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雯
【摘要】教育在我國居于重要的地位,我國對教育事業(yè)的重視程度在不斷提高,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化,在語文教學中,如何提高有效性,引起了語文老師的高度關注。本文分析了影響初中語文教學有效性的原因,并且針對原因,提出了相關的措施,在語文教學中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語文教學;初中語文;生活情境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通過對當前初中語文教學的現(xiàn)狀分析,發(fā)現(xiàn)初中語文教學一般都是老師單向的傳遞為主,學生的主體地位不能充分地發(fā)揮出來,所以,老師應該轉變教學方式,借助生活情境,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一、初中語文教學現(xiàn)狀分析
在初中語文的教學中,老師對教學的有效性期望值非常高,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往往達不到預想的效果。在教學中,課堂效率低下,這其中的原因主要是課堂教學形式的單一,盡管現(xiàn)在初中語文教學中也會采用多媒體技術,但是很多老師還是習慣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老師在講課中,一般是口頭講述為主,導致課堂上的氣氛非常沉悶。而且老師在教學中,只是針對考試的內(nèi)容分析,所使用的語言也比較枯燥。在語文的日常教學中,老師只有采用生動的語言以及多樣的教學形式,才能使學生充分感知文學作品的內(nèi)涵,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在語文教學中,可以適當?shù)夭捎枚嗝襟w技術,既不要使多媒體技術出現(xiàn)濫用的情況,也不要只是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從而導致教學形式的單一。
二、影響語文教學有效性的原因分析
(一)教學過程程序化嚴重
例如,老師在講授散文中,他們將整篇文章分成不同的部分,按部就班地將知識點一一教授給學生,不能讓學生通過對整篇文章的閱讀去體會文學的精髓,更不能向學生展現(xiàn)出作品的人文內(nèi)涵,這種程序式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閱讀文章的過程中,總是跟著老師走,不能形成自己獨特的情感體驗,當然也不利于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yǎng)。
(二)教學手段形式化
初中語文教學中,老師會采用一些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但是老師在使用多媒體教學中往往會將這種教學手段作為一種硬性的指標。隨著教學方式的進步,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是能夠很好地提高課堂效率的,老師在教學中也應該與時俱進,老師借助多媒體教學,利用多媒體表現(xiàn)形式的多樣化,可以使教學的形式更加多元化,使學生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提高教學的有效性。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又有一些老師過度地依賴多媒體,甚至將教學的重點放在多媒體的制作上和演示上,其課堂效果自然不會特別理想。學生在花哨的多媒體的影響下,也不能將身心投入到書本上,學習的效率也大打折扣。
三、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與課堂教學的對接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可以把學生的情感激發(fā)出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蘊,可以提高他們對生活的感知能力和領悟能力。
(一)激發(fā)學習興趣
例如,老師在講授《童趣》這篇課文中,老師應該緊緊地把握文章的中心,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描述自己的童年,學生可以踴躍地發(fā)言,在充分地喚起了學生的美好回憶后,老師可以提問:“那么文章的作者沈復又有什么樣的童年呢?”學生自然會帶著好奇心去閱讀這篇課文,將自己的情感與作者的情感相通,這樣學生就可以從自己親身經(jīng)歷的入手,更好地去分析課文的主旨。老師在這種生活情境的創(chuàng)設下,給學生帶來懸念,為課程的講授做了良好的鋪墊,使學生產(chǎn)生良好的閱讀體驗。
(二)融入生活情境,體驗生活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的方法多種多樣,老師在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時,應該結合學生的實際,越是貼近學生的實際,學生在學習中越能產(chǎn)生共鳴。例如老師在講授《雨說》這篇文章中,為了使學生體會到作者的思想,可以讓學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淋雨和聽雨的感受,由此可以讓學生從自身體驗出發(fā)來感受作者的情感,再對文章的主題進行更深層次的分析:經(jīng)歷十年浩劫的中國,一切都開始顯露生機,正如春雨降臨大地,萬物復蘇。作者通過寫雨,抒發(fā)了對萬物繁榮的喜悅之情,表達了對祖國的祝福。在課堂中通過融入生活情境,體驗生活,學生對作者的情感和詩歌主題的理解就不是那么費勁了。
(三)合理地運用多媒體進行生活情境的創(chuàng)設
在初中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老師可以合理地運用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生活的情境,多媒體不僅僅有文字,而且結合了畫面和聲音,它們可以帶動學生的多重感官,使學生在課堂中的注意力更加的集中,老師在教學中也可以更好地傳達信息。例如在學習《沁園春·雪》這篇課文中,老師可以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現(xiàn)北國白雪皚皚的自然景觀,學生通過觀賞美景,會被美景所折服,產(chǎn)生喜愛和贊美大自然的情感體驗,在這種情感體驗的基礎上再讓學生觀看電影《長征》片段,使學生了解作者創(chuàng)作作品時的歷史背景,學生自然會將美景、歷史和詞作內(nèi)容結合起來,可以更好地更深入地把握這首詞的內(nèi)涵。
四、結語
在初中語文的教學中,常常出現(xiàn)課堂教學效率不高的問題,所以,老師應該從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的角度出發(fā),不斷地完善教學方式。語文與學生的生活非常貼近,所以,老師在教學中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的方式,可以為教學提供一種更好的環(huán)境,把學生的情感激發(fā)出來。通過生活場景的再現(xiàn),學生可以更好地領會課文的主題,通過生活情境的創(chuàng)設,使學生對生活有更好的領悟能力。
參考文獻
[1]劉立本.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對提高初中語文教學有效性的分析[J].內(nèi)蒙古教育(職教版),2014(12).
[2]姜華.淺談應用多媒體技術提升初中語文教學的有效性[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4(1).
[3]賈曉春.找尋生活中的元素——初中語文教學有效性思路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4(29).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