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明媚
摘要:小學數學需要小學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而小學生的思維又比較簡單,所以要想提升小學數學的教學效果,運用生活情境的方法可以將抽象的習題直觀化,從而更好的幫助學生理解習題的內容。數學本身就是一門邏輯極強的學科,如果依照傳統(tǒng)的方式進行教學,很難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因此需要老師在教學中對生活情境進行運用,提高老師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生活情境 小學數學 教學應用
數學與其他學科不同,它對學生的邏輯性有一定的要求,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比較單一,只是從傳授的角度進行教學,老師按照書本上的知識講解,課后給學生布置作業(yè),這種教學很難吸引學習的學習興趣。而生活情境教學從單一的老師講解式變?yōu)殡p向的師生互動式,將枯燥的數學知識與生活聯(lián)系起來,積極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這樣老師的教學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生活情境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作用
(一)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小學數學教學內容以“加減乘除法”的應用為主,包括簡單、基礎的數字運算,也包括一些數字運算的應用題,總而言之,小學數學階段的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密切相關。[1]而生活情境就是將抽象的題目進行直觀化的處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題目內容,老師可以讓學生分組討論,提高學生的參與性,營造一個輕松的課堂氛圍,生活情境教學方法能幫助學生解決課堂走神、開小差等情況的發(fā)生。
(二)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
老師將知識傳授給學生,是為了能讓學生將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數學也是如此,是為了將學到的知識解決生活中出現的問題。在以前的教學中,主要是老師在講臺上講,話語權歸老師所有,學生只有服從。隨著新課標的改革,確定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將生活情境運用到小學數學教學中,讓學生身臨其境其中,能夠提高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小學階段,在期中、期末考試卷的結尾,都會出現幾道應用題,就是為了將學到的運算法則,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加強對基礎知識的理解,也是為了解決生活中出現的問題。
(三)有助于學生感受數學的魅力
將生活情境運用到小學數學教學中,能夠讓學生更好的了解生活與數學之間的關系,讓他們主動的去獲取知識。學生在用數學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時,他們能夠很好的認識到數學能夠使人們生活的更好,從而認識到數學的價值與魅力。老師就像一個雕刻師,一點點打磨學生,讓其更好的發(fā)展,成為對國家有用的人才,教育的成就感在于培養(yǎng)一批批有才之士,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自己的崗位上發(fā)揮作用。生活情境法就是讓學生產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感受到數學的魅力。
二、生活情境教學法在小學數學中的具體應用
(一)創(chuàng)造生活情趣
從生活中總結數學知識,并在課堂上創(chuàng)造情境,能讓小學生很好的理解知識,再經過老師的啟發(fā),就能讓學生明白數學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感受到數學知識的必要性。老師將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能夠有效提升教學的趣味性。比如在《統(tǒng)計》這節(jié)課中,老師就可以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讓學生體會去街上買菜的生活場景。首先老師在桌子上放不同種類的蔬菜,有的同學負責賣菜,有的同學負責買菜。其中買菜的同學統(tǒng)計自己需要買菜的單價以及數量,從而知道需要帶多少錢。而賣菜的學生則需要統(tǒng)計自己賣菜獲得的收入,以及銷售蔬菜的數量,這種生活情境的教學方法,能讓學生明白統(tǒng)計在生活中的應用,從而激發(fā)了學習的興趣。再如上《米和分米》這節(jié)課時,老師在課堂上拿兩條不一樣長度的繩子,一條繩子是1米,另一條繩子是1分米,通過這種直觀的觀察方式,能夠讓學生明白米和分米兩個單位之間的關系,從而激發(fā)了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
(二)開展實踐教學
小學數學可以很好的解決生活中出現的問題,比如量床的面積、水桶的體積等。生活情境法教學就是將生活中發(fā)生的事件運用到課堂中,幫助小學生更好的理解知識。生活中經常有實際的情況發(fā)生,比如買菜時給老板100元,實際22元,找零78元,這在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多讓學生參與到這樣的生活情境中,能夠很好的鍛煉學生的運算能力。再如計算圓柱的體積是圓錐的3倍,只要在半徑和高相同的情況下,在實踐中很容易證明這個理論是正確的。事實證明,只有將所有的知識經常性的運用到生活中,才能記憶得更深刻。[2]比如在教乘法運算中,針對“49x99”的運算,按照常規(guī)的乘法原則,此時學生很難快速的算出結果,但換種算法“49x99”又可以等于49x(100-1),但100-1的出現不具有明確的現實意義,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模擬一個生活情境,讓學生拿錢去買東西,自己比較兩種不同的方法,看結果是否一樣。這樣不僅將算式直觀化,還能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聯(lián)系實際生活
生活情境的創(chuàng)建不是憑空編造的,它是與生活緊密相連的,它能夠幫助小學生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并在一些小事上獲得成就感,大大加強了他們學習的興趣。對于小學生來說,生活情境教學法與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不同,它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原型,又能迅速的學到知識。比如,在對平均數進行講解時,有這樣的教學案例,學校組織同學們郊游,看到了一個水塘,在廣告牌上寫著平均水深1.8米,同學們,咱們去游泳有沒有危險,這時同學們激烈的討論起來,這樣不但能夠使學生理解平均數的概念,還將平均數與生活中的距離拉近,對學生進行很好的思維啟迪。[3]
三、結語
將生活情境的教學方法引入到小學數學課堂中,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可以感受到數學的魅力。通過生活情境的教學方法,能夠改變傳統(tǒng)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將學習變被動為主動,積極的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充分調動學習的思維能力,這對于提升學生的自主能力是有益的。
參考文獻:
[1]郎東英.生活情境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分析[J].科技展望,2014,(21).
[2]李清水.淺析生活情境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5,(03).
[3]袁海翎.生活情境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分析[J].現代交際,2016,(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