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牡丹
摘 要:高中生的年齡特點要求教育者重視情感共鳴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只要有共鳴的學習,才能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才是成功的教育。
關鍵詞:教育;情感共鳴;年齡特點
高中政治教學中與學生形成情感共鳴,對學生接受知識、理解知識、運用知識意義非同小可,所以在政治教學中一定要注重與學生形成情感共鳴,而情感共鳴的形成一定要立足于學生所熟悉、了解的世界,這就要我們在理解學生、了解學生的基礎之上,對知識進行合理整理,從而找到形成情感共鳴的切入點。
首先,要理解學生對政治知識理解的極端、片面。高中生生活比較枯燥,為了備戰(zhàn)高考,壓力自然會比較大,考慮一些問題容易極端,尤其在政治教學中,許多知識與高中生生活比較遠,而且生活中又有許多所謂的“反例”知識誤導,就更容易引起學生的抵觸。在這樣的氛圍中,如果簡單處理為讓他們只要記住就行,其實效果是非常差的。因此與學生形成情感共鳴尤為迫切。
其次,高中生獲取知識的途徑比較單一,因此,班級環(huán)境對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有非常大的影響,這對我們尋找情感共鳴的切入點尤為重要。把握學生班級的主流思想、班風可以通過兩種途徑來實現(xiàn):(1)通過與學生私下溝通,了解學生的情感價值觀,主流思想。私下與學生溝通也有利于各個突破,效果明顯但是范圍較小。(2)通過上課內(nèi)容引出話題,大家討論,適當引導主流思想。這種方式效果不是很明顯,但是只要堅持,影響范圍很大。
(3)在了解學生的基礎之上要對知識進行整合,尤其是一些學生不是很容易接受的知識,更需要細致整合,例如,在講到《文化生活》中一個知識點“人們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響,往往是比較自覺學習、主動接受文化熏陶的過程”時,學生普遍反映不理解“自覺、主動”在這里的意思,這就需要首先對知識進行整合,講解中要引出兩點:(1)與“自發(fā)”區(qū)別。(2)要和“文化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這一知識點連貫。我在處理這一知識點時,在了解到班里兩個學生換了座位表現(xiàn)不同的情形,提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是人們自覺、主動學習的過程。一個學生在新環(huán)境中從上課不說話到上課不聽講了,這里說明了文化對人影響潛移默化的。另外,一個學生在新環(huán)境中一如既往,這里就體現(xiàn)出“人們接受文化是自覺、主動的”。在不同環(huán)境中該學生沒有主動去接受文化熏陶,看來文化對人的影響不是自發(fā)的。這個大家很難理解的知識點,在學生的哄笑中理解并被接受了。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讓學生帶著一種高漲的、激動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敝挥性谡现R、了解學生的基礎之上,運用學生身邊的例子解讀教材,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最終才能使教學場景呈現(xiàn)出強烈的情感共鳴狀態(tài),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