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金龍
摘要:利用生活情景開展小學數學教學,可以有效彌補當前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之處。首先,對利用生活情景開展小學數學教學的意義進行了分析;其次,則從多個方面論述了情景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小學數學 生活情境 學習興趣
一、引言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當前社會對素質教育的呼聲越來越高。小學數學學習是學生在以后更深入學習數學的基礎,適當的教學方法,會極大地促進學生的學習效果。利用生活情境開展小學數學教學,無疑是對小學數學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對于推動小學數學教學的發(fā)展,意義重大。
二、利用生活情境開展小學數學教學的意義
第一,利用生活情境開展小學數學教學,可以讓學生明白數學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進而讓學生認識到學習數學的重要性。讓學生了解到,我們可以通過利用數學知識來解決生活以及工作中的許多問題。例如,人們可以利用數學知識進行計算,也可以利用數學知識進行數據處理,然后可以利用數學模型來認識各種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因為小學生還處于成長發(fā)育階段,其思維能力非常有限,如果讓他們理解這些純理性的東西,可能會有很大困難,所以,如果將生活情境引入數學教學中,則可以加深他們對數學的理解,而且可以鍛煉他們的思維能力。
第二,利用生活情境開展小學數學教學,可以將那些抽象的數字形象化,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更加輕松和容易。新課程標準也指出,小學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基礎之上。小學生的認知能力相對較低,對事物的理解力也不是很強,而數學又是一門相對較為抽象的學科,教師應該通過自己的教學活動,使這些抽象的內容更加形象化,而引入生活情境教學法,則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
第三,將生活情境教學法引入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可以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增強其實踐能力。在現實社會中,我們總會遇到高分低能的現象,這種情況在中國尤其嚴重,所以,通過情境教學,可以讓學生在參與實踐過程中,不斷增強其綜合素質。
三、利用生活情境開展小學數學教學所應注意的問題分析
1.數學教師所設計的教學生活情境要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相符合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秉承實事求是的教學理念,所以,在開展情境教學之前,教師必須做好調查工作,通過調查,對學生的日常生活情況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在設計教學情景時,要以此為重要參考依據,所設計出的教學情景要基本符合學生的日常生活,這樣可以讓學生不至于讓學生進入一個陌生的環(huán)境。例如,針對農村學校的學生,所設計的教學情景要能夠與農業(yè)生產相聯系,針對城市的孩子,所設計的教學情景則必須與都市生活相聯系。教師所設計的教學活動也必須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征以及認知水平,如果教師所設計的情景模式過于簡單,則會讓學生感到無聊而失去學習興趣,如果所設計的教學情景超出了學生的認知水平,那么也會失去教學效果。所以,小學數學教師在設計教學情景時,要遵循由簡單到復雜的原則,力爭使孩子快速融入到學習情景之中,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加深對所學知識的認識和理解。
2.利用生活化的語言,努力拉近學生與數學之間的聯系
調查發(fā)現,大多數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認為數學學習枯燥無味,而且對于很多知識點,都無法有一個準確的理解。針對這類情況,教師首先要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有一個全面的了解,而且也要對學生的性格特點有一定的了解。在情境課堂中,教師要盡可能選用那些生活化的語言來代替那些抽象難懂的專業(yè)術語,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點的理解和認識。讓學生在情景模式學習環(huán)境中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讓學生有效避免抽象思維的困難。
3.在數學作業(yè)中體現生活化,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作業(yè)布置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布置作業(yè)的目的在于加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鞏固,使學生能夠靈活地運用所學知識。通常情況下,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時間設置為40分鐘,教師無法留出大量的時間讓學生在課堂上做練習,所以,課后作業(yè)必不可少。而針對課后作業(yè)的設置,教師也必須考慮到生活化的特點。傳統(tǒng)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為學生留的課后作業(yè)多為數字計算,這樣很難讓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點有一個深入的了解。而今,教師應該徹底改掉這種教學作風,在學生的課后作業(yè)中,為其設計一個可以使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情境。如此,不僅可以使學生對課堂所講的知識有一個有效的鞏固,而且還可以通過完成課后作業(yè)來提高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例如,教師在講《加法估算》這一內容之后,可以向學生布置這樣的作業(yè):讓學生在放學之后,去附近的超市做一下調查,看一下超市中牙膏、紙巾、牙杯的價格,如果給你30元錢,你可以同時買到這些物品么?這樣,就可以讓學生將課堂上所學到的數學知識,在實際的生活中得以應用,從而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營造課堂教學情境,提高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針對小學階段學生的年齡特點及心理特點,教師在展開課堂教學時,要盡量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來設計教學情境,這樣一個輕松、和諧、融洽而又熟悉的環(huán)境,不僅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此同時,還會提高學生在數學方面的解題能力,進而使小學數學課堂效率得以提高。例如,在教師向學生們講《兩位數的加法》這一課程內容時,可以在教學的過程中創(chuàng)設這樣的教學情境:在上課之前,老師向大家宣布一個消息,學校要帶領大家去動植物公園,大家想去嗎?這時,學生會高興的回答:“想去!”“不過,現在老師遇到一個難題,需要大家?guī)椭蠋熃獯?,學校由于資金有限,只安排了兩臺車接送大家,但是,這兩臺車每臺最多只能乘坐70名同學,那么,4個班要怎么合理安排,才能保證每一位同學都可以去動植物公園呢?”老師在向同學們提出問題之后,可以在黑板上寫上每個班的人數。一班32人,二班30人,三班34人,四班37人。學生之間可以相互討論,然后選出最佳的行動方案,在此之后,教師則可以引出《兩位數加法》這一課程內容。就促使學生可以很自然的進入了課堂學習中,對于教師所講解的知識也容易接受,對小學數學這門學科也會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四、結語
小學數學的教學內容本就與實際生活密切相關,通過將生活情境引入到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學生通過一種更加輕松、容易、實際的方式來感受數學,了解數學,在生活情景模式下,使得抽象的知識變得更加容易理解,進而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也可以由此推動小學數學教學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吳建慶.利用生活情境開展小學數學教學[J].時代教育,2015,(06).
[2]曾碧珍.巧妙利用生活情境開展小學數學教學[J].赤子,2015,(02).
[3]林瑋.情境教學法在小學低年級數學計算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好家長,2014,(48).
[4]趙贇.生活情境在開展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學習,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