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讓提問成為有效教學的平臺為主要內容進行闡述,以當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提問存在的不足和有效方式為主要依據,首先分析問題,即忽略學生發(fā)問環(huán)節(jié)和提問形式過于單一,其次從“巧妙設疑,引誘學生提問;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改變提問形式;做好課前準備工作,提升問題質量;采用引導提問形式,提升教學質量;增強后期鞏固,提升提問效果”五個方面進行深入探討和分析,目的在于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效果,為相關研究提供參考資料。
關鍵詞:數學提問;情境創(chuàng)設;巧妙設疑;課前準備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0)26-0074-02
引 ? 言
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提問是整個課堂上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其對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效果具有一定的價值。教師在數學教學中提出相關問題,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使學生的思維意識等發(fā)生轉變。也就是說,提問對學生來說是比較重要的,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欲望,提問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式,從而形成有效途徑,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和基本能力。
一、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提問存在的不足
1.忽略學生發(fā)問環(huán)節(jié)
小學數學教學中,提問的價值是不可忽視的。不過,在實際數學教學中,很多教師認為提問就是教師結合教材提出相關問題,學生針對問題回答即可。此種數學教學形式忽略了學生是回答問題的關鍵。這種傳統(tǒng)的提問形式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受到影響,限制了學生的思維意識,不利于學生學習[1]。
2.提問形式過于單一
教師教學思想過于傳統(tǒng),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提問形式過于簡單,一般以口頭形式提出。此種單一化的提問形式,對于學習能力較好的學生來說,存在一定的價值,他們會主動作答;但一些學習能力欠佳的學生根本不知道問題的研究方向,長此以往無法提升成績,甚至會對數學學習產生抵觸心理。
二、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的重要性
無論是對學生還是教師而言,課堂都是其溝通的重要平臺。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占據課堂主體地位,給學生講解不同的教學內容。學生在學習中僅處于聽課狀態(tài),師生間很少互動,教師在課堂上很少提問,且學生思考的時間較少,這對學生的學習產生了不利影響,甚至還會降低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新的時期對教學提出更高的要求,這就需要教師改變教育模式,逐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教師在課堂上提出具有思考價值的問題引導學生回答,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教師可通過設置問題調動學生思考的積極性,鍛煉學生的膽量,逐步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讓課堂教學更具活力,為學生營造和諧的課堂學習氛圍。
三、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的有效方式
1.巧妙設疑,引誘學生提問
數學是一門需要所有學生掌握的基礎性學科,但對小學生來說,數學知識過于抽象,學生無法理解。針對這一問題,教師在提問時,不能再使用以往教師提問、學生作答的提問模式,要在數學教學中巧妙設疑,提出一些啟發(fā)性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從而引導學生針對思考結果提問。此種教學模式可以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2]。例如,在教學北師大版“商是幾位數”的內容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一些簡單的整數除法知識,為學生思維發(fā)展提供充足的空間,從而使學生針對數學知識進行認真思考和分析,在自我學習過程中提出各種問題。此種形式將會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使得學生愿意親自探索數學知識,對知識產生學習興趣,感受知識帶來的歡樂,加深對基礎知識的理解,還可以不斷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效果。
2.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改變提問形式
教師在對學生提問的過程中應改變以往的提問形式,增添一些充滿趣味性的知識內容,使學生對教學內容感到好奇,并使其思考意識被激活,想要積極融入學習,問題研究興趣不斷提升,做好數學提問的保障工作[3]。例如,在教學北師大版“圓的面積(二)”時,教師可以將數學知識和實際生活結合起來,為學生提供一些生活中存在的相關圖形,引發(fā)學生對圖形知識的思考和分析,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使其通過認真思考和分析,感受知識帶來的喜悅。教師可要求學生對衣服扣子、瓶蓋等各種物體進行面積計算,提出和實際生活貼合的問題,從學生熟知的內容入手,激發(fā)學生的研究興趣,使其在實踐探究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不斷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效果[4]。
3.做好課前準備工作,提升問題質量
在對小學生提問時,問題的質量直接影響了整體的數學教學效果。要想使問題成為重要的教學媒介,教師就要保證問題的價值。學生只有探究高質量的問題,思維才能更加活躍,靈活度才能更高,才能不斷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效果。在數學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做好課堂準備工作,基于問題啟發(fā)學生更好地思考,這樣學生可以積累更多的基礎知識,不斷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效果[5]。例如,教學北師大版“長方體的表面積”內容時,教師一定要提前做好準備工作,結合基礎知識提出具體問題,通過合理化手段,對長方形知識進行計算,做好分析工作,采用發(fā)散思維的形式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思維能力。教師需要結合數學教材準備各種工具,結合數學知識運用相關教具教學。針對上述長方體內容,可以為學生提供一些實物,激發(fā)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也可使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動態(tài)化的圖形知識,激發(fā)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使得學生可以積極融入數學教學。只有教師合理安排,精心設計,才能為數學教學做好準備,進而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效果。
4.采用引導提問形式,提升教學質量
教師在數學教學中要保證提問的質量。小學數學教學的難度一定要適當,對于學生來說,數學知識過于抽象和復雜,因此在整個教學中需要結合重點和難點知識進行講解、分析,主要目的在于提升數學教學的時效性,通過合理提問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為數學教學做好鋪墊。在教學中,采用設疑形式啟發(fā)學生思考,激活學生思維,使其對數學知識產生更多的興趣,積極融入數學學習,通過提問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6]。小學生的思維尚處在形象階段,所以在教學中可以把貼近學生生活的知識作為背景進行講解,開展教學設計工作,結合學生感興趣的內容進行問題設計,激發(fā)學生的思考興趣和意識,讓其思維更加活躍。在整個教學中,教師需要采用提問形式進行引導,使得學生對文章內容產生興趣,全身心融入數學教學,對知識進行深度研究和分析,掌握數學學習基本規(guī)律,從而不斷提升數學問題回答的正確率,為提升學生綜合素養(yǎng)和基本能力奠定基礎。并且,在實際教學中,需要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合理應用各種先進設備。多媒體的應用要適度,能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即可,防止學生學習期間注意力分散,豐富數學教學內容,深化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借助現(xiàn)代化手段刺激學生感官,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從而使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不斷提升教學效果。
5.增強后期鞏固,提升提問效果
針對學生的回答,教師除進行簡單的判斷外,還要具體分析并進行評價。若學生回答得比較好,教師應指出具體好在哪里,給其一定的贊揚。若學生回答錯誤,教師應以鼓勵為主,而非一味批評。教師在課堂上處理學生的回答時,很多都是將簡單重復的答案跳過,極易使學生產生失落感,甚至降低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削弱班級濃厚的學習氛圍。
此外,在完成每節(jié)課的教學工作后,教師要主動回顧教學內容,肯定教學評價,也可順便說一說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增強提問的后期效果,切實提高教學效率。這就需要教師將課堂提問當作一門教學藝術,在教學中結合教學目的,發(fā)揮自身的才能科學準備問題,結合學生類型選擇合適的提問方法,切實發(fā)揮學生的課堂主體作用,提高教學效率。
結 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教學期間,教師要注重數學學科內容的滲透,將學生作為主體進行分析,結合多樣化的教學形式,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引導學生在課堂上自主學習,懂得發(fā)表個人的看法,從被動學習轉變?yōu)橹鲃訉W習,實現(xiàn)數學教學目的。并且,提問要具有一定的意義,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提升提問的時效性,激活學生思維,使學生懂得主動學習,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潘明英.讓提問成為有效教學的橋梁——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的分析與思考[J].開心(素質教育),2017(03):57.
游洪.讓提問成為有效教學的橋梁——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的分析與思考[J].小作家選刊,2017(17):178.
楊蓮芳.讓提問成為有效教學的橋梁——關于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的思考[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1):190.
石曉梅.讓提問成為有效教學的橋梁——談小學數學課堂提問藝術[J].數學大世界(中旬版),2017(02):30.
吳從威.讓提問成為有效教學的橋梁——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的分析與思考[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6(02):169.
吳從威.巧設問題,點燃思維——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提問的技巧[J].新課程(上),2018(12):268.
作者簡介:沈映?。?970.5—),男,甘肅臨洮人,中小學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