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明 王宏士 張瑤 賈志杰
摘 要: 國學經典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是中華民族共同的血脈和靈魂。對于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階段的青年大學生而言,閱讀一定國學經典很有作用和意義。對于文科大學生來說,國學經典除了人生引領作用外,更能增加其學識積淀,提升其專業(yè)素養(yǎng)。本次調研以問卷形式對唐山學院文科大學生國學經典閱讀情況進行調查,找出閱讀中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提出對策與建議。
關鍵詞: 文科大學生 國學經典 閱讀 唐山學院
作為國學中最有價值和最具代表性的原創(chuàng)性、典范性典籍,國學經典既是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寶貴遺產,又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閱讀國學經典,有助于青年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提升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同時有利于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及中華民族精神的弘揚。
一、調查對象與問卷設計
本次調查以問卷的形式進行,調研小組于2017年10月至11月以唐山學院文法系、外語系、經濟管理系、會計系四個文科系學生為調查對象,發(fā)放問卷300份。共回收問卷286份,其中有效問卷249份,有效問卷占比為83%。參與問卷調查的學生性別比例為:女生69.48%,男生30.52%;各年級占比為:一年級28.51%,二年級28.51%,三年級35.34%,四年級7.63%。
調查目的是了解文科大學生閱讀國學經典的情況,問卷共涉及20個問題,除涉及調查對象個人信息的幾個問題外,共分為五個方面,列表如下:
二、問卷分析
如上表所示,問卷調查主要從閱讀概況、閱讀認知、閱讀條件、閱讀主動性、閱讀方式與目的五個方面展開。下面我們就對上述五個方面逐一進行分析。
(一)閱讀概況
年閱讀量:問卷結果顯示,唐山學院文科大學生年閱讀量“1本-2本”占28.92%,“3本-5本”占38.5%,“5本-10本”的占18.85%,“10本以上”的占14.0%。另據(jù)調查顯示,文科大學生閱讀書目中國學經典占比10%以下的41.6%,占比20%—40%的44.4%,占比40%以上的14%。
周閱讀時間:問卷結果顯示,唐山學院文科大學生周閱讀時間在“1小時以下”的占17.27%,“1小時—3小時”的占46.18%,“4小時—6小時”占的20.48%,“6小時以上”的占16.07%。
(二)閱讀認知
問卷結果顯示:對于“大學生閱讀重要嗎”這一問題,41.77%的學生認為閱讀“非常重要”,47.79%的學生認為閱讀“重要”,9.24%的學生認為閱讀的作用“一般”,1.2%的學生認為閱讀“不重要”。在回答“對國學經典是否感興趣”這一問題時,8.8%的同學給出了“非常感興趣”的答案,42.8%的同學選擇“感興趣”,44.4%的同學覺得“一般”,“不感興趣”的同學占4%。在回答“國學經典閱讀發(fā)展趨勢”這個問題時,71.2%的同學認為國學經典閱讀應該朝著“大眾化”方向發(fā)展,28.8%的同學認為應該朝著“專業(yè)化”方向發(fā)展。
(三)閱讀條件
問卷結果顯示:有關“校內國學活動頻率”這一問題,4.6%的同學認為“頻率很高”,38%的同學認為“頻率較高”,42%的同學認為“頻率一般”,15.4的同學認為“頻率很低”。有關“是否應該增加與國學相關的專業(yè)性教學”這一問題,87.3%的同學認為“應該”,12.7%的同學認為“不應該”。
(四)閱讀主動性
問卷結果顯示:有關“是否與老師進行國學經典的探討”這一問題,7.6%的同學“經常”與老師探討國學經典,44.3%的同學選擇“偶爾”,48.1的同學選擇“從不”。有關“是否會選擇國學類課程作為公共選修課”這一問題,89%的同學選擇“是”,11%的同學選擇“否”。
(五)閱讀方式與目的
問卷結果顯示:關于“閱讀方式”,59.2%的學生傾向于選擇“紙質圖書閱讀”,41.8的學生傾向于選擇“電子圖書閱讀”。關于“閱讀目的”,選擇“開闊視野、提升文化素養(yǎng)”的同學占23.6%,選擇“獲取專業(yè)知識”的同學占26.7%,選擇“完成專業(yè)課程的閱讀任務”的同學占21%,選擇“消遣時間”的同學占28.7%。
三、問題及對策
(一)文科大學生國學經典閱讀存在的主要問題
其一,閱讀時間少,閱讀量不大。閱讀是一項日積月累的活動,需要大量時間投入。不過就調查結果來看,唐山學院文科學生在閱讀方面投入的精力并不令人滿意,周閱讀時間在3小時及以下的同學占到了63.38%。閱讀時間不足必然導致閱讀量下降,調查顯示文科大學生不管是閱讀各類作品的總量,還是國學經典的閱讀數(shù)量都十分有限,年閱讀量在“10本以上”的僅占14.0%。
其二,閱讀興趣不高。在調查過程中,許多同學表示國學經典一般晦澀難懂,閱讀過程中往往會失去耐心。在回答“對國學經典是否感興趣”這一問題時,僅有一半的同學選擇了“感興趣”或“非常感興趣”。閱讀興趣不高,是目前影響國學經典閱讀的最大問題。
其三,閱讀功利性較強。高校學生的心理和行為反應到了學生的閱讀活動上,他們的閱讀更傾向于選擇與專業(yè)類書籍、與升學、公務員等考試相關的書籍、職場環(huán)境與人際交往類書籍,而對國學經典的閱讀并沒有特別強烈的意愿。據(jù)調查顯示,文科大學生的課外閱讀中國學經典占比10%以下的41.6%,占比40%以上的僅為14%。
(二)解決問題的對策與建議
針對文科大學生國學經典閱讀中存在的種種問題,出于激發(fā)大學生國學經典閱讀的興趣和熱情,增強國學經典閱讀效果的目的,我們提出如下建議:
其一,開設國學選修課,舉辦國學講座,引導學生閱讀國學經典。在目前無法實現(xiàn)所有專業(yè)開設國學經典必修課的條件下,學校應該在公共選修課模塊內籌劃開設比較系統(tǒng)的國學課程群(包括國學閱讀導引和具體的國學經典導讀),供有興趣的學生選修。同時,還應該定期邀請校內外國學方面的專家學者舉行國學講座或國學沙龍,通過講座和沙龍,增長學生的國學常識,提升他們的國學素養(yǎng)。
其二,開展形式多樣的與國學相關的學生活動,提升廣大學生學習國學經典的積極性。首先,依托學?,F(xiàn)有的與國學相關的“大學生人文知識競賽”“大學生詩詞大賽”“書香校園——大學生征文大賽”等常規(guī)賽事,加大國學知識的比重,營造國學經典閱讀與學習的良好氛圍。其次,依托校內各類文學社團、話劇社、合唱團等學生組織,開展“成人禮”“踏青游”“漢服秀”“國學經典誦讀會”等活動,寓教于樂,讓廣大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活動中獲得對中華文明的領悟。
其三,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創(chuàng)新傳播途徑,擴大國學經典的影響力。在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突飛猛進的當下,學??梢砸矐搫?chuàng)新國學傳播途徑,充分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借助微博、微信公眾號等網(wǎng)絡平臺,將國學經典以電子圖書、圖片、音樂、視頻等多種形式推送給學生,以適應他們碎片化學習的形式。另外,還可以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開展線上國學知識有獎知識問答,以提升廣大學生學習國學經典的積極性。
作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載體的國學經典,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之所在。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博大精深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wěn)腳跟的根基?!痹谇嗄甏髮W生中開展國學經典閱讀與學習活動,既關系到大學生自身的健康成長,又關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順利實現(xiàn),各級各類學校都應該給予高度的重視。
參考文獻:
[1]風笑天.現(xiàn)代社會調查方法[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9.
[2]朱永新.我的閱讀觀[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
[3]岳修志.當代大學生閱讀問卷調查分析[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1(7).
本文系唐山學院2017年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計劃項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