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群文閱讀教學通過發(fā)散與聚合思維理解文本內涵,提升閱讀能力。主要包括“主題厘定與方向規(guī)劃”和“拓展回歸與路徑探索”。前者需細化主題,提升興趣,拓展閱讀,并明確主次方向。后者則分三步:發(fā)掘作者傾向,探索原因;挖掘共同本質,統(tǒng)籌回歸;轉化閱讀感受為價值觀與行事準則。以此推進群文閱讀,提升學生能力,實現育人目標。
關鍵詞 群文閱讀 主題厘定 方向規(guī)劃 拓展回歸 路徑探索
群文閱讀能力是學生必備的語文能力。在群文閱讀中,要以一個意義點(即閱讀主題)為核心,將分散文本以某種邏輯聯(lián)系起來,并從不同角度去解釋主題,形成一個有層次性的認知體系。如果能夠完善群文閱讀教學方略,讓其落到實處,對學生的發(fā)展絕對大有裨益。群文閱讀需要將同一主題下的不同觀點文本匯聚起來進行整體規(guī)劃。老師不妨從“主題”和“路徑”兩方面推進,在明晰的主題下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進行群文閱讀教學,抓好起點與過程,能得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群文閱讀的主題厘定與方向規(guī)劃
1.依據興趣,細化需求,厘定主題
對于主題的選擇,在教學過程中有教師容易陷入這樣的誤區(qū):過于追求教學目標的推進而忽視了學生興趣取向。由此導致實際教學的效果并不理想,乃至于有“興致寥寥,讀完無果”的情況出現。值得注意的是,任何主題都有其存在的意義,如名句所言“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一雙發(fā)現美的眼睛”,這并不是要求教師要將所有的群文閱讀主題定為學生喜愛的內容,而是要將一個大的主題往學生感興趣的小方向引導,最后達成“以興趣驅動閱讀”的目的。
而在引導興趣的過程中,教師不妨采取“細小化方式”處理。例如,學生在進行“科技”這一主題的群文閱讀時,可能由于閱歷水平的原因,對于科技的了解僅限于日常電子設備以及一些抽象的物理數據,導致了興致缺失。那么教師就可以將原本的主題細小化,著眼于這個主題的一些小的方面,譬如“科幻作品中的科技展示”,從易讀的故事性文本中看到無窮想象力下的科技;或者“人文生活中的科技”,從說明文中看到日常人文活動中被人忽視的科技。這樣閱讀主題就由抽象的“科技”轉變?yōu)楦鼮榫唧w的主題,這樣做不僅使文本閱讀更加條理與精細,而且能夠提升學生的閱讀效果,有助于學生在一個個具體的小主題中,逐步構建起對大主題的全面理解。
不過,細小化并不代表只需要了解這些細小的層面,而是讓學生通過了解一些細小的層面對整體的主題有基本印象,在夯實閱讀群文基礎過后,教師再進行統(tǒng)籌規(guī)劃,提供大主題的其他方面。如此一來,學生便能在教師的引導下,逐步構建起對“科技”主題的全面理解。通過對不同角度文本的閱讀,學生不僅能夠拓寬知識視野,還能學會如何將零散的信息加以整合,形成自己的觀點。同時,這也體現了教師作為引導者的價值——在激發(fā)學生興趣和潛能方面發(fā)揮了關鍵作用。
另外,除卻必要的教學主題閱讀,在自由閱讀時間,可以結合學生日常生活中的需要(如“善意的理解與邊界”)或者學生的困惑(如“想象與現實的故事差異”)進行主題的設定,通過這些主題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
2.主次分明,有的放矢,規(guī)劃方向
在閱讀主題擇定之后,學生的閱讀行為也應當有明確的方向。這時候,教師對于群文閱讀材料的安排則顯得尤為重要。教師應當在主題中辨明主次,所注重的目標應當是積極向上的部分和給人警示的方面。仍以“科技”大主題為例,在進行群文閱讀安排時,應側重以“科技帶給了我們便利,對于未來生活的憧憬”與“過分的科技化所帶來的后果”為閱讀方向。而對于一些單純展示想象力的科幻文本,比如對未來生活的極致渲染等,教師在安排時應將其歸于次要部分。這種文本誠然也有其價值,在完成主要閱讀任務之后可以進行拓展閱讀。在這種主次分明的思想指導下,學生能夠更有針對性地深入探討科技的兩面性,一方面感悟科技帶來的便捷與希望,另一方面能對科技發(fā)展可能帶來的問題有所思考。如此,在教師的精心策劃下,學生在探討科技兩面性的過程中,不僅學會了分析和評價,更重要的是學會了如何站在不同的角度審視問題。
當然,一個議題的主次方向并不是完全固定的——因為需求的不同會產生變化,教師在教學中要更加關注實際目標,提升群文閱讀效果,促進學生相關能力的發(fā)展。
二、群文閱讀教學的路徑探索:拓展與回歸
厘定主題與規(guī)劃方向之后,群文閱讀教學則進入了最為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具體的文本閱讀。此時,探索群文閱讀教學路徑,對于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意義重大。
1.多棱鏡的圖像:主軸有一,異同萬千,差別中尋真意
即便是同一個主題下的作品,不同的文章也會體現作者不同的理解,而讀懂這些不同的理解則是學生理解主題深刻內涵的關鍵。猶如辯論比賽,辯論不同觀點的目的并非“各為其主”,在某一方面疾馳,而是通過觀點碰撞,看到問題的本質以及產生不同立場的原因。
在進行差別比較之前,教師應當指導學生如何進行群文閱讀,或者說,如何進行多文本的比較。常用辦法之一是依據互文理論,利用其他文學資源,在相同或者相似的主題文本對比中進行思考。例如,“社會歷史”主題下的群文閱讀,可以對比理解與之相關的《戰(zhàn)爭與和平》《百年孤獨》的部分文本。這兩部著作都通過對當時社會階層、家庭生活、政治事件等的描寫,展現了各自時代的特征和風貌,并在展現人物命運的時候加入作者對時代困境的思考,是兩本典型的社會歷史佳作。閱讀時略作比較就會發(fā)現:《戰(zhàn)爭與和平》更為關注歷史事件本身以及對相關人物內心世界的深入描寫,并以此探討愛情、命運等主題,偏近以一種理性的態(tài)度去關照個人意志與歷史命運的互動。而《百年孤獨》用語富有詩意,行文想象力豐富,以魔幻現實主義的手法去描寫布恩迪亞家族的經歷,并通過這些經歷去展現時間的循環(huán)與命運的無常,以感性的態(tài)度對人類在歷史長河中的渺小表達慨嘆。通過對比閱讀,學生能更好地理解“社會歷史”主題所包含的內涵,并針對這些差別進一步思考:為什么會有這些不同點。
《戰(zhàn)爭與和平》的寫作源于托爾斯泰所經歷的時代——19世紀的俄國充滿了戰(zhàn)爭、社會變革和思想啟蒙,作者本人有過一段軍旅生涯,所以他更多地通過描繪歷史的重大事件去展現人類命運的復雜性,講述個人在歷史進程中的微小與重要。而《百年孤獨》則扎根于拉丁美洲的獨裁統(tǒng)治與內戰(zhàn),人民苦難與抗爭的不斷更替構成了這部作品的底色,馬爾克斯更偏向于展現變遷中的種種事宜,用豐沛的想象力去寫作無常卻循環(huán)的世事。恰恰在這種探尋原因的過程中,學生能加深對主題的理解,從多個方面中發(fā)掘主題的內涵。
2.光芒聚焦之處:統(tǒng)整回歸,以圓點辨意蘊
統(tǒng)整回歸是群文閱讀中必不可少的一環(huán),對主題各個方面的深入挖掘最終還要回到核心主題,而在這一過程中也能夠發(fā)現在原本閱讀中忽視的內容,從而一邊整備一邊掃缺,最終達成較為完善的效果。例如,《簡·愛》與《傲慢與偏見》的群文閱讀,教師應當指導學生回歸到“獨立價值”主題本身,看到不管是伊麗莎白·班內特追求自身的尊嚴,還是簡·愛掙脫束縛觀念追求平等自由,都是映射了人物本質上的反抗色彩,進一步講,體現的是一個獨立的人面對強迫人變成附庸的環(huán)境的作為——回歸到“獨立”本身這樣的小圓點上。
同時,這樣的回歸也讓學生注意到文本中的其他內容:一些次要角色的言論或背景描述。比如伊麗莎白母親對于錢財的追求以及這兩本書中隱藏的感情線索等,這些曾經閱讀時一帶而過的內容恰恰構成了人物活動的整個環(huán)境,讓女主人公的性格更為鮮明。教師應當在回歸核心主題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重新對細節(jié)加以關注,整(文本主方向)散(細枝末節(jié))結合,以一種聚合思維總覽全局,從而完成文本統(tǒng)籌回歸這一重要過程。
3.親手采擷花朵:明晰終點,糅入生活,拓展閱讀的邊界
群文閱讀的終點不僅僅是閱讀本身,如果學生在閱讀中不能形成一套相應的價值觀念,或者閱讀之后對于生活中的事件并沒有自我理解與看法,那么群文閱讀同樣是失敗的。群文閱讀不僅要回歸主題,更要回歸生活,失去實踐的意義會讓閱讀效果的大打折扣。
舉例來說,進行“獨立思考”主題的文本閱讀,在回歸核心主題時,通常會僅思考“獨立思考的迫切原因和獨立思考所展現的效果”,但這些都是偏重于理論的思考。譬如在閱讀相關書籍《烏合之眾》的最后階段,只側重于分析作者在法國大革命期間的深刻洞察和見解,然后最終作為群文閱讀中歸納原因的一小部分。而我們真正要做的是,在濃縮的主題中獲取生活養(yǎng)料。以“粉圈打榜”事件為例,如果是單個粉絲,她們未必會以一種瘋狂的態(tài)度追逐虛無縹緲的數據,甚至為了所謂的偶像耗費錢財,對持不同觀點的人惡語相向。但是當這些人形成一個整體“粉圈”,擁有了統(tǒng)一的意見領袖,則容易失去個人的思考和獨立判斷,個體的想法依附于領袖的觀點,即便這個領袖所做出的選擇是錯的,粉圈的個體同樣會照做不誤。那么在閱讀過后,學生應當認識到這種現象的荒謬性,進而自覺拒絕進入這種“洗腦群體”,增強自我思考的能力,在人云亦云中保持自身的底色,不因外界的干擾而搖擺不定。這樣也就達到了群文閱讀的最終目的:拓展閱讀邊界,通過主題閱讀形成對社會事件的自我看法,讓閱讀不僅僅是閱讀。
總而言之,群文閱讀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重點措施,教師應當采取一定的策略去幫助學生提升相關能力。通過群文閱讀教學活動,讓學生提升思維水平,擢升洞察力,面對不同文本時能夠快速地抓住重點,并且能夠通過聯(lián)想和自己所閱覽過的文本資源聯(lián)系起來,最終形成一套自我知識體系。由此也就真正切實有效地實現了群文閱讀教學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張水芝.過程性評價助力初中語文教學提質增效的路徑探索[J].中學課程資源,2024(04):3-5.
[2]談嘉悅.廣泛而自發(fā)——泛在學習環(huán)境下初中語文教師自驅型成長實現路徑探索[J].中學教學參考,2023(06):7-9.
[3]陳曉靜.基于任務驅動的“1+X”初中古詩詞群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試題與研究,2024(15):162-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