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當下的中職語文教學中,課堂教學現狀不容樂觀,教學效率普遍低下。究其原因,主要有三點:在學校層面上,語文學科處于邊緣化的境地;在教師層面上,教師的教學行為容易出現偏差;在學生層面上,學生學習基礎相對較差。要提高中職語文課堂的有效性,教師應當對癥下藥,采取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運用多媒體和結合實踐活動等有效措施,將學生的學習興趣同課堂教學實效一起提高。
[關鍵詞] 中職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學習興趣;生活情境;
中職語文屬于人文科學,它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點,是中職學生學習其他學科知識、培養(yǎng)實踐能力的基礎。因此,中職語文課堂教學應該適應職業(yè)教育要求,改變當前被動、低效現狀,大膽進行教學改革,優(yōu)化教學過程,最大限度地提高中職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中職語文課堂教學低效的現狀
目前,中職語文課堂教學的現狀不容樂觀,教學效率普遍低下,主要原因是語文已長期淪為邊緣學科,在各個層面上不被重視。
1.學校層面。一些中職學校隨意減少語文課的課時,用來增加其他專業(yè)課的實訓。語文課得不到學校的重視,導致語文教師缺乏自信心和自豪感。近年來,國家大力提倡職業(yè)教育,各類專業(yè)課組織此起彼伏的各種技能大賽,積極安排骨干教師參加各類培訓。相對于這些課來說,語文課卻缺少關注,語文教師基本上沒有出去參加培訓的機會,語文學科處于被邊緣化的境地。
2.教師層面。多數中職語文課堂教學中,重知識輕能力,重傳授輕探究,重結論輕過程,重共性輕差異,重獨立輕合作,重認知輕情感,重課內輕課外,重智育輕德育。語文教師上課時滔滔不絕,只顧自己講,忽視了學生的反應,缺乏與學生的情感交流。教師教學注重的仍然是知識的傳授,而輕思想的教育,教學模式單一,教學手段和方法落后。
3.學生層面。許多中職學生在初中時語文基礎就不牢或學習方法不對,導致學習成績較差,缺乏學習語文的興趣。他們大多閱讀量少,必要的知識沒有掌握,對課堂上所接觸的內容感到生疏和茫然。所以在課堂上只是“看客”,一問三不知,上課打瞌睡、玩手機,課堂參與度低,很少做或不做作業(yè)。
當然,也存在中職語文教師行為偏差的原因,導致目前語文課堂上笑聲多了,思考少了;媒體多了,語文味淡了;文本脫離了,分析架空了;寫景散文課上成了自然風景展示課,經典小說課上成了電影欣賞課……并有愈演愈烈的趨勢。
二、提高中職語文教學有效性的措施
課堂教學有效與否,并不是指教師在規(guī)定時間內是否完成教學內容,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知識。如果學生厭學或學了之后收獲不多,那就屬于低效或無效教學。對于提高中職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語文教學的內容與學生的生活越接近,那么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越濃厚,學生自覺接受知識的興致就越高。因此,在中職課堂教學中,語文教師要想方設法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搭建好語文與生活之間的橋梁,讓學生行走在語文與生活之間,讓學生在“模擬生活”中有興趣地學習“生活中的語文”。
教師可直接選取教材中含有生活情境的課文進行加工,或者創(chuàng)設學生感興趣的生活場景作為課堂教學的載體,積極調動起學生對生活經驗和生活情感的回憶,使學生體會到語文就在自己身邊,從而增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讓學生在具體、直觀、形象的生活情境中學習語文知識。如在講授應用文《啟事》時,可以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有一位學生在校園的操場邊拾到一只錢包交給了學校團委辦公室,內有學生證和人民幣150元,請你幫團委擬寫一份啟事讓丟失者前來認領。
要提高中職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還需對課內知識進行拓展與延伸,化抽象、難懂的知識傳授過程為開放、有趣的學習過程。因此,教師要多創(chuàng)設與學生所學專業(yè)相關的生活情境,充分利用語文知識去表現自己專業(yè)的內容,引導學生不斷積累和拓展語文中所體現的生活經驗,從而達到“語文即生活,生活即語文”的教學效果。如在給旅游專業(yè)學生講授《生命的化妝》一文時,聯系該專業(yè)學生畢業(yè)后從事旅游行業(yè)的工作,少不了要化妝,教師可以結合課文內容,讓學生心里懂得:最高境界的化妝就是無痕的化妝,讓人看起來好像沒化妝一樣,并且這化出來的妝與主人的身份相匹配,能自然表現出個性和氣質。
2.運用多媒體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常常是“教師在臺上講得天花亂墜,學生在臺下昏昏欲睡”,單靠教師傳遞教學信息,學生被動地接受信息,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無法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在中職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現代技術手段,運用網絡資源、多媒體課件,創(chuàng)設豐富的問題情境,運用生動的動畫演示,把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起來,使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來。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課件,代替?zhèn)鹘y(tǒng)的板書來出示問題和練習,可以節(jié)省大量的課堂時間,使學生有充足的時間進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同時,利用網絡上的信息可將有限的教材加以擴充和拓展。語文教師要充分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精心制作多媒體課件,讓知識更貼近學生的認知能力,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比如在講授《荷塘月色》時,為了能讓學生體味到作者在這靜謐的月夜,沿著那曲折的荷塘產生的喜悅與憂愁交織的心境,筆者適時地播放了音樂《春江花月夜》,讓學生閉上眼睛,靜靜地聽,細細地品味。學生很快就沉浸在了荷塘月色之中。這樣既激起了學生閱讀課文的興趣,也有助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3.結合實踐活動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吨械嚷殬I(yè)學校語文教學大綱》對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提出了明確要求:“根據校園生活、社會生活和職業(yè)生活確定活動內容,設計活動項目,圍繞活動主題開展語文實踐活動,運用有關的語文知識和技能,提高語文應用能力,培養(yǎng)職業(yè)理想和職業(yè)情感。”① 中職語文教學應結合實踐活動,打破傳統(tǒng)語文教學方法的局限,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情境、職業(yè)學習和職業(yè)生涯發(fā)展的需求,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從而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如在教授《胡同文化》時,筆者根據課文內容中對地方文化的發(fā)掘與反思,聯系到河源本土的客家文化,精心設計了“參觀河源老城區(qū),探究客家民居的特色與發(fā)展”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在與北京胡同文化進行對比的學習中,學生參觀了河源客家文化中的客家民居的人文景觀,采取拍照、走訪等方式收集相關的民間典故、民俗文化、人文地理和風土人情等資料,然后在課堂上充分展示,讓學生對河源客家文化的歷史與變遷進行思考。
除此之外,中職語文教學的綜合實踐活動還應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合理的拓展和延伸,比如可以根據企業(yè)的人才市場需求,采用現場教學、案例教學和項目教學等方法,加強學生人際溝通、業(yè)務洽談和應用文寫作等實用能力的培養(yǎng)。
注釋:
①教育部.中等職業(yè)學校語文教學大綱[Z].教職成[2009]3號.
參考文獻
[1]胡斌.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之感悟[J].教學參考,2009,(7).
[2]盧仲貴.中職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究[J].科學大眾,2012,(7).
[3]伍有才.論中職語文教學中的“本味”缺失與回歸[J].語文學刊,2012,(5).
[4]鄧映紅.提高中職語文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廣東教育,2013,(7).
[5]何玉紅.提高語文課堂有效性的途徑[J].現代語文,2014,(2).
責任編輯 范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