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薦科
摘要:項脊軒是綰結全文思想情感的一個紐結,是作者內心感受的一個觸發(fā)點。作者處處寫軒,但是意不在軒,而在乎人也。與項脊軒有關的人,是摯愛的先大母、先妣和亡妻。作者借軒寫人、借物抒情,敘先妣事重在失愛,敘先大母事重在失望,敘亡妻事重在失伴。其中的人和事,飽含了作者深沉的悲傷之情和思親之痛。震川妙筆用質樸平靜的語言敘寫往事,在字里行間不露聲色地滲透出真摯的感情和深沉的悲鳴。
關鍵詞:項脊軒志;文本解讀;三失悲鳴
志,有時亦作“記”,指古代敘事記人、寫景狀物的雜記類文體。文章題目叫“項脊軒志”,因而每個段落都寫項脊軒和與項脊軒有關的事。處處寫軒,但是震川先生之意不在軒,而在乎人也。跟軒相關聯(lián)的是作者的生活遭遇,是摯愛的先大母、先妣和亡妻。舊房,舊而不拆,人雖不住,情留其間。其中的人和事,飽含了作者深沉的悲傷之情和思親之痛。
項脊軒是綰結全文思想情感的一個紐結,是作者內心感受的一個觸發(fā)點。睹軒思人,愛人及軒。震川妙筆在于寫人卻不直接寫人,而是借軒寫人、借物抒情。作者用質樸平靜的語言敘寫往事,在字里行間不露聲色地滲透出真摯的深情。全文言近旨遠,辭淺意深,瑣而不碎,淡而味濃,耐人尋味和思索。
縱觀全文,作者回憶舊房子和三種情感的故事,多可喜亦多可悲,實則表面之喜難掩深沉之悲!
一、敘先妣事重在失愛
乳母的深情回憶和指點,引發(fā)了作者對先妣的懷念?!皨灻恐^予曰:某所,而母立于茲?!薄澳镆灾高甸T扉曰:兒寒乎?欲食乎?”兒寒乎?欲食乎?一句極其平常的話,卻是道出了一個母親對孩子的深情厚愛。一聽到,孩子的哭聲,母親馬上就趕過來了,“以指叩門扉”,聲音很輕微,問話又溫柔帶有慈愛。這是一位慈祥的母親。
文章寫母親的語句甚少,可是從老嫗的話和表現(xiàn)中勾勒出母親溫柔寬容的性格?!罢Z未畢,余泣,嫗亦泣?!毕肫鸫葠鄣哪赣H,作者哭了,老嫗也哭了。可見“先妣撫之深厚”,母親和善的待人接物也將影響著作者。
可是,就是這樣一個慈愛和藹的母親,卻早早地離開了人世,太不幸了。年少的歸有光,還沒來得及好好享受母親的關愛,可是母親已經(jīng)不知道去哪兒了?失去母親,失去關愛,一想起這種隱痛就不由令人長號而不自禁。
二、敘先大母事重在失望
從“庭中通南北為一”到“始為籬,已為墻,凡再變矣”再到“內外多置小門墻,往往而是”,室內外發(fā)生著變化。這是因為“諸父異爨”,分家了。雖沒寫大家庭的矛盾,但從門墻中可知一二。作為晚輩的作者,目睹“東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雞棲于庭”的嘈雜混亂、分崩離析的場面,實在于心不忍而生悲哀。加之,“吾家讀書久不效”,這是家門不幸,門庭衰弱。
越是家族困境,越是希望通過科舉改變命運?!皩W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這是讀書人的追求,“金榜題名時,光宗耀祖日”這是家族的追求。歸氏一門已經(jīng)很久沒有出進士了。自幼明悟絕人、九歲成文的歸有光自然就成為了家族振興的希望。
因此,祖母卻對“我”始終充滿信心。大母曰:“吾家讀書久不效,兒之成,則可待乎!”頃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年間執(zhí)此以朝,他日汝當用之!”執(zhí)象笏以朝,這是祖母對孫兒的期望。這個期望深入歸有光的內心,也是他施展才華的抱負。從原文刪節(jié)的項脊生曰這一段可以得到佐證。
帶著祖母的期望和自己的志向,可是功名上,歸有光卻屢屢挫敗。想起先大母的期望,歸有光覺得自己讓祖母失望了。好不容易,到60歲才中進士,又有誰知道,6年后就是他生命的盡頭。
三、敘亡妻事重在失伴
一個早早失去母愛,又在功名科舉上屢屢遭受打擊的青年讀書人,只好將精神上的撫慰寄托在婚姻愛情之上?!昂笪迥?,吾妻來歸。時至軒中,從余問古事,或憑幾學書?!笨上攵?,這期間定當有許多生活細節(jié),是作者溫馨難忘的歲月。可惜,天公不作美,好景總是不長?!捌浜罅?,吾妻死,室壞不修。”然而曾幾何時,妻子離開了人世,項脊軒也再度破敗沒人修葺。
“時至軒中,從余問古事,或憑幾學書?!睔w有光回憶與妻子在軒中的時光只是寥寥數(shù)筆,但是輕描淡寫也難以掩飾內心的懷念與悲切。一個“時”字,可以想象,這位妻子對丈夫的崇拜和依戀,常常在丈夫的書房里進進出出,不是要丈夫教她寫字就是要丈夫給她講故事。 就她回娘家時,還以驕傲的語氣告訴小姐妹們歸家有個“閣子”,別看那屋子小,那里有她滿腹經(jīng)綸的一心只讀圣賢書的夫君。這些故事,自然深深地印在了歸有光的心里。
作者23歲迎娶妻子魏氏,28歲就痛失愛妻。妻子的離去,讓歸有光失去了伴侶,落魄的他又增添了幾縷寂寞。亡妻也和先妣一樣也是早婚、早逝。這難道是一個時代女性的悲劇命運嗎?“其后二年,余久臥病無聊,乃使人復葺南閣子……不常居?!睔w有光帶著對先大母、先妣、亡妻的追思和悲痛終于也臥病在床。項脊軒雖然又一次經(jīng)人修葺,可是物是人非,再也不常有人去住了。
祖母、母親和妻子,至親至愛的人,在歸有光的人生中,她們卻早早地成了先大母、先妣和亡妻。唯一留下的只有她們共同居住過的項脊軒。小軒因她們而熱鬧歡快,又自她們的離去而破敗,成了念想她們的唯一見證。她們不在了,留下了空悠悠的項脊軒。這種“物是人非事事休”的傷感不免成了歸有光內心的一道傷痛。
項脊軒本是一間又舊、又漏、又暗的小屋,經(jīng)過一番修整,就成為了一間雅致的書房。修葺后的項脊軒,居住環(huán)境清幽雅致。祖母的關懷、母親的疼愛、妻子的守護,使得小屋里充滿人文關懷。這些流露出了作者“居于此,多可喜”的感情。然而,“可喜”之余亦多“可悲”?!翱上病敝陆圆辉冢怼翱杀?。作者用喜為悲作鋪墊,以喜襯悲。
小小項脊軒,蘊藏著多少今昔歲月的滄桑;見證了多少人生親情的真愛;抒發(fā)出多少懷悼親人的悲痛?!巴ビ需凌藰?,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弊髡哂镁罢Z結束全文,把悠悠不盡的感情輕輕地收住在妻子臨死前親手種植的一棵枇杷樹上……
參考文獻:
[1]王尚文.走進語文教學之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2]林忠港.語文教學形態(tài)研究[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1.
[3]桑沛霖.細節(jié)中的深情——《項脊軒志》的細節(jié)描寫特色[J].中學語文,2014(5).
(作者單位:浙江省慶元濛洲高級中學 3238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