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一輪課程改革倡導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要注重“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實現(xiàn)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學不僅是新課改的要求,還是學生實現(xiàn)終身發(fā)展的需求。在本文中,我主要就如何實現(xiàn)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學進行詳細說明。
關鍵詞: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學;教學對策;教學目標;教學內容
眾所周知,生物是一門與學生的生活有著密切聯(lián)系的學科,在新課程背景下,如何將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與知識教學有效地結合起來,是值得廣大生物教師思考與探索的。在本文中,我主要從教學目標生活化、教學內容生活化、教學形式生活化等方面就如何實現(xiàn)生物生活化教學進行詳細說明。
一、 教學目標生活化
教學目標是教師一切教學行為的導向,既然新課改倡導在生物教學活動開展中要實現(xiàn)三維教學目標,提升學生的生物素養(yǎng),那么,教師就需要在生物與生活的聯(lián)系下,引入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和現(xiàn)實生活,以此設定極具生活價值的三維教學目標,借此引導生物生活化教學的有效開展。以“人類的食物”該內容教學為例,我立足教學內容設定了這樣的生活化的教學目標。知識目標:說出人體所需要的主要的營養(yǎng)物質有哪些,知道這些主要的營養(yǎng)物質的作用及其來源。了解無機鹽和維生素的來源以及缺乏無機鹽和維生素的癥狀有哪些。說一說預防甲亢的對策有哪些。能力目標:嘗試觀察缺乏無機鹽和維生素可能會患的疾病,探索應對這些疾病的對策。情感目標:關注生活中常見的食物中所蘊含的營養(yǎng)物質;確立正確汲取營養(yǎng)物質的態(tài)度。
二、 教學內容生活化
既然生物是一門與學生的生活有著密切聯(lián)系的學科,那么,其中所蘊含的諸多知識肯定是從學生所經(jīng)歷的生活中選取的。在新一輪課程改革背景下,教材編寫人員在生活教育理念的驅使下,將諸多與學生生活有關的內容引入其中。教材是教師組織生物教學活動的載體,其所蘊含的生活內容自然就為教師的教學活動開展指明了方向。教師可以立足教材中所展現(xiàn)的生活內容向學生呈現(xiàn)極具生活價值的生物知識。但是我們在利用教材內容組織教學活動的時候需要注意一點,由于教材是在普適性原則指導下編寫出來的,其中所收錄的生活內容可能會與當時當?shù)貙W生的生活實際存在一定的差異,這就需要發(fā)揮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立足教學所需,對學生的生活實際給予關注,從學生的生活中選取有價值的生活內容,以此在彌補教材內容不足的基礎上,豐富課堂教學內容,以豐富多彩的生活內容拉近學生與生活的關系,調動起其生物探究興趣。以“食物的消化和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該內容教學為例,我在教學活動開展中,會立足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將“吃飯需要細嚼慢咽才能吸收食物中的營養(yǎng)”“在咀嚼饅頭的時候我們往往會品嘗到甜味”“在感冒發(fā)燒的時候,我們的食欲往往會下降”等內容引入其中,在生活內容的驅使下引發(fā)學生的探究,如此既能使學生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還能感知到生物與生活的關系,為其學以致用的實現(xiàn)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 教學形式生活化
就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其思維是極為活躍的,個人活動的意愿是較為濃烈的。對此,在生物課堂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要立足學生的認知發(fā)展特點和新知教學內容,采取不同的形式組織多種多樣的生活化的教學活動,借此在調動學生課堂參與積極性的基礎上,使其在主觀能動性的充分發(fā)揮下自主建構起新知。
(一) 穿插故事
大部分學生是喜歡聽故事的,立足這一特點,我在生物教學活動開展中,往往會結合教學所需,為學生穿插一些生動有趣的小故事,借此使學生在輕松自由的課堂氛圍中感知新知內容,加深對所學的理解。以“激素調節(jié)”該內容教學為例,我立足“內分泌腺分泌激素”該內容,向學生講述了《水滸傳》中有關于武松的故事:武松身長八尺有余,儀表堂堂,渾身上下力氣十足,他可以徒手將一只斑斕猛虎打死。而他的哥哥武大郎則身長不過五尺,看起來軟綿綿的,毫無力氣。為什么武松和武大郎是一個爸媽生的,但會一高一矮,有如此懸殊的身高差呢?生動的故事情境自然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問題的驅使下,學生的探究欲望會極大地增強,在問題的引導下,其會自主地對垂體分泌的生長激素進行分析,同時加深對該知識點的理解。
(二) 角色扮演
在生物課堂教學活動開展中,倘若教師能給予學生一種角色假設,引導學生對不同的角色進行扮演、體驗,不僅可以實現(xiàn)課堂教學活動的多樣化,還可以增強教學內容的趣味性,使學生在親身體驗中提升對所學知識的興趣,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以“血液”該內容教學為例,我在教學活動開展中,先利用多媒體向學生直觀地展現(xiàn)了我在醫(yī)院所做的血常規(guī)檢查化驗單,然后引導學生扮演醫(yī)生的角色,運用所學到的生物知識,諸如各種血細胞的功能、特點以及其正常值等,對這個實驗單中的各項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借此來判斷我的身體是否健康,可能患有哪種疾病等。在這樣的角色扮演活動中,學生不僅可以積極地參與課堂活動,還可以在知識運用中加深對所學的理解,在親身體會生物知識應用價值的過程中,增強其問題解決能力,有利于學以致用的實現(xiàn)。
除了以上所提及的形式之外,我在生物教學活動開展中,還會利用小組討論、師生互動等極具生活性的教學形式來點燃學生生物探究的熱情。
總之,在初中生物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要樹立生活化的教學理念,立足教學所需設定生活化的教學目標,選擇生活化的教學內容,利用多樣的生活化教學形式激發(fā)學生的生物探究興趣,使其在生活內容的引導下加深對所學的理解,同時對所學知識加以應用,在學與用中提升生物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薛強.生活化教學提高初中生物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8(26):170.
[2]張欣宇.構建初中生物生活化課堂的教學實踐研究[J].華夏教師,2018(2):72.
作者簡介:
張麗華,福建省龍巖市,龍巖市永定區(qū)高陂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