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貴賓
【摘要】誦讀欣賞是初中語文新課標所開辟的一個新專欄,誦讀欣賞指導是教師的基本責任,增強誦讀欣賞的指導力度和效果,有助于拓寬學生的視野,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關鍵詞】初中語文;誦讀欣賞;閱讀指導;策略;實施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蘇教版初中語文新課標共收錄了35篇誦讀欣賞附錄課文,其中詩詞類大多又收錄了2-4篇詩文,近百首古詩。誦讀欣賞專欄的設立旨在提升學生的閱讀鑒賞能力,拓寬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但從目前初中語文教學現(xiàn)狀來看,許多教師對誦讀欣賞課文的指導閱讀不夠重視,所投入的指導力度不足,導致誦讀欣賞課文的教育功能減退,縮減了學生增長知識的路徑。在素質(zhì)教育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師應樹立起重視誦讀欣賞指導閱讀的基本理念,注重采用多種途徑和多元方法指導學生閱讀。只有這樣,才能切實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并提升初中語文教學質(zhì)量。
一、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技巧
閱讀也需要技巧,面對一篇文章、一首古詩或一本好書,如何讀、怎樣讀才能增長自己的知識?對于初中生來說,技巧恰恰是他們最為匱乏的。因此,教師應首先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技巧,其次才專注于教會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在對學生進行閱讀指導時,教師應教會學生在閱讀前首先對文章進行分類,不同的類別選擇不同的閱讀方式[1]。如詩詞類,這一類型往往篇幅短小,字字珠璣,因此,在閱讀時需要學生進行精讀、細讀和鑒賞閱讀。蘇教版初中語文誦讀欣賞部分涉及了大量古詩,如《次北固山下》《過故人莊》《登岳陽樓》《蟬》《使至塞上》《登飛來峰》等等,都需采用這種讀法,才能切實發(fā)揮閱讀的價值和作用。而對于教材中所收錄的少量文章類,如《兩小兒辯日》《老人與?!罚ü?jié)選)《往事》等等,則需要引導學生讀情感、中心思想以及引申閱讀原著??傊诸愰喿x能提升學生的鑒賞能力、閱讀能力,拓寬學生視野,教師必須要讓學生掌握一定的閱讀技巧,只有這樣才能切實發(fā)揮誦讀欣賞的教育價值。
二、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
(一)解讀價值根源
每一部有靈魂的文學作品都有其特定的產(chǎn)生背景,都是作者在一定的社會環(huán)境以及文化環(huán)境下有所感悟,結合自身經(jīng)歷所創(chuàng)作出來的。當我們在閱讀這些作品時,除了讀文本,更重要的是讀作品的內(nèi)涵,讀作者的意圖。
如《老人與海》,課文節(jié)選于美國著名作家海明威的著作《老人與?!?,是一篇流傳很廣且影響力很強的優(yōu)秀課文。在閱讀這篇課文時,筆者要求學生們不能把眼光僅停留在課文表面的層次上。即:一是讀生活環(huán)境。文中“老人”的生活環(huán)境即是大海,而所謂的“大?!保鋵嵳抢先艘簧畹目s影。筆者要求學生在閱讀時讀出自己的感受,將自己充分融入角色,以“我”的視角,在閱讀中體會“老人”的生活狀況。二是讀作者背景。文中的“老人”即海明威的朋友——古巴漁民格雷戈里奧·富恩特斯,他與海明威在近十年的交往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誼,而要讀出這些內(nèi)涵,就必須要進行拓展閱讀,即在課外閱讀與《老人與?!废嚓P的資料。由此可見,讀,并不是簡簡單單的一目十行,“讀”的內(nèi)涵也很廣闊。只有首先能夠讀懂課文的文化背景,才能掌握作者的寫作意圖,而只有讀懂作者的寫作意圖,讀出其中的人文精神指向,才能體現(xiàn)出“讀”的真正意義。
(二)讀懂作者心理
在中學語文教材的誦讀欣賞專欄中,編者引入了大量的古代著名詩詞,如孟浩然的《過故人莊》、李清照的《一剪梅》、辛棄疾的《西江月·明月別枝驚鵲》等等。在組織和實施閱讀引導時,教師應當要讓學生讀出這些詩詞作者的情感,力求引發(fā)學生與作者之間的心靈共鳴。要真正讀懂作者的心理,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在課外進一步閱讀作者的相關內(nèi)容[2]。如從《別云間》一詩讓學生去拓展閱讀夏完淳的《獄中上母書》,讓學生用心理解夏完淳作品所融入的情感,讓他們通過拓展閱讀夏完淳的生活環(huán)境、社會背景來對比自己當前的生活環(huán)境、社會背景,讓他們從夏完淳筆下的情感與愿望中去尋找他們積極向上的精神,以此來加強自己對當前美好生活的認識,并加強他們的求學報國信念。
(三)引申主題思想 鼓勵辯證思維
誦讀欣賞中有大量的詩歌、小小說之類的作品,因為篇幅短小、情節(jié)簡單,因此許多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時僅是對閱讀方法稍作概括,即能讓學生用簡單的語言把握課文的中心思想[3]。但與誦讀欣賞相對應的“名著推薦與閱讀”部分,如《朝花夕拾》《格列佛游記》《水滸傳》等等,對于這些長篇名著,由于推薦作品的篇幅較長,章節(jié)回目繁多,對于初中學生來說,要想讓他們能夠記住推薦作品中的思想精神,自主領會其中的人文精神指向,似乎無比的困難。因此教師在進行閱讀指導時,可指引他們閱讀文中的某一具有代表意義的篇章。如《水滸傳》,可引導學生著重閱讀這部作品的開篇,讓他們對小說的產(chǎn)生背景有充分的了解。如此,一是作品本身的魅力可吸引他們繼續(xù)閱讀下去,二是可使他們在閱讀時學會抓住文章的重點,使他們在閱讀時能體會出主要矛盾,或是矛盾的來源,讓他們學會從事物的正、反面去思考問題,讀懂事物的兩面性,而這,正是最基本的“辯證思維”。要能夠讓學生在學習中掌握,并能夠運用到閱讀和生活之中,從而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絕佳效果。
總之,對于教師而言,閱讀引導是一項系統(tǒng)工作。只有不斷拓展新的引導方法,指導學生有目的、有方法地讀,才能切實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并發(fā)揮誦讀欣賞專欄的教育功能,提升教學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劉波紋.新課標下初中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的方法與策略[J]. 都市家教:下半月,2014(3).
[2] 錢學芬.淺談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閱讀理解[J]. 語數(shù)外學習:初中版(中旬), 2014(3).
[3]何智萍.培養(yǎng)初中生語文閱讀能力的策略分析和探索[J].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4(3).
(編輯:龍賢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