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春華
摘 要:數學知識是抽象的、復雜的,學生很難對其產生興趣。將學生融于體驗學習中,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應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引導學生體驗生活,組織操作體驗,活躍學生學習氛圍,組織游戲活動,促進學生有效參與,使體驗學習在數學課堂中的應用更加高效。
關鍵詞:數學教學;體驗學習;生活情境;操作體驗;游戲活動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8)23-0098-01
體驗學習是學生學習數學的一種有效方式,它將復雜的數學內容變得形象、簡單,讓學生可以更親密地接觸數學知識,進而更好地理解、掌握數學知識。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以生為本,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的自主學習機會,讓學生可以有效地體驗學習,讓數學課堂“動”起來。
一、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引導學生體驗生活
生活中,很多問題可以借助數學知識去解決,而且會收到很好的效果。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一點,引導學生學以致用,培養(yǎng)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教學中,教師可以巧妙地創(chuàng)設有趣的生活情境,讓學生能夠身臨其境,更好地體驗數學知識的生成過程,并引導學生體驗生活。例如,在教學“軸對稱”時,教師在引導學生們對線段垂直平分線的知識內容有了一個簡單的認識后,為學生設計了一道實際應用問題:為了順應國家政策,大力推進農村合作醫(yī)療制度的改革,某鎮(zhèn)準備在一個地方設立一個醫(yī)療點,為公平起見,準備將這一醫(yī)療點設定在離A、B、C三個村距離相等的地方,而且這三個村的位置并沒有在同一條直線上。同學們幫助設計一下,這一醫(yī)療點應該設立在哪比較合適呢?學生在教師給出問題后,主動地進入到問題解決中。學生試著在紙上標注出A、B、C這三個村,隨后,開始思考這一醫(yī)療點應該設立在哪。很快,學生們便想到利用自己課上所學的線段垂直平分線的知識內容來解決這一問題,線段垂直平分線有一個性質:垂直平分線上的點到線段兩個端點距離相等。于是,學生開始試著用線段連接起AB、BC、AC,然后做這些線段的垂直平分線。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設有趣的生活情境,可以激活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促進學生學以致用,鍛煉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
二、組織操作體驗,活躍學生學習氛圍
數學知識的學習需要學生進行自主探究體驗,這樣學生才能收獲到很好的學習效果。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巧妙地組織學生開展動手操作活動,活躍課堂學習氛圍的同時,讓學生在操作中體驗知識的生成,更好地理解數學新知,提升課堂學習效率。例如,在教學“有理數的乘方”時,教師可在課堂教學伊始,讓每一位學生都準備一張長方形紙張,學生大致估量出這一紙張的厚度為0.1毫米,隨后,教師引導學生們操作思考。學生可在教師的引導下,將這一紙張對折一次,然后計算出厚度變?yōu)?.1×2=0.2(毫米),隨后再對折一次,學生就會聯想到現在的厚度是0.1×4=0.4(毫米)。學生依此類推,可不停地進行對折操作,并計算出最后的厚度。教師提問學生:這張長方形紙對折10次后,它的厚度將會是多少?那對折30次呢?學生在問題的推動下,主動探究思考,從中尋找規(guī)律,在操作探究中對有理數乘方的知識內容有了很好的認識和理解。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引導學生適時地開展動手操作活動,激活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讓學生在整個探究學習的過程中,變得更加主動、積極,鍛煉了學生的操作能力,促進了學生有效思考。
三、組織游戲活動,促進學生有效參與
數學內容枯燥無趣,學生不易產生興趣,教師應注重從學生的興趣入手,可以結合具體教學內容,巧妙地設計一些游戲活動,激活學生的參與意識,促使學生主動探究學習,更進一步地實現快樂學習。例如,在教學“數據的分析”時,教師在引導學生們理解方差這一概念時,可以從學生感興趣的事物入手,為學生設計一個有趣的游戲活動。首先,教師在班級中挑選了兩組男生,每組四人,而且兩組男生的平均身高都是一樣的。第一組四位男生的身高大體上都是一樣的,第二組四位男生的身高差距較大,兩組男生先后表演。在兩組都完成表演后,教師向學生提問:評判一下這兩組的舞臺效果,哪一組的形象更好一些?學生們都很興奮地告訴老師:“第一組的舞臺效果更好一些,他們的形象整體上比較好?!敝?,教師將這八位男生的身高告訴學生們,讓學生們自己去計算一下每一組男生身高的平均值。學生發(fā)現這兩組男生的平均身高是一樣的,于是開始思考:他們的平均身高是一樣的,為什么有著不一樣的舞臺效果呢?應該看什么呢?之后,教師引入方差的概念。學生也從這一游戲中,對“方差”的知識有了一個很好的認識和理解。教師給學生們設計有趣的游戲活動,讓學生邊玩邊學,可以使學生在游戲中輕松地理解復雜的數學知識,并從中很好地體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提升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
總之,體驗學習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它充分凸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變得更加主動、積極。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巧妙地引導學生進行體驗學習,讓學生們真正地“動”起來,更好地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體驗數學知識的生成過程,促使學生融入課堂,實現高效率數學課堂教學。
參考文獻:
[1]王彬.新課標理念下的數學體驗學習[J].太原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4(S3).
[2]劉鐘盈.數學快樂體驗學習的實踐探索[J].江蘇教育研究,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