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鑫 雷吉紅
摘 要 優(yōu)秀教師評選是教師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評價對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和專業(yè)發(fā)展起著導向和激勵作用。但由于我國教育中對人的忽視,對學生的忽視,當前我國以優(yōu)秀教師評選為代表的教師評價存在三個主要問題:教師評價目的存在學生全面發(fā)展目標的缺位,教師評價標準的制定存在學生視角的缺位,教師評價主體存在學生參與的缺位,使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和專業(yè)發(fā)展走偏。為此,我國的教師評價需要回歸教師評價的生命意義,回歸教師評價的價值體現(xiàn),回歸教師評價的服務主體。
關鍵詞 教師評價 優(yōu)秀教師 中小學教師 人 生命
教師評價是依據(jù)一定的教育價值或教育目標對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做出價值判斷的活動。優(yōu)秀教師的評選是教師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年中小學都會進行各種級別與各種形式的優(yōu)秀教師評選,優(yōu)秀教師的評選對教師教育教學工作與專業(yè)發(fā)展起著激勵與導向作用。在這里,我們不禁要問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優(yōu)秀教師的評選是為了什么?也就是問教師評價為了什么?將引導教師走向何處?拷問的是優(yōu)秀教師評選為代表的教師評價是否指向我國教育目的的實現(xiàn),評選的優(yōu)秀教師是否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教師評價能否積極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第二個問題是如何評選出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優(yōu)秀教師?拷問的是評價標準與程序是否科學合理,評價標準與程序是否能被大家所認可和接受,是否將教育活動的主體納入教師評價,是否將學生的視角納入優(yōu)秀教師評選標準及教師評價標準,是否將學生作為教師評價的主體之一,使教師評價更全面地反映教師在實現(xiàn)學生全面發(fā)展目標中的作為。但目前來看,一些學校的教師評價目的存在學生全面發(fā)展目標的缺位,教師評價標準的制定存在學生視角的缺位,操作上存在評價主體之一的學生參與的缺位。
一、學生缺位教師評價
1.教師評價目的“功利化”——學生全面發(fā)展目標缺位
教師評價的目的是為了對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進行評定,為了促進教師的成長及專業(yè)發(fā)展,更是為了促進教師積極有效地教書育人。但是,由于我國教育中功利主義的影響,教育評價具有強烈的功利色彩,教師評價也具有強烈的“功利化”色彩。
就學校來說,“現(xiàn)行的教師評價主要是從學校行政管理的角度出發(fā),為了更好地管理好教師,‘其目的是為了使學校正常地運轉”[1]。一些學校對教師實行的是獎懲性的評價,評價對教師職稱晉升、獎金、加薪、解聘等有重要影響,優(yōu)秀教師的榮譽對教師的職稱晉升、獎金等有重要作用。由于評價所持的教育目標和標準更多與學生的分數(shù)與升學率有關,這樣就促使教師踏踏實實地抓應試教育,使學校教學成績與升學率不斷提高,從而造就“名?!?,從而獲得更多的社會關注與認可,使學校得到更多優(yōu)質生源和教育資源,形成良性循環(huán);而教學成績和升學率差的學校則逐漸被邊緣化,“馬太效應”顯現(xiàn),陷入差者越差的惡性循環(huán)。學校為了生存及獲得更多的利益對教師抓得越來越緊,學校之間的競爭演變得更為激烈。
就教師來說,教師評價關系到教師的生存與發(fā)展。教學成績靠后的教師往往面臨難以晉級、獎金扣除等后果。而教學成績抓得好的教師往往成為“優(yōu)秀教師”,成為“名師”,這樣可以更好地晉級、加薪,可以獲得更多的學習機會和更高級的評獎機會,進一步促進自己的發(fā)展;加上評優(yōu)名額有限,使教師十分在乎“優(yōu)秀教師”的評選,使教師之間的競爭變得激烈。
這樣的教師評價使學校與教師過分關注眼前利益,而忽略了教育的長遠利益與根本目的: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這樣的評價既忽略了教師作為人的存在與發(fā)展。更忽略了學生作為人的存在,作為完整生命的存在。應試教育越演越烈,學校與學習對于學生而言是一件痛苦的事,找不到生命的意義,學生失去了快樂、靈性、創(chuàng)造,生命的光彩暗淡。
2.教師評價標準“行政化”——學生視角缺位
“學校教育評價中的教師評優(yōu)晉級、學生評優(yōu)評定、課堂教學評價的要求,多出自主管部門的統(tǒng)一規(guī)定,或由學校統(tǒng)一規(guī)定。這種規(guī)定不僅涉及評價目標、評價標準、評價程序甚至還包括被評人數(shù)、評價時間等?!盵2]由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制定教師評價標準,目的是易于對教師進行評價和管理,標準的制定沒有征詢學生的意見和建議,標準缺少學生的視角?!皬膶W生視角來判斷教師的‘好。已往我們對教師的評價很少從這個角度考慮,也就是說,在教師評價中幾乎‘不見學生?!盵3]
在“行政化”的標準制定中還潛藏著教師評價標準的“單一化”,目前我國教師評價的標準主要包括教師工作的“德、能、勤、績”幾個方面,但往往終極目標還是落在“績”上,而這個“績”主要是學生的成績與升學率,其他的還有教學科研成果、公開課、獲獎等,甚至還有一些資格上的要求。如某縣十佳教師評選條件如下:
(1)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積極實施素質教育,熱愛學生,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教書育人,為人師表,在培養(yǎng)人才方面成績突出。
(2)能高質量地完成教育教學工作任務,努力推進教育創(chuàng)新,在教學改革、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方面成績突出;2006-2007學年度在全縣同類學校同年級同學科教學中名列前3名(高中在全市同類學校同年級同學科教學中居上游)。
(3)在教育科研等方面取得創(chuàng)造性的成果,主持過市級以上教育科研課題并取得顯著成績。在市、縣范圍內有較高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能較好履行青年教師幫帶職責。
(4)教學特色鮮明,教學風格純熟,近3年在縣及以上多次開設公開課,并獲得較高評價,在市優(yōu)質課評選、教學基本功比賽等教學評比中獲二等獎以上,并有1年以上畢業(yè)班任職經歷和班主任工作經歷。
(5)從事教育教學工作10年以上,本科及以上學歷,工作量符合規(guī)定要求,具有相應教師任職資格和專業(yè)技術職務[4]。
優(yōu)秀教師的評選標準條款中的“全面貫徹教育方針、熱愛學生、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等沒有可操作性的標準,只要沒有犯較大錯誤都不影響優(yōu)秀教師的評選。事實上,學生的分數(shù)和升學率成為評價教師最為重要的評價標準,優(yōu)秀教師一定是學生考試成績好和升學率高的教師。教師為使學生考試取得高分,往往采用題海戰(zhàn)術,對學生采用各種高壓的方式:強迫、懲罰、兇神惡煞、動不動叫家長等,這樣的教師往往是學生不喜歡或者厭惡的教師。教師評價缺乏從學生的視角來看優(yōu)秀教師,評選出來的優(yōu)秀教師往往不是學生“喜歡的教師”,而是“讓學生仇恨的優(yōu)秀教師”[5]。
3.教師評價主體“上級化”——學生參與缺位
“我國現(xiàn)行的教師評價大多還是以領導為主,這種評價實質上是‘官本位、‘領導即真理的觀念在教師評價中的體現(xiàn)?!盵6]教師評價缺少學生的參與,教師評價中上級評價占據(jù)了主導地位。田愛麗與張曉峰調查發(fā)現(xiàn)87%的教師認為評價教師工作的是“校長”,“表明在我國中小學中,主要實施的是以校長為評價主體的教師評價制度”[1]。優(yōu)秀教師的評選同樣缺少學生的參與。一些地區(qū)和學校優(yōu)秀教師評選的一般程序是:上級派出指標—學校組織教師民主推薦—學校領導組成評委進行評議并公示—報送到上級部門—上級部門審批同意。這種自上而下的評價中往往看不到學生參與的影子。本來學生長期與教師相處,接受教師的教育和教誨,是最有資格對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做出評價的,學生是評價教師的主體之一。然而學生在教師評價中缺位了,在優(yōu)秀教師評選中缺位了,這些沒有學生參與評選而選出的優(yōu)秀教師會是怎么樣的呢?他們的眼里和心里是裝著校長?上級?還是學生呢?
二、學生回歸教師評價
1.回歸教師評價的生命意義
教育是人的事業(yè),教育是生命的事業(yè),必須直面人的生命,促進人的生命質量的提高,促進人生命意義的完整與成全。由于“理性主義”的影響及我國的歷史、發(fā)展等原因,我國的教育長期以來缺乏對人的關注,教育常處于“無人”的狀態(tài),對教育中的生命缺乏關注。教師是教育事業(yè)的具體執(zhí)行者和實施者,教師評價應體現(xiàn)出教師對學生生命的關注與發(fā)展的促進。美國在“評定2003年度‘全美教師團隊候選人時,是從兩個維度來加以考量的:一是該候選人是如何恰當?shù)罔b別和處理學生的種種需求的,二是候選人對學生的成長所產生的影響”[7]。
學生全面發(fā)展目的要回歸教師評價首先要使教育回歸“人”,回歸生命的教育。需要教育從“抽象人”的圖像指引轉為“具體個人”的圖像指引。我國教育長期處于“無人”的狀態(tài),一是對人的不關注,二是“抽象人”的圖像長期以來是我國教育的人學圖像,是以抽象的、普遍的、“類”的人存在指導教育。“抽象人”脫離了真實的生活與生命,脫離了真實的個人,實質上是“無人”的教育。以“抽象人”為指導的教師評價,評選出的優(yōu)秀教師也因此缺乏了自己的個性與特色,評出的優(yōu)秀教師往往“千人一面”,缺乏教師的生命在場。試想,這樣沒有生命和個性的教師面對一個個鮮活的學生是什么樣的情形呢?他們能實現(xiàn)生命與生命的流動嗎?他們能培養(yǎng)出一個個具有鮮明個性,具有鮮活生命的人嗎?這樣的人學圖像下,學生也是一個抽象的存在,缺乏生命的活力與個性、“具體個人”是在生活中的、具有自己鮮明特點與個性的、真實生命的人?!熬唧w個人”的教師評價是對人及生命的評價,是促進教師生命成長的評價,評價的教師是一個個鮮活生命的存在,是有自己風格與特點的存在,是以生命教育生命的存在。“具體個人”的教師評價促進教師對“具體學生”的關注,教師關注并促進學生的生命及生命意義的實現(xiàn),使學生一個一個的生命得到獨特、自由、和諧、全面的發(fā)展。
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必須轉變觀念,樹立新的教師評價理念:教師與學生是活生生具有生命的人,是“具體的個人”,教師評價既要促進教師的生命成長,更要以此促進學生的生命成長,實現(xiàn)生命的意義與幸福的達成,而不被眼前利益所蒙蔽。葉瀾、張文質等人提出和實踐了生命化教育,強調對學生理解、支持、關愛,以生命為基點,注重人性,教育中充分體現(xiàn)對生命的尊重,促進生命的完善與發(fā)展,提升生命的價值與意義。我們的教育要轉向生命化教育,教師評價要轉向生命化教育評價下的教師評價,關注教育中的人、生命、精神,使學生達成生命的意義,走向教育的根本目的。
2.回歸教師評價的價值體現(xiàn)
教師評價標準的“行政化”與“單一化”使教師評價脫離了教師主體,也脫離了學生主體。一些地方和學校的教師評價標準的制定連教師都不能參與其中,說不上話,更不要說被認為是“受教育對象”的學生了。每個學生都是活生生的人,是生活于一定歷史與場景的人,具有自己的精神世界,每個學生都具有自己的獨特眼光與視角,每個學生都有自己優(yōu)秀教師的標準。學生是真切感受教師教書育人效果的人,感受教師對自己成長及生命發(fā)展的幫助與促進,學生對優(yōu)秀教師評定的標準才真正是教師評價的價值所在,只有為學生喜歡和歡迎的優(yōu)秀教師才具有真正的價值,優(yōu)秀教師只有為生命存在的學生所認可才體現(xiàn)教育的價值。我國的教師及研究者對“學生喜歡的教師”進行了大量的研究,研究得到不少學生喜歡教師的品質,但這些品質和標準卻較少進入優(yōu)秀教師的評價標準中。為此,學校和教育行政部門在制定教師評價標準時,多聽聽學生的意見和看法,多從學生的視角看待教師,結合學生的視角來制定教師評價標準,使學生的生命在場于教師評價,使學生的視角在場于優(yōu)秀教師的評選,評選出學生真正喜歡的“優(yōu)秀教師”。
3.回歸教師評價的服務主體
“師生關系是一種評價關系。學生是最有資格評價教師的人?!薄拔覈x務教育新課標也同樣傳遞出這樣一個理念: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也是評價的主體?!盵8]學生是教師的服務對象,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做得怎么樣,服務對象的學生最有發(fā)言權。教師評價不是抽象的,而是師生在共同的生活中,基于自己的理解與認識來進行的。每個學生都是活的生命個體,有自己的生活世界,有自己的成長歷史,有自己的個性特點,有自己擅長的智能,當然也有不擅長的智能與缺點。有的學生在學校中“如魚得水”,成績、表現(xiàn)都很優(yōu)秀,備受教師關心與幫助;有的學生卻成績平平,行為常有越軌越距,常受教師批評指責。無論哪一種學生,他們都渴望獲得教師的尊重,認可與贊揚,支持與幫助,需要教師熱情、耐心、寬容、細致的工作,需要教師以生命喚醒生命,促進發(fā)展與生命的成長。學生得到教師的關注與支持了嗎?教師的教育教學方式方法適合嗎?——這要由學生說了算。在美國一些州的優(yōu)秀教師評選中,常常有學生的參與。在我國,由于評價主體“上級化”,學生常被排斥在優(yōu)秀教師評選之外,排斥在教師評價之外。
優(yōu)秀教師評選要學生“人在場”,要學生的“生命在場”,要一個個具有自己眼光、認識、個性的學生“個體在場”,全面地評價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在我國,中小學生參與教師評價還比較少,我國一些中小學開展了“學生評教”的工作,“學生評教”主要是學生對教師的教學工作做出評價。但是,學生評價教師的不僅僅是評價教學,學生評價教師涉及到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的各個方面。要保證學生參與教師評價,科學與客觀真實地對教師進行評價,需要構建科學的學生評價教師的機制。
第一,構建學生評價教師的組織機構。教育管理部門和學校分別組建學生評價教師的組織機構,開展學生評價教師的有關工作:一是積極宣傳學生評價教師的積極作用,重在宣傳促進發(fā)展的評價理念,促進學生評價教師順利實施。二是組織實施學生參與教師評價。在優(yōu)秀教師評選中必須有學生評價教師的程序和環(huán)節(jié),學生評價教師在教師評價中占一定的權重。三是建立對話交流制度。使師生之間、學校與教師、學生之間能良好地交流,消除隔閡,促進共同發(fā)展。
第二,構建評價管理監(jiān)督機制。為了保證學生評價教師能落實,為了保證學生評價教師的客觀公正與科學合理,還需要構建評價管理監(jiān)督機構與制度,對學生評價教師進行全面監(jiān)督和指導。
第三,構建科學的學生評價教師的程序與方法。為使學生評價教師客觀公正、科學合理,應構建科學的學生評價教師的程序與方法。需要構建上級部門、學校、評價專家、教師同行、學生、家長、教師本人等共同組成教師評價主體,多方面對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進行評價。采取科學的評價手段,排除各種干擾和無關因素,減少評價的偏差。為避免評價中的高利害關系,可以采用“教師自主模式、學校主導模式、第三方介入模式”[9]等方式開展教師評價。
教師評價中學生的回歸實際上是教育中人的回歸,是教育真正關注人并促進人發(fā)展的回歸,是生命的回歸。教師評價中學生的回歸是我國教育中對人的忽視的糾正,關注教師的生命成長及發(fā)展,更好地關注學生生命及意義的達成。教師評價要以學生生命的發(fā)展與全面和諧的發(fā)展為目標,將學生的視角納入教師評價標準,將學生作為教師評價的主體之一,教師評價需要以此建立可操作的標準和程序。只有這樣,才能評選出真正關心學生和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優(yōu)秀教師,才能促進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沿著正確的道路前進。
參考文獻
[1] 田愛麗,張曉峰.對現(xiàn)行中小學教師評價制度的調查與分析[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4(3).
[2] 龔孝華.走向具體個人:教育評價的生存論建構[D].華中科技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5.
[3] 岳海偉.由“優(yōu)秀教師評價”想到的[J].中小學管理,2011(7).
[4] http://www.jsdhedu.cn/content_static_folder/2007/08/c3571s.html.
[5] 曾穎.讓學生仇恨的優(yōu)秀教師[J].教師博覽,2008(1).
[6] 卞金祥.新課改背景下教師評價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當代教育科學,2007(3-4).
[7] 馮大鳴.誰是今日美國的好教師?—2003年度全美優(yōu)秀教師評選結果分析[J].中小學管理,2004(1).
[8] 曲中林.教師活在學生的評價中[J].教育學術月刊,2012(5).
[9] 趙德成.促進教師發(fā)展的學生評教[J].中國教育學刊,2006(12).
【責任編輯 孫曉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