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峰
摘要:高中學生正處于生長發(fā)育的黃金時期,但是調查結果顯示學生的體質和健康情況存在非常大的問題和隱患,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和重視,提升學生體質成為學校教育中非常迫切的一個任務和目標。高中階段的學生正值青春期,這個時期學生的身體器官、身高等都在發(fā)育,逐漸接近成人的水平,因此注重提升高中生的體質非常重要。本文主要從高中體育教學中提升學生體質的策略方面進行闡述和探究,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議和思路。
關鍵詞:高中體育;體質提升;策略分析
中圖分類號:G84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1)04-015
學生的體質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生活等各個方面,起著關鍵性的基礎作用,有了好的身體素質學生才可以取得更好的發(fā)展。
一、高中生體質現(xiàn)狀
如今的高中生身體素質著實令人擔憂,體質普遍較差,對學生的日常生活和學習帶來了非常大的影響。高中生面臨升學壓力和沉重的學業(yè)負擔,每天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教室學習,很少有時間進行戶外體育鍛煉,體質情況明顯下降。如今學生的肥胖率明顯上升,導致學生身體狀況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隨著我國經(jīng)濟水平的不斷提升,國民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提高,飲食越來越好,一些高中生受到飲食結構和飲食量的影響體重過重,而且日常忽視體育鍛煉,導致一部分學生身體不協(xié)調,體重超標,明顯肥胖。肥胖會帶來一系列的心腦血管疾病,不利于學生身體健康,引發(fā)一系列的問題和疾病。高中學校的體育事業(yè)發(fā)展非常緩慢甚至出現(xiàn)“停滯”狀態(tài),學生的體質、體能各項指標成為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發(fā)展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學生在體育課堂和課外鍛煉方面都與國家規(guī)定的體育事業(yè)發(fā)展標準存在明顯的差距。學生的近視率同樣居高不下,調查顯示高中生的近視率已經(jīng)高達81%,中國近視防控形勢非常不容樂觀,各類眼睛疾病發(fā)病形勢嚴峻,造成學生視力的損傷[1]。學生的體質情況直接影響其學習狀態(tài),體質較差的學生上課的集中力和注意力較差,學習時總是出現(xiàn)心不在焉或者力不從心的情況,而那些體質較好的學生才可以全身心投入課堂學習,積極主動地在課堂上對知識進行鉆研和探討。另外,高中生在身體耐力、脊柱側彎、頸椎問題、齲齒等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問題,這些問題嚴重影響著高中生的身體健康情況和身體素質。學生是祖國未來的希望,只有擁有強健的體魄學生才可以在將來的社會、工作中更好地實現(xiàn)個人的價值和人生理想,取得更長遠的發(fā)展。
二、影響學生體質的因素
影響高中生體質的原因有很多,總體可以歸結為家庭原因、學校原因、社會原因三個方面。首先,家庭因素是影響學生體質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許多家長的教育理念和家庭生活方式存在一定的問題,對學生的生活觀念造成了巨大的影響。許多家長自身沒有鍛煉身體的意識,沒有養(yǎng)成經(jīng)常鍛煉的習慣,這就導致一部分高中生從小就沒有相關的意識進行體育鍛煉,在學業(yè)壓力逐漸增大的情況下學生的身體素質隨之變差,嚴重者出現(xiàn)非常明顯的健康問題,不堪重負。一部分家長只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沒有重視起學生的身體素質,認為學生只要不生病就是健康的,在如今激烈的社會競爭之下,家長認為學生的學習成績才是成才的標準,學生在高中階段就應該集中主要精力學習新的學科知識,不斷提升自身的學習成績。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學生空閑時間都在家里玩手機、打游戲、看小說等,很少有時間進行鍛煉,這樣的現(xiàn)象非常普遍,這些活動占據(jù)了學生的大部分課外時間。其次,學校在進行教學時還是將升學率作為主要的任務,在體育課堂上教師不敢開展碰撞性較強的激烈運動,籃球、足球、排球等球類項目涉及很少,這樣的教學影響了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興趣,降低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和體育鍛煉的質量。而且一些高中學校體育鍛煉的硬件設施不到位,場地、器材不足的情況非常普遍,硬件設施的不足嚴重影響了高中體育課的開展。再次,社會對學生鍛煉情況的監(jiān)管不到位;雖然相關的教育部門一直強調要注重提升學生的體質,要求各個高中確保學生體育課的開展,但是并沒有進行有效的監(jiān)管,僅僅只是停留在書面和口頭的形式進行監(jiān)管。綜上所述,家庭、學校和社會這三個方面共同影響導致學生體育鍛煉得不到有效保障,身體素質狀況逐漸變差。
三、提升學生體質策略
1.借助多種體育游戲,提升運動興趣
為了提升學生的體質,教師首先應該激發(fā)學生開展體育鍛煉的熱情和積極性,愿意積極鍛煉,增加自己鍛煉的時間和次數(shù),逐漸提升自身的體質[2]。在體育課堂上教師應該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的手段和策略,遵循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興趣愛好選擇可以吸引學生的課堂游戲開展教學,這樣可以寓教于樂,學生在參與體育游戲的過程中自然就進行體育鍛煉,不斷增強個人的身體素質和免疫能力。高中學生學業(yè)負擔重,整日坐在教室學習知識,如果體育課堂開展的活動枯燥無味,趣味性不強那么學生很難提起興趣參與體育活動鍛煉,增強體質。教師應該在備課階段結合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興趣特征選擇有趣的體育活動開展教學,讓學生在體育課堂上可以充分參與到課堂游戲中,釋放平時的壓力,放松自我,變得更加輕松愉悅。
例如,在體育課堂的課前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通過“松鼠找房子”的游戲激發(fā)學生進行熱身訓練。每個學生有不同的身份“松鼠”或者“房子”,學生要不斷進行走動,教師喊停時兩人組隊,只有“松鼠”身份的學生和“房子”身份的學生組合為一組才算成功,失敗者被淘汰。這樣的趣味體育游戲沖擊力較小,非常適合進行體育課堂導入的熱身環(huán)節(jié)。
2.營造競爭式課堂氛圍,促進學生鍛煉
在體育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各類競爭的形式激發(fā)學生鍛煉的動力和熱情,充分借助高中生的好勝心開展體育教學。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然后再教授相關的體育知識技能之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練習,到了一定的時間之后,教師讓每個小組都派出幾個代表進行競爭,或者直接安排整個小組參加比賽,與其他小組進行競爭[3]。高中階段的學生好勝心強,在課堂上借助競爭的形式開展教學可以很好地提升學生參與體育課堂的熱情和主動性,營造濃厚的教學氛圍。在傳統(tǒng)的體育課堂上,教師主要依靠個人示范進行各類體育動作和技能的教授,然后讓學生進行個人或者小組的練習,這樣的課堂教學很難激發(fā)學生練習各類體育技能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經(jīng)常在自主練習的過程中偷懶,自身的運動技能掌握情況和身體素質很難得到有效的提升和增強。鑒于這樣的情況,教師可以通過各類競技運動的形式激發(fā)學生加強鍛煉,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訓練。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很好地融入體育課之中,還可以提升學生的協(xié)作能力,讓學生學會在團隊中與其他同伴進行合作,求同存異,共同實現(xiàn)團隊的目標。
例如,在籃球課上,教師通過個人示范和逐步講解讓學生了解投籃的步驟和訣竅之后,可以將學生分為幾個不同的小組進行籃球的投球練習,經(jīng)過20分鐘的小組練習之后組織小組之間開展投籃比賽,命中率最高的小組獲得最終的勝利。投籃時由四個學生共同協(xié)作,有A同學傳球給B同學,B再傳給C,最終將球傳給D同學,每個同學可以投三個球,小組成員輪流投球,最終成績相加。這樣在練習投球和傳球時學生不會像以前一樣只想著要投籃,而是會注意提升自身的命中率和傳球能力,以便可以為自己的小組獲得更多的分數(shù),贏得最終的勝利。這樣可以幫助學生在進行練習時活動身體,增強自身體質,同樣可以幫助學生獲取競技精神,不斷地刻苦訓練,養(yǎng)成堅韌的品質。
3.根據(jù)學生體質基礎,分層開展教學
班級學生人數(shù)眾多,每個學生的體育基礎和體能特點存在明顯的差異,如果仍然按照一刀切的形式開展體育鍛煉,那么那些體能較好、對體育比較感興趣的學生難以得到進一步的發(fā)展和提升,而那些體育基礎較弱,身體素質較差的學生難以達到教師制定的標準,從而喪失參加體育鍛煉,融入體育課堂的自信心。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體育綜合能力對學生進行分層,根據(jù)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基礎和特點,教師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標準,這樣進行因材施教可以充分結合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激發(fā)學生參與鍛煉的熱情。這樣的分層設置教學目標、開展體育教學活動能夠很好地調動班級全體學生參與體育課堂,積極參與鍛煉,提升學生體質。教師應該根據(jù)學生日常在體育課堂上的表現(xiàn)對學生進行合理劃分,在每一次的課堂訓練中提前讓每個層次的學生知道自己應該達到的目標。
例如,在體育課堂上開展長跑練習時,如果教師一刀切地讓所有女生都在四分鐘內跑完,那么那些運動基礎良好、跑步較快的學生沒有挑戰(zhàn)的動力,難以提升學生個人的體育素養(yǎng);而那些長跑存在極大困難,肺活量較差的學生則很難達到教師的要求,直接在跑步時自暴自棄。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三個等級,第一等級體育基礎較好的學生應該在三分三十秒內跑完,第二等級體育基礎較好的學生應該在三分五十秒內跑完,而那些基礎較差的第三等級的學生應該在四分十五秒內跑完800米。這樣分層制定長跑時長可以有效激發(fā)各個層次學生的跑步熱情,每個學生都在跑步時全力以赴,爭取達到教師為自己制定的目標。
4.家校進行合作,多方面提升學生體質
僅僅依靠學校體育課堂提升學生的體質效果是非常有限的,學校還應該加強和學生家長之間的交流和溝通,通過年級微信群、家長會等形式及時向家長宣傳一些科學有效的生活方式,也可以給學生制定個人的運動處方,提升家長的鍛煉意識,增強對學生體質的關注。這樣家長可以在學生的課外時間對孩子進行督促以及共同的參與,鼓勵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提升個人體質,而在校內時間教師通過開展一系列的課堂活動,例如:課間跑操、大課間、體育選修課、社團活動等等,對學生進行充分的體育教學,提升學生的個人體質。學校與家庭互相配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學生在教師家長的共同監(jiān)管之下會增加鍛煉的時間,提升鍛煉的積極性,增強個人的體質。
綜上所述,提升高中生的身體素質是教學的重中之重,教師應該結合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興趣特點創(chuàng)新教學的手段和方式,不斷通過各類的體育教學形式幫助學生參與體育課堂,積極鍛煉身體,增強體質。
參考文獻:
[1]張曉娜.學生體質健康提升的有效策略探析[J].當代家庭教育,2020(15):16-17.
[2]孫玉寧,韓冰,胡莎等.新時期高中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及提升策略探析[J].遼寧體育科技,2019,41(6):104-106.
[3]王國強.新時期提升高中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策略分析[J].灌籃,2019(10):48-49.
(作者單位:浙江省杭州市蕭山中學,浙江 杭州 31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