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琴英
摘 要:在現(xiàn)當代教育模式的大背景下,小學科學教師實驗了一種又一種的教學方法,不斷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水平,最后確立了思維導圖模式的應用。思維導圖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在科學這一學科的思維與思考能力。但小學生還沒有清晰的學習計劃,所以導致有時思路上的不明確和思維中的障礙。思維導圖便能很好地解決這幾點。因此小學科學教師要堅持做到思維導圖應用于板書,應用于活動記錄,和單元復習這幾大關鍵方面,不斷提高學生的科學學習能力。
關鍵詞:思維導圖;小學科學;復習教學;運用
一、思維導圖應用于板書,直觀方便
教師在上課教學的時候,板書是課堂教學過程中應用最為廣泛的教學手段。因為通過板書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以及明了的知識結構,而且,教師上課所構建的思維導圖其實也是對所學知識的整體把握,把知識以框架的形式串聯(lián)起來,讓學生能更加深入地去理解課堂知識。同時,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運用思維導圖進行教學,具有直觀明了,便于記憶的優(yōu)點,教師利用思維導圖進行板書設計的時候,同學們很容易地看到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尤其是還能夠理清一些概念的層次結構。而且對于那些結構性較強的知識,教師就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將一個知識點進行擴展開來,從而有效地突破了大綱式板書的局限性。這樣設計板書是最符合學生探究式學習需求的。如果教師利用思維導圖設計板書的話,學生就有了學習的模板,這樣長時間下來,學生也就有了屬于自己的思維導圖。
例如,一個五年級的板書設計,教師可以把橫梁的彎曲能力與什么有關作為中心,然后依次擴展出長度、材料、形狀、厚度一系列因素,這樣的板書設計簡單明了,知識點結構清晰,對學生的學習思考都有很大的幫助。
二、思維導圖應用于活動記錄,突出思維過程
在當下,小學的科學課堂活動主要是以學生為主體,然后進行分組并展開討論的。在分小組進行討論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不同的顏色代表不同小組的觀點,這樣每個組的學生就很容易地看出所討論問題的重點所在,這就在根本上避免了盲目討論的情況出現(xiàn),而且,對于實驗的設計,教師不僅可以通過文字表現(xiàn)出來,還可以利用圖表多角度表達出小組成員的思維,這是思維導向的一個重要功能,同時,在辯論過程中,教師還可以把學生說過的、做過的、寫過的都納入思維導圖之中,這樣在辯論過后,學生的記憶會更加深刻,也便于學生相互進行討論。教師可以把每個小組制定的思維導圖利用投影儀播放出來,然后讓其他小組的成員進行補充修訂。教師自己也可以制作一份科學課上用于討論的思維導圖,讓學生進行對比,從而獲得進步,同時學生在進行思維導圖繪制的時候,自然而然就會把所學到的知識進行系統(tǒng)化的整合,自主地建立起一個知識的整體框架。所以,思維導圖在小學科學中的應用還充分展示出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思想。除此之外,學生甚至可以跟著教師的思路去聯(lián)想到一些教師想不到的知識,并且還可以自發(fā)地將這些知識添加到自己的思維導圖中。
三、思維導圖用于單元復習,便于整合和鞏固
在小學科學的單元復習課上,課堂上的思路點撥以及知識結構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在思維導圖構建完成后,學生要把學到的新知識點添加到自己已有的思維導圖里,借此完善自己的思維導圖。這都是在復習課上需要完成的工作,而且,有關于學生如何記憶自己學到的新知識,思維導圖也會給出很好的解決辦法。由于一節(jié)科學復習課包含的內容非常多,往往不是幾頁筆記就能復習好的,所以,如果學生可以繪制一張屬于自己的思維導圖,把知識借助圖像或者文字記錄下來,這樣就可以利用非常短的時間把知識整理一遍,在節(jié)約了復習時間的同時還進行了系統(tǒng)性的復習。
小學科學課的上課時間是非常緊張的,而且在上課期間還會做一些探究性的學習,這也就導致了科學課的探究學習無法深入進行。但是在思維導圖的應用下,教師在布置作業(yè)的時候就有一定的思路,而且,學生還可以用自己所喜歡的表達方式繪制出思維導圖,在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教學質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完成科學作業(yè)的興趣,還發(fā)揮了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精神,讓學生學習科學的思路更加清晰。
在小學階段,科學教師如果可以正確應用思維導圖,那么,便是自己教學方面的得力助手,它可以讓學生在對科學知識的學習中構建一個合理的構架,上課時學生可以清晰、有條理性地聽取教師的每一句話,為未來的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陶文中.建構式互動教學模式的教學理念與實踐[J].教育教學研究,2010(9).
[2]楊臘梅.淺談小學科學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yǎng)[J].教育教學研究,2016(6).
編輯 馮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