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艷春
摘 要: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實施素質化教育,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已經(jīng)不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因此,廣大教師需要積極探索、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利用更為有效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們全面提高,享受學習的樂趣。語文是小學教學中的重要內容,而寫作更是小學語文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因此,如何利用更為有效的教學手段來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激發(fā)學生樂于寫作文的興趣,是每個小學語文教師都需要積極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快樂作文;奠定基礎;積累素材;激發(fā)靈感
俗話說:“作文是語文學習的半壁江山?!弊魑乃降膬?yōu)劣直接影響學生整體語文成績的提高。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越來越多的家長認識到了寫作對于孩子語文學習的重要性,可是現(xiàn)階段的習作教學方法較為落后,不僅效率低下,而且學生們難以從中感受到樂趣,所以找到一種好的寫作方法已經(jīng)十分迫切。如何讓學生快樂寫作?如何讓學生掌握寫作技巧?如何讓寫作不再成為困擾學生語文學習的難題?這些問題也就成為語文教育者在教學實踐中亟待解決的問題。而把快樂寫作教學法引入課堂教學中就恰當?shù)幕膺@些問題,快樂作文教學是以學生為學習主體,通過暢說、樂讀和拓展等多種方式來開展整個的寫作教學,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和主動性,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讓學生輕松掌握寫作技巧,快樂寫作,愛上寫作,在寫作中體會到語文學習的趣味,在寫作中真正放飛自我。
一、暢說——奠定寫作基礎
很多學生在作文的寫作中總會遇到“不會寫、寫不出、想的多寫的少”等問題,這些問題的出現(xiàn)導致學生作文寫作的困難,從而失去了對語文寫作學習的興趣。這些問題出現(xiàn)的原因就是學生在寫作過程中缺乏暢說環(huán)節(jié),暢說就是把自己所見所想大膽表達出來,良好的表達是寫作的基礎,只有把自己對于作文的觀點和看法都說出來,通過與同學和老師的交流,才知道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確,只有把自己在寫作的內容說出來,才能檢驗自己對于作文素材的找尋是否完善。文字記錄下來的環(huán)節(jié)是整個寫作過程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而暢說的環(huán)節(jié)是正確開展寫作的前提和基礎,寫作本就是一個把思維賦予筆端的過程,暢說的環(huán)節(jié)就是在思想和書寫之中架起一座橋梁,從而讓學生寫作的過程更加簡單輕松。
比如,在人教版三年級下冊“語文園地六”中關于想象的作文《未來的……》的習作中,作文要求學生想象未來的樣子,并從中選取一種感興趣的事物來描寫,剛看到這個要求時,不要盲目的拿起筆來就寫,而是要充分做好寫作前的準備。首先要分析題目,找出寫作的主題,可以寫未來的汽車、衣服、房子等,無論選擇寫哪種事物,只有把自己想寫的內容大膽的說出來與老師和同學們交流探討,并認真聽取其他同學的想法,對于老師和同學們的建議要積極的接納和改進,這樣暢說這一環(huán)節(jié)的目的就達到了。
二、樂讀——積累寫作素材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良好的知識儲備對于寫作的開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多讀書、讀好書、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對于自己知識的積累有十分重要的幫助,豐富的知識量使學生寫作素材的尋找十分的輕松和簡單。學生在寫作過程中不能急于求成,寫作本就是對學生知識儲備量和運用知識能力的檢驗過程,多讀書來積累寫作素材是一個很簡捷的途徑,但是讀書的過程也并不是漫無目的的,學生要激發(fā)自己的閱讀興趣,從而讓自己主動地尋找書、去讀書,在閱讀興趣的驅動下,去主動的讀書學習,這樣就避免了讀書的枯燥乏味,也有助于學生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養(yǎng)成了良好的樂讀習慣,在潛移默化間就形成了對作文素材的積累,在日常的學習和寫作中,對于素材的加工和運用,就十分簡便了。
比如,在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二”中關于“世界遺產”導游詞的習作中,由于很多學生對世界遺產了解并不多,導致學生無從下筆,這一問題的出現(xiàn)就與學生的日常閱讀量有關。學生可以從自己最了解的一處世界遺產開始,去查找有關這個世界遺產的相關知識,逐漸的在擴大自己對其他文化遺產的了解和學習。學生的日常閱讀不能光滿足于對于教材的學習,學生要培養(yǎng)自己的樂讀習慣,去尋找不同題裁的書籍來閱讀,這樣再碰到陌生的寫作題材時就會有所準備、有話可寫。
三、拓展——激發(fā)寫作靈感
作文的寫作過程是一個把自己所見、所感、經(jīng)歷體驗經(jīng)過文學化加工后書寫出來的過程,這是一個多種素材篩選加工的復雜過程。對于作文的寫作光靠教材上的知識是不能滿足的,教師在日常的課堂講授中要善于引導學生思維發(fā)展,要給予學生拓展知識講授。拓展學生的知識面,這不光有利于學生對于作文素材的尋找和積累,更有利于學生寫作靈感的激發(fā),呆板的寫作,寫出來的文章也是死板的,而在有靈感后再進行寫作,寫作出來的文章是有生命的。在寫作靈感的激發(fā)過程中,需要對學生進行知識的拓展,知識的拓展也是對課堂教學的拓展,不局限于小小的課本,而是讓學生在廣闊的天地中發(fā)散思維、放飛自我。
比如,在人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二”中關于《介紹民間風俗》的習作中,對于民間風俗這一作文題材,小學生會感到很強的距離感和陌生感,一時很難找到作文寫作的主旨和方向,難以產生寫作的共鳴。這時就需要教師對寫作知識進行拓展,如每年貞豐縣農歷“六月六”布依族風情節(jié),興仁縣農歷“八月八”苗族風情節(jié)等,通過教師對民間風俗、風情節(jié)的介紹,讓學生知道民間風俗是什么?有什么特點?有哪些樣式?這樣學生不僅學到了有關民間風俗的知識,還對作文的要求有了一個深入的了解,從而激發(fā)出學生寫作的靈感。學生找尋民間風俗的一個角度,進行素材的查找和暢說的過程,最終把自己的想法落實到字面上,就形成了一篇完整的文章。而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對課堂知識的拓展是十分重要的,學生寫作靈感的激發(fā),促進整個寫作的順利進行。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暢說,找到寫作方向,奠定寫作基礎;樂讀,梳理寫作脈絡,積累寫作素材;拓展,豐富寫作樣式,激發(fā)寫作靈感。因此,新時期的習作教學,需要從學生角度出發(fā),不斷優(yōu)化習作教學設計,創(chuàng)新習作教學方法,建立“以生為本”的習作教學模式,真正讓學生的寫作輕松快樂,讓學生在寫作中感知語文的美好,實現(xiàn)自我的放飛。
參考文獻:
[1]趙靜欣.小學作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寫作興趣[J].學周刊,2015(08).
[2]李謙.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快樂作文[J].課外語文,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