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轉
【摘 要】科學是一門與學生生活密切聯(lián)系的學科,在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念的指導下,教師立足該課程與生活的聯(lián)系,結合教學所需,為學生展現(xiàn)生活素材,利用生活化的教學手段引導學生探究,在實現(xiàn)生活教學的過程中,提升科學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科學;生活教育理念;生活化教學;教學對策
在基礎教育階段設置科學課程的目的是引導學生在體驗生活的過程中學會探究科學規(guī)律,樹立科學精神,發(fā)展科學素養(yǎng)。所以,在組織小學科學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要立足課程要求,打破教材、課堂的限制,引導學生回歸生活,在生活場景的體驗中自主發(fā)現(xiàn)科學現(xiàn)象,積極探究科學內涵,扎實掌握科學知識,養(yǎng)成科學素養(yǎng)。一般情況下,筆者會采取以下生活化的教學方式開展科學教學活動。
一、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
眾所周知,情境是溝通學科教學與學生生活的橋梁。情境的創(chuàng)設,不僅可以將密切聯(lián)系生活的現(xiàn)象直觀地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還可以調動學生的探究興趣,使學生在體驗情境的過程中,自主發(fā)揮出已有生活經驗的作用,進行自主思考、探究。例如,在組織小學科學教學活動的時候,筆者密切聯(lián)系科學與學生生活,結合教學內容,立足學生的生活實際情況,挖掘生活現(xiàn)象,并借助多樣手段以情境方式將其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從而使學生在體驗情境的過程中,透過生活現(xiàn)象挖掘其中的科學內涵,掌握科學知識。以“比較水的多少”為例,在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先向學生提出這樣的一個生活性的問題:在家里,大家一般都喝什么水呢?此問題自然會引起學生的興趣,學生結合生活經驗暢所欲言,進而營造積極的課堂氛圍。之后,結合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郊游情境:某班打算在周末郊游,大部分學生準備攜帶礦泉水?,F(xiàn)在有三種大小、形狀、高矮不同的礦泉水,現(xiàn)在我們在“根據水的重量確定價格”該共識下,思考如何確定哪一種礦泉水多,哪一種礦泉水少。此情境不僅自然而然地引出了“比較水的多少”的內容,還使學生在體驗情境的過程中,自主發(fā)揮自己已有生活經驗的作用,以此拉近自身與科學的距離,實現(xiàn)積極探究。
二、設計生活化的教學活動
科學教學與活動是分不開的。試想一下,在課堂中,教師按照教材內容長篇大論,學生面對抽象復雜的理論知識,能掌握多少知識呢?同時,在此過程中,學生被動地坐在座位上接受知識,其學習興趣自然不會很濃厚。小學階段的學生,活潑好動,且以形象思維為主。在組織科學教學的時候,教師需要立足學生的發(fā)展特點,積極組織多樣活動,給予學生親身體驗的機會,使其在動手、動腦的過程中,實現(xiàn)有效發(fā)展。需要注意一點,科學活動不是教師隨意開展的,是以教學內容為基礎,以生活現(xiàn)象為指導的,如此才能使學生在生活經驗的輔助下,透過活動分析其中所蘊含的科學知識,扎實掌握所學。所以,在組織科學教學的時候,筆者往往會為學生設計生活化的教學活動。以“土壤中有什么”為例,筆者將猜測土壤中有什么作為此次教學的開端,并結合教學內容,為學生精心設計了這樣三個極具生活性的實驗活動。第一個活動:學生需要從學校的花壇中取出一塊泥土,在小組中,合作利用放大鏡、鑷子等,觀察土壤中有什么。第二個活動:學生需要在小組中將所選取出的泥土放到盛有水的玻璃杯中,觀察現(xiàn)象,猜想土壤中有什么。接著,搖晃或攪動玻璃杯,看看土壤和水溶解之后,其沉淀物有幾層,各有什么。第三個活動:學生用酒精燈加熱盛有泥土的玻璃杯,觀察玻璃杯內壁上的小水珠,發(fā)揮視覺、嗅覺等作用,看一看、聞一聞,猜測土壤中有什么。在這樣的實驗活動參與中,學生不僅可以獲得科學探究的主動權,還可以自主地了解到土壤中含有的物質,進而實現(xiàn)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三、布置生活化的家庭作業(yè)
小學科學教學活動的開展是為了引導學生積累科學經驗,將此靈活地運用到生活中,在解決生活問題的過程中,提升生活能力。因此,在組織科學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要引導學生回歸生活,為其提供解決生活問題的機會,使其在體驗生活的過程中積累經驗。作業(yè)作為溝通學生科學學習和生活問題解決的橋梁,在科學教學活動開展中,筆者會發(fā)揮作業(yè)的作用,結合課堂教學內容,為學生設計極具生活化的作業(yè),引導學生在學以致用的過程中,認識到生活與科學的關系,進而學會運用所學解決生活問題,積累生活經驗。以“生活中的靜電現(xiàn)象”為例,在課堂教學之后,筆者根據學生所掌握的靜電現(xiàn)象的產生原因,設計了“解決秋冬梳頭頭發(fā)炸毛”“解決秋冬脫毛衣毛衣刺啦響”等作業(yè),幫助學生靈活運用靜電知識,解決生活問題。
總之,在小學科學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要關注該學科與學生生活的聯(lián)系,樹立生活教育理念,并在此指導下,積極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設計生活化的教學活動、布置生活化的家庭作業(yè)等,引導學生回歸生活,在體驗生活中深刻理解科學知識,并對其進行靈活運用,在學以致用中提升科學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歐士龍.小學科學生活化教學——以科教版小學四年級教材內容為例[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7(09):61,82.
[2]林英坤.為知識披上生活的外衣,小學科學生活化課堂的構建[J].課程教育研究,2017(10):175.
[3]周飛燕,李賽.生活理念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小學版),2013(0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