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語是小學課程的重要內(nèi)容,不同的學習階段所側重的內(nèi)容有所不同。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語篇教學受到人們越來越多的關注。隨著學生詞匯和閱讀的增加,語篇教學也要不斷改進并適應學生的學習需求。本文筆者將針對小學五年級英語語篇教學展開討論,旨在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關鍵詞】小學英語;語篇教學;學習方法
【作者簡介】曾榮新,深圳市寶安區(qū)榮根學校。
當前,小學英語兩極分化現(xiàn)象比較嚴重,語篇教學一直是學習的難點。小學五年級英語在升學壓力的影響下,本來要被重視的語篇教學現(xiàn)在逐漸被邊緣化,教師過分注重詞匯和語法學習,而忽略了語篇教學,重申英語語篇教學是當前英語教學研究的新突破點。小學英語教材隨著學生的年級增加而逐漸增大難度,從簡單的26個字母拼讀到基礎的英文閱讀,要求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學習能力。小學生在低年級階段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隨著年級的增加和學生英語綜合知識的拓展,長篇的英語閱讀文章代替了短篇簡易的文章。小學生還處于心智發(fā)展不成熟階段,長篇英語文章的出現(xiàn)很有可能讓學生產(chǎn)生畏難情緒,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了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提高語篇教學的效率,教師應針對這一問題進行思考,重視語篇教學在英語教學中的實踐運用。
一、語篇教學的意義
所謂語篇,就是通過讀寫的方式來使用語言使其具有意義。因此,任何以特定問題整體呈現(xiàn)的語言材料的教學在廣義上都可以說是語篇教學。語篇教學的教學意義主要體現(xiàn)在如下幾方面:
1. 提高語言運用能力。語篇教學的主要任務是通過閱讀英語材料,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閱讀技巧。其中,閱讀理解能力是一個獲取信息和處理信息的過程,這個階段要求學生能夠讀懂文章內(nèi)容,即要求學生掌握一定的詞匯和語法知識,理解文章所要表達的意思。而處理信息則要求學生根據(jù)閱讀任務來提煉或者篩選出關鍵信息,這就要求學生在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礎上能夠綜合利用語篇閱讀技巧來解決問題。在語篇教學中,為了防止學生學了就忘,通常在語篇學習完之后要進行相應的練習,鞏固所學知識。課文是學生最佳的語篇教學材料,小學語篇教學要從課文抓起。
2. 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開闊學生的視野。語篇教學主要通過閱讀英語材料來進行,語料的來源廣泛,可以是課文、文學作品、網(wǎng)絡語庫等,這些能夠極大地滿足學生的閱讀需求。學生進行語篇學習能夠開闊視野,體驗閱讀帶來的美好體驗。小學階段的主要語料包含學習生活、科技、童話、歷史、影視等內(nèi)容,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樂于學習。很多學生覺得英語難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自身對英語不感興趣,小學生心智發(fā)展不成熟,屬于感性的群體,只有從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出發(fā),才能把握好學習的先機。
3. 能力積累,提高英語閱讀能力。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離不開長期的能力積累。學生通過閱讀大量的語料,鞏固英語基礎,拓展英語學習能力。隨著學生閱讀量的增長和閱讀能力的提高,學生的英語素養(yǎng)也會得到相應的提高。所謂英語素養(yǎng),就是一種英語學習能力,具備英語素養(yǎng)能夠快速掌握學習方法和領會人文精神。學習英語是中西方文化的一次有力撞擊,在英語閱讀中可以飽覽國外的風土人情和文化差異,使學生獲得文化知識,理解其中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進而提高個人的文化素養(yǎng)。實踐證明,英語語篇學習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提高可以促進學生閱讀更多的語料,這是一個良性循環(huán)。
二、小學英語語篇教學的實施策略
1. 深入挖掘教材的語篇教學內(nèi)容。教師在英語教學中要善于利用課文展開語篇教學,讓學生逐漸適應五年級英語的學習強度。小學生處在生理和心理發(fā)展的關鍵期,教師背負著重大的教育責任,要理解學生的心理變化,并及時引導學生克服畏難情緒,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積極運用多種方法來引導學生往正確的方向發(fā)展。為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使用多媒體教學設備進行教學背景的渲染,通過聲、光、影像效應,讓學生融入英語學習環(huán)境中,以此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 語篇教學要強調主線意識。主線是貫穿整個故事的主要線索,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主要內(nèi)容,每一篇文章都有它的中心思想或者闡明一個道理,需要一個貫穿全文的思想主線來支撐。抓住主線就抓住了文章的關鍵信息,有助于幫助學生能夠高效地獲取語篇的關鍵內(nèi)容,培養(yǎng)學生高效閱讀能力,讓學生掌握學習技巧,從而推動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主線教學在小學五年級英語語篇教學中有著重要作用,學生可以根據(jù)文章脈絡能夠快速理解核心思想。
3. 英語與母語文化融合,提高文章理解能力。由于缺少語言環(huán)境,當前小學英語學習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學生詞匯和語法基礎差,學生學習壓力大、學習興趣低。語言文化是相互聯(lián)系的一個整體,面向的是不同文化的語言雙方,因此,語言文化的一個導入原則是關聯(lián)性,要關聯(lián)兩個語言之間的歷史背景和文化背景,將母語文化與英語有機地結合起來學習。在深入理解英語的過程中,關鍵是要理解英語和母語文化之間的共性和異性。
4. 擴大閱讀,積累詞匯,增強語感。語感培養(yǎng)在英語學習過程中非常關鍵。語感,指的是在對待陌生英語詞匯或者語句的情況下,能夠憑借自己對英語的熟悉程度,大致知道其所表達的意思。語感培養(yǎng)需要大量英語閱讀的支持,首先體現(xiàn)在詞匯方面。在小學低年級英語學習過程中,教師的教學中心為培養(yǎng)學生的詞匯學習能力,提升詞匯量積累,在帶領學生背誦和熟記詞匯的基礎上,通過默寫的方式幫助學生鞏固詞匯學習,并結合課外英語閱讀,實現(xiàn)詞匯量的積累。對于高年級的學生來說,在保證其英語詞匯掌握能力的基礎上,重視學生對文章核心的把控,以英語閱讀促進句式積累。其次,是文章積累。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接觸的英語文章大多為教材與試卷中的閱讀理解,學生對課外英語閱讀接觸較少,導致閱讀量比較少。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要主動引導學生接觸課外英語閱讀,以帶有插畫的英語閱讀來提升學生閱讀興趣,從小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提升語感。這樣在進入初中之后,學生就能夠憑借良好的基礎不斷提高英語成績,進而提升自身的英語素養(yǎng)。
5. 不同學生個體開展個性化語篇教學。經(jīng)過小學中低年級階段的學習,學生個人對英語的掌握情況不一,因此針對不同的個體,教師要因材施教,盡量讓每個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提高。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很少關注學生的個人發(fā)展,面向全體教學,這樣的教學方法效果非常有限,學生學不好英語的原因有很多,教師要根據(jù)不同的情況逐一解決。英語成績不好的同學可能是在拼讀或者詞匯上基礎不扎實,這就需要教師針對性地進行輔導。對于英語水平較好的同學,教師可以多加鼓勵,激勵他們?nèi)〉酶觾?yōu)異的成績。小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特別希望能夠得到他人的認可,尤其是教師的鼓勵,教師的鼓勵往往能激勵學生學習的信心,讓學生更加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來,從而獲得學習的動力。教師要全身心地去關愛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狀況,關心每個孩子的成長,善于挖掘學生身上的優(yōu)點,對于其缺點要用學生能接受的方法去進行批評指正。
三、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英語教學體系也會逐漸趨于完善,各種英語教學研究將極大地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小學英語語篇教學是當前的一個研究熱點,針對當前學生的學習現(xiàn)狀,首先教師要明確教學目標,深入發(fā)掘教材內(nèi)容進行語篇教學,引導學生學會掌握主線意識,將英文學習與中文學習結合起來以提高英語文章的理解能力。教師的精力有限,在保證集體教育的同時也盡量兼顧個體發(fā)展,讓學生愛上英語學習。
參考文獻:
[1]閔潔.小學英語語篇教學中語言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C].揚州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揚州基礎教育學校聯(lián)盟年會論文集——當代教育評論(第九輯).揚州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揚州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2019:164-167.
[2]張也.小學英語語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9(1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