長的溺愛,家長對他百依百順,滿足他的一切要求,結果在上了初中后變本加厲,不再滿足于家長給的零花錢,開始偷盜,終于走上了犯罪道路。在高中畢業(yè)后,由于偷盜,該學生被判處有期徒刑八年。這個例子告訴我們,家長的溺愛會使學生走向不歸路,因此家長對孩子的愛要適可而止,同時學生也要學會擁有辨別是非的能力。
3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德育教育的越來越普遍,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工作越來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視。采取案例教學法能夠很好地促進道德與法治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使道德與法治工作在提升學生素養(yǎng)方面發(fā)揮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孔令燁.核心素養(yǎng)視野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案例教學法的運用[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11):281.
[2]金榮君.核心素養(yǎng)視野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案例教學法的運用[J].文學教育(下),2018(08):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