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冠琦
摘 要:“部編本”語文教材與人教版等語文教材相比,發(fā)生了很大變化:選文數(shù)量減少、經(jīng)典內(nèi)容增加;單元編排變?yōu)殡p線結構;綜合性學習具有示范性;寫作訓練的階梯性增強?!安烤幈尽闭Z文教材為落實語文核心素養(yǎng)做出了非常大的努力。本文主要從選文、單元編排、綜合性學習和寫作練習等方面來談談新教材的新變化,以期更好的幫助教師教學工作的進行和學生的學習。
關鍵詞:部編本;語文教材;編寫特色
“部編本”全稱是“教育部編義務教育語文教科書”,由教育部直接編寫,主編溫儒敏教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這套教材由原來各版本普遍采取的32開本改為16開本,不僅外形變得新穎大氣,更主要的是,該教材本著“整體規(guī)劃,有機滲透”的編寫原則,在設計意圖、內(nèi)容編排、組織規(guī)劃等方面,有著重要的改變。
一、選文部分的特色
“部編本”語文教材課文選篇強調經(jīng)典性、適宜教學、和文質兼美的原則,更要適宜時代性,對課文進行了改動。增加了許多經(jīng)典課文,增加古詩文的學習,傳統(tǒng)文化的篇目增加了。小學一年級開始就有古詩文,整個小學6個年級12冊共選優(yōu)古詩文124篇,選文數(shù)量減少,以人教版七年級上下冊為例,由原來每冊6單元、每單元5篇共30篇,變?yōu)楝F(xiàn)在的每冊6單元、每單元4篇共24篇。數(shù)量減少了,選文也有很大變化,有刪掉的,有新增加的,也有上下冊換序的。選文順序的調整是能夠符合學生的接受能力。從學生熟悉的、容易理解的課文開始,能夠較好地完成從小學到初中的過渡。新教材的整體新劃分,使教材選文編排更加科學更加合理。數(shù)量減少,不等于教學總量減少,而是幾個板塊的內(nèi)容方式在調整,使教學內(nèi)容更豐富,也更有效,更適宜學生的學習。
二、單元編排的特色
每個單元都有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這是重頭戲。每學期有三次綜合性學習,兩個名著導讀,還有兩個課外古詩詞誦讀。原來語文教材的編排每單元都以人文主題命名,按單元主題組織教學,由于主題單元設計過于強調人文性而對工具性的重視不足,致使知識結構流于碎片式,缺乏系統(tǒng)的歸納和清晰的發(fā)展鏈條,教師教起來缺少具體的抓手?!安烤幈尽苯滩母臑殡p線結構,夯實固化了老版教材原來稍顯薄弱的知識性。新教材的小學低年段分漢語拼音、識字寫字和課文三個板塊。在實際教學中,漢語拼音教學可以相對集中完成,識字寫字教學和課文教學可以有更多的融合。小學中高年級開始有單元設置,初中也是按照單元來組織教學“部編本”語文教材將知識點和能力訓練點結合起來,落實到各個單元,
三、綜合性學習的特色
在人教版教材中,“綜合性學習”上下冊各有3篇共6篇,分別安排在第二、第四、第六單元;部編本教材的數(shù)量和編排雖位置沒變,但內(nèi)容卻有了變化,綜合性學習不好操作,在日常教學中多流于形式化而被教師忽略。這次的改動雖然在數(shù)量和位置上看起來沒有什么變化,但在內(nèi)容上卻更加注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滲透,更加貼近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體現(xiàn)了“立德樹人”、“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也更加看重家國情懷、愛國主義及孝老敬老等道德素質教育。在具體操作上,則是有的放矢,具有很強的示范性。如七年級上冊 “有朋自遠方來”圍繞關鍵詞“交友之道”展開活動,培養(yǎng)學生資料搜集與研讀能力,繼承和發(fā)揚傳統(tǒng)文化;“少年正是讀書時”以非連續(xù)性文本的閱讀為核心,開展讀書問題討論會,讓學生認識讀書的重要性,養(yǎng)成閱讀的習慣,同時培養(yǎng)學生篩選關鍵信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少年正是讀書時》為例,老教材由“向名人學讀書”、“好書大家分享”、“交流與討論”三部分組成,沒有具體的學習要求和方法指導,比較籠統(tǒng),也流于表面。
四、寫作訓練的特色
人教版七年級上下冊共12篇作文,在突出綜合能力的前提下,注重基本寫作方法的引導。寫作方法和技能訓練的設計編排照顧到教學順序,讓教師能夠落實,克服隨意性,但也注意到避免應試式的反復操練。七年級上冊的六個寫作主題分別為 “熱愛生活,熱愛寫作”、“學會記事”、“寫人要抓住特點”、“思路要清晰”、“如何突出中心”、“發(fā)揮聯(lián)想與想象”。編寫者首先安排了“熱愛生活,熱愛寫作”專題,意在為學生“打開一扇窗”,激發(fā)他們寫作的興趣,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寫作習慣。寫作課的系列努力做到中心突出,簡明扼要,有可操作性。從培養(yǎng)熱愛生活、熱愛寫作的態(tài)度開始,進而到如何寫事、寫人,再到思路、寫法等,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寫作要求看得見、摸得著,簡易可行。新教材告訴學生,但你有故事可說時,就要開始學習寫作技巧了,首先是思路要清晰,再者要學會讓文章有其中心內(nèi)涵,最后可以加入聯(lián)想和想象,讓文章更有靈氣。從寫作內(nèi)容到寫作方法,六個單元的六葛寫作模塊作為新生學習寫作的指南針,幫助學生認識到寫作并不難,只要內(nèi)容適合,技巧得到,就能完成一篇好作文。
綜上所述,“部編本”語文教材的改變大致有如下幾個方面:強化了以人為本、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注重語文知識學習的結構性,強初中語文閱讀學習的科學性,關注語文課堂學習的梯度性,我們應該做到認真研讀新教材,拓展語文教學新思路,引導學生關注經(jīng)典,弘揚傳統(tǒng)文化,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關注課外閱讀,重視語言知識訓練,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部編版語文教材是培養(yǎng)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有效載體。教師要對部編教材進行深入研讀,在把握其主要特點的基礎上進行有效的教學設計,從而切實提升小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傊安烤幈尽苯滩膶崒嵲谠诘伢w現(xiàn)了從語言、審美、思維和文化等多維角度向著語文核心素養(yǎng)邁進的努力。
參考文獻
[1]周慧玲.淺析部編版一年級語文教材的新變化 [J].亞太教育,2016,(11).
[2]溫儒敏.“部編本”語文教材的編寫理念、特色與使用建議 [J].課程·教材·教法,2016,(11).
[3]溫小軍.基于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視角的“部編本”語文教材[J].課程教學研究,2017(5).
[4]王本華.強化核心素養(yǎng),創(chuàng)新語文教科書編寫理念——部編義務教育語文教科書的主要特色[J].教育實踐與研究(B),2017(2)
[5] 溫儒敏.部編義務教育語文教科書的七個創(chuàng)新點 [J].小學語文,2016(9).
作者簡介:
劉冠琦(1994—),女,聊城大學文學院17級研究生,專業(yè)為學科教學,研究方向為學科教學語文。
(作者單位:聊城大學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