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中,加入了“名著導讀”這一板塊,主要目的是推動學生閱讀名著,使學生閱讀量增加,這有利于提升學生閱讀長篇作品的能力。教師應重視“名著導讀”板塊的教學,并圍繞著課本知識給學生推薦作品,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激發(fā)學生對于作品的興趣,使學生愿意在課下閱讀名著。本文對開展初中“名著導讀”教學的重要價值、當前初中三年級“名著導讀”教學現(xiàn)狀以及提升初中三年級“名著導讀”教學有效性的教學策略這三個方面進行了探析。
【關鍵詞】初中語文;名著導讀;教學現(xiàn)狀;課堂策略
作者簡介:裴秋琴(1988—),女,湖北省荊州市公安縣東港初級中學。
在初中階段,學生的語文學習不應局限于課本,學生需要擴大自己的閱讀量,教師則應盡可能地給學生提供優(yōu)質的閱讀資源,訓練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讓學生通過閱讀和研究文學名著,提升閱讀的積極性,并且從閱讀中獲取傳統(tǒng)語文教學板塊中缺乏的內容。因此,語文教師應該充分了解學生的課外名著閱讀情況,并根據教材推薦學生閱讀的作品,對學生開展有針對性的導讀訓練,實現(xiàn)語文課堂教學的個性化。
在以往的語文教材中,沒有“名著導讀”這一板塊,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加入了該板塊,教師應當利用好教材的這一板塊,開展鼓勵初三學生閱讀名著的活動,讓學生在閱讀課外名著時豐富語言積累,學習科學的閱讀方法,提升自己的閱讀能力。教材中對學生閱讀名著的數(shù)量要求并不高,因此教師需對學生的閱讀質量加以重視。更重要的是,教師需要從當前的名著教學中汲取經驗,找到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改善教學方法,使學生從閱讀名著中學到更多東西,收獲更多的成長養(yǎng)分。
一、開展初中“名著導讀”教學的重要價值
(一)有利于拓寬學生閱讀視野,豐富語言積累
在初中三年級的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重視名著教學,因為對于這個階段的學生來說,擁有一定的名著閱讀量,能夠幫助其進行初高中的銜接學習。此外,設置“名著導讀”環(huán)節(jié)實質上也是為了讓學生能夠突破課堂閱讀的局限,開闊自身的閱讀視野,從名著中掌握更多的文學知識,這對學生提升閱讀能力和積累寫作素材都是非常有幫助的。
(二)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名著閱讀興趣,提高主動意識
在以往的語文課堂上,教師一般會給學生講解教材中篇幅比較短小的文章,學生雖然會在閱讀能力上有所提升,但是閱讀長篇作品的機會還是比較少,閱讀意愿也會相對較低,如果沒有教師的引導,學生能夠進行自主閱讀的比例可能不高[1]。因此,將“名著導讀”作為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能夠提升學生對閱讀名著的重視程度,提高學生閱讀名著的積極性。而且學生在經過教師的課堂引導后,進行閱讀探索會更順利。此外,教師在開展“名著導讀”教學時,可以運用豐富有趣的故事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
(三)有利于塑造學生的道德觀念,培養(yǎng)健全
人格
當前被選入初中語文教材的名著都是一些經過篩選的經典作品,能夠提供學生豐富的知識。這些作品都是具有教育意義和文學深度的作品,有利于幫助學生塑造正確的道德觀念,尤其是初中階段思想發(fā)育還不夠成熟的學生,能夠通過閱讀使自身的思想得到熏陶,心靈得到凈化。閱讀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也是培養(yǎng)學生健全人格的保障,因此在初中階段,教師理應加強課外名著閱讀教學,使學生形成終身閱讀的意識,強化自己的核心素養(yǎng)。
二、當前初三年級“名著導讀”教學現(xiàn)狀
(一)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不高,沒有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
當前的初三語文教師在開展名著教學時,還普遍存在一些問題,這給閱讀教學帶來了消極的影響。很多初三學生將學習的重心放在課文上,抱著應試的目的學習語文知識,忽視了閱讀對于語文能力提升的影響力。這些學生普遍對閱讀名著的興趣并不高,并且缺乏一定的學習耐心,常常因為作品篇幅較長,所以無法讀完。但思想深厚、情感豐富的名著往往有較長的篇幅,這些文學作品對于學生的閱讀能力要求較高。此外,學生沒有掌握科學閱讀長篇名著的方法,會導致他們在閱讀過程中囫圇吞棗,在讀后難以產生深刻的體會和感悟。這種情形會阻礙學生的學習進程和學習效果,讓學生在錯誤的閱讀方法中越走越遠,對閱讀名著的興趣也就難以提升了。
(二)教師的名著閱讀教學缺乏系統(tǒng)性,學生的閱讀效率難以提升
很多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名著時只是一筆帶過,草草講解作品的劇情梗概,或者直接講解名著的文學價值,這樣的教學缺乏系統(tǒng)性,會導致學生無法真正意識到閱讀名著的意義,導致“名著導讀”環(huán)節(jié)流于形式,無法發(fā)揮應有的教學效果,學生也很難提升閱讀的質量和效率。一直以來的初三語文課堂上,教師進行閱讀教學都是以講解短篇文學作品為主,因為講解短篇能夠講得相對詳細些,講解長篇的名著不僅會花費大量課堂時間,而且難以確保學生在課前或者課后閱讀名著。然而,只有學生在課下自行閱讀了名著,保持良好的閱讀習慣,他們才能更好地了解文學作品。教師若是僅僅在課堂上進行簡單的劇情梗概介紹,然后就將其他的部分交給學生自己去探究和閱讀,會給學生的閱讀增添難度,學生的閱讀質量和閱讀效率會難以提升。
(三)網絡文學帶來巨大沖擊,許多學生難以接受閱讀名著的高門檻
當前,閱讀類電子應用十分流行,許多學生會選擇閱讀電子書或者網絡文學。但是相對來說,閱讀類電子應用中的文學作品魚龍混雜,缺乏一定的監(jiān)管。初三年級的學生缺少一定的文學鑒賞和辨別能力,他們很容易被吸引去閱讀一些“快餐式”網絡文學作品,這些作品往往會帶給學生新奇、刺激的閱讀體驗,讓學生受到沖擊[2]?!翱觳褪健本W絡文學作品就像美味的“誘食劑”,不斷地吸引著學生去閱讀,部分學生甚至閱讀這些網絡小說成癮。雖然學生在閱讀中能獲得樂趣,但實際上這些作品并不利于學生的“健康”,因為這些小說內容同質化程度高,有文學價值的作品極少,對于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作用有限。經典的名著作品雖然往往有較高的閱讀門檻,但是學生在閱讀名著的過程中可以慢慢學習批判式閱讀的方法,形成健康的世界觀、價值觀。然而在網絡文學的沖擊下,許多學生難以接受閱讀名著的高門檻。
三、提升初三年級“名著導讀”教學有效性的教學策略
(一)利用背景介紹,激發(fā)學生的閱讀好奇心
在實施導讀教學時,教師應該重視培養(yǎng)學生對于作品的興趣,以興趣作為閱讀的推動力,讓學生主動進行學習。因此,教師應該為講解作品的寫作背景和作者的相關知識留出時間,并提前選擇合適的講解方式,確保學生對作品所講述的故事充滿好奇心,讓他們愿意主動閱讀名著作品[3]。例如,在教授部編版初中三年級上冊教材的“名著導讀(二) 《水滸傳》:古典小說的閱讀”時,教師就可以詳細介紹與這部作品相關的歷史知識。這部古典小說十分精彩、有趣,既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jié),也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對于提升學生的歷史文化素養(yǎng)和文學修養(yǎng)具有很高的價值。在正式授課時,教師可以先進行《水滸傳》背景知識的介紹,通過充滿細節(jié)的教學引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二)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活動,掌握名著的內容和特點
為了有效引導學生閱讀名著,教師可以開展各種各樣的課堂閱讀活動來加深學生對于內容的理解,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角色扮演活動就是一種十分適合用于“名著導讀”教學的課堂活動,學生在練習表演時需要去揣摩人物的語言和神態(tài)特點,以及人物的心理活動,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對于作品的解讀會更加深入,學生的閱讀能力也能獲得提升。例如,在教授部編版初中三年級下冊教材的“名著導讀 《簡·愛》:外國小說的閱讀”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去扮演作品的主人公簡·愛和羅切斯特,表演二人互訴衷腸的情節(jié),讓學生在對話表演的過程中去探究兩人的性格特點,也讓學生通過沉浸式的表演認識到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女性的工作出路較少,簡·愛說出那樣的一番話是需要經過長時間思考并需要具備巨大的勇氣的,從而深深地體會到女主人公簡·愛身上真誠、堅毅的特點,體會到這一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體現(xiàn)出來的反抗精神。在教授此類有思辨性對話的名著時,教師可以邀請學生在課堂上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進行扮演,由此可以加深學生對名著中這部分內容的印象,而且學生在扮演的過程中需要反復思考人物的臺詞與反應,這可以幫助學生全面地看待故事中的人物,在閱讀中形成自己的理解。此外,學生在扮演的過程中需要反復閱讀書中的內容,這能使學生更有動力完成精讀名著的任務,在反復閱讀和思考的過程中,學生也能更充分地掌握書中人物的思想和作品主旨。
(三)開展小組合作閱讀活動,讓學生能夠表達個性化的讀后感
在語文課堂上,教師應該起到“導學”的作用,學生才是閱讀探究的主體,這就需要教師給學生提供一個可以自主探索并充分發(fā)表自己閱讀觀點的空間。小組合作閱讀活動能夠使學生之間進行交流互動,學生能夠分享自己的讀后感,并且進行意見的交換,如此學生能從其他學生對于作品的解讀中收獲更多的知識[4]。具體來說,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討論與書籍有關的話題,深化學生的閱讀理解。例如,教師可以在學生閱讀《簡·愛》這部作品后,引導學生討論:“人是否應該大膽追求自己的幸福,而不受世俗的偏見影響?”這樣,學生能更好地從主人公身上汲取思考的能量,并且能夠結合自己的思想展開充分的論述。此外,教師還可以給班級中的男生和女生分別提出閱讀問題,先讓男生和女生分開進行討論,再讓男生和女生共同討論,讓他們充分交換和分享彼此的觀點。教師可以對男生提出這樣的問題:“如果你自己是羅徹斯特,那么你會喜歡上一個外形不突出,或者說不美麗,并且家世也不好的女孩子嗎?為什么?你認為簡·愛身上的哪一點特質深深地打動了你?”而對于班級中的女生,教師所提的問題則可以從女主人公簡·愛的視角出發(fā),問她們:“如果羅徹斯特與他現(xiàn)在的形象完全不符合,那么你作為簡·愛的話,還會愛上他嗎?為什么?”學生經過上述的角色互換活動,以及設身處地思考問題后,會對作品產生更深的感悟,并且逐漸能說出對于問題的不同看法。這樣的語文名著閱讀課堂有著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良好學習氛圍。
(四)借助影視和游戲豐富教學,增加課堂趣味性
為了調動學生閱讀名著的積極性,教師還可以通過帶領學生觀看由名著改變的影視作品的片段這一方式讓學生全面地感受故事帶來的沖擊。例如,教師在教授《水滸傳》時,就可以讓學生觀看電視劇《水滸傳》中的精彩片段,通過演員的表演和劇中的配樂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對于作品的興趣。因為作品的較長篇幅以及作品所處的歷史時期與當今相距較遠,會造成相對高的閱讀門檻,影視作品則可以降低學生的閱讀門檻,讓學生有走入名著故事的機會。而且視頻畫面往往更能吸引學生的目光,讓學生愿意主動去了解《水滸傳》的經典情節(jié)。此外,教師還可以運用課堂閱讀游戲來增加課堂的趣味性,比如讓學生相互提問書中的名句等,在考查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也為學生的寫作提供更多的素材。
結語
綜上所述,在初三語文課堂中,“名著導讀”教學環(huán)節(jié)是十分重要的,這一板塊的教學,不僅能夠增加學生的課外儲備量,還可以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和寫作能力。教師應積極面對當前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運用更多有效的方式,給學生帶來良好的名著閱讀體驗。
【參考文獻】
[1]肖本英.解讀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現(xiàn)狀與對策[J].中學生作文指導,2019(29):61-62.
[2]李金錦.全科閱讀引領下的初中語文名著導讀教學策略研究[J].兒童大世界(下半月),2019
(12):31.
[3]李玉芳,章恒森.初中語文名著導讀課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文淵(中學版),2019(01):516.
[4]羅淑貞.淺談"核心素養(yǎng)"下初中語文統(tǒng)編教材的名著導讀教學[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9(12):116.