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玉君
摘 要:隨著新課程教學改革的出現(xiàn),以及素質教學的不斷深入,教育部門對小學生的教學目標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優(yōu)化。在當今的小學教學中,教育部門不再過分注重提升小學生的考試成績,而是將注意力轉移到如何提升小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及對知識的運用能力上。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能夠體現(xiàn)學生實踐能力的便是寫作教學,同時寫作教學能夠幫助小學生提升自身的寫作素養(yǎng)。基于此,將對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借助隨文練筆的教學模式幫助學生提升寫作素養(yǎng)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隨文練筆;寫作素養(yǎng);教學對策
所謂“隨文練筆”這種教學模式,通常都是伴隨著閱讀教學而進行的。該種教學模式的實施過程為,首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了解分析,并明確其具體的結構以及作者的具體寫作手法。隨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自己的想法與其進行結合,以此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以及寫作能力。此外,在當今的小學語文教材中,每一篇文章都是經(jīng)由細細推敲選中的,具有借鑒意義。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隨文練筆就顯得十分重要。
一、精彩處仿寫,為隨文練筆提供素材
眾所周知,小學生的年紀普遍較低,多數(shù)在7~12歲之間。此階段的學生雖然具有較強的好動心理以及好奇心理,但是同時也具有一定的模仿能力。因此,在開展隨文練筆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抓住學生的這一特點對其實施教學,以此加深其對寫作的了解,進而提升其自身的寫作能力以及寫作素養(yǎng)。
1.仿寫句式
一般來說,小學語文教材的內容與其他學段教材不同,其不具有較強的專業(yè)性以及學術性,并且其中具有較多有趣的內容,課文中的語句也都大多適合學生接受,可以作為寫作教學的例子。因此,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重點關注這些內容,以此幫助學生提升自身的寫作能力,同時也能加深其對課文知識的理解以及記憶。
比如,當教師在講解《三顧茅廬》這篇課文時,便可以對其中描述隆中景色的語句進行仔細講解。在這段話中,作者巧妙地將山崗比喻成飛龍,并且運用了排比句式描寫隆中的叢林以及小溪。隨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對這部分內容進行鑒賞,并指出其中所使用的所有修辭手法,并將其進行記錄。之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親自進行仿寫,按照課文中的形式對校園中的景色進行描寫,以此提升學生對于修辭手法的使用熟練程度。
但是,在此過程中值得注意的是,當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寫作時,一定要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并且不能對其進行打擾,以免打斷學生的思維,使其無法提升自身的寫作能力[1]。其次,在進行仿寫教學時,教師應該注重所提問題的難度,逐句地要求學生進行仿寫,切忌使教學難度過高,進而使得學生產生抵觸學習,甚至是害怕學習的心理。
2.仿寫段落
當學生能夠輕松地完成句式仿寫練習之后,教師便可以引導學生開展段落的仿寫練習,以此大幅度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以及寫作素養(yǎng)。
通過調查分析顯示,在當今的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構段方式獨特、整體色彩鮮明的課文,十分適合小學生進行借鑒。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可以將這些課文作為仿寫的素材,引導學生開展學習。但是在此過程中值得注意的是,當教師在引導學生開展段落仿寫教學之前,一定要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閱讀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特點以及規(guī)律,降低仿寫的難度,進而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比如,當教師在講解課文《陶校長的演講》時,便可以引導學生對其中的構段方式進行分析。通過分析顯示,整篇文章的構段方式都是“問的是什么、問什么要提問以及應該怎么辦”。此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這種模式進行鑒賞分析,引導學生自行分析其中的規(guī)律。然后教師便可以引導學生開展仿寫練習。
在這種教學模式中,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其自身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想法以及意見,因此其自身的學習興趣也會被最大限度地激發(fā)。所以,在這種教學模式中,學生不僅能夠鍛煉自身的寫作能力,提升自身的寫作素養(yǎng),同時也能提升自身的分析能力以及自主學習能力[2]。
3.仿寫結構
在實際的教學中,當教師確定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一定的仿寫段落以及句式的技巧之后,便可以適當?shù)匾龑W生開展結構仿寫的教學。通過對文章的結構進行仿寫,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同時也能提升學生的謀篇布局能力,進而促進學生寫作素養(yǎng)的形成。
比如,當教師在講解課文《秦兵馬俑》時,便可以引導學生對文中描寫兵馬俑的內容進行重點閱讀以及分析。首先,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將文章按照一定的結構進行劃分。通過閱讀,學生能夠將其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對兵馬俑規(guī)模的描寫,一部分是對其特點的描寫。隨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連接這兩部分內容的過渡句進行分析了解,使得學生能夠意識到過渡句的作用。之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自行編寫兩段話,并用過渡的形式將其進行連接。這種教學模式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提升自身的寫作能力,同時也能提升學生的分析能力以及思維能力,促進其自身綜合素質以及寫作素養(yǎng)的發(fā)展。
二、空白處補充,為隨文練筆提供平臺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通常會有這樣一種課文:課文中主人公想說的話以及故事內容都會或多或少地被省略號代替[3]。一般來說,這種寫作手法叫做“留白”。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重視這部分內容,以此引導學生進行隨文練筆,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想象能力,進而提升學生的寫作素養(yǎng)。
1.補充對話的空白
在當今的小學語文教學素材中,通常會有一些對話留白的部分。此時,教師應該合理地利用這些內容,引導學生對其進行補充,以此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
比如,當教師在講解《掌聲》這篇課文時,就可以對其中主人公“英子”的臺詞進行講解。在原文中,作者曾經(jīng)對英子的話進行了省略。那么當教師講解到這一部分內容時,便可以向學生提問:“假如你是英子的話,你想說些什么呢?”然后,教師可以給予學生一定的時間,鼓勵學生進行補寫。之后,教師可以收集學生的作品,并對其進行批閱,找出其中較為優(yōu)秀的作品進行賞析。這種教學模式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學習信心,同時也能對其他學生形成一定的影響,使其能夠了解到該種寫作方式的運用手段[4]。但是,此處值得注意的是,當教師鼓勵學生開展補寫練習時,一定要尊重學生的想法以及意見,對其作品進行仔細的分析以及鑒賞,切忌對學生顯示出敷衍的態(tài)度,使得學生的寫作熱情受到打擊。
2.補充情節(jié)的空白
除了主人公的話語會被省略號代替之外,在小學語文教材的課文中,許多故事情節(jié)也會被省略號代替。對這些情節(jié)進行補充,不僅能夠提升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能提升小學生的想象能力以及寫作能力,進而豐富其自身的寫作素養(yǎng)。
比如,當教師在講解課文《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時,其中有這樣的一部分描寫:“槍聲突然響了起來,彭德懷面對著緩緩倒下去的騾子,摘下了自己的軍帽……”通過對課文的講解以及分析,學生很容易地了解到大黑騾子在彭德懷心中的地位,以及他們之間的感情。但是,在沒有食物的狀況下,彭德懷只能犧牲騾子,以此保護其他人的性命[5]。在這個過程中,彭德懷的心中一定會有許多話想說,卻被一大串的省略號所代替。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將彭德懷的心里話寫出來,同時也可以補充此階段彭德懷的感情變化。這種教學模式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同時也能讓學生深入了解課文所要表達的情感,進而提升整堂課的教學效果以及教學質量。
三、結尾處續(xù)寫,為隨文練筆建筑橋梁
俗話說“言有盡而意無窮”。在我國許多的文學作品中都具有這樣的特點,自然在小學語文教學素材中也會多多少少地涉及這一部分的內容。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課文的結尾進行續(xù)寫,以此提升學生的想象能力,進而提升學生的寫作素養(yǎng)[6]。
1.情節(jié)續(xù)寫的延伸
針對于在結尾處存在留白狀況的課文,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對整篇文章進行學習,然后讓學生將文章的結尾視為另外一個故事的開始,對其進行續(xù)寫。這種教學模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能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
比如,當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課文《會走路的樹》時,該篇文章的大概結尾內容是這樣的:小馴鹿將小鳥放在了自己的角上,然后他們一起回家了。當講解到這一部分內容的時候,教師便可以對學生加以引導。比如,教師可以提問學生:當他們回家之后又會發(fā)生什么樣的故事呢?小馴鹿的家人看見小鳥會和它說些什么呢?然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進行續(xù)寫,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素養(yǎng)。
2.列舉續(xù)寫的延伸
對課文的留白部分以及結尾部分進行補充續(xù)寫能夠很好地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想象能力,同時也能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素養(yǎng)。此外,在小學生的語文教材中,有許多富含哲理的內容,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這些哲理進行學習了解,并對其進行延伸。
比如,當教師在講解課文《水滴石穿》時,可以先鼓勵學生挖掘出其中的道理:鼓勵人們應該持之以恒。隨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收集與之相關的人物、事件,在正式上課的時候進行表述。這種教學模式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同時也能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進而提升其自身的寫作水平以及寫作素養(yǎng)[7]。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只要教師能夠擺正自身的教學理念以及教學態(tài)度,合理運用隨文練筆的教學模式開展教學,就能夠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以及寫作能力,進而促進學生的綜合發(fā)展。其次,在此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感受到進步的喜悅,同時也能提升自身的寫作水平以及寫作質量,進而提升自身的寫作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鄧佳文.妙筆生花:小學語文高段閱讀教學隨文練筆淺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5,5(11):48-49.
[2]黃文霞.小學語文教學中“隨文練筆”的基本形式[J].教育教學與管理,2013,3(11):2-3.
[3]鄧世榮.隨文練筆,練出習作中的精彩:論小學語文習作教學[J].語文教學通訊,2012,2(20):15-16.
[4]黃家榮.論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隨文練筆教學契機的把握[J].廈門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6,6(12):85-86.
[5]任向鐵.淺談小學語文隨文練筆教學的有效途徑[J].語文教學,2015,2(11):84-85.
[6]李淑萍.小學語文隨文練筆教學的巧妙應用[J].小學語文教學在線,2016,6(21):55-56.
[7]劉琳琳.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隨文練筆教學模式淺析[J].讀寫雙贏,2013,3(20):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