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平平
【摘要】語言作為文化知識的載體,文化作為語言內(nèi)容的表達形式,兩者相互影響、相互依賴,語言不能離開文化而單獨存在,而不了解一個民族文化則很難真正掌握這個民族語言。可見,學好一門語言的關鍵因素是了解這個民族的風俗習慣、風土人情。英語作為一門外來語言,在課堂教學中,直接講授相關的語法知識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未免太難,讓學生無從適應,束手無策。這就要求我們廣大教師有機地將語言與文化相結(jié)合,在語言教學中有意識地滲透文化教育,以探索出最佳的培養(yǎng)學生口語交際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的途徑。對此,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簡要探討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如何滲透文化意識。
【關鍵詞】小學英語 課堂教學 文化意識 滲透
隨著我國國際地位地日益鞏固,人們愈發(fā)重視英語教學,但是,從我國目前的教學現(xiàn)狀來看,無論是高中生、大學生亦或是小學生,即使他們花費大量時間與精力學習英語,其英語表達能力以及交流水平都沒有得到大幅度地提升,可以說其教學成效微乎甚微,究其原因不難發(fā)現(xiàn),這是因為在課堂教學中,大部分教師過于重視語言知識的教學,而忽略了文化知識的滲透,學生難以深入理解英語這門學科的文化背景以及風俗人情,從而影響學生英語語言學習。因此,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有目的、有意識、有計劃地滲透文化意識,通過各種教學途徑培養(yǎng)孩子西方文化歷史與風土人情,以此來提高學生英語口語交際能力。
一、充分挖掘教材,滲透文化因素
不可否認,多數(shù)英語教師在英語文化意識的滲透方面仍存在諸多問題,可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有目的、有意識、有計劃地向?qū)W生滲透文化意識,提升學生英語口語表達能力。
教材作為教學根本,是教師教學以及學生學習的主要依據(jù)。教師要善于充分挖掘教材中潛在的文化因素對學生進行文化教育,從我國現(xiàn)行教材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其中會涉及到大量關于中西文化之間差異的話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充分利用這些話題,讓學生深入了解中西文化之間的差異。如,在教學“餐飲禮儀”相關教學內(nèi)容時,教師可以向?qū)W生說說中國在餐桌上需要注意的禮儀,這時,有的同學肯定會說:“只要不是非常重要的宴會,在餐桌上人們基本沒什么需要特別注意的禮儀,熱鬧就好?!痹趯W生說完有關中國餐桌禮儀之后,教師緊接著再向?qū)W生發(fā)問:“那么,有哪位同學知道或者了解西方文化的餐桌禮儀嗎?”學生紛紛搖頭,教師就可將西方餐桌禮儀好靜、偏雅的習慣說給學生聽,并強調(diào)西方人不喜歡在餐桌上大肆喧嘩,特別注意自己在餐桌上的禮儀,所以一般在與西方人進餐時,很難聽到奇怪的聲音。通過對教材潛在文化知識的挖掘與補充,不僅有助于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還有助于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向其灌輸西方文化知識。
二、巧用節(jié)日活動,傳輸文化知識
節(jié)日是最能反映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文化特征的基本形式,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就相關的西方文化節(jié)日進行相關教學,讓學生在節(jié)日文化氛圍中深刻感受與體會其他國家的節(jié)日風俗,進而提高其課堂參與度,達到傳輸文化知識的目的。例如,在教學“At Christmas”一節(jié)時,教師就可針對本次課舉辦一場主題為“圣誕節(jié)”的教學活動,上課伊始之前,教師可從市場上購買一顆柏樹將其放置在教室中央,讓學生通過對圣誕節(jié)的學習,借助已有的教學器材將這棵樹裝扮成為名副其實的圣誕樹,讓學生更加深刻地了解到更多的有關圣誕節(jié)的知識。此外,教師還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shù)收集與播放有關圣誕節(jié)的圖片、動畫于視頻,讓學生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人,以更好地滲透西方文化知識,課堂結(jié)束時,教師可以通過播放歌曲《jingle bell》,調(diào)動學生的全身感官,讓學生隨著歌聲一起蕩漾,遨游在天籟的歌聲中,從而有助于文化知識的傳輸,讓學生在教師營造一種輕松、愉悅、和諧的課堂氛圍,快樂的學習,健康的成長。西方傳統(tǒng)的文化節(jié)日多種多樣,如復活節(jié)、萬圣節(jié)、感恩節(jié)等等,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將其引入到課堂教學中,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也有助于文化知識的傳輸,讓學生能夠更加快速地進入到最佳的學習狀態(tài)中,更加高效地學習相關語言知識,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貼近學生生活,滲透文化知識
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認知能力以及生活經(jīng)驗都有限,在文化意識的傳輸過程中教師不應當將知識只局限于課本教學與課堂教學中,而應當貼近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以及周圍環(huán)境,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以及心理特征向?qū)W生講述一些西方的逸聞軼事或風俗習慣,在滿足學生好奇心與求知欲的同時,也達到活躍課堂氛圍的作用,讓學生在教師潛移默化的影響下加深其對西方文化知識的認識,為其后續(xù)的學習生涯奠定基石。
總而言之,小學階段是學生英語學習的關鍵時期,是為學生后續(xù)學習生涯奠定堅實基礎的重要階段。而文化作為了解一個民族、一個國度的重要方式,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文化意識的滲透,讓其于潛移默化中吸收與接納異國文化與風土人情,讓其在不知不覺中愛上英語這門學科,從而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讓其愿意學習、樂意學習并愛上學習,從而促進學生英語口語表達能力以及交際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關靜.新課標背景下小學英語教學中文化意識滲透情況調(diào)查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4.
[2]黃敏.試析小學英語教學中文化意識的有效滲透[J].校園英語,2014,14:72.
[3]葛大芳.試析小學英語教學中文化意識的有效滲透[J].校園英語,2012,11:67.
[4]徐磊.小學英語教學中文化意識的滲透[J].校園英語,2015,35: 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