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東華
摘 ?要:現代社會各階段的教育已全面普及素質教育理念,教師越來越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體育這一過去處于邊緣化地位的學科也逐漸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對于高三階段的學生而言,文化類學科的學業(yè)壓力是極其繁重的,學生也幾乎將全部的精力投入到了文化課程的學習上,對于體育鍛煉的重視度大有不足,這徹底違背了素質教育理念實施的根本意圖。新時期的體育教師應切實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構建出一套完備的體能培養(yǎng)模塊,做好迎接體育會考的準備。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高中體育;體能模塊
良好的體魄是提升學習效率的根本,高三階段的學生更應該積極參與體育運動,通過不間斷的體育鍛煉來提升自身身體素養(yǎng),為體育會考做好準備。高中體育教學的方式是多元化的,各項球類運動、跳遠、跳高、中長跑活動的組織能有效提升學生的身體素養(yǎng),而將體能鍛煉融入到體育教學活動中更是能讓學生的力量、耐力、速度、韌性等多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豐富的體能儲備是體育教學活動開展的前提,學生能在參與體育活動的過程中不斷增加體能儲備量,也能為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提供必要保障。因此,當代高中體育教師在開展教學時應將學生的體能培養(yǎng)放到核心位置。下文將以高三階段的學生為例,針對核心素養(yǎng)下高中體育體能模塊的構架策略展開探討。
一、明晰體能模塊主題
高中階段的體育教學應嚴格按照教材的要求來執(zhí)行,各項運動計劃及課程教學內容的制定都應是符合高中體育教學大綱要求的。高中教師可結合體育教材中的內容及體育教學大綱的要求進行體能模塊主體的明晰,再結合學科教學目標進行進一步的完善。教師在分析體能模塊主題的過程中,應結合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情境想象,將自己置身到學生們的實際生活中,從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學生會在學習及生活的場景中涉及到哪方面的體能素養(yǎng)需求、學生會遇到哪些考驗體能素養(yǎng)的突發(fā)情況、實際教學過程中為了更好地達成鍛煉目標,需調動哪部分的體能?教師可通過自我設問式的方式來進行體能模塊主題的明晰,確保學生在課堂上接受到的體能訓練都是具備實用價值的,都是能為學生的學習生活提供切實幫助的。
如高三學生的學業(yè)壓力較重,書包及課桌中會放置大量的書籍,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也難免需要幫助同學、教師及家長搬動一些重物,因此力量素質的訓練是必須的;高三階段的部分走讀生上下學可能需要長途交通,因此應加強耐力素質的訓練;學生在參與籃球、足球等球類比賽時,需要躲避對方的防守阻攔,因此應進行身體靈敏度的訓練;而球類運動的高強度性和不可控性也難免會使學生受到身體傷害,手指挫傷、腳腕扭傷等情況都是球場上極為常見的,也是無法避免的。因此需增加對學生身體柔韌性的鍛煉。教師應在明晰體能模塊主題的基礎上設計教學方案,將各項體育鍛煉活動與學生身體素養(yǎng)的鍛煉有機結合到一起,確保學生能在體育課中得到全方位的體能素質提升。
二、結合教學情況運用模塊主題
教師需結合實際教學課程的需求來進行模塊主題的運用,根據課程的具體安排選擇適宜的體能模塊。教師可采取專項體能模塊鍛煉計劃,也可在一堂課中同時穿插耐力訓練、力量訓練、柔韌度訓練及靈敏度訓練等多方面的內容。如教師可嚴格劃分課堂教學時間,帶領學生分別鍛煉五分鐘的投擲項目、長跑項目、障礙跑項目和拉伸練習。高三學生大部分的心思都放在了學習上,身體素養(yǎng)普遍偏低,對于體育活動也或多或少地存在著畏懼、退縮和逃避的心理。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通常會在一堂課進行某一項特定體育活動的鍛煉,整個過程占用的時間較長。學生本身的耐力素養(yǎng)就較為欠缺,教師如果不適當減輕體育鍛煉強度,學生對體育鍛煉的排斥心理就會更加嚴重。
因此,無論是進行多種體育素養(yǎng)的集中強化,還是進行單一主題的體育教學,教師都應把握好教學強度,循序漸進地進行教學強度的增加,根據班級學生的具體情況來進行模塊主題的運用。此外教師還應迎合學生的興趣來創(chuàng)新教學,如將長跑鍛煉改為追逐跑活動,讓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得到體能的鍛煉。
三、制定體能評價反饋機制
任何教學活動的開展都需要評價機制做支撐,教師只有及實地進行教學成果的檢測才能進行有效的教學改革。高三階段的學生即將迎來體育會考,教師可借助體育會考的實際要求來制定教學評價機制,切實對比自身教學成效與教學目標間的差異,并及時加以改進。教師應制定出一個具體的、具備可行性的評價方案,將體能模塊訓練與實際的體育運動項目相結合,在實際運動中檢測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情況。如教師可借助舉重、扔鉛球等運動項目來評價學生的力量素質;借助蛙跳、深蹲、中長跑等運動項目來評價學生的耐力素質;借助障礙跑、跨欄等項目來評價學生的身體靈敏素質;借助坐位體前屈來評價學生的韌性素質。
教師應讓學生明白,運動本身的意義不在于與他人競爭,運動的實質是一個自我提升、自我成長的過程。學生應從運動中了解到自身的優(yōu)勢及劣勢,并及時地加以提升,教師需始終以一種正向鼓勵的態(tài)度來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提升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動力。
結束語
綜上所述,教師應結合體育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要求來進行模塊主題與教學內容間的有機整合,從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結合學生的實際需求來進行教學模塊的構建。教師應切實提升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自主參與到體育鍛煉中去,幫助學生實現全面發(fā)展,為學生日后的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永宏.基于核心素養(yǎng)下高中體育體能模塊淺談[J].文體用品與科技,2021(10):164-165.
[2]吳舒文.基于學科核心素養(yǎng)思想下,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體能模塊的內容設計及鍛煉方法[J].田徑,2019(11):46-48.
[3]羊王龍,杜震,王芬.高中體育與健康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下體能模塊的教學設計與實施——以100米跑教學為例[J].休閑,2019(08):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