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成麗
摘 要: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教學多較為枯燥,其模式便是教師講解到學生記憶再到提問做練習。這種方式雖然可以充分利用課堂上的時間,但教學效果并不好。而趣味性教學可以很好地彌補傳統(tǒng)教學的不足,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本文簡述趣味性教學,列舉了目前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趣味性教學的運用策略,希望能提高小學生的語文學習熱情。
關(guān)鍵詞:趣味性教學;小學語文;運用
一、引言
自古以來,各學者都極為重視有趣的“教”學,先秦時期有位學者曾說過“教無趣,則必不樂學”,這與當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不謀而合。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這需要教師的主觀努力,挖掘課本中的趣味內(nèi)容,使學生在娛樂中有所進步,從而對學習產(chǎn)生興趣。小學生由于自身理解能力有限,枯燥的書本知識會讓其感到厭煩,故而不喜歡學習。從小學生的天性出發(fā),顯然采用趣味性教學才更能達到教學目的。
二、趣味性教學概述
所謂趣味性教學,主要是指主張挖掘?qū)W科學習的趣味性,拋開以往的枯燥教學形式,讓學生能愉快地學習和掌握知識。通過將趣味性引入教學,有助于幫助學生開發(fā)情商,使得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全身心的投入,從而獲得心理上的完全的放松。據(jù)調(diào)查顯示,越是在輕松的狀態(tài)下,越能最大限度的開發(fā)學生的思維,發(fā)揮其潛在的能力,使得學生在快樂中享受學習,找到自身興趣和學習的融合點。
三、當前小學語文學科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在眾多學科中,語文學科是情感最為豐富的一門學科。正如其他學者所說的一樣語文的學習主要是情感的學習,但是由于深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即使是小學階段的語文也背負了過重的學習壓力。這種過于追求成績的應試方式的學習,致使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出現(xiàn)了各種問題,主要有:
(1)忽視了趣味性原則在教學中的重要性
素質(zhì)教育告訴我們在教授孩子知識的同時必須保證孩子的健康快樂成長,這樣的教育才是有意義的教育。那種壓力過大的教育,必然不可能是持久的教育,總有一天會“斷弦”的。無數(shù)學者都指出了趣味性教學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但是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很多教師都忽略了這一點,根本不注重趣味性這一原則。個人認為趣味性是非常適合基礎(chǔ)性教學的,更好的在小學階段語文學科的教學中堅持趣味性,才能真正實現(xiàn)快樂地成長,愉快的學習。
(2)教學方式、方法過于單一
當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著教學方式方法單一化的問題。小學語文教師任務(wù)比較繁重,很多教師在上課時就是單純地為了完成教學目標和任務(wù),忽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引導其進行自主學習。語文學科的學習本應該是教師與文章作者以及學生之間情感上的溝通,但是很多教師都沒有做到這一點,直接成為了“填鴨式”教學。
在課堂講授上不講究方式、方法的運用,單純的、古板的教授直接扼殺了語文學科的情感元素。
四、趣味性教學在小學語文學科中運用策略
(1)通過引入小游戲進行授課
游戲?qū)τ谛W生來說是十分容易接受的,而且小游戲不限時間、地點,在哪里都可以簡單地進行設(shè)置和實施。比如說針對小學生識字組詞這一能力的訓練,教師在課堂上可以將單個字寫在一張紙上,然后隨機發(fā)給學生們,接著讓他們根據(jù)自己拿到的字來組詞,去尋找自己的另一位小伙伴,再讓兩個人根據(jù)自己組成的詞語,簡單地組一個句子。這樣一來,學生在前期就會多下功夫,積極地去學習這些字詞,并通過認真思考組成句子,課上也會積極踴躍地參與并發(fā)言,既能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訓練學生動手動口的能力,又能活躍課堂氛圍。
(2)運用故事來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對于小學生而言,身邊接觸的故事肯定不少,但是他們一般對于新的故事會有較強的好奇心,很容易接受,那教師就可以考慮將故事的元素引入到小學語文的教學中來,改變語文單一的授課模式。比如對一篇新文章的學習,教師可以讓學生先讀,多讀幾遍,然后讓大家以故事的形式敘述出來,加深大家對于文章的理解。同樣,給學生講道理的時候也可以引入故事的形式,比如一只蒼蠅被關(guān)在一個瓶子里,上面蓋著一個蓋子,起初,蒼蠅不停的往上飛,不停的“碰壁”,在經(jīng)過一段時間后,蒼蠅就不往蓋子上撞了,這時就算把蓋子拿掉,蒼蠅還是飛的很低不往上飛。教師通過這個故事告訴學生,不要怕碰壁,也不要被固有思維限制,要敢于創(chuàng)新,敢于碰壁。
(3)分角色朗讀學習
對于語文而言,讀書是一件不斷重復、再重復的事情,但是同一件事情做很多次,往往會使人失去新鮮感,從而影響讀書的效果。教師可以在語文朗讀的過程中給學生們分配角色進行朗讀,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增強學生之間的互動。比如學習《將相和》一課,就可以讓學生們分工,有人扮演廉頗,有人扮演藺相如,有人講獨白等。讓學生進行分角色朗讀,并配以聲情并茂的表演,能夠增加學生對于文章朗讀的興趣,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4)將文章內(nèi)容進行拓展學習
將文章進行拓展學習就是針對所學習的文章,可以將它的背景、作者生平、后續(xù)事件等進行拓展,從而加深學生對于文章、對于作者的了解和記憶。比如對于小學學到的古詩詞,教師可以講講作者的其他作品,作者寫這首詩的時候是處在一個什么樣的背景之下,表達了作者內(nèi)心深處的什么情感等等,這樣既可以提提升學生學習的趣味性,也可以幫助學生拓寬學習的視野。當然,這項學習任務(wù)教師也可以布置給學生,讓學生在課下閱讀相關(guān)的書籍、看相關(guān)的視頻等,多聽多看對于學生的寫作等也能有很好幫助,為此后的學習夯實基礎(chǔ)。
結(jié)語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將趣味性教學引入到小學語文的學習中,能很好地解決教學方式古板、單一的問題,還能更大程度地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增強課堂的互動,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該提倡趣味性教學,也只有這樣才能使教師的教學更加輕松,學生的學習更加有趣味,從而更好的實現(xiàn)素質(zhì)教育。
參考文獻
[1]趙云青.淺談趣味性教學在小學語文學科中的運用[J].學周刊,2017,(23):110-111
[2]李慶艷.談小學語文的趣味化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2016,(16):105
[3]莫水平.淺談培養(yǎng)小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方法[J].新課程(中旬),2014,(12):120-121
(作者單位:貴陽市南明區(qū)教師學習與資源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