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娟花
摘 要:課外閱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闡述了如何構建語文課外閱讀“三名工程”來培養(yǎng)學生的課外閱讀好習慣。
關鍵詞:語文;課外閱讀;閱讀興趣;閱讀指導
語文是美好的,它永遠是最基礎、最博大、最富有文化內涵和最具有人文色彩的學科。而承載語文學習的閱讀呢?書香校園的閱覽室,為何依舊沉悶?我們的語文課堂為何依舊教材啃了又啃?教者戴著沉重的“鐐銬”,按部就班地照著教參支離破碎地講解,不僅殘酷肢解了美文,還斬斷了學生通往語文伊甸園的金光大道。學者記筆記,背標準答案……如果沒有課外閱讀的營養(yǎng)補充,那語文真的就只能是干癟癟的了。如何走出語文課外閱讀的窘境?培養(yǎng)學生的課外閱讀好習慣,構建語文課外閱讀“三名工程”不失為有利途徑。
一、循名師足跡,走閱讀成長之路
語文教師先是書蟲,才能有深厚的文化底蘊,繼而鑄就名師風范。我們往往佩服名師的真知灼見,教學如行云流水般美妙,育人如輕車熟路般駕馭,殊不知點亮名師身上光芒四射的光環(huán)是龐大的閱讀量。遼寧的魏書生、四川的李鎮(zhèn)西、北京的竇桂梅、江蘇的高萬祥、上海的鄭杰等教育名師,他們教育教學業(yè)績卓著,共同點就是他們廣泛閱讀。
廣泛閱讀讓他們成了“書蟲”,自然也教育出“小書蟲”。他們往往通過活動推動學生閱讀,組織精彩紛呈的讀書研究會、好書推薦課、讀書交流課、同讀一本書、讀書節(jié)、書香家庭評選、遍布校園的“圖書漂流島”、班級讀書會、小書蟲俱樂部、作家與讀者見面會等等,他們的學生閱讀量慢慢龐大,如竇桂梅的學生,小學六年背誦了300首古今詩詞,積累了1000多條成語,100多個寓言故事,200多條古今中外格言警句,閱讀量遠遠超過了課標規(guī)定的數(shù)量。
緊跟大師的足跡,我在語文教學中也展開了課外閱讀的指導活動。
1.抓住教育契機,激發(fā)閱讀興趣。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提到:閱讀是對學習困難的學生進行智育的重要手段。不要靠補課,也不要靠沒完沒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閱讀、閱讀、再閱讀。
在課堂上,我抓住教育契機,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學生在回憶起當年語文課堂,記憶最深刻的是語文課上的書籍推薦。我常常在備課時,收集一些與課文相關的故事,把適合學生閱讀的書籍篩選出來。在課堂上,利用幾分鐘說說與課文相關的故事、人物簡介、軼事等趣事,學生往往豎起耳朵傾聽,并急切想知道書名。課后,他們都會去找原著閱讀,把閱讀感受寫進讀后感,或是與我交流分享。
遵循以下幾點閱讀方法:學習課內節(jié)選了作品的一部分,引導學生在課外讀全文;學習課內某作家的文章,引導學生課外讀同一作家的其他作品;學習課內選了某作家的作品,引導學生課外閱讀另一作家的同名作品。如,上《孔乙己》一課時,聯(lián)系以往學過的魯迅的文章《魯迅自傳》《藤野先生》《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等,讓學生可以橫向地了解作家的作品。
每個星期有一次閱讀課,學生閱讀自己喜歡的書籍。這是學生最放松、最珍惜、紀律最好的一節(jié)課,學生暢游書海,享受文化盛宴。
每個月總有一次給同學講小說,每次講一本名著名篇,不超過兩節(jié)課的時間,小說都是經過濃縮和提取最精彩部分來講的,很吸引學生。講的第一本外國名著是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后來又講過《老人與?!贰短眉娴隆贰尔溙锢锏氖赝摺贰秹衾锘渲嗌佟返取S纱?,學生愛上了語文,愛上了閱讀。
2.師生共讀一本書。師生共讀,相互監(jiān)督,促進閱讀進度和質量。作為語文教師,應是經典閱讀示范者,讀書嗜好直接影響了學生。為此,我和學生通過相互約束和監(jiān)督的方式,共同提高讀書時間和讀書進度。
例如,詳細規(guī)定了師生共讀每天的讀書時間不少于一個小時,每兩個星期讀完一本書,而且明確了學生的讀書要求及處罰方法。如果違反了規(guī)定,要有相應的處罰措施。師生共讀一本書,讓師生的話題逐漸多了起來,就一本書進行深入探討。
帶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讓語文學習不再是苦差事,提升了語文素養(yǎng)和人文素養(yǎng)。由此,閱讀產生由量變到質變的飛躍,師生都得到了共同的提高。
3.為學生確立閱讀目標?!敖處煈斒墙o學生開書單的人”。這是語文教師的不可懈怠的責任。人的一生畢竟有限,如何在有限的生命里暢游書海汲取精華?經典閱讀無疑是最佳選擇。在浩瀚的書海中,為莘莘學子選出適宜的閱讀書刊,根據(jù)每個年齡段的不同,每個學生的閱讀水平、特色、愛好進行選擇,以獲獎童書和經典書籍為主。
在班級里為學生精心挑選書籍:新學期一開始,我必定會給學生列出一張全學期的閱讀書目,讓學生利用課余課外時間閱讀。數(shù)目盡可能全面,囊括古今中外人文社科等方面,學生根據(jù)提供的書目選擇自己喜好的篇目閱讀。書的選擇還遵循性別差異:如大多數(shù)女孩子最早喜歡看公主書、童話書,男孩子喜歡看兵器書、車輛書等;因年齡階段而異:最初階段是以圖為主,逐漸轉向以字為主。
二、借名人讀書方法,作閱讀指導
愛好讀書是許多天才和大師的共同特性,他們才華橫溢、滿腹經綸、出口成章,而“一目十行,過目成誦”的讀書本領更是讓我們佩服得五體投地。
如,明末清初杰出的學問家和思想家顧炎武的“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書法;學問家錢鐘書,主張先博后約,由博返約;魯迅的讀書十種方法:泛覽、硬看、專精、活讀、參讀、設問、跳讀、背書、簡報、重讀;還有愛因斯坦、培根、朱自清、郭沫若等鴻儒的閱讀方法,都很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
現(xiàn)今社會,越來越多的人已經意識到培育“書呆子”的可悲。究其原因是讀書和實踐嚴重脫節(jié)。我在與學生及家長的交流中,了解到許多學生雖有閱讀習慣,只是效果不盡如人意,還在為寫作犯愁。家長們很疑惑,不知從何下手。
了解到學生在家的學習情況,我采取了有針對性的措施:
1.對于班上的尖子生,常常是只“讀”不“思”的,讓他們清楚地明白“學而不思則罔”的道理。重點指導他們在閱讀的過程中積極提出問題,帶著問題閱讀,系統(tǒng)地找出相關性的書籍,并在生活中找到原型,對比事物,從中加深對文章的理解,提高認識事物的能力。
2.對于“讀”了不會“寫”的學生,讓他們注意閱讀的過程中要挑出重點,并寫出自己的體會,還要背誦佳作名句。識記是非常關鍵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不記在自己的腦子里,那永遠成不了自己的東西,閱讀也就成了沒有意義的過程。
3.對于閱讀不感興趣的學生,趣味閱讀是最為關鍵的。從孩子平常的喜好著手,現(xiàn)今許多孩子都有一兩個課外興趣班,找到他所喜歡的范疇。如,熱衷圍棋之類的學生,可介紹他們閱讀圍棋方面的書籍:圍棋的入門、圍棋定式等,并推介優(yōu)秀的棋手宗師給學生做學習的榜樣。從程度上分為:初學者從圍棋的入門著手,具有一定棋藝基礎的學生可以讓他讀讀一代棋圣吳清源的《21世紀的圍棋》,提高自己的棋藝水平。而喜歡畫畫的學生,可以讓他們看看繪本和漫畫。
4.對于閱讀面不廣的學生,則是一方面啟發(fā)他們掌握教科書中屬于最精華和基礎的知識,學校的教材是無法編寫出龐大的內容,只能依靠課外去補充,而各級考試的內容越來越靈活了,若拓展課外知識,是極為不利的。另一方面讓他們在報紙、雜志、書店、圖書館等多瀏覽一些新信息,增長見聞。
總之,有效的讀書方法不僅可以大大提高我們的閱讀效率,還能使我們在閱讀的數(shù)量、質量上取得新的突破。
三、仿書香名校氛圍,構建班級閱讀環(huán)境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學校圖書館或者個人藏書里,教師應當有一批書籍,用來擴充學生在大綱教材方面的知識,激發(fā)學生對閱讀科學書刊的興趣,用大綱以外的知識火花來照亮某些問題。捕捉教育契機無疑能不失時機地打開學生潛能的缺口。
世界各地名校都很重視閱讀,重視圖書館的建設,圖書館被喻為“大學的心臟”“學校的支柱”。其中哈佛大學的圖書館是美國最古老的圖書館,也是世界上藏書最多、規(guī)模最大的大學圖書館。哈佛大學圖書館的藏書達1000多萬件,設有100多個分館。不僅學校的每個學院都有自己的圖書館,而且還有各類專業(yè)圖書館。
而在我國北京大學圖書館總面積超過51,000平方米,閱覽座位4000多個,藏書容量可達650萬冊,在規(guī)模上是亞洲高校第一大館。
書香名校對學生的成長產生深遠影響。
營造班級閱讀環(huán)境我從班級的小環(huán)境著手。
1.配置教室圖書角。收集學生書籍,安排圖書小管理員,登記借閱書刊的情況,掌握學生的閱讀取向,從而建立與學生課內外作業(yè)交流溝通的基礎,指導學生的閱讀;根據(jù)借閱情況評選出每周的閱讀之星,以鼓勵積極閱讀的學生帶動更多的學生加入閱讀之列。為克服圖書量不足,定期交換書籍,每兩周更換一次,圖書在班內以及在班級間作流動,大大增加了圖書量。
2.出黑板報。定期出學生喜聞樂見一內容豐富、版面形式多樣的黑板報,以閱讀類、節(jié)日類、安全類、感恩類等專題,讓學生自由組織,成立板報小組,分配學生收集素材、繪畫、書寫、擦洗等,輪流分工合作出黑板報。學生在閱讀每期的黑板報中,能夠形成閱讀的良好氛圍,感受到自創(chuàng)的快樂。同樣,辦班報、手抄報、成立班級文學社等,都是有效營造班級閱讀氛圍的好辦法。
構建課外閱讀的“三名工程”,是我們培養(yǎng)學生閱讀習慣的有效捷徑?!笆谌艘贼~,不如授之以漁”,讓我們時刻謹記,語文老師的歷史使命——讓你的學生愛上閱讀,因為愛上閱讀,為孩子一生的幸福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葉小蘭.加強課外閱讀指導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J].文理導航:下旬,2014(03).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