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生之間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由于遺傳因素和后天發(fā)展的不同,學生存在著顯著的個體差異,主要表現(xiàn)是身體素質(zhì)差異、智力差異和個性差異。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施以不同層次的培養(yǎng)和指導,從而使全部學生都得到發(fā)展提高,最終提高小學生的體質(zhì)健康水平。
關鍵詞:個體差異;小學體育教學;分層教學
學生之間的差異是真實客觀存在的,主要表現(xiàn)在身體素質(zhì)、個人興趣、行為習慣等方面。造成差異的原因主要是學生的成長環(huán)境、生活經(jīng)驗、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知識背景等有所不同。
一、體育課學生個體差異原因及差異表現(xiàn)
在小學體育教育中,學生由于遺傳和后天發(fā)展的不同,顯著存在著個體之間的差異,主要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分別是身體素質(zhì)差異、智力差異和個性差異。第一,身體素質(zhì)差異。在小學體育課堂上,有些學生身體素質(zhì)較強,對體育運動有著高漲的熱情和興趣,能夠較快地接受體育信息的熏陶,同時能夠積極地參加體育運動。有些身體素質(zhì)一般的學生,對體育運動沒有熱情,對教師傳遞的教學信息潛意識里不接納或者有抵觸情緒,在運動過程中采用敷衍的態(tài)度,并沒有體會到運動的樂趣。第二,智力差異。在體育課教學過程中,許多教師在講解示范完技術動作后,會經(jīng)常詢問學生是否理解了技術動作,一些學生能夠積極正確地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相反,一些學生對這一技術動作一知半解。第三,個性差異。有些學生個性開朗,樂于與人交流,注重與同伴的團隊合作,在運動中遇到困難能夠表現(xiàn)出勇于面對、敢于克服的良好的體育精神。但另一些學生崇尚個人主義,在運動中總是想表現(xiàn)自己,在團隊練習中不注重與其他同學的交流。還有一些學生天生膽小,在運動過程中習慣于接受其他同學的支配,遇到問題總是采取“躲一躲”或者“視而不見”的態(tài)度。
二、針對學生個體差異的分層教學策略
1.正視學生個體差異
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中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不注重學生個體差異,在練習過程中忽略了一些學生的特色教學需求。傳統(tǒng)的教學評價體系忽視了學生個體差異,在練習過程中采用統(tǒng)一的標準,這一標準對一些學生來說很容易完成,對一些學生來說通過適當?shù)膶W習練習,也能夠基本掌握,但是對有些學生來說就比較困難,而老師在點評時采用“一刀切”的方式,這樣就會使一部分學生產(chǎn)生不被重視或者不公平的心理感受。
2.差異化分類教學
《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中強調(diào)以學生的發(fā)展為宗旨,以人為本,強調(diào)對學生的理解和尊重,注重每個學生的發(fā)展程度,讓每個學生都能享受到被重視的感受。由于學生存在個體差異,體育教師可以根據(jù)班級學生自身情況,選擇合適的教學目標,對一些理解力和掌握力都比較優(yōu)秀的學生,可以適當提高教學的難度和要求;對于大部分能力一般的學生以提升能力為主;而對基礎比較薄弱、接受能力偏差的學生,可以適當降低教學目標,以學習基礎技術動作和知識為主。
筆者所教授的二年級一個班級中,一部分學生能夠達到跳繩優(yōu)秀標準,另有將近十多位學生處于不及格情況。這就是一個普通班級學生差異化的體現(xiàn),如果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不管以一分鐘為練習單位還是以五十次為練習單位,本身跳短繩能力強的學生總是最先完成,跳短繩能力較差的學生總是最后完成,這樣就造成先完成練習任務的學生無所事事,而跳短繩能力較差的學生由于跳得慢,在其他學生的議論聲中心里更加緊張,動作更加不標準。在日常教學過程中,針對學生個體差異化的問題,筆者按照學生能力分組進行差異化教學。把全班跳短繩優(yōu)秀的學生分成三組,每組四人。把跳短繩能力較差的學生分成七組,每組三人。這樣在練習時,能力較強的學生每四分鐘練習一次,但是他們每分鐘跳繩次數(shù)較多,總的運動負荷也能達到教學要求。而能力較差的學生每三分鐘練習一次,他們每分鐘跳短繩次數(shù)較少,運動負荷較小,但是練習次數(shù)較多,整個跳繩練習的運動負荷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保證。
以人為本是科學發(fā)展觀的中心思想,也是教育教學的原則要求。在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要正確認識小學生個體差異,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差異化的教學覆蓋差異化的學生,從而使全部學生都得到發(fā)展提高,最終提高小學生的體質(zhì)健康水平。
參考文獻:
[1]吳剛.小學體育“分組分層教學”有效性的提高策略[J].青少年體育,2013(4):92-93.
[2]張海靈.高師體育教育專業(yè)籃球必修課學生基本教學能力培養(yǎng)的實驗研究[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1(5):64-67.
[3]劉宏.小學體育小組合作淺析[J].赤子(中旬),2013(10):187.
[4]李榮.小學體育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四環(huán)節(jié)”[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6):228.
[5]黃向陽.體育課程小班化教學模式的實踐與探索[J].揚州教育學院學報,2013(4):555.
作者簡介:張建波(1983—),男,漢族,河南林州人,碩士,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體育教學與訓練。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