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旭
摘 要: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fā)展,信息技術已經被普遍運用到人們工作、生活的各個方面,也被廣泛應用到教育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圖文并茂地為學生展示相關教學內容,學生就會有如臨其境、如聞其聲之感,教學效率也會有大幅度的提高。但由于教師過分注重學生的信息技術考試成績,大多是考什么就練什么,目標單一,嚴重限制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對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有很大的影響。教師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要及時更新教育教學理念,適當增加課堂教學容量,擴充知識,為學生構建優(yōu)質課堂,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獲得更多更新的信息技術知識,促進學生高效學習。
關鍵詞:初中;信息技術;優(yōu)質課堂;策略探究
引言
在初中教育教學中,信息技術教師為學生構建優(yōu)質課堂,不僅能將信息技術知識更好地融人課堂教學實踐當中,還能幫助學生在課堂教學中集中注意力,促進學生個性化學習。因此,初中信息技術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注重教學策略的運用,精心指導學生,構建優(yōu)質課堂[1]。
一、了解學情確定目標
在正式教學前,教師需要全面分析和了解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認真分析教材內容。從學生層面來說,教師可通過日常觀察、溝通交流、考試測試等方式,了解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興趣愛好、接受能力等,這樣就能根據學生的層次和需求進行教學,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真正落實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從教材層面來說,教師不僅需要準確把握信息技術教學的總體目標,還應當準確把握各個單元、章節(jié)的重難點,結合教學目標劃分教學內容,保證信息技術教學的有序開展[2]。
例如,在教學聲音的采集與處理時,教師需深入了解學生,將學生劃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為優(yōu)等生,第二層次為中等生,第三層次為后進生,并在此基礎上為學生確定不同的教學目標。第三層次的學生需要了解幾種常見的聲音文件格式,掌握制作聲音文件的一般流程,了解編輯聲音的方法;第二層次的學生需要在前一層次的基礎上,掌握使用SoundForge編輯聲音和錄制聲音的方法,掌握特殊效果的處理方法;第一層次的學生需要掌握前幾個層次的所有目標,同時還需根據自己的能力錄制各種聲音,根據自己的喜好剪輯、合成與處理。
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豐富知識呈現形式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和進步的源泉。初中階段,學生正處于學習和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要想方設法激發(fā)學生對信息技術知識的興趣。首先,教師要想方設法讓學生對學好初中信息技術這門課充滿信心,對信息技術知識充滿好奇心和求知欲。大部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都會受到傳統教學的束縛和影響,在課堂教學中往往以傳授理論知識為重點,長此以往,學生就會覺得信息技術知識枯燥無趣,久而久之,會逐漸喪失學習興趣。其次,教師可以豐富課堂教學形式和知識呈現方式。在互聯網技術飛速發(fā)展的今天,教師可以將信息技術知識以更加豐富有趣的形式呈現出來,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這樣有利于教師更好地構建優(yōu)質課堂。
如在教學“Photoshop”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資源進行教學,引導學生上網搜集一些學習視頻,并將這些視頻進行合成,這樣不僅能夠實現信息技術資源的共享,還能夠讓學生對使用濾鏡工具設置的各種畫面效果產生興趣。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嘗試各種濾鏡效果,并選擇自己比較喜歡的濾鏡效果,同時根據所學內容進行制作。在學習過程中如果遇到難題,還可以在學習平臺進行反饋,這樣教師就可以根據學生的反饋進行系統講解。最后,教師還要對學生完成的各類形式的作業(yè)進行綜合點評,以個性化的語言激勵學生,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優(yōu)點和缺點,這樣才能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除此之外,教師還要靈活運用各種評價方式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促使學生不斷提升綜合能力。
三、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
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首先需要學生根據教材內容進行模仿,然后在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上進行遷移和創(chuàng)新。在具體信息技術教學實踐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先帶領學生來模仿設計相關的作品,在模仿的過程中也可以加入自己的思想和設計理念對作品進行優(yōu)化,提出自己在模仿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存在的疑惑和問題,并通過實踐探究對問題進行針對性的解決,促進學生在已有專業(yè)知識的基礎上進行不斷創(chuàng)新,從而不斷提升學生的專業(yè)技能。
比如在開展應用文檔設計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根據教師提供的小報素材對其進行自主選擇和模仿,并在模仿的過程中將自己的素材加入其中,對作品進行優(yōu)化和補充。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的能力水平進行科學分組,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創(chuàng)作,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藝術字和文本框等相關的技能傳授給學生,每個小組可以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進行積極的談論和交流,針對學生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教師要給予相應的點撥和指導,促進學生順利有效地完成創(chuàng)作目標。同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還要重視學生對知識的遷移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信息技術中包含的內容比較廣泛,體現的信息量比較大,很多知識在應用過程中比較相似。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設計的對象與實際教學內容進行有效結合,并通過科學靈活的類比,引導學生進行豐富的想象,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熱情,不斷強化學生的學習能力,促進學生對所學的信息技術知識進行靈活遷移應用和創(chuàng)新。比如在開展“flash制作逐幀動畫”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升國旗動作完成,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利用flash來設計升國旗的動畫,在設計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對多個軟件進行靈活應用,并對不同軟件之間的相似制作原理進行準確掌握,從而有效完成知識的遷移,促進學生在遷移應用過程中實現設計的創(chuàng)新。
結束語
總之,面對當前的教育形勢和社會形勢,教師需保證自己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以及教學理念能緊隨時代發(fā)展的步伐,可根據學生具體的學習情況確定教學目標,利用有趣的方式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還需構建問題情境,打造優(yōu)質的信息技術課堂。
參考文獻
[1]石學梅.建設初中信息技術高效課堂的策略研究[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0(12):6.
[2]曹賀然.關于優(yōu)化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幾點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20(46):39-40.F2AFD7ED-0162-472F-B18B-5BEE8C650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